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平水绿茶区是国内外闻名的产茶地,由于自然条件优越,早在唐、宋时期,就产有各种品质独异的名优茶,其中以绍兴日铸茶为最著名。日铸茶又可书作“日注茶”,产于浙江绍兴王化乡日铸岭。据《嘉泰会稽志》云:“日铸岭产茶奇绝,……”,又云:“日铸岭下有寺名资寿,其阳坡名油车,朝暮常有日,产茶绝奇,故谓之日铸。”日铸茶为品质上乘的名茶,有仙茗、绝品等佳誉,在宋代殆始发现。宋代高似孙《剡录》中写道:“越产之擅名者,有会稽山之日铸茶,秦望山之小朵茶,陶晏岭之高坞茶,兰亭之花坞茶,……而日铸茶最著。”《宋史·食货志》中也有记载:“茶产于东南者,川顾渚,生  相似文献   

2.
唐宋时期,我国茶叶生产有了空前发展,在国家政治、经济、军事上日益占据重要地位。“回鹘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茶马贸易”。“税茶”始于唐代,“榷茶”在宋代已成为一种制度,茶利收入是宋代财政收入的重要部分。唐代茶产地:山南、淮南、剑南、浙东、浙西、黔中和岭南等七大地区(据《茶经》)。宋代,种茶地区比唐代大为增加,除淮水以北诸路外,南方诸路皆产茶,淮南、两浙、江南、荆湖、福建和广南都是有名的产茶地区,至绍兴末年(绍兴三十二年)东南十路,六十州,二百四十二县产茶,川峡也是盛产茶叶之地。  相似文献   

3.
宋代的茶叶加工南昌大学黎世英宋代茶叶生产十分昌盛。产茶地区:除淮水以北诸路外,南方诸路皆产茶,淮南、两浙、江南、荆湖、福建和广南都是有名的产茶地区,至南宋绍兴末年(绍兴三十二年),东南十路,六十州,二百四十二县产茶(1),川峡四路也是盛产茶之地,茶叶...  相似文献   

4.
浙西茶     
陶德臣 《农业考古》2002,(2):190-191
1999年 10月 15日至 18日 ,我和同事 2 0余人 ,长途跋涉 ,辗转千岛湖、桐庐天目溪漂流 ,红灯笼“外婆家”、瑶林仙境、杭州西湖 ,足迹所至浙江的长兴湖州、富阳、淳安、桐庐、建德、杭州 ,路途在数百公里以上。一路上我被浙西的美景所陶醉 ,尤其对浙西茶注意颇多 ,今将所想所见所闻详述之 ,以作纪念。浙西具有悠久产茶史 ,时至今天仍是浙江四大茶区之一。通常意义上讲 ,浙西茶区即遂淳绿茶区 ,包括钱塘江上游之遂安、开化、建德、天目山东麓的昌化、于潜、孝丰、安吉等县 ,茶叶性状装璜 ,力仿徽州眉茶 ,质量较皖南茶差。遂淳毗邻屯溪 ,产品…  相似文献   

5.
话说浮梁茶     
浮梁,产茶历史悠久,远在汉朝就有僧人采茶。自唐代开始,浮梁就盛产茶叶了,据《新唐书·食货志》载,“各地产茶数量多少不一,以浮梁出茶最多。”又据《元和郡县图志》载,唐元和八年(公元813年),浮梁“每岁出茶700万驮,税15万余贯”。当时的浮梁,茶多,茶好,再加上水陆交通发达,故成为我国茶叶的集散地之一。一些商贾富豪,云集浮梁,争购茶叶,转运销售。茶叶销售分为两路:一路走水运,一路走陆运.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脍炙人口的《琵琶行》诗中曾写道“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据史料记载,那时的西域一带(今西北、华北各地)从浮梁运销的茶叶达十几万驮之多,《敦煌变文集》中的《茶酒论》即记录了  相似文献   

6.
茶树树冠培养,以往是采用定型修剪法。定型修剪每年进行1次,共需进行3次,这要花去3年时间,而且每次都剪去大量枝叶,给茶树带来严重机械创伤,削弱了树势,影响树体生长,甚至造成茶苗死亡。目前,斯里兰卡和东非一些产茶国都已广泛采用“弯枝法”来培养茶树丰产型树冠,我国南方茶区  相似文献   

7.
郭雅玲 《农业考古》2000,(2):148-150
福建产茶及饮茶已有千年以上的悠久历史,福建茶叶在中国茶叶发展史乃至世界茶叶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对茶类的产生与发展、茶叶品评活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饮茶风习源远流长。唐冯贽撰的《记事珠》称“建人谓斗茶为茗战”,说明闽人斗茶习俗始于唐。(1)宋代福建以北苑贡茶和斗茶活动闻名于世,北宋·丁谓(962-1033年)《咏茶》;北宋·范仲淹(989-1052年)《和章服从事斗茶歌》;宋·蔡襄撰(1049-1053年)《茶录》;宋·宋子安撰(1064年前后)《东溪试条录》;宋·熊蕃撰(1121-1125…  相似文献   

8.
北方茶事——“南茶北引”工程与山东茶的种植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茶叶生产区域大体上被分为4个茶区:江南茶区、华南茶区、西南茶区和江北茶区.由于气候等原因,过去江北茶区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北秦岭淮河以南.近年来山东、甘肃、西藏等省区开发种植茶树获得成功,江北茶区区域随之扩大.山东茶区是新茶区,其茶树的种植起始于上世纪50年代的“南茶北引”工程.山东茶具有“叶片厚、内质好、香气高、耐冲泡”等特点,是深受欢迎的优质绿茶.山东茶已经成为我国茶叶市场上的一支新生军.  相似文献   

9.
陆羽的一桩茶事冤案──对《新唐书·陆羽传》“更著毁茶论”一说的质疑中华茶人联谊会王郁风“复著毁茶论”──唐·封演《封氏闻见记》(约作于八世纪末)①。“更著毁茶论”──北宋·宋祁撰《新唐书·隐逸列传·陆羽传》(1044—1060年)②。所谓陆羽“著毁茶...  相似文献   

10.
郭长生 《农业考古》2007,(2):178-178
遂川产茶历史悠久,唐陆羽《茶经》八之出中说:江西生鄂州、袁州、吉州。据考证:吉州就是现今江西省的吉安市所辖地。遂川县是吉安市重点产茶区之一,其产茶历史有待考证,但不会迟于宋朝。“遂川茶叶,分青茶、红茶二种,三益乡之玉山茶(即狗牯脑茶),曾参加巴拿马赛会,得有金牌奖章  相似文献   

11.
“婺绿”茶史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婺绿”的溯源婺源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著名的茶叶专家陆羽(公元733~804年)所著的《茶经》一书中,就有“歙州(茶)生婺源山谷”的记载。《茶经》成书的年代为肃宗乾元年间,那时,婺源已建县治于清华。诗人白居易于公元816年写的长诗《琵琶行》中“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之句,可以看出浮梁已经成为茶叶的集散地。那时的县城清华至毗邻的浮梁只有一百五十华里,婺源茶叶,绝大部分运到浮梁销售是有理可据的。从有关史料中,还可得到证实,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从浮梁运销西北,华北各地的茶叶就有几十万驮之多。这说明唐代的婺源已是著名的茶区了。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1995,(9)
以往,茶树树冠培养是采用定型修剪法,每年进行一次,要经过三次定型修剪,不但化时,而且每年都要剪去大量枝叶,使茶树蒙受严重机械创伤,削弱了树势,影响树体生长,有的甚至造成茶苗死亡,影响园相。对此,目前斯里兰卡和东非各产茶国已广泛应用茶树“弯枝法”培养茶树丰产树冠,在我国南方茶区也开始应用。从几年来实践证明,茶树“弯枝法”是培养丰产型树冠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凤凰茶的生产始于何时,史无明文。相传南宋末代皇帝赵昺,逃亡潮州,途经凤凰山时渴极思饮,随手摘下几片茶叶塞进嘴里,不觉津液顿生,甘香无比。从此凤凰山顶的这棵茶树便有“单丛宋种”之称。但这只是一种民间传说,据地方志书记载,直至元代,潮州尚无大宗的茶叶生产。元代《三阳图志》曾对潮州不产茶而要纳茶税的怪现象愤愤不平,认为“产茶之地出税固宜,无茶之地何缘交税?潮之为郡,无采茶之户,无贩茶之商,其课钞每责于办盐主首而代纳焉。有司者万一知此,能不思所以革其弊乎?”直至明代饶相的《茶山增城记》才有关于大埔产茶盛况的记载。嘉靖《潮州府志》则记载了饶平交纳贡茶的数量。乾隆《潮州府志》记载了饶平百花山、风凰山,大埔大麻、阴那山产茶的情况。大体上潮州种茶、饮茶之俗始于明而盛于清。清代饮“工夫茶”已蔚然成风,故有俞蛟《梦厂杂著·工夫茶》之作。  相似文献   

14.
宋代茶叶在军事边防上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茶叶在军事边防上的作用南昌大学历史系黎世英在宋代,我国茶叶生产有了飞跃的发展,在国家政治、经济、军事中日益占据重要地位。宋代种茶地区:除淮水以北诸路外,南方诸路皆产茶,淮南、两浙、江南、荆湖、福建和广南都是有名的产茶地区,至绍兴末年(绍兴三十二年...  相似文献   

15.
一、茶叶生产现状南阳市产茶悠久,早在清朝就有产茶记载,茶区主要分布在桐柏、西峡、唐河、新野、内乡、邓县、淅川等县,其中桐柏县早在1963年便被河南省农业厅列为全省重点产茶县之一。南阳境内主要有四大国营茶场,桐柏茶场(1962年建),南阳市独山茶场(1976年建),南阳县茶场(1977年  相似文献   

16.
以茶文化的视角界定,素有荆楚门户之称的荆门系古荆襄茶区,隶属大荆巴茶文化圈,因此荆门有茶的历史,当可上溯至遥远的神农时期,荆巴地区茶树由野生过渡到人工栽培,史料记载至晚在西周时期,如此,荆门人工植茶的历史,至少也有3000年了!千年以降,荆门代不乏茶;现在,荆门产茶的地方仍然很多,所辖区、县(市)几乎都出产品质尚好的绿茶.由于地理位置的使然,茶乡荆门又与世界首位茶学家--世人公奉的茶圣陆羽故乡天门为邻境.两市山水互连,风俗相同;历史上,其政区也互有所属.于是常有人问:茶圣的足迹踏进过荆门这片古老茶区么?回答是肯定的!但要说清这一问题,必须先对陆羽的生平作一简要回顾.  相似文献   

17.
<正>我国有华南、西南、江南、江北四大茶区,共有1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产茶。陕西省的陕南三市(汉中、安康和商洛)主产绿茶,总面积达10.8万公顷(162万亩),陕西省目前正在积极打造陕南三市地区成为江北茶区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茶产业已成为陕南三市农业突破  相似文献   

18.
李新玲 《农业考古》2005,(2):145-148
我国饮茶之历史非常久远,但只有到了唐朝中期,饮茶之风才普及全国。据陆羽《茶经·六之饮》记载:“滂时浸俗,盛于国朝,两都并巴渝间,以为比屋之饮。”两都即陕西之长安和河南之洛阳,就是说从京都地区到西南的四川、重庆等地,每户人家都在喝茶。而北方地区不产茶,因此长途贩运就兴盛起来,《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记载:“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煮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这里说的是整个黄河流域的北方地区都盛行饮茶,并且在城市还开有茶店供应茶水,所以南方的茶叶就源…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是中国江南茶区的主要产茶大省,茶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制茶工艺精湛;茶种植业是福建省主要的经济产业之一,茶种植业的发展对福建省的经济、文化等发展影响深远。本文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经济社会与自然资源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理论,分析了福建省茶种植业的发展现状和影响因素,并结合福建省的自然概况与人文经济基础,提出了相应的可持续发展对策,包括建设生态茶园、发展科技创新、建立完善的茶叶管理体系等,以期对福建省茶种植业发展以及区域经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福建省的产业规划和经济发展的宏观布局提供参考,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和自然环境的协调绿色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早在唐代,江西就是重要的茶叶产地,江西茶树的种植,当在唐代以前。唐代江西洪州西山的白露是全国的名茶之一,此外袁州、吉州、信州、饶州、江州等都是茶叶的产区。唐陆羽《茶经》中讲到茶的产地时,说:“江南有鄂州、袁州、吉州。”陆羽还在江西信州(上饶)茶山种植茶树。同治《广信府志》载:“(陆羽)寓居城北三里,自号东冈子,性嗜茶,环居多植茶,因号茶山。”饶州浮梁县,岁产茶七百万驮,茶税钱十万余贯。元和十年,(815)白居易任江州司马时,有长安商人乘船至江州.前往浮梁买茶,白居易在《琵琶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