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云南松优树半同胞子代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46株云南松优树种子,以优树林分的一般林木种子、商品种子和扭松种子作对照,开展了子代测定,综合评选出优良家系14个。测算出树高、胸径、材积、直纹株率、木纹理扭转度的遗传力分别为0,6381、0.7192、0.6657、0.7910、0.9524。用中选的优良家系(入选率30%)估算遗传增益,材积生长量比亲代群体提高10%以上,比商品种子子代提高20%以上;直纹株率比亲代提高81.18%,比商品种子提高64.26%。云南松的早期选择可在3~5年生时进行。子代的材积生长与亲本无关。  相似文献   

2.
滇西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半同胞子代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腾冲古永林场所设的9个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固定样地为参试单元,设大理、保山商品种作对照,进行滇西地区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半同胞子代测定试验。经7年试验,探讨了子测林生长、材质、结实诸性状的关系;估算了优良林分子代初期的实际遗传增益和主要遗传参数。结果显示:该区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子代7年生时树高、胸径、材积和木纹理扭转度的实际增益分别达到:37.49%、65.60%、219.84%和269.57%;遗传增益分别为:20.14%、40.46%、107.11%和59.79%,已远远超过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子代遗传增益3%的攻关考核指标。通过试验反馈表明了所制定的滇西地区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选择方法及标准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10余年来对滇西和滇中的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疏伐营建母树林及遗传增益的研究结果表明疏伐是优良林分营建母树林的重要技术措施。改建16年生左右的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为母树林,以选择0.3(郁闭度)疏伐强度为好,母树林经2次疏伐后即可定型,其疏伐间隔期不超过4年。1993~1995年,母树林平均单株结球果达60个,每公顷结10329个,结实株率达95.65%,分别是对照的5.08倍、1.26倍和1.15倍。母树的结实性状较为稳定,单株结实量的频率分布呈对数正态分布,一般以4年为1个结实周期。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和母树林子代均具有干型通直、木纹理扭转度小、生长量大的特点。云南松诸性状间较多地受基因连锁或共效基因的作用,而受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大多数性状具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在云南松种子的调拨中应注意不同种源的适生区域。云南松优良林分和母树林子代林6~10年生的树高、胸(地)径、材积和木纹理扭转度的遗传增益分别为5.74%~20.14%、8.61%~40.46%、27.88%~107.11%和17.42%~59.79%。  相似文献   

4.
滇西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半同胞子代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腾冲古永林场所设的9个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固定样地为参试单元,设大理,保山商品种作对照,进行滇西地区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半同胞子代测定试验。经7年试验,探讨了子测要生长,材质,结实诸性状的关系;估算了优良林分子代初期的实际遗传增益和主要遗传参数,结果显示:该区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子代7年生时树高,胸径,材积和木纹理扭转度的实际增益分别达到:37.49%,65.60%,219.84%和269.57%;跗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福建省上杭白砂国有林场收集的湿加松引种试验林生长性状的调查分析,进行优良家系的选择.结果表明:各参试家系在树高、胸径、材积性状上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具有较高的遗传力;利用20%入选率选择出湿加松引种试验林优良家系6个,平均材积遗传增益达698.36%,平均材积现实遗传增益达722.86%,在生产上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福建柏优良种源和家系优树选择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福建柏19个地理种源和48个家系造林试验,初步选择出10个优良种源和14个家系,其材积遗传增益分别为16.09%~88.70%、15.19%~184.80%。参照福建柏优树国家标准,在优良种源和家系林分中,选择出优树179株,其材积遗传增益比优良种源和家系分别提高17.45%~122.51%、3.30%~191.69%。  相似文献   

7.
为测定日本落叶松无性系优良基因型的遗传传递能力,本文分别对岫岩县朝阳乡鸽子洞和汤沟乡后边半同胞子代家系测定林(代号为8601和9001),进行了测定与选择。通过材积生长测定,方差分析与差异显著性检验,8601子代林共筛选生长优良家系12个,9001子代林共筛选生长优良家系14个。通过遗传力、遗传增益估算,两个子代林,共筛选优良家系18个。其材积平均遗传力为07685,平均遗传增益36.96%,平均材积现实增益超过对照83.63%,超过家系总体平均值21.86%。  相似文献   

8.
杉木优良家系主要生长性状遗传距离聚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12个杉木优良家系的主要生长性状,采用主成分遗传距离法进行综合评价,从中选出40个高产优良家系,平均材积遗传增益达71.5%,能显著提高增益水平。  相似文献   

9.
对福建省漳平五一国有林场营建的4年生光皮桦155个家系测定林的生长性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以单株材积遗传增益在15%、树高、胸径遗传增益在5%以上作为优良家系的选择依据,从155个家系中初步筛选出32个优良家系,其平均树高6.3 m,平均胸径6.1 cm,平均材积0.0106 m3,平均冠幅为3 m,其树高、胸径、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为11.1%、16.2%、39.7%;以形质优良,绝对生长量大为主要指标,共选出53个优良个体,其平均树高7.6 m,平均胸径8.2 cm,平均材积0.0214 m3,平均冠幅为3.7 m,其树高、胸径、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为26.9%、22.9%、96.0%。  相似文献   

10.
马尾松优树子代测定及速生优良家系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1982年在福建省马尾松优良种源区16个县天然林中选择211株优树,从广西、广东等省(区)引进18株优树的单株球果,共计229个家系。1984年在生态上具有代表性的闽北邵武卫闽、闽东南仙游溪口、闽中大田桃源林场营造优树子代测定试验林。逐年调查树高、胸径、病虫害等10个性状。对多年多点调查数据进行变量分析、相关分析,计算各性状各家系的遗传力、遗传方差、环境方差;进行基因型稳定性分析;运用遗传距离指数理论、聚类分析对参试家系进行综合评价。从中评选出高产稳定型速生优良家系19个,其材积平均遗传增益为28.30%,可在全省马尾松产区推广;13个适宜闽西北的高产优良家系,材积增益为21.07%;17个适宜闽东南的优良家系,材积增益为25.51%。  相似文献   

11.
云南松天然林分遗传增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了永仁县白马河林场云南松优良林分子代测定试验林树高和地径,估算优良林分的遗传力和遗传增益。结果表明:天然云南松优良林分子代林树高生长量的遗传力为87.9%,与对照相比遗传增益为5.7%;地径生长量的遗传力为52.6%,遗传增益为8.6%。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18年生马尾松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测定林生长性状的调查分析,进行优良家系及单株的选择。结果表明,马尾松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在树高、胸径、材积性状上存在显著的遗传变异;利用30%和15%的入选率对参试的2个测定组进行选择,选择出20个速生优良家系,平均材积遗传增益为11.31%;选择出38株优良单株,平均材积遗传增益81.89%。  相似文献   

13.
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自由授粉混合种子子代测定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1988年在腾冲县古永林场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开展试验。通过7年的观测,试验已显示出天然优良林分子代具有干型通直、木纹理扭转度小、生长量大的特点,其树高、胸径、材积和木纹理扭转度的实际增益分别达到3749%、6560%、21984%和26957%,遗传增益分别为2014%、4046%、10711%和5979%,目前已远远超过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子代遗传增益3%的攻关考核指标。通过试验反馈表明了所制定的“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选择方法及标准(滇西)”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对江苏省句容市、溧阳市和安徽省马鞍山市、芜湖市等地选优的30个单株家系子代进行苗期试验测定,结果表明家系间种子发芽性状有明显差异。变差为1%~39%,70%以上家系发芽率高于对照。1年生苗高家系间生长差异显著,变幅92.88~137.52 cm,统计置信度达99%,广义遗传力(h2)为0.5968。各家系苗高均优于对照。初选生长优的D27、D5、D28、D7、D29、D2、D23、D15、D1、D26的10个家系,苗高比对照增加28.61%~48.06%;遗传增益达17.07%~28.68%。其中D27、D5、D28等3个家系苗高比供试群体均值(μ)高10.64%~19.40%,选择效果明显。经留床苗测定与移植试验测定,2年生供试家系高生长仍有显著差异。各家系苗均高于对照,其中D7、D1、D27、D5、D29、D28、D23、D15、D26等9个家系苗高超过对照20%以上,与当年生苗期测定结果相似。选择这些家系苗高分别优于对照17.8%~28.06%和20.25%~28.12%,可获得8.810%~15.55%、14.92%~20.71%的遗传增益。其中D7、D1、D27等3个家系最佳,选择潜力显著。  相似文献   

15.
对25年生马尾松优树子代测定林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子代树高、胸径、材积在家系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变异,其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428、0.565和0.610。利用以树高、胸径、材积构建的指数选择方程从参试家系中选择出20个速生优良家系,平均材积遗传增益为26.0%。从入选的优良家系中选择出100株优良单株,平均材积比群体均值大122.21%。  相似文献   

16.
“云南松胶合板材、纸浆材种源选择”是多性状综合评选,把生长与多用途选育结合。本材料取自1981年营造的种原试验林和部分天然林内,共选取13个产地,38件试材,作木材解剖,物理性能和化学成分含量等测定.经分析各种源间木材的各理化性状的差异达权显著水平.并获得与胶合板、纸浆材关系较密切的是种源间年均材积生长量(X1)、树干纹理通直度(X2)、木材密度(X3)、管胞长(X4)、纸浆得率(X5).根据性状遗传力(H2)及它们的经济重要性估算权重值(W),建立“两材”的种源综合选择指数方程:①I板=214.0571X1+0.29859X2+0.37736X3和②I纸=214.0571X1+0.06212X4+0.39278X5。按①和②综合选择式,评选出乐业、红河、双柏、双江、石屏、开远、富宁等8~10个适于“两材”高产优质种源,材积平均遗传增益达47.3%,树干纹理通直率达87%~98%;单位面积上木材干物质重提高18.0%~49.6%,纸浆得率18.4%~49.7%。胶合板的抗压、抗弯强度等力学指标均有提高,胶合强度1.97~2.58MPa>0.8MPa(GB指标),手抄纸的耐破度,裂断长,撕裂度均达到观指标。使“两材”的种源选择建立在遗传型的基础上.同时为各生态区提出供选择的丰产种源。  相似文献   

17.
自种子发芽起 ,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就结合在一起 ,制约着云南松采伐迹地“苗木群体”的苗木死亡率。有一些“苗木群体”的苗木死亡率小于 1而演变为“初始林分” ,另一些“苗木群体”的苗木死亡率等于 1而死亡殆尽。唯一可推演的是“苗木群体”演变为“初始林分”的过程。根据苗木密度把云南松采伐迹地的“苗木群体”归纳成 0 3~ 2 0等 13个“苗木度”等级 ,用“平均苗龄”A =1、 2、 3…… 15 (年 )刻划出“苗木群体”演变为“初始林分”的过程 ,从而揭示出云南松在采伐迹地上更新成林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