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促进黄瓜产业发展和推进乡村振兴,以平菇菇渣(培养料配方:甘蔗渣30%、干羊粪60%、麦麸10%)为基肥,进行秋茬水果黄瓜栽培,既能实现广西地区因食用菌产业大规模发展而产生的大量菇渣的循环利用,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又可以促进黄瓜生长和提高产量。从基肥腐熟、品种选择、育苗管理、定植与田间管理、采收等方面总结了秋茬水果黄瓜施用菇渣基肥高产栽培技术,通过应用该技术,水果黄瓜每667m2产量高达8750kg,产值达5.25万元,每667 m2净效益达5.05万元,比常规栽培提高了215.6%,经济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2.
大球盖菇立体高效栽培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发展高优农业 ,合理利用土地、稻草和气候资源 ,1994~ 1997年 ,笔者在陈大镇长溪村进行了“果园套种大球盖菇”和“水稻——大球盖菇——蔬菜三茬轮作”的高效农业栽培技术模式的试验推广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平均每 666 6m2 柑桔园可套种 10 0m2 ,收鲜菇10 0 0kg ,新创产值 3 60 0元 ,新创利润 2 4 0 0元 ,冬闲田平均每 666 6m2 栽培 4 0 0m2 ,收鲜菇 4 0 0 0kg ,产值 14 40 0元 ,利润 84 0 0元 ,是高优农业的一个好项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浙江省瑞安市日光温室、大棚等设施栽培面积逐年扩大,发展较为迅速。为提高设施栽培的效益,笔者结合瑞安市“科技进村入户,助力增产增收”活动,指导马屿镇梅屿村蔬菜种植大户进行大棚早熟黄瓜—芹菜一年两茬栽培,2011 年黄瓜每667m2 产量10 000 kg,平均产值达16 000 元,最高产值逾28 000 元;芹菜每667 m2 产量8 500 kg,平均产值12 000 元,最高产值逾20 000 元;合计每667 m2平均产值28 000 元。由于该种植模式效益较高,在瑞安市迅速推广,目前栽培面积已达100 hm2。  相似文献   

4.
浮山县下凹式日光节能温室冬季一大茬嫁接黄瓜间作苦瓜栽培模式,第1年12月下旬始收黄瓜,翌年4月下旬黄瓜收获完毕时苦瓜刚好进入收获时期,6月底苦瓜蔓拉秧。黄瓜平均667 m2产量1.3万kg,收入2.5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和土地产出率,平阴县蔬菜局积极推广"早春马铃薯-春玉米-秋大白菜"三作三收种植模式.2003年全县该生产模式栽培面积达到1 730 hm2,平均每667 m2产马铃薯2 500 kg、春玉米500 kg、秋大白菜6 000 kg,按当年蔬菜市场平均价格计算,三茬每667m2总产值5500元.仅此一项,全县产值达1.43亿元.现将其栽培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冬暖型大棚栽培黄瓜在我市发展面积不断扩大,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为了合理利用棚内适宜的温湿条件和有限的空间,我们进行了冬季大棚黄瓜间作毛木耳试验。1993~1994年在540m~2的大棚内平均每年生产黄瓜3570kg,鲜木耳1930kg,产值20000元以上,增加收入7000余元。其主要栽培技术是:  相似文献   

7.
张蕊 《蔬菜》2010,(12):16-18
<正>近年来,在探索农业高效栽培技术中,采取菠菜、大蒜、黏玉米、秋黄瓜一年四熟高效间作套种栽培,一般每667m2产蒜薹560kg、大蒜头620kg、菠菜4000kg、黏玉米青果穗980kg、黄瓜5000kg,比单作或两种两收增产30%以上,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保护地早熟黄瓜品种不抗病、经济效益低、抗病品种不早熟的矛盾,笔者1988年从中国农科院蔬菜所引入中农5号黄瓜新品种,经过1988~1989年品种比较试验, 1990~1992年多点试验和大面积示范推广,均显示该品种适合春茬大棚栽培的优越性。该品种生长发育快,雌花节位低,可连续结瓜。一般产量7 000~8 000kg/666.7m2,最高可达10 855kg/666.7m2。前期产量高,苗期生长速度快,抗枯萎病能力比长春密刺强,耐霜霉病与白粉病,是春茬大棚黄瓜较理想品种,现在山东鲁北平原地区推广应用。5年累计推广面积82.7hm2,总产986.85万kg,总产值1024万元。累计增…  相似文献   

9.
<正>昭阳镇安洲村近年来利用夏秋空茬露地种植黄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既填补了蔬菜伏缺,又促进了农民增收。2014年该村露地黄瓜种植面积达34.67hm2,我们镇农业服务中心指导、推广了栽培管理技术,每667m2平均产量4200kg,产值7000元,扣除成本800元左右,纯利润达6000元以上。由于夏秋黄瓜栽培季节紧凑,操作技术易掌握,成本低,见效快,收益高,深受本地农户欢迎。1品种选择选择抗病耐热、长势强、主侧蔓结瓜能力俱佳、  相似文献   

10.
菌粮间作是农业生产领域的新生经营模式,该试验选用黄伞(Pholiota adiposa)、榆黄蘑(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3种食用菌,与春播玉米进行菌粮间作栽培,对其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黄伞、榆黄蘑和大球盖菇每公顷分别收获鲜菇58 695 kg、56 400 kg和14 100 kg。间作食用菌区的玉米明显长势强,棒穗大,质量好,玉米产量平均10 870.5 kg·hm-2,比对照区增产20.7%。按当季市场价格计算,黄伞、榆黄蘑和大球盖菇每公顷增加总收益分别为205 065元、182 115元和113 775元。在相同条件下黄伞-玉米间作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搭架蔬菜豆角、番茄、黄瓜、辣椒、茄子架下种凤尾菇、平菇、鸡腿菇,可收到良好效果,一般一次投料可连续采收8~10茬,是常规栽培产量的1.5倍,按每667m^2投棉籽壳原料5000kg计,可收鲜菇5000~6000kg左右,每667m^2纯收入15000~20000元左右。同时套种菜的产量也能增加5%~10%,该技术投工、投资少,菇菜双收,经济效益高,是一个值得推广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2.
刘建民 《北方园艺》2010,(12):60-61
试验地在临沂市河东区太平镇郭家太平村,冬暖棚番茄四季于棚内栽培,单杆整枝,3次摘心换蔓,每次留3~5 穗坐果,获得三茬收获经验.一茬收获于1~3月份,二茬收获于4~5月份,三茬收获于7月份,8月份为休棚期.一、二茬每667 m2各收获5 000 kg,按市场收购价2~2.4元/kg计,产值各获万元以上,三茬每667 m2 可收3 000 kg,按市场收购价1~1.5元/kg计,产值可获3 000元上.由于冬暖棚番茄秋夏季四季三收栽培,解决了淡季问题,经济效益好,郭家太平村栽培面积现达67 hm2,其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山东省寿光市30000hm2日光温室中,约有4670hm2是越冬茬黄瓜套种苦瓜,平均每667m2纯收益40000~50000元。其中,越冬茬黄瓜一般每667m2产量13600~17550kg,纯收益30000~35000元;越夏茬苦瓜每667m2产量8560~10220kg,纯收益10000~15000元。1选用良种黄瓜宜选用耐低温弱光,高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莒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年平均气温12.1℃,年降雨量873 mm,光照充足,全年无霜期184 d,属温带季风气候。笔者根据本地气候条件和日光温室结构性能,和菜农一起进行了蔬菜1年多茬栽培试验、示范,经过几年摸索,总结出日光温室豇豆、番茄、黄瓜1年3种3收高效栽培模式,第1茬种植豇豆,每667 m2收入5 000元;第2茬种植番茄,每667 m2收入12 000元,第3茬栽培黄瓜,  相似文献   

15.
张衍栋 《蔬菜》2000,(8):31-31
目前,在冬季大棚生产中,由于存在着种植品种单一、复种指数低及空间设施利用率低等原因,影响了冬暖式大棚菜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而食用菌冬季生产则需要增温保湿,增加了生产成本,影响了食用菌生产的发展。为此,近年来,我们在冬暖式大棚内进行了黄瓜与平菇立体高效栽培技术试验、示范,探索了棚内黄瓜与平菇立体高效栽培的有效途径,增加了经济效益,现将试验、示范结果总结如下。 一、黄瓜与平菇立体间作模式 冬暖式大棚面积为667m~2,在冬暖式大棚内以后立柱为分界线,后立柱以南为黄瓜与平菇间作区,黄瓜于10月5日播种…  相似文献   

16.
如东县掘港镇常年种植黄瓜,除供应本地市场外,加工后还销往日本。近年来,我们利用大棚4-7月空茬期大面积种植津绿5号优质黄瓜品种,667m2产量5500kg以上,产值3500元以上,经济效益较好。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中国瓜菜》2015,(4):58-59
<正>为了提高大棚种植效益,笔者根据本地气候条件和大棚结构性能,和菜农一起进行瓜菜1年多茬栽培试验、示范,经过几年摸索,总结出大棚番茄、西瓜、菠菜1年3种3收高效栽培模式,第1茬番茄每667 m2收入19 000元;第2茬西瓜每667 m2收入20 000元,第3茬菠菜,每667 m2收入1 000元,全年总收入40 000元,目前这种栽培模式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18.
孙育红  郭倩  张军 《食用菌》2004,26(5):45-46
随着我国平菇属品种的不断增多和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平菇、秀珍菇和姬菇等品种在栽培过程中黄菇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不同程度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产量,特别在平菇和秀珍菇的栽培过程中,病情严重,轻者减产欠收,重者只菇无收。为了能将损失降到最低,笔者在上海南汇康桥等地试验了一种新型的消毒剂——菇安消毒剂(中试产品,其主要  相似文献   

19.
北方温室采用"越冬黄瓜间作春茬芸豆"双种双收高效栽培模式,切实可行,效益显著。每667 m2温室纯收入可达8~10万元,比常规单茬模式增收2~3万元,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0.
1生产状况 深圳的食用菌生产主要以草菇为主,品种主要是白草菇,鲜菇大部分销往香港,少量在特区内销售。种植场大部分集中在龙岗区,菇场有30多个,都是个体种植。栽培房均采用木框结构的泡沫保温房。笔者重点考察了龙岗区坪山镇汤坑村永达草菇场。该菇场占地30亩,有36问标准泡沫菇房,每间实际栽培面积85m~2,4层床架式,分左中右共3排,总栽培面积3000m~2。每天2间菇房栽培,平均日产鲜菇300kg左右,除等外菇外,全由港商收购。收购标准分上菇、中菇、小菇三级,上菇每公斤港币约16元,中菇约12元,小菇约8元。要求纯白、新鲜、圆正、无开伞、无畸型、无烂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