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滇西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半同胞子代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腾冲古永林场所设的9个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固定样地为参试单元,设大理、保山商品种作对照,进行滇西地区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半同胞子代测定试验。经7年试验,探讨了子测林生长、材质、结实诸性状的关系;估算了优良林分子代初期的实际遗传增益和主要遗传参数。结果显示:该区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子代7年生时树高、胸径、材积和木纹理扭转度的实际增益分别达到:37.49%、65.60%、219.84%和269.57%;遗传增益分别为:20.14%、40.46%、107.11%和59.79%,已远远超过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子代遗传增益3%的攻关考核指标。通过试验反馈表明了所制定的滇西地区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选择方法及标准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结果显示:该区优良林分树高实际增益不低于30.45%,遗传增益为22.34%,目前已远远超过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子代遗传增益3%的攻关考核指标;通过试验反馈表明了所制定的滇西地区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选择方法及标准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云南松天然林分遗传增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了永仁县白马河林场云南松优良林分子代测定试验林树高和地径,估算优良林分的遗传力和遗传增益。结果表明:天然云南松优良林分子代林树高生长量的遗传力为87.9%,与对照相比遗传增益为5.7%;地径生长量的遗传力为52.6%,遗传增益为8.6%。  相似文献   

4.
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自由授粉混合种子子代测定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1988年在腾冲县古永林场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开展试验。通过7年的观测,试验已显示出天然优良林分子代具有干型通直、木纹理扭转度小、生长量大的特点,其树高、胸径、材积和木纹理扭转度的实际增益分别达到3749%、6560%、21984%和26957%,遗传增益分别为2014%、4046%、10711%和5979%,目前已远远超过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子代遗传增益3%的攻关考核指标。通过试验反馈表明了所制定的“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选择方法及标准(滇西)”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云南松母树林早期遗传增益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作者在永仁县白马河林场做了3个不同种源50个林分云南松母树林子代林的遗传测定试验,对3年和一的子代林树高、地径进行了方差、遗传力、实际增益、遗传增益的分析计算,并对不同种源的子代林树高、地径、进行了对比分析与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母树林子代林与商品种子代林之间在树高、地径生长上均存在较大的差异;树高生长具有较大的遗传力,遗传增益为8.42%;不同地域的云南松母树林第一代子代初期的表现性状均较  相似文献   

6.
作者在永仁县白马河林场做了3个不同种源50个林分云南松母树林子代林的遗传测定试验,对3年生的子代林树高、地径进行了方差、遗传力、实际增益、遗传增益的分析计算,并对不同种源的子代林树高、地径、进行了对比分析与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母树林子代林与商品种子代林之间在树高、地径生长上均存在较大的差异;树高生长具有较大的遗传力,遗传增益为8.42%;不同地域的云南松母树林第一代子代初期的表现性状均较稳定,用母树林种子造林能够大幅度地提高云南松林木材生产量。  相似文献   

7.
10余年来对滇西和滇中的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疏伐营建母树林及遗传增益的研究结果表明疏伐是优良林分营建母树林的重要技术措施。改建16年生左右的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为母树林,以选择0.3(郁闭度)疏伐强度为好,母树林经2次疏伐后即可定型,其疏伐间隔期不超过4年。1993~1995年,母树林平均单株结球果达60个,每公顷结10329个,结实株率达95.65%,分别是对照的5.08倍、1.26倍和1.15倍。母树的结实性状较为稳定,单株结实量的频率分布呈对数正态分布,一般以4年为1个结实周期。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和母树林子代均具有干型通直、木纹理扭转度小、生长量大的特点。云南松诸性状间较多地受基因连锁或共效基因的作用,而受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大多数性状具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在云南松种子的调拨中应注意不同种源的适生区域。云南松优良林分和母树林子代林6~10年生的树高、胸(地)径、材积和木纹理扭转度的遗传增益分别为5.74%~20.14%、8.61%~40.46%、27.88%~107.11%和17.42%~59.79%。  相似文献   

8.
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疏伐营建母树林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0余年来对滇西和滇中的公天然优良林分疏伐营建母树林及遗传增益的研究结果表明:疏伐是优良林分营建母树林的重要技术措施。改建16年生左右的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为母树林,以选择0.3(郁闭度)疏伐强度为好,母树林经2次疏伐后即可定型,其攻间隔期不超过4年。1993~1995年,母树林平均单株结球果达60个,每公顷结10329个,结实株率达95.65%,分别是对照的5.08倍、1.26倍和1.15倍。母树的结实性状较为稳定,单株结实量的频率分布呈对数正态分布,一般以4年为1个结实周期。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和母树林子代均具有干型通直、木纹理扭转度小、生长量大的特点。云南松诸性状间较多地受基因连锁或共效基因的作用,而受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大多数性状具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在云南松种子的调拨中应注意不同种源的适生区域。云南松优良  相似文献   

9.
2012年12月,对建水县小关林场16年生云南松一代种子园子代测定林的生长性状和质量性状进行调查,研究云南松一代种子园优良家系遗传参数和遗传增益,结果表明,在38个家系中,有23个家系数量指标高于对照(优良林分),说明多数家系生产的种子可以培育优质高产林分。采用材积、通直率和扭纹率等3个性状对38个家系进行综合选择,筛选出16个优良家系,(1)材积实际增益为4.37%~33.74%,平均为16.85%;遗传增益为0.49%~3.75%,平均为1.87%;(2)通直率实际增益为51.18%~263.28%,平均为186.13%;遗传增益为7.30%~37.54%,平均为26.54%;(3)扭纹率(扭纹指标为负,表示扭纹率降低)实际增益为-52.14%~32.77%,平均为-14.89%;遗传增益为-0.74%~0.47%,平均为-0.21%。其实际增益较高而遗传增益较低的原因是对照为优良林分的子代。  相似文献   

10.
白马河林场云南松母树林种源初期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2年在白马河林场用白马河林场、古永林场、保山林场的云南松母树林的种子与永仁县和全省中子营造子代林,作对比试验。1996年23333对子代林树高,地径,材积进行方关分析和差异显著性检验,并进行遗传力,遗传增益的估算。结果表明:母树林的子代林与商品种子的子代林在树高、地径和材积的生长量均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材积生长量遗传增益为8.33%,地径生长量遗传增益为6.74%,树高生长量遗传增益为16.  相似文献   

11.
云南松母树林遗传增益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曾郁珉  谢红春 《广西林业科学》2004,33(3):130-133,141
对1996年在云南省楚雄州白马河林场营造的不同种源云南松(Pinus Yunanensis)子代林树高、地径测定分析表明:7年生云南松种源间在树高、地径、材积方面存在极显著差异;母树林的子代林与商品种子的子代林在生长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其遗传力为11.85%,遗传增益为5.63%。  相似文献   

12.
云南松优良家系、单株主要性状的、遗传分析及综合选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昆明、永平2个云南松种源试验林和石屏、建水3个3—4年生云南松自由授粉子代试验林进行遗传分析及综合选择,结果表明:云南松高、径生长,木纹理通直度,木材密度和松脂含量在家系间、单株间差异显著,其中树高遗传力估值为:0.28-0.575,地径遗传力估值为:0.16-0.666,材积遗传力估值为:0.52-0.67,木纹理通直度的遗传性被高度控制,估值达0.85;木材密度次之,估值为:0.52—0.83;松脂含量的遗传力估值为:0.453-0.73。借助于约束或非约束选择条件能有效地进行生长、形质和材性兼优家系、单株的选择。综合评选出牛达39号、龙朋5号、双柏鄂嘉17号等32个优良家系。入选的优良家系高生长实际增益30.63%,遗传增益16.85%,说明依据主要性状联合评选出的家系其优良性能是极其显著的。试验还在2个种源试验林内共同选出广西乐业、贵州兴义、云南双柏、云龙、富宁、开远6个优良种源、27个优良单株。为进一步开展优良家系、单株的选择,提供了物质基础。这批家系和单株适宜在单试点、双试点或多试点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滇西云南松母树林单株半同胞子代测定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1990 年在腾冲古永林场对云南松母树林5 个种源 ( 含对照) 的81 个家系采用9 ×9 平衡格子设计展开试验。通过7 年的试验表明: 母树林各家系和种源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生长量大于对照的有21 个家系, 木纹理扭转度小于对照的有64 个家系。滇西母树林的子代具有生长快、木纹理扭转度小的特点, 参试的20 个家系的子代其 树高、胸径、木纹理扭转度、分枝数、冠幅、松针束数和松针长度分 别超过对照3099 % 、3123 % 、- 5100 % 、1622 % 、2083 % 、473 % 和1143 % , 其树高、胸径和木纹理扭转度的遗传增益分别为: 1951 % 、1532 % 和1742 % 。滇中、滇东南和川西南母树林的种子不适宜在滇西种植。各性状间的关系较多地受基因连锁或共效基因的作用, 生长量性状和质量性状间存在着紧密的负相关, 树高具有较高的遗传力 [ H2 ( % ) =6294 % ] ; 说明用 “滇西云南松优良林分选择的方法和标准” 选择优良林分改建成的母树林, 所获得的良种具有极显著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在云南松种源区划的基础上,评选出11个产地,24个林分,328个自由授粉的优良家系,在昆明双龙、蒙自芷村、祥云清华洞3个测试点上进行3水平的联合栽培测定,从幼苗的生长量表明,云南松的变异是丰富的,每一个选择层次上都可获得一定的遗传增益。它们的增益是:种源30%~110%,林分110%~114%,家系162%~1956%。在云南松的遗传改良中,应有效地利用每一选择层次上的增益。综合利用多层次的变异  相似文献   

15.
云南松优树半同胞子代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46株云南松优树种子,以优树林分的一般林木种子、商品种子和扭松种子作对照,开展了子代测定,综合评选出优良家系14个。测算出树高、胸径、材积、直纹株率、木纹理扭转度的遗传力分别为0,6381、0.7192、0.6657、0.7910、0.9524。用中选的优良家系(入选率30%)估算遗传增益,材积生长量比亲代群体提高10%以上,比商品种子子代提高20%以上;直纹株率比亲代提高81.18%,比商品种子提高64.26%。云南松的早期选择可在3~5年生时进行。子代的材积生长与亲本无关。  相似文献   

16.
1992年在白马河林场用白马河林场、古永林场、保山林场的云南松母树林的种子与永仁县和全省商品种子营造子代林,作对比试验。1996年2月对子代林树高,地径,材积进行方差分析和差异显著性检验,并进行遗传力,遗传增益的估算。结果表明:母树林的子代林与商品种子的子代林在树高、地径和材积的生长量均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材积生长量遗传增益为833%,地径生长量遗传增益为674%,树高生长量遗传增益为1647%。经对3个种源幼树期的生长分析,初步得出在白马河林场以古永林场的种源最好。不同地域的云南松母树林第一代初期的表现性状均较稳定。  相似文献   

17.
华山松优良单株子代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陕西、云南3个优良林分中,选择了32株体进行了11年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半胞家系间树高生长差异非常明显,经方差分析选出真正的优良个体11株。占参试总数34%,陕西单株子代高生长均极显著低于对照,树高广义遗传力是85.3%,遗传增益为17%。  相似文献   

18.
云南松单板类人造板材良种选育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云南松优良群体为选择基础,以优株为选择对象,在评出的优良产地内选择了石屏牛达,龙朋,双柏鄂嘉,雨龙,云龙天池,大栗树,禄丰樟木箐等天然优良林分,在林分内按优树标准开展了优良个体选择,共选择表型较好的优株205株,分株开展了多点年度间的表型测定,以3-4年生优树子代的生长量及优树的纹理通直度,木材密度,松脂含量作为选择性状,经对各性状的遗传力和权重值等进行综合选择,评选了牛达39号,13号,28号,18号,3号,龙朋6号,5号,2号,双柏鄂嘉3号,17号,双柏雨龙12号,腾冲古永9号,贡山8号,云龙1号等32个符合单板类人造板材良种要求的优良单株,它们的树高增长率79.0%-13.3%,实际增益30.63%,遗传增益16.85%,其中有21个家系的木材密度提高了5.59%,松脂含量为对照的82.4%,树干通直度达97.6%,评选出的这些优株已进行了保存和利用。  相似文献   

19.
应用区组调整法,在天麻和毫山林场日本落叶松半同胞子代测定林的优良家系内,分别选出20株和23株优良个体。这些优良个体的树高均值大干优良家系均值54.9%和23.2%,大于对照90.7%和43.9%,遗传增益为33.8%和22.5%。该方法与绝对树高值选择法比较,可靠性强,预期增益高。  相似文献   

20.
在云南省祥云县清华洞林场采用保山林场、古永林场和白马河林场3片部省合建的云南松母树林种子营建子代展示林,以全省和当地商品种造林作对照,对6年生的幼林进行早期观测分析表明:云南松母树林具有较高的实际增益,保山林场、古永林场和白马河林场母树林树高的实际增益分别为33.71%、89.89%和55.06%,地径的实际增益分别为-5.60%、28.71%和22.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