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水稻施用缓释尿素免追肥试验、示范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盘山县对水稻进行缓释尿素和磷、钾肥做基肥一次施入免追肥试验和示范研究,结果表明,缓释尿素可提供水稻整个生育期的氯素供应,该施肥法可确保水稻产量,省工省事,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水稻施用缓释尿素和普通尿素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在插秧前施用缓释尿素,生育期不追肥,增产效果明显,产量可提高43.3 kg/667 m2,纯效益增加72.6元/667 m2,可在生产上应用,建议用量20 kg/667 m2。  相似文献   

3.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对缓释尿素在水稻上的应用进行肥效研究。结果表明,施缓释尿素与普通尿素相比,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对缓释尿素在水稻上的应用进行肥效研究。结果表明,施缓释尿素与普通尿素相比.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硝化抑制剂缓释尿素试验效果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硝化抑制剂缓释尿素具有提高氮素利用率、增产、增收、节肥等功效。为验证其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特进行此试验。结果表明:底肥一次性施用硝化抑制剂缓释尿素或第一代缓释尿素对水稻具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效果,分别增产6.7%、3.9%,净增收76.35元/667 m2、52.19元/667 m2,节省肥料、节省功时费,在生产上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高原地区机插籼稻缓释氮肥与尿素配施的最佳比例,以川谷优7329为材料,在施氮量为150kg/hm~2和105 kg/hm~2水平下,研究了4种缓释氮肥与尿素配施比例(10∶0,7∶3,5∶5,3∶7)对机插籼稻产量与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间水稻产量差异不显著,缓释氮肥与尿素配施水稻产量由高到低为5∶510∶07∶33∶7。在相同比例下增加施氮量可以增加机插籼稻抽穗期高效叶片的长度,提高茎蘖数和抽穗期叶面积指数,但降低了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粒叶比。尿素所占比例越高成穗率越低,5∶5的处理水稻表观输出率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最高。高原地区机插籼稻最佳氮肥施用量为105 kg/hm~2,缓释氮肥与普通尿素配施比例为5∶5。  相似文献   

7.
缓释尿素一次基施对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用不同量缓释尿素在玉米播种时一次性基施,同时以不同施氮量作对照,比较缓释尿素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缓释尿素一次基施对玉米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均有增产作用。不同量的缓释尿素一次基施下玉米籽粒产量氮反应指数和氮肥农业效率随尿素施用量增加呈下降趋势。玉米生产收益和利润均随尿素施用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缓释尿素对滴灌玉米农田土壤无机氮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不同基施比例的缓释尿素与滴灌玉米土壤氮素供应、氮素吸收利用以及农田氮素平衡的相互关系,明确缓释尿素在滴灌玉米上作基肥施用并探讨其施用的适宜基施比例。结果表明,基施缓释尿素对比普通尿素增加了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缓释尿素处理土壤无机氮积累量表现为富集现象,不施氮处理则表现为负积累效应;土壤氮素含量随基施比例的增加而降低。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和农学效率随缓释尿素基施比例的增大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土壤氮素表观损失量和氮素盈余量随基施比例的增大均先降后增。以缓释尿素50%作基肥的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率较高,土壤氮素表观损失量较低。  相似文献   

9.
不同施氮肥处理对水稻植株吸磷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水稻田间小区试验,分析不同氮肥处理对水稻磷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施入量过高会影响水稻植株对磷肥的吸收利用。不同的氮肥施用比例及追施次数对水稻吸收磷素有影响,即随着氮肥的增加,磷肥的吸收量有所提高。缓释尿素控制了氮素的释放速度,有利于调节植株吸收磷素,并且间接地提高水稻植株对磷养分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10.
对杂交水稻生产中缓释尿素用量、普通尿素用量、肥料类型及施肥方式、稻株含氮量等对二化螟发生危害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二化螟发生危害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加重;施用缓/控释肥、适氮适磷钾肥、有机肥等能减轻二化螟的危害,而普通氮化肥施用过多则危害加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机插株距下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减量配施在水稻关键生育时期的运筹方式,为水稻机插秧配套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中迟熟杂交籼稻川谷优7329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在机插行距均为30 cm下,设株距16 cm、18 cm、20 cm;并设4种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运筹模式:1)基肥为96 kg/hm^2缓释氮肥和24 kg/hm^2常规氮肥,不施追肥;2)基肥施96 kg/hm^2缓释氮肥,追肥施24 kg/hm^2常规氮肥;3)基肥施96 kg/hm^2缓释氮肥和54 kg/hm^2常规氮肥,不施追肥;4)基肥为96 kg/hm^2缓释氮肥和24 kg/hm^2常规氮肥,追肥为30kg/hm^2常规氮肥;以不施氮肥为对照。【结果】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减量配施运筹和株距对机插杂交籼稻叶面积指数(LAI)、拔节-齐穗期光合势及产量的影响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且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减量配施运筹的效应明显高于机插株距。3种株距下,随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配施量及常规氮肥后移量的增加,机插杂交籼稻的LAI、拔节-齐穗期光合势、干物质积累量、净光合速率及产量均呈增加的趋势。株距为16 cm时,群体茎蘖数显著增大,形成的有效穗多,对养分的竞争性增强,光合特性减弱,未能形成大穗,虽然结实率高但每穗粒数较少,产量较低;株距为20cm,由于密度降低,群体茎蘖数显著减少,形成的有效穗少,后期对养分的吸收充足,光合特性增强,形成了足够的大穗,每穗实粒数显著增加,但结实率和千粒重较小,因此未能高产;而株距为18 cm时,在足够群体茎蘖数的基础上形成的有效穗较多,后期能有效吸收养分,光合特性增强,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增大。相关分析表明,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减量配施运筹和株距下,尤以齐穗-成熟期群体生长率、拔节-齐穗期光合势和齐穗期有效叶面积指数与产量相关性较高。【结论】株距为18 cm,96 kg/hm^2缓释氮肥和24 kg/hm^2常规氮肥作为基肥施用,30 kg/hm^2常规氮肥作为追肥在倒4叶期施用,能充分发挥本区域机插杂交籼稻的高产优势,提高光合物质生产,产量最高可达11 681.56 kg/hm^2。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机插株距下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减量配施在水稻关键生育时期的运筹方式,为水稻机插秧配套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中迟熟杂交籼稻川谷优7329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在机插行距均为30 cm下,设株距16 cm、18 cm、20 cm;并设4种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运筹模式:1)基肥为96 kg/hm2缓释氮肥和24 kg/hm2常规氮肥,不施追肥;2)基肥施96 kg/hm2缓释氮肥,追肥施24 kg/hm2常规氮肥;3)基肥施96 kg/hm2缓释氮肥和54 kg/hm2常规氮肥,不施追肥;4)基肥为96 kg/hm2缓释氮肥和24 kg/hm2常规氮肥,追肥为30 kg/hm2常规氮肥;以不施氮肥为对照。【结果】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减量配施运筹和株距对机插杂交籼稻叶面积指数(LAI)、拔节-齐穗期光合势及产量的影响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且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减量配施运筹的效应明显高于机插株距。3种株距下,随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配施量及常规氮肥后移量的增加,机插杂交籼稻的LAI、拔节-齐穗期光合势、干物质积累量、净光合速率及产量均呈增加的趋势。株距为16 cm时,群体茎蘖数显著增大,形成的有效穗多,对养分的竞争性增强,光合特性减弱,未能形成大穗,虽然结实率高但每穗粒数较少,产量较低;株距为20 cm,由于密度降低,群体茎蘖数显著减少,形成的有效穗少,后期对养分的吸收充足,光合特性增强,形成了足够的大穗,每穗实粒数显著增加,但结实率和千粒重较小,因此未能高产;而株距为18 cm时,在足够群体茎蘖数的基础上形成的有效穗较多,后期能有效吸收养分,光合特性增强,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增大。相关分析表明,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减量配施运筹和株距下,尤以齐穗-成熟期群体生长率、拔节-齐穗期光合势和齐穗期有效叶面积指数与产量相关性较高。【结论】株距为18 cm,96 kg/hm2缓释氮肥和24 kg/hm2常规氮肥作为基肥施用,30 kg/hm2常规氮肥作为追肥在倒4叶期施用,能充分发挥本区域机插杂交籼稻的高产优势,提高光合物质生产,产量最高可达11 681.56 kg/hm2。  相似文献   

13.
稻虾共作模式具有较高的综合效益,近年在全国发展迅速。为稻虾共作选择适宜氮肥种类,既能保证田面水水质,又能保证水稻氮素供应而促进水稻生长,对稻虾共生系统的清洁生产至关重要。设置3种施肥处理(CF,基施复混肥并追施尿素;CRF,缓释复混肥作基肥一次性施用;OF,基施有机无机复混肥并追施尿素),并以不施氮肥为对照(CK),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分蘖期之前田面水水质及全生育期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F和OF处理相比,CRF处理降低稻虾田田面水氨氮及亚硝态氮的效果最好,有利于小龙虾回田生长;施肥处理提高了土壤无机氮含量,促进了水稻干物质累积;CRF处理水稻的有效穗数、产量、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与CF和OF处理相比,产量分别提高14.26%和12.84%,氮肥农学效率分别提高64.86%和54.65%,氮肥偏生产效率分别提高15.00%和13.60%。此外,CRF处理还节约了追肥所需的劳动力。综上,从田面水水质、水稻生长及氮肥利用效率等因素考虑,在稻虾共作中采用缓释复混肥一次性基施的施肥方式是较佳选择,有利于该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八两优100(杂交早稻)和威优46(杂交晚稻)为材料,研究了施用控释氮肥对稻米蛋白质含量、氨基酸含量及其组分以及叶片和籽粒中硝酸还原酶(NRase)、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蛋白水解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八两优100和威优46控释氮肥处理糙米蛋白质、复合蛋白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尿素处理,其中谷蛋白和谷蛋白/醇溶蛋白比值增幅明显。施控释氮肥的八两优100和威优46糙米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和限制性氨基酸含量均较施用尿素的明显提高。在施用尿素和控释氮肥条件下,供试两组合叶片中NRase、蛋白水解酶、GS以及籽粒中的GS活性的动态变化一致。施用控释氮肥有利于功能叶中NRase、GS、蛋白水解酶以及籽粒中的GS活性维持较高水平。控释氮肥对杂交水稻功能叶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和籽粒中蛋白质合成及氨基酸积累均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这可能是控释氮肥能显著提高杂交水稻产量和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的生理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缓控释氮肥种类和用量对南方粳稻产量和收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南方丘陵区粳稻种植中适宜的缓控释氮肥种类和合理的用量,本研究以普通尿素为对照,分析比较了2种包膜尿素(树脂包膜尿素和水溶性聚合物包膜尿素)不同用量下粳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变化,并结合成本投入评估了不同处理的收益。结果表明,与普通尿素相比,施用缓控释肥显著提高了南方丘陵区粳稻产量、氮肥农学效率和收益,其中水溶性聚合物包膜尿素是较好的缓控释肥种类,适宜用量为195 kg/hm2(纯N)。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两种缓控释肥料施用对鄂北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养分吸收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比较了两种缓控释肥料不同用量施用效果的差异,以期为鄂北水稻生产中缓控释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施用缓控释肥料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施用掺混包膜型控释复合肥料处理水稻增产6.6%~17.3%,施用腐...  相似文献   

17.
缓释肥是一种根据作物养分需求缓慢释放的新型肥料。为了解其对水稻生产增产、节本的作用,以南粳9108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缓释肥与尿素不同配比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缓释肥比例的增加,水稻产量逐渐增加,最高增幅达13.26%;在相同施氮量条件下,水稻产量表现由大到小的配比方案(基肥中缓释肥与尿素质量配比)为A1(7︰3)> A2(6︰4)> A3(5︰5)> CK> A4(4︰6)> A5(3︰7)。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大田试验,以旱优8号为试验材料,比较评价了节水灌溉条件下不同氮肥类型和施用方式对节水抗旱稻产量、经济效益、氮素吸收和田面水不同形态氮素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氮肥用量条件下,不同氮肥类型和施用方式的氮素吸收与产量高低无明显相关关系。在等氮量投入下,缓释肥配施无机化肥处理(SCU1)总吸氮量最高,氮收获指数(NHI)最低,造成了水稻对氮素的奢侈吸收,不利于高产群体的构建,产量相对较低;缓释肥一次性基施处理(SCU2)的NHI最高,且灌浆结实期作物生长率和比叶重较高,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产量最高,显著高于纯化肥处理(增产18.28%);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处理(OCN)的作物群体质量、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与单施无机化肥处理相比无明显差异。SCU1处理降低了基肥和分蘖肥期田面水总氮和铵态氮浓度,但增加了穗肥期的田面水氮浓度,而SCU2处理和OCN处理在3个施肥期内田面水总氮和氨态氮浓度均明显低于纯化肥处理,SCU2处理氮素浓度最低。综合成本效益分析,缓释肥一次性基施技术能够满足节水抗旱稻生长对氮素的需求,提高作物产量、经济效益和氮素利用效率,降低径流损失风险,是值得在太湖流域推广的一种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