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猪高热性疾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生猪"高热病"是一种呈综合性症状、病因复杂,以持续高热、皮肤发红、呼吸急促等为主要特征的猪病.它不分猪的品种、性别和年龄,且发病急、发病面广、发病率高、病程长.该病自2004年夏季在如东县发生以来,笔者先后多次到发病重点场户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料,进行临床诊断,并邀请专家进行诊断,分析发生原因,筛选治疗方案,总结出猪高热性疾病的发生原囚和防治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2.
邢兰君 《中国猪业》2010,5(4):39-40
<正>1高热病的发病特点"猪高热病"以猪只高热、厌食、黄尿为特征。该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与死亡率高等特点。"高热病"为多种病原引起的以高热症状为主的一种非常难治的猪病,引起高热病的  相似文献   

3.
猪“高热病”是近几年来猪群流行发生的一种以高热、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为特征的猪无名高热综合征.防治猪“高热病”对保障猪只健康、提高养殖户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现将该病的特点及防控措施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4.
猪高热病又被称之为"高热综合征"、"猪无名高热病"或"猪高热征"。它是一种在夏秋季节多发,以持续高热、呼吸道症状为主的病症。具有传播速度快、流行范围广、治疗效果差、经济损失大等特点。本文论述了生猪高热病的发病特点,症状及病理变化,提出防治措施,希望为防治猪高热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生猪"高热病"具有发病急、流行面广、高发病率等特点,各年龄与品种猪群均易感,危害性巨大。目前普遍认为猪"高热病"是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变异毒株为主要病原协同其它致病因素引起的持续高热、高死亡率和传播迅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急性传染病。本文旨在探讨我国生猪"高热病"的发生与流行特点,启发对病因与预防措施进  相似文献   

6.
猪"高热病"的诊断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0月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渭城镇某养猪场发生猪"高热病",120头猪中共有107头发病死亡,死亡率高达86.2%.通过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初步确定为猪"高热病",对临近猪场发病猪的治疗和对未发病猪的紧急预防治疗,取得较明显的效果,为猪"高热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了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安徽省岳西县位于大别山腹地,该地区的农村有家庭养猪传统,户均养猪头数多为1~2头。近些年猪高热病呈高发趋势,是危害该地区猪的主要疫病。猪高热病又称"猪无名高热病"、"猪高热综合症",在该地区猪高热病常发生在高热、高湿的夏季,呈区域性暴发,以持续高热症状为主的猪病。具有发病率高,传染速度快,疾病控制难度大,病程长,猪病死率高等特点,给农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正>近几年夏季,受持续高温湿热天气影响,自7月初开始,部分地区一些生猪相继发生一种以持续高热、呼吸急促、皮肤发红或苍白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猪"高热病"疫情。这些猪"高热病"发病特点为发病、传播速度快,一旦发病很快就波及同群和相邻养殖户;且病程长,治疗后易复发;断奶前后的仔猪和母猪发病率高,仔猪死亡率高,母猪死亡率低,青年猪和公猪发病率高,病死率低;散养户发病率高,规模化养殖场和种猪场的猪发病较少。  相似文献   

9.
猪高热是以高热、皮肤发红和顽同性不食为主要症状的传染病.由于该病病因复杂,控制难度大,常因误诊误治或延误治疗而造成病残猪和死亡猪增多,治疗成本增加.大部分发病猪场发病率在50%以上,死亡率高达50%~90%.目前正是本病高发季节,在防治猪高热病的同时,部分兽医人员一味从清除病原的角度出发,盲目使用疫苗和抗生素,不顾及猪体的承受能力,结果造成更多的猪只死亡.通过调查分析高热病的发病原因,笔者认为:防治猪高热病应从全新的角度入手——就是防治:"防"以提高猪体免疫力作为关键点;"治"以缓解呼吸,改善血液循环,退热为主,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猪"高热病"是由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为主,多种致病因素共同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特点是发病急、传播快、高热稽留、全身发红、发绀、抗菌素治疗无效,死亡率高.2006年该病在全国各地不同程度暴发,2007年趋于缓和,2008~2010年春季,该病首先在南方各省暴发,后传播到北方,在辽西一带呈不同程度的发生.一度给养猪业造成巨大损失,笔者根据临床经验,就"高热病"新的流行特点及防治措施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1.
猪高热病多由病原继发性感染或混合感染导致,属于高致病性、高致死性急性疾病.该病对生猪健康具有较大威胁,对养猪业发展具有一定影响,防治不当可引起疫病蔓延和生猪死亡,对养殖户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因此,必须重视对猪高热病的有效防治,减少或避免疫病发生,减轻疫病危害.本文主要对猪高热病病因进行分析,总结有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猪高热病,是一种发病急和病死率高的传染性疾病,发病猪临床初期发生呼吸急促困难、体温升高不退、皮肤发红变紫、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绝食,少数病猪皮肤毛孔处有出血点。猪高热病传播速度快,可通过空气传播,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如发生疫情,控制不当对养殖场的经济损失极大。1流行病学猪高热病的发生不分日龄、性别和品种具有易感性。受季节影响该病易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夏秋季节,病程短一般为一周左右,如采用常规疗  相似文献   

13.
猪高热病是由多种细菌、病毒引起的"无名高热病综合症".以高热、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治疗效果不佳、饲料报酬率降低、母猪繁殖障碍、生长速度下降以及猪群整体的均匀度下降等为特征.该病来势凶猛,容易继发或并发其他疾病导致猪死亡,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夏季是猪高热病发病的主要季节.  相似文献   

14.
猪高热病多发于夏秋季,发病率高,病猪主要有呼吸道症状,且持续高热,传播速度较快,具有高致死性及高致病性特点,对养猪业经济构成很大威胁,损失严重,故必须高度重视此病。对猪高热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5.
<正>猪高致病性蓝耳病(俗称"高热病")从2006年上半年开始发病,两年来已蔓延波及全国26个省市,损失极为惨重。笔者认为,"高热病"的防控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为帮助养猪业者做好夏季"高热病"预防,防止重蹈覆辙,特将其发病特点和防控措施总结如下。1"高致病性蓝耳病"的临床特征和季节发病特点1.1"高热  相似文献   

16.
猪高热病的分类鉴别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全国20多个省市陆续发生了以猪群体温升高,特别是怀孕母猪流产、死胎、木 乃伊胎,生长育肥猪和保育仔猪呼吸道症状为特征的高热病.由于长期以来没有查明病因, 故又称猪的无名高热病.该病暴发突然,传播迅速、死亡率高,给我国的养猪业带来了严峻 的考验,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2006年以来,陕西省的部分地区也发生了猪的高热病,而 且疫情进一步蔓延,表现越来越严重的趋势.结合近年来的临床经验和对在陕西省部分地区 所遇到高热病的具体分析总结,我们认为,猪高热病一般是由多种病原混合感染引起的,但 抓住原发病原,区别对待,将会对该病的预防与治疗起关键的指导作用.现将猪高热病的临床分类鉴别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猪高热病多发于夏秋季,发病率高,病猪主要有呼吸道症状,且持续高热,传播速度较快,具有高致死性及高致病性特点,对养猪业经济构成很大威胁,损失严重,故必须高度重视此病。本文着重研究猪高热病的发病原因,探讨有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猪"高热病"多在局部地区流行。出现以高热、不食、呕吐为主要症状。该病传染快,病死率高。任何日龄的猪都可发病,一般先从中大猪发病,死亡率80%~100%,给猪场及养猪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猪病的发生与自然环境有着很重要的相关性,人们对其普遍采用中兽医的防治措施,也认识到猪只生存在自然  相似文献   

19.
猪"无名高热病"又称猪"高热综合征",往往在5月份后开始发生,8月份出现流行高峰.该病是由猪免疫抑制病引发的病毒、细菌及原虫混合感染性疾病.如果不加强防范,发病后治疗不当,往往会给养猪场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0.
丁宜春  曹莉 《当代畜牧》2014,(26):55-56
猪高热病属于一种猪的是传染性疾病,是生猪综合型疫病,感染该疾病后的生猪主要临床病状为持续性高热。生猪高热病的病状特点表现为:急性、热性、高致病性、致死性。一直以来,生猪高热病的防治是养猪专业户在夏季主要关心的问题,如何有效防治生猪高热病是控制猪夏季传染病的关键。本文主要围绕生猪高热病症状与防治措施展开论述,并对生猪高热病诱因、病原及流行特点等问题进行分析,旨在探讨有效防治生猪高热病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