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小铜折射喷头的微喷系统及土壤湿度计测定土壤含水率的方法研究了西洋参在微喷灌条件下生长发育的适宜土壤湿度及灌水定额,为西洋参合理灌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微喷灌和水量平衡法研究了西洋参的需水规律和灌溉制度。结果表明,在北京地区西洋参生长发育的土壤湿度以田间持水量的80%左右为宜,即以土壤湿度计负压值为21~24KPa(160~180mmHg)时开始灌水为好。西洋参4月份需水量较小,5月份开始增大,6月份达高峰,需水的关键时期是5~6月。灌层深度为25cm,灌水定额为13.5kg/m~2,年需水量4000mm左右。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乐亭县水利局喷灌服务公司在该县青坨乡严坨村六队设点进行了棉花喷灌试验观测。试验结果表明,在种植密度、施肥、中耕、除草及灌水次数诸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喷灌与沟灌相比,在以下几方面有显著效益。1.灌水用量:喷灌较沟灌亩年用水量少230.2T,省水5.7倍;2.播种期:喷灌较沟灌下种时间提前6天;3.对土壤  相似文献   

4.
科技简讯     
近年来出现的微型喷灌系统是喷灌与滴灌技术不断改善的产物之一,它综合了两者的优点,较好地解决了诸如水源短缺、能源紧张、劳力贵重等问题。在茶园中应用的实践表明,微型喷灌是一种较有发展前途的茶园灌溉新技术。微型喷灌系统(简称微喷系统)是指喷灌系统采用的是微型喷头,按照作物需要和土壤性质进行低强度喷水。这类喷头的喷射口直径为1~2毫米,工作压力较低,  相似文献   

5.
研究表明,西洋参、人参对土壤不同湿度的反应基本相同。在一定范围内,两种作物的产量都随土壤含水率的增大而提高,适合它们生长发育的土壤相对含水率在80%左右,西洋参比人参耐湿性强。微灌是西洋参人参的优良灌水新技术;微灌与覆盖相结合,更能发挥节水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6.
美国得克萨斯州棉农 Charles Schlabs安装了低能源准确喷灌 ( LEPA,low energy precision ap-plication)系统 ,可及时适量灌水 ,不用担心额外的蒸发和径流。该系统在 2 0世纪 80年代被开发 ,已经升级 ,灌溉效率可达 95%或更高。Schlabs选择了气泡式 LEPA系统 ,该系统配有犁头 ,灌水通过牵引管分布在土壤表土层的 1 5cm内 ,同时还具有施药能力 ,施药效率也较高。如果灌水后又降了大雨可在田间挖一个小的蓄水池 ,为棉花备用。研究表明 ,LEPA系统可降低灌溉费用 2 5%。在得州高原棉区 4年的试验结果表明 ,用 LEPA系统喷灌棉花需水量的 …  相似文献   

7.
灌水方式和灌溉量对冬小麦根冠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不同灌水方式和灌溉量下冬小麦根冠结构的变化,在2年试验的基础上,设置畦灌和喷灌两种灌水方式,畦灌设置1 300和1 911 m3·hm-2两种灌水量;喷灌设置900、1 200、1 500、1 800m3·hm-2四种灌水量,与灌水时期形成6个组合处理,分析了灌水方式和灌水量对冬小麦叶面积、光合性能、根系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喷灌下少量多次灌溉能促进叶面积指数(LAI)提高,尤其早春灌返青水或起身水可明显增加单叶面积,促进倒5和倒6叶生长,灌水1 200m3·hm-2就可以获得较高的单叶面积和LAI;喷灌条件下LAI和光能截获率明显高于畦灌。少量多次喷灌可明显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Pn),并延缓其在生育后期的下降,促进生育中后期干物质积累;与畦灌比较,喷灌主要是提高了花后叶片Pn。喷灌处理的1m土层内根干重、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明显小于畦灌处理,但根系变粗,0~20cm根长度减小。在灌水次数较少、灌溉量较低的条件下,喷灌处理增产增效显著,而在灌水次数较多、灌溉量较高的条件下,喷灌处理由于LAI过高,奢侈蒸腾增加,反而不利于产量和WUE提高。相比畦灌,少量多次喷灌使小麦形成了一个典型的"大冠层、壮根系"的形态特征,在2012/2013年气候条件下,喷灌1 200m3·hm-2、灌水3~4次、拔节期灌溉第一水就可以构建高产高效冠层。  相似文献   

8.
以马铃薯克新1号为试验材料,在内蒙古察右中旗进行了滴灌与半固定式喷灌两种灌溉方式效果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半固定式喷灌相比,滴灌灌溉方式可使马铃薯极显著增产,增产率14.86%,大薯率显著提高7%;从马铃薯现蕾到收获,在土壤湿润深度相近情况下,单次灌水量不及对照的1/3,全生育期可节水48.2%;水分生产效率每立方米5.14妇,比对照高1.7kg;水分生产效益每立方米2.03元,高于对照0.72元;肥料利用率比对照高20%左右;纯收入比对照每公顷增加2385元,增收率19.5%。滴灌较半固定式喷灌更适于在乌兰察布市后山地区马铃薯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9.
棉花滴灌     
滴灌有助于获得单位灌水量的最高农作物产量,以满足世界日益增长的人口对粮食和衣着的需求。滴灌是通过管网把灌溉水滴入植物的根际。其所以能提高作物的产量,是由于频频的灌水而使土壤保持低的水分张力。一些科技工作者已研究出采用滴灌时棉花的需水量,并把它与常规沟灌和喷灌相比较,以确定滴灌省水效果和作物产量。Petrasovie(1971)发现,棉花在不同生育阶段,日需水量等于田间蒸发量的0.45~0.8。Levin 等人(1979),用滴灌法种植棉花发现,在厚层土壤中,第一次灌水最适宜时间是当土壤水分消耗到50%  相似文献   

10.
在田间条件下对土壤进行灭菌,施肥和灌水试验,其结果表明,土壤中所存在的以大豆生长为最佳生存条件的有害生物,对大豆生长发育有重大不良影响,连作较非连作土壤生长的大豆生物量减少了7.26%-14.52%,株高降低了11.6%-17.26%,茎粗减少了14.63%-21.95%,叶面积减少了10.42%-18.70%,最终导致收获期减产12.19%-14.59%,用一个大气压湿热灭菌法对大豆连作土壤进行  相似文献   

11.
试验结果表明:指导滴灌适时灌水的湿度计负压值指标为200mmHg左右,高于250mmHg汞时才滴灌显著减产。滴灌比皮管浇水可增产24.2%,每亩投资500元左右,可增加纯收益7000多元,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微灌是一类先进的灌水新技术,它包括滴灌、微喷灌、渗灌、涌灌和雾灌等,它们共同的优点是能准确地控制水量,工作压力较低,耗能较省,土不板结。微灌中最早被采用的是滴灌,1860年在德国开始实验研究,第一个滴灌工程于1913年在美国建成。由于塑料工业的迅速发展,三十年代以后大规模地使用。滴灌的最大优点是所需压力低,只需零点几公斤压力就可进行工作。在没有水泵,没有高塔的条件下,只要将贮水罐或桶提高几米就可应用。在山区高处设罐或砌水池,利用高差所得的压力进行滴灌尤为方便。对人参来说还有一个突出的优点,就是在滴水过程中不湿叶片,与防病治虫中喷撒农药不发生矛盾。为此我们开展了人参滴灌灌水指标及增产效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蛹期灌水防治棉铃虫薛元海江苏省农垦职工大学淮阴223001棉铃虫蛹在土中受土壤湿度影响很大,室内用四代棉铃虫蛹试验的结果为,土壤含水量为18.7%时蛹死亡率达57.1%,当含水量达23.8%时,死亡率升至100%。因此蛹期进行灌水,使土壤水分饱和,...  相似文献   

13.
微喷灌模式冬小麦产量形成及水分利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微喷灌技术的节水潜力及其对冬小麦生理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灌溉方式(微喷灌和畦灌)为主区,灌溉量和灌水时期为副区,微喷灌和畦灌分别设置了6个和12个灌水量水平,分析了微喷灌冬小麦部分生理指标的变化以及产量和水分利用特点。结果表明,两种灌溉模式下小麦供水量(降水+灌溉水)与产量均呈2次曲线关系,达到最高产量的微喷灌、畦灌供水量分别为228.7和325.8 mm,相应耗水量分别为386.3和449.7 mm,微喷灌的最高产量和WUE较畦灌分别提高5.8%和16.3%。供水量190.0 mm下微喷灌小麦达到最高产量,相应耗水量为348.8 mm,WUE较畦灌提高26.7%。在较低灌水量范围内,相同灌水量下微喷灌小麦叶片渗透势、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均高于畦灌小麦,尤其是在生育后期;在最高产量时微喷灌小麦叶片各项生理指标明显高于畦灌或与之相当。与传统畦灌比较,在限水灌溉条件下,微喷灌能显著提高小麦生育后期叶片生理活性,增产效果突出,节水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4.
我县历年花生播种面积30万亩左右,占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是全省花生生产重点基地县之一。但是,因花生大部分布局在山岭梯田上,土层瘠薄、保水保肥力差,水源缺乏,因而干旱成为影响花生产量的重要限制因素。从推广喷灌技术以来,引起了普遍地重视。为了探讨喷灌在花生生长发育中的作用及增产效果,找出山岭梯田上花生的需水量和灌水量的有关指标,寻求各生育期适宜的土壤含水率为花生的合理用水和喷灌系统的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在1978、1979两年,我们在自然条件下,人为地造成了不同的干旱情况,进行定时、定点的观察和试验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L.)主要用种子繁殖。现行生产的种子播种后第一年出苗率为75%左右,第二年新出苗10—20%,总计出苗率90%左右,在2—3年的生长中强者存、弱者亡,存苗率为30—40%,其原因很多,如管理与土壤,其中种子成熟度不一致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要特别  相似文献   

16.
大豆需水规律与灌溉增产效果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试验表明:大豆是需水较多的作物。为了保证其生育有一定的繁茂度,和促进生殖器官的健壮生长,增加开花、结荚数,一般在黑土地区苗期至分枝期土壤含水量占最大持水量的65—70%以下时,就要进行灌溉。但此时灌水量不宜过多,过多就会降低地温,影响生育或招致节间伸长,生育期易徒长倒伏。大豆在开花之后,鼓粒以前需水最多,土壤含水量在占最大持水量的85%时,生育最佳。但在大田条件下很难达到,一般占最大持水量的80%,就可满足需要。鼓粒后需水量虽逐渐减少,但也不能低于占最大持水量的75%,当降到70%以下时,即要进行灌溉。灌溉方法因地势和条件而不同。一般平地可沟灌,岗地需要喷灌,以满足大豆对水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滴灌示范试验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马铃薯克新1号为试验材料,在内蒙古察右中旗进行了滴灌与半固定式喷灌两种灌溉方式效果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半固定式喷灌相比,滴灌灌溉方式可使马铃薯极显著增产,增产率14.86%,大薯率显著提高7%;从马铃薯现蕾到收获,在土壤湿润深度相近情况下,单次灌水量不及对照的1/3,全生育期可节水48.2%;水分生产效率每立方米5.14kg,比对照高1.7kg;水分生产效益每立方米2.03元,高于对照0.72元;肥料利用率比对照高20%左右;纯收入比对照每公顷增加2385元,增收率19.5%。滴灌较半固定式喷灌更适于在乌兰察布市后山地区马铃薯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8.
新疆高产棉田喷灌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新疆气候特点和棉花生长发育规律, 研究了棉花高产优质喷灌技术, 提出了棉花生育期喷灌控制参数是: 土壤含水率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 55% 左右, 在现蕾、开花期应不低于田间持水量的 65% 。当低于该项参数时即应喷灌。棉花生育期喷灌定额为 4200~4800m 3·hm - 2。  相似文献   

19.
甜菜块根的增长、糖分积累速度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其中土壤含水量又是影响块根增长及糖份积累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在收获前一个月影响更大。1.灌水对糖份积累的影响甜菜整个生育期经4次灌水试验(6月17日、7月5日、8月11日、9月11日)看出,于第3次灌水前(8月10日)调查,甜菜锤度巳达16.7%,8月17日调查(灌水后)锤度为15.9%,降低0.8%,  相似文献   

20.
正确地施肥是调节西洋参营养,培肥土壤,创造高产优质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在西洋参栽培中施用有机复合肥,迄今未见报道。本试验旨在探明西洋参施用有机复合肥的效应及施用技术,以提供科学施肥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