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开化林场坝头林区6林班13小班杉木采伐迹地进行无患子截杆造林试验,结果表明:截杆造林成活率90%以上,比不截杆的成活率高出7%;截杆幼林的平均新梢比不截杆的高出12.6cm,且生长良好,枝叶茂盛,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提高落叶松造林成活率的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复合保水剂、高效吸水剂、GGR6号生根粉、PT菌根粉剂和根宝Ⅱ号五种药剂,在华北落叶松造林时进行蘸根试验.结果表明:几种药剂都能提高落叶松造林成活率,从造林成活率、速生丰产以及造林成本的综合表现看,根宝Ⅱ号表现最好,其次是GGR6号生根粉.  相似文献   

3.
针对落叶松采伐迹地的更新方式之一——实施落叶松二代连作进行了初步的探讨。通过分别对当年更新、闲置1年后更新、闲置2年后更新落叶松的成活率、保存率以及后期生长状况进行了调查,说明落叶松二代连作是可行的,并且闲置后更新优于当年更新。  相似文献   

4.
落叶松的造林成活率的提高直接关系到生态建设,为此,强化造林技术措施十分关键,对造林成活率的提高都有非常重要作用:一是要良种状苗;二是适地适树:三是要细致整地;四是要合理结构,设计优化的造林密度;五是要精心栽植,把好造林时宜,实施顶浆造林,做到“三埋二踩一提苗”;六是要做好技育及管护工作。除草及杂灌木,而县要禁止人畜破坏。这些均可提高落叶松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造林绿化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与之相应的造林规模也在迅速扩大。在现阶段的造林绿化中,落叶松具有相对较高的应用频率,而与之有关的造林手段和造林措施也在逐渐获得改进。有关部门如果选择了落叶松进行大范围造林,那么应当密切关注造林的保存率与树木成活率。这是因为,保存率与成活率的两项指标直接涉及到落叶松造林的综合效益。因此对于现阶段的造林工作而言,有关部门及其人员有必要明确落叶松的具体习性与栽植技术;结合落叶松栽植的现状,探求提高保存率与成活率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6.
落叶松是东北和华北地区常用的造林树种之一,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实用性。但是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如果当地的土壤环境过差以及没有进行科学有效的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不可避免地会导致一些地区落叶松成活率较低。基于此,本文针对落叶松育苗与造林技术进行详细分析,为提高落叶松生长质量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根宝”对提高樟子松造林成活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根宝 2号”对提高樟子松成活率的研究结果。为探索在黄土丘陵、干旱阳坡提高樟子松造林成活率的新途径 ,1 991年春用“根宝 2号”对樟子松苗木进行浸根造林 ,并以我区推广多年的常规适用抗旱造林技术为对照 ,同年 6月 1 5日和 1 0月 2 2日对造林效果分别进行了两次调查 ,结果表明 ,用“根宝 2号”浸根比常规抗旱造林技术提高造林成活率 1 0 % ,初期生长量提高5 5 1 6%。  相似文献   

8.
用不同浓度0、50、100、150μg/g的螯合稀土钼(CRM)浸泡兴安落叶松造林苗木根系2.5h,2次叶喷施。结果表明,用100μg/g浓度的CRM浸根,能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用100μg/g浓度的CRM喷施,能促进幼苗高生长及地茎生长,还能促进叶绿素含量增加;同时上述二措施对幼林生物量、根长、根体的增加都有明显的作用。稀土成本低,施用后经济效益显著,适于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9.
本次实验主要是利用移植容器育苗的培育技术来进行兴安落叶松和樟子松的对比栽 培。而且我们确定了这种新型苗木根系发达、直径大、造林抗力强、容器根系完整、造林成活率 高的苗木成活率的特点。此外,本实验还研究了兴安落叶松和樟子松在不同时期移栽容器苗的 活力和抗旱性,初步确定了保证造林成功和危害苗木的临界值。这对苗木商品化和造林效果的 提高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陈铁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777-15778
[目的]为了把握资源发展情况,调查分析2011年福建省尤溪县的造林类型及造林树种。[方法]对2011年尤溪县造林情况汇总,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共造林面积14 589.5 hm2,其中荒山造林、采伐迹地更新占主要,面积分别占38.0%、33.9%;在小班个数上,以荒山造林、坡耕地造林、采伐迹地更新为多,分别为51.3%、19.5%、15.8%。坡耕地在2011年造林中得到了很好的开发。造林树种有46种以上,以一般用材林占多数,面积为85.5%。一般用材林以杉木、马尾松为主,面积分别为7 035、5 253 hm2,占48.2%、36.0%。油茶、阔叶树类、茶叶、竹类占有较重要的位置,比例分别占6.2%、3.7%、1.8%、1.7%。混交林面积有大的增加,面积达4 914hm2,比值占33.7%。[结论]政府在树种选择上应加强指导,做到适地适树,并加强荒山造林的管理,进而更好地发挥造林绿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周怀容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7):137-139
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造林季节对台湾扁柏造林成活率、早期的地径、苗高生长有着极显著影响,在福建省邵武市的最适宜造林季节为1~3月份,造林成活率最高,达96.8%~97.4%,苗木生长也较快;12月份造林成活率低,只有88.2%,但苗高生长最快。不同的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有着极明显的影响,其树高、单位面积蓄积、单位面积干生物量均较造林密度为1100株/hm2的林分大;树高生长、单位面积蓄积、单位面积干生物量与2500株/hm2的林分间无显著差异,胸径生长明显高于2500株/hm2的林分。因此,综合考虑造林效果与造林成本,台湾扁柏最适宜造林密度为1600株/hm2。  相似文献   

12.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风灾干扰区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为了恢复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受台风严重破坏的森林生态系统,利用样方对比法对风灾干扰区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根据调查结果和风灾迹地类型,依据植被垂直分布规律人工引进先锋树种,并按不同的密度进行单株造林或簇株造林,为保证其成活率,对苗木还采用生根粉处理、地膜覆盖、施肥、大穴整地、高强度抚育等措施、,恢复与重建试验表明:风灾迹地的植被结构由草本植物群落转变为木本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指数提高0.5以上,土壤物理性质有所改善:草根盘结度下降、土壤持水量和土壤孔隙度有所提高。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风灾干扰区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的难易程度由难到易排序如下:高海拔(1450m以上)生草密集的云冷杉林风灾迹地,低海拔(1200~1450m)生草密集的云冷杉林风灾迹地,低海拔(1200m以下)的火山灰裸地、红松阔叶林风灾迹地。  相似文献   

13.
选择木栓榆、厚叶榆进行了石灰岩山区扦插育苗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插穗粗度以大于0.6cm为宜;用ABT1号生根粉处理插穗可提高成活率,浓度以500mg/L效果最为理想。木栓榆和厚叶榆造林株高、地径生长不及榉树和青檀快,但比桑橙和白榆快。  相似文献   

14.
以春季播种、2年生南方红豆杉苗(S2-0),春季播种、3年生南方红豆杉苗(S3-0),春季播种、1 a后移栽、再培育2 a的3年生南方红豆杉苗(S1-2)为对象,在福建明溪研究分析不同苗龄型苗木质量与造林成效的差异。结果表明:与S2-0对比,S3-0苗高、地径、质量指数、单株生物量分别显著增加85.51%、50.00%、132.26%、210.88%。S3-0较S2-0造林成活率提高19.81%,造林后幼树树高、树高生长量、地径、地径生长量分别提高82.86%、61.86%、75.16%、104.76%。与S3-0相比,S1-2质量指数、根生物量、造林成活率、幼树地径、地径生长量、树高生长量分别显著提高49.54%、16.53%、5.37%、6.37%、16.28%、13.78%。苗木根生物量、质量指数分别与造林成活率、树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建议采用S1-2苗木进行南方红豆杉造林。  相似文献   

15.
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孟家岗林场长白落叶松为研究对象,采用3种间伐强度(15%,30%和40%)进行均匀间伐,在林下采用5个树种(柞树、红松、胡桃楸、云杉和水曲柳)按照1 000、1 500和2 000株/hm2 3种更新密度进行人工更新,研究更新幼树的成活率、及苗高、地径的生长情况.试验结果表明:人工更新1年后,采伐强度40%成活率>采伐强度30%成活率>采伐强度15%成活率,更新密度1 000株/hm2成活率>更新密度1500株/hm2成活率>更新密度2 000株/hm2成活率,水曲柳成活率>红松成活率>柞树成活率>胡桃楸成活率>云杉成活率;生长情况的高低顺序是:采伐强度40%林下更新生长>采伐强度30%林下更新生长>采伐强度15%林下更新生长,更新密度1 000株/hm2林下更新生长>更新密度1 500株/hm2林下更新生长>更新密度2 000株/hm2林下更新生长,水曲柳林下更新生长>云杉林下更新生长>胡桃楸林下更新生长>柞树林下更新生长>红松林下更新生长.  相似文献   

16.
高能保水剂在抗旱造林中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别进行了保水剂处理苗木方法试验、保水剂适宜配制浓度与用量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干旱造林地应用保水剂能显著提高植苗造林成活率;1∶300浓度为保水剂浸根最适宜浓度;栽植穴内撒施10~25g的保水剂,对提高造林成活率的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7.
<正> 杨树,多采用大株行距,大苗,小密度造林,单位面积株数少,造林成活情况对林分出材量有较大影响。即使第二年进行补植,也往往生长落后,难以弥补第一次成活率不高造成的损失。当前提高杨树造林成活率的方法很多,主要有:苗木在造林前浸水,选适宜的造林季节,采用随起随栽的方法,栽植后立即灌水、截根探栽等。这些方法都是生产中常见的,但均不太理想,尤其苗木需要长途运输或起苗至栽植间隔较长时,常因苗木失水过多影响苗木成活。为了减少苗木的水分损失,延长苗木寿命,提高杨树造林成活率,作者结合农村造林的生产实际,进行了药剂处理苗木,提高造林成活率试验,有二定效果,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8.
长白落叶松苗木质量与造林效果关系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苗高和地径为分级标准,将长白落叶松播种苗(1-0)分成2级:Ⅰ级苗和Ⅱ级苗,将移植苗(1-1)分成3级:特级苗、Ⅰ级苗和Ⅱ级苗,以苗龄和等级为试验因子进行了根生长潜力和造林效果试验。结果表明:①1 cm新根数量(TNR1)在苗龄之间和等级之间差异均显著,说明TNR1能代表不同苗龄和等级长白落叶松苗木的发根能力,可作为评价苗木质量的活力指标。②播种苗苗高和地径生长量均大于移植苗,所有处理中移植苗特级苗的生长量和生长率最低。造林成活率依次为:移植苗和播种苗的Ⅰ级苗移植苗Ⅱ级苗播种苗Ⅱ级苗和移植苗特级苗。通过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得出苗木形态指标与根生长潜力及生长量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可以用形态指标预测长白落叶松苗木的活力状况和造林后的生长表现。从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两个方面来看,再考虑到培育周期和育苗成本,造林效果最好的是移植苗Ⅰ级苗,其次是播种苗Ⅰ级苗和移植苗Ⅱ级苗。   相似文献   

19.
旱地造林综合技术在平原区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旱地造林技术在平原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示范林株高、胸径分别较对照林增长2.46m、3.09cm;萌芽率、成活率和保存率较对照林分别提高13.9个百分点、15.3个百分点和16.0个百分点。该综合造林技术可在旱地平原上应用。  相似文献   

20.
地膜覆盖对杂种落叶松二代林造林微环境和生长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改善落叶松二代林造林微环境、促进造林后幼林的生长,在佳木斯市孟家岗林场落叶松二代林造林过程中采用了地膜覆盖效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造林时铺设地膜能够显著提高土壤表层(0~10cm)温度和土壤上层(0~30cm)含水量(P0.05),生长季的初期(5月)、中期(6月)和末期(10月),土温分别提高0.9、1.6、0.7℃,土壤含水量分别增加5.2%、1.8%、1.9%。覆有地膜的落叶松的高生长和地径生长均显著高于无地膜处理(P0.05),造林当年和第二年,覆膜与不覆膜的高和地径增幅分别为16.78%和3.23%及32.70%和21.21%。试验证明,落叶松造林过程中铺设地膜能够有效促进落叶松二代林成林阶段苗木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