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徽大麻害虫名录及主要害虫综合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徽大麻产区有大麻害虫42种,分属10目25科。其主要的有大麻小象甲、大麻跳甲、大麻叶蜂、大麻食心虫、大麻天牛、玉米螟和黑绒金色龟子等7种,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及其综合防治方法和了描述。  相似文献   

2.
万昭进  汪廷魁 《中国麻作》1988,(2):37-38,33
皖西麻区是安徽省大麻重点产区,面积大而集中,害虫为害日趋严重。笔者初步调查为害大麻的害虫有30多种,并进行了防治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用4个大麻专用种衣剂扣6个其它作物种衣剂对云南推广使用的工业大麻品种“云麻1号”种子进行包衣,经筛选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类的种衣剂或药种配比量,对出苗有影响。各种衣剂处理对植株生长及经济性状无不良影响。试验优选出了3个种衣剂及其相应的药种比,红种子大麻种衣剂1#(药种比1:50)、12%甲硫悬浮液(药种比1:50)、中国农大大麻种衣剂(药种比1:80),它们时“云麻1号”安全、有效,有显著保苗扣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4.
皖西麻区是安徽省大麻重点产区,面积大而集中,害虫为害日趋严重。笔者初步调查为害大麻的害虫有30多种,并进行了防治研究,现报道如下。 1、地下害虫地下害虫主要在大麻苗期为害,在我区为害大麻的有地老虎类、金针虫类、蛴螬类和蝼蛄类,以小地老虎和沟金针虫发生量最大,为害最重;蛴螬间发性为害,  相似文献   

5.
陈洪福  张怀芳 《中国麻作》1985,(2):42-47,28
目前,麻类害虫中文名称混乱,同虫异名、同名异虫很普遍。在全国尚无统一汉名之前,必须依其学名为准。本名录收集了黄麻、红麻、玫瑰麻、苎麻、亚麻、大麻、茼麻上的害虫共249种,按拉丁文字母顺序排列,其中打星号(米)者62种,国内尚未见报道,也一并列出供参考。寄主栏写有该虫能为害的麻类作物。  相似文献   

6.
我国麻类作物有黄麻、红麻、苎麻、大麻、青麻、亚麻和龙舌兰麻等。由于麻类作物种类多,分布区域广,各地的自然条件、栽培技术以及耕作制度的不同,因而害虫的种类较为复杂,群落组成亦有差异。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发现为害麻类作物的害虫达180种以上。除少数地下害虫和钻蛀性害虫外,  相似文献   

7.
用4个大麻专用种衣剂和6个其它作物种衣剂对云南推广使用的工业大麻品种"云麻1号"种子进行包衣,经筛选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类的种衣剂或药种配比量,对出苗有影响.各种衣剂处理对植株生长及经济性状无不良影响.试验优选出了 3个种衣剂及其相应的药种比 ,红种子大麻种衣剂1# (药种比150)、12%甲硫悬浮液(药种比150)、中国农大大麻种衣剂(药种比180),它们对"云麻1号"安全、有效,有显著保苗和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麻化学成分研究进展与开发我国大麻资源的探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大麻是一种多用途的古老栽培作物,其纤维是上等的纺织和造纸原料,其种子中富含矿物质、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等多种营养成分。但大麻中含有一种致幻化学成分THC,严重影响了大麻的开发和利用。本文就大麻化学成分的主要类型及其合成途径与遗传机理的研究进展作了较详细的阐述,说明了大麻化学成分,特别是CBD/THC遗传稳定的特性,并就我国大麻资源的研究与开发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相似文献   

9.
大麻小旬甲,是安徽大麻主要害虫,常年发生一代,以成虫越冬。成、幼虫均为害大麻,成虫取食叶片或嫩头,造成叶片孔洞和麻头发杈;幼虫蛀食麻茎,形成瘤肿,遇风易折断,严重影响麻皮产量和质量。成、幼虫有假死性,耐饥性强;成虫飞翔力差。各虫态历期:卵4-15天;幼早18-24天;肾10-15天;成虫寿命长达10个月以上。可采用药剂、轮作、生物和越冬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大麻小象甲,是安微大麻主要害虫,常年发生一代,以成虫越冬。成、幼虫均为害大麻,成虫取食叶片或嫩头,造成叶片孔洞和麻头发杈;幼虫蛀食麻茎,形成瘤肿,遇风易折断,严重影响麻皮产量和质量.成、幼虫有假死性,耐饥性强;成虫飞翔力差。各虫态历期:卵4-15天;幼虫18──24天;蛹10──15天;成虫寿命长达10个月以上。可采用药剂、轮作、生物和越冬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我国麻类作物有黄麻、红麻、苎麻、大麻、青麻、亚麻和龙舌兰麻等。由于麻类作物种类多,分布区域广,各地的自然条件、栽培技术以及耕作制度的不同,因而害虫的种类较为复杂,群落组成亦有差异。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发现为害麻类作物的害虫达180种以上。除少数地下害虫和钻蛀性害虫外,大部分系叶面害  相似文献   

12.
目前,麻类害虫中文名称混乱,同虫异名、同名异虫很普遍。在全国尚无统一汉名之前,必须依其学名为准。本名录收集了黄麻、红麻、玫瑰麻、苎麻、亚麻、大麻、(艹冏)  相似文献   

13.
雌雄同株大麻在黑龙江省大有作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卫德林  孟庆和 《中国麻业》2006,28(2):101-106
黑龙江省开发雌雄同株大麻有较强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地理位置适中;气候条件适宜;土壤肥沃;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农业生态条件优越;农民具有丰富的植麻经验;具有大规模初加工和深加工条件。种植雌雄大麻,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观:大麻纤维的增加,可解决亚麻纺织厂原料短缺的问题;大麻与其他作物轮作,可有效改良土壤,提高其他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接麻农常规种植,种大麻的纯利润为:收麻田5300—9800元/hm^2;收麻收种田8000-10500元/hm^2;高倍收种田22700—34700元/hm^2。与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如大豆(利润6000元/hm^2)、玉米(利润4800元/hm^2)比较,利润大幅度提高。从乌克兰引进的雌雄大麻品种,其THC含量小于0.2%,低于国家低毒大麻标准。  相似文献   

14.
大麻的实验分类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永红  诚静容 《中国麻业》2004,26(4):164-169
本文对16省市27地县采集的300多份大麻腊叶标本进行了观察研究;对新疆、甘肃、内蒙、河北、北京、山东和云南等地的栽培、野生和逸生大麻进行了调查研究和采集,并考察其习性、生态等,统一条件下栽培、杂交,对大麻在我国的实际分布、生态习性等得到一定的认识:大麻无论栽培、野生或逸生,均为一年生或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雌雄异株,罕同株。植株高矮、茎分枝多少、节间长短、叶的着生方式、叶的形状、叶的大小、花序紧密程度、果实形状和大小以及苞片形状等都有一定程度的变异,但植物形态基本相似,通常栽培大麻植株高大,果实较大,野生植株矮小,果实也较小。野生或逸生大麻成片生长或雌雄相伴散生,雄株散粉后即枯死,雌株至霜期冻死。得出初步结论:大麻属只有一个种(cannabis sativa L.),其下分为两个变型,即C.sativa f.sativa是栽培型,C.sativa f。indica Clam.C.Y.Cheng et.H.Yang.stat.nov.是野生型。  相似文献   

15.
大麻化学成分研究进展与开发我国大麻资源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麻是一种多用途的古老栽培作物,其纤维是上等的纺织和造纸原料,其种子中富含矿物质、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等多种营养成分.但大麻中含有一种致幻化学成分THC,严重影响了大麻的开发和利用.本文就大麻化学成分的主要类型及其合成途径与遗传机理的研究进展作了较详细的阐述,说明了大麻化学成分,特别是CBD/THC遗传稳定的特性,并就我国大麻资源的研究与开发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大麻原产地之一。公元前3500—4500年我国便有种植大麻的历史,到唐代大麻生产已遍布全国,当今西藏、新疆、云南和太行山等地仍有成片的野生大麻。我国大麻种质资源极为丰富。“七五”期间开展大麻种质资源繁种入库和主要性状鉴定。搜集到17省的134份品种。由于  相似文献   

17.
大麻织物的抗紫外线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试了不同厚度、不同覆盖系数、不同组织结构和颜色的大麻织物紫外线透过率和抗紫外指数(UPF值),分析了厚度、覆盖系数、组织结构和颜色对大麻织物的抗紫外线性能的影响,指出大麻织物越厚,其紫外线透过率越小,UPF值愈大;覆盖系数增加,紫外线透过率减小,UPF值随之增大;在厚度和覆盖系数相同时,缎纹组织大麻织物的抗紫外线性能最好,斜纹组织大麻织物次之,平纹组织大麻织物再次之。深色大麻织物的抗紫外线性能好,浅色的较差。随着大麻织物颜色饱和度增加,其紫外线透过率相应减小,UPF值相应增加,抗紫外线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利用药剂拌种方法,对大麻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首先通过药剂筛选试验,选出对大麻出苗率、保苗率、收获株数提高和原茎、纤维增产及防病虫效果优异的药剂组合两个;然后再进行比较试验,对这两个药剂组合防治大麻病虫害效果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每公顷用10%甲霜灵(0.75kg)+48%代森锰锌(0.9kg)+75%克百威(1.0kg)拌种,对大麻虫害跳甲、螟虫和病害茎腐病、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71.4%、80%和75.0%、58.3%;每公顷用15%多菌灵(1.0kg)+75%克百威(1.0kg)+10%福美双(1.2kg),对大麻虫害跳甲、螟虫和病害茎腐病、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57.1%、60.0%和100%、75.0%。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脱羧过程中温度、时间对大麻二酚、四氢大麻酚、大麻萜酚、次大麻二酚4种大麻素含量的影响,试验检测不同脱羧温度、脱羧时间下4种大麻素脱羧前后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最佳的脱羧温度为120℃,最佳脱羧时间为60 min。大麻二酚酸、四氢大麻酚酸脱羧转化率可以达到98%,大麻萜酚酸转化率为95%,次大麻二酚酸转化率为90%。研究结果为工业大麻中多种大麻素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工业用大麻农业生产模式的探讨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大麻产业化状况,结合大麻生物学特点和吉林省地理气候,论述了工业用大麻在吉林省的农业生产模式,并对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