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宋锦江 《蚕桑通报》2007,38(3):59-60
越年种是指翌年春季使用的蚕种,包括春制春用种及秋制春用种。建湖蚕种场每年生产越年种约8万张,占全年生产任务的70%。2003~2005年江苏省蚕种公司对我场越年种孵化率调查,分别为99.06%,99.15%和99.21,位于全省前列,并呈基本稳定态势。我场提高越年种孵化率的方法及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2.
春用蚕品种越年种超期冷藏保护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3次冷藏法对春用蚕品种秋制越年夏用种延长保护期限作中秋用种和晚秋用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春用蚕品种秋制越年夏用种经3次冷藏后,于次年中秋蚕期饲养,养蚕成绩仍接近正常蚕种的水平。试验结果可为生产上越年蚕种的余缺调节提供借鉴。但是,本方法冷藏的蚕种在农村大面积的饲养情况,还有必要进一步进行试验。  相似文献   

3.
2014年春期杭州蚕种场本部共饲养蚁量1245 g,预估生产蚕种29317张(其中冷藏浸酸种13000张、即时浸酸种2400张,越年种13917张),全场平均g蚁单产23.5张。春制春及春制秋“无毒率”在70%以上,未出现二样本及烧种情况。回顾春期生产,与往年比较在“微防”方面我场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以广东现行推广的蚕品种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在广东的气候条件下,采取今春制明春用的处理方法是否可行。广东由于过去长期饲养多化性品种,甚少越年卵,所以对越年卵的冷藏方法研究也少,只是到了1984年以后,饲养二化性品种的比例增大,才逐步发展对越年蚕种冷藏方法的研究。但是,春制春用的保护及冷藏技术在广东仍然研究甚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春繁多余蚕种的改期使用。本试验表明,春制“新九”、“芙蓉”、“932”、“湘晖”、“7532”、以及“新九×7532”、“932ד7532”“芙蓉×湘晖”(含反交),产卵后的第二天至第五天用20℃~21℃保护,再用25℃~26℃保护10天,以后在24~25℃、相对湿度80~85%保种室保护至10月初,此后将室温逐步降至15℃,到11月中旬将蚕种放入3~4℃冷藏;冷藏90天后将蚕种中途感温,待胚胎达丙1多数、丙2少数时作第二次冷藏(30~50天)后出库供种。  相似文献   

5.
我场1997年因蚕种生产超额完成任务,春制越年夏用种库余比较多,按用种单位计划无法全部销售,该批蚕种有部份将作报废处理。为了减轻种场经济损失,根据有关越年蚕种延期冷藏资料介绍,将1997年春制越年夏用种延时冷藏到1998年秋季饲养,获得成功,缓解了1...  相似文献   

6.
春制春用蚕种的良卵率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采用不良桑叶饲养诱导,通过单蛾育定向选择,并以自交继代的方法,对家蚕品种854B的良卵率性状进行遗传改良,期望从品种遗传改良的角度探索提高春制春用蚕种良卵率的技术。新建立的家蚕品种854B的高良卵率品系854B40系,其春制春用蚕种的不良卵率为1.98%,较同一品种的对照品系854B湘系的春制春用蚕种的不良卵率显著降低(P<0.05)。高良卵率品系854B40系的繁育成绩中,全茧量与茧层量较854B凉山、854B湘系显著下降,分别为1.560 g和0.376 g,但死笼率、虫蛹率、茧层率与对照品系间差异不明显。试验结果表明,在不良环境因素诱导下对品种的良卵率性状进行定向选择,可以达到稳定提高春制春用蚕种良卵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正>春制秋用蚕种入库冷藏后,生产上有时因秋蚕饲养计划的改变,需种量减少,这时需要将已经入库冷藏的一部分蚕种中止冷藏,由库内取出改为越年春、夏用种。中止冷藏的期限是有限度的。在一般情况下,如果冷藏时间已经超过15d,有可能带来两个问题:一是在当年秋冬蚕种保护过程中再出卵发生增加;二是蚕种耐冷藏能力下降,来年春、夏季用种时催青死卵增多。中止冷藏的安全期限因品种而异,凡是越年性稳定,解除滞育速度缓慢的  相似文献   

8.
以前对秋制蚕种次年秋用有报道。为了解春制越年蚕种能否在次年秋季的生产中应用,将春制越年蚕种通过多次不同温度的冷藏处理保护250d左右,在次年秋季相同环境、相同条件下试养,调查孵化率、饲养成绩、产卵情况。其孵化率、饲养成绩、产卵情况都没有达到实用水平,与对照相比差异明显,主要表现在孵化率、健康性、茧质成绩比较差、茧小、茧...  相似文献   

9.
在全面推广"秋种春养"(在春期饲养秋用蚕品种)的情况下,掌握秋丰白玉蚕品种春制越年种保护技术,提高一日孵化率,确保蚕种质量,对蚕种的余缺调节和有效供给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蚕种生产单位规避风险、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是总结1992年广东在蚕种生产上首次大批量使用春制春用方法处理蚕种获得成功的经验。曲江县蚕种场1992年春由于生产多余蚕种4.3万张,如不采取措施,这些蚕种就要报废,所以,我们在近年试验的基础上,针对该场的设备条件,采用空调控制室温,最高不超过25℃,从9月11日开始逐步降温,到11月16日入内库,冷藏75天后中途感温,待胚胎发育丙1多数,丙2少数时再入内库冷藏30天开始用种。这批蚕种已于1993年3~5月份陆续出库供应大田生产,经饲养,其实用孵化率,发育情况及收成,均属正常。  相似文献   

11.
桐乡市蚕业有限公司承担全省秋丰和白玉母种、原原种和原种的生产任务,同时也是浙江省家蚕种质资源保护基地之一。原种生产习惯是春制秋用、春制春用或秋制春用。春制秋用由于春期桑叶营养、气候环境适应蚕生长发育,生产成绩较为稳定,造卵数多,一蛾产卵量高,大肚蛾、残存卵少,死卵少,原种卵面比较好看,孵化率高。春制春用,因品种而言,一化性(春用品种)孵化略比二化性(秋用品种)高一点,但比秋制春用的蚕种孵化率要低,卵质也相对差一些,凹陷深,表面看卵粒不是很饱满,甚至有些年春用品种孵化率也不高。春制春秋丰、白玉由于蚕种保护时间长,营养消耗大。根据冷库孵化试验数据统计,白玉实用孵化率91%~92%,秋丰实用孵化率只有85%~86%;而秋制春实用孵化率高,但是中秋生产受桑叶和自然环境影响,一蛾产卵少,不良卵多,生产成绩也极不稳定。2007年,由于品种研究和品种保护需要,我公司开始饲养夏蚕,并繁育了少量的秋丰、白玉原种,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从2008年开始逐步扩大饲养量,至2010年全部实现春制秋用、夏制春用新的原种生产模式。近几年来我公司生产的夏制春用原种质量稳定,实用孵化率也接近春制秋用的蚕种,见表1。  相似文献   

12.
<正> 7532×781是我省1983年鉴定通过的一对夏秋用品种。该品种抗逆性较强,适合我省川东地区饲养,它是我省目前夏秋用品种的主要当家品种之一。1984年全省生产了305163张,其中春制越年夏用种45225张;1985年生产了738112张,其中春制越年夏用种130808张;1986年生产793090张,其中春制越年夏用种97600张,三年共生产7532×781共1,836,365张,占全部夏秋用品种生产总数5,064,077张的36.3%,其中春制越年夏用种7532×781  相似文献   

13.
席淑慧 《广西蚕业》2001,38(4):15-17
根据云南省的气候特点和生产需要,对传统的春制越年蚕种的保护及冷藏技术进行了改进,实现了蚕种在各个时期符合其生理特性的规范化保护处理,蚕种孵化成绩获得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无论华系或日系蚕品种,越年春用种中间感温后(丙_1~丙_2)用2.5℃冷藏90日作夏用种是可行的:冷藏130日作早秋用种是不可行的.采取春用种分批中感,是既可作春用种又可作夏用种的一项有效冷藏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减少蚕种场“7532”春制越年原种再出卵多、达不到国家原种质量标准造成的损失,探索降低“7532”原种再出卵数的方法。结论是多化性血统的“7532”原种只适宜生产春制夏秋用种和秋制越年春夏用种。  相似文献   

16.
在批邓和反击右倾反案风取得伟大胜利韵大好形势推动下,1976年的春蚕生产胜利完成了。但作为春制越年春用种来讲,斗争并没有结束。有的同志说:春用种是夜长梦多,蚕砷制好了,产量质量不能说就有保证了。由于春制越年蚕种保护时间长,天气变化多,每一个阶段,甚致每天的环境条件是  相似文献   

17.
陈刚 《四川蚕业》2011,39(1):16-17
<正>在蚕桑大面积生产过程中,秋季蚕种的需求量很大程度上受到春季蚕种生产和春夏蚕茧价格的影响,变化幅度较大。春制越年蚕种(黑种)浸酸冷藏再浸酸是解决秋季蚕种供应不足的应急办法,但是由于该方法可能出现孵化不整齐、孵化率低等  相似文献   

18.
延长滞育蚕种冷藏期限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对秋制越年夏用种延长作早秋用种冷藏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只要合理保护和冷藏蚕种,在生产上实行该冷藏技术并作为蚕种的应急调剂措施是可行的,但采用正交普通种延长冷藏期限比反交种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正> 随着我区蚕桑生产的迅猛发展,蚕种需求量也大幅度增加,其中夏蚕种的来源,一靠头年秋季制的越年种,二靠当年春季的即时浸酸种。头年秋季制的越年种,主要为次年春蚕提供用种,只有当春蚕用种有节余时,才考虑夏蚕使用。因此,春制即时浸酸种,是我区夏蚕用种的主要供应形式。  相似文献   

20.
蚕卵自产下至孵化,卵内的一切生理过程都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因此,采种后必须十分重视蚕种保护工作。介绍了春制越年种、秋制越年种及蚕种运输中保护的几个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