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王红兵 《北京农业》2007,(24):18-19
蛋鸡育雏阶段是农村养殖户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阶段,所以在进雏前要对雏鸡舍及笼具进行消毒,选购健康雏鸡,注意做好饲养管理的工作,及时防疫。  相似文献   

2.
雏鸡阶段的饲养是后备鸡饲养管理的重点。雏鸡生长代谢旺盛,体温调节能力弱,消化机能与抵抗力都较低,因此,做好育雏期的饲养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如何提高育雏成活率,培育出健康、生产性能高的鸡群,是养殖户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雏鸡培育与饲养管理的技术要点,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春季气温逐渐转暖,光照逐渐延长,有利于雏鸡的生长发育,雏鸡的成活率也高。因此,春季是育雏的最佳季节。一、温度育雏温度最初要保持在32~33℃,以后随着雏鸡的生长,温度可逐渐降低,通常每周下降2℃,至4周龄后保持在22~23℃。应注意保证育雏温度的均衡性,每日的温差不应超过2℃,特别要避免夜间温度骤然下降。  相似文献   

4.
春季气温逐渐回升,是育雏旺季,为了提高育雏期雏鸡的成活率,应严格注意以下九要点:  相似文献   

5.
一、春季育雏的优点 (一)气温适宜 每年3~4月气温逐渐转暖,光照逐渐延长,有利于雏鸡的生长发育,雏鸡的成活率也高.  相似文献   

6.
山鸡春季育雏的饲养管理要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春季是一年中育雏最好的季节,雏鸡生长发育快,但由于春季温度低、气候多变,雏鸡易患病死亡。为使雏鸡长得快、成活率高,饲养管理一定要把好关。  相似文献   

7.
正在养鸡过程中,育雏期管理至关重要,但是由于一些管理者不了解雏鸡的生长发育特点,或者是管理经验不足等原因,往往在育雏过程中发生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现将雏鸡早期管理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介绍如下。一、忽视湿度管理有的养殖户只是在进雏前地面上洒2~3遍水,在进雏后不再洒水。他们  相似文献   

8.
李月 《农家参谋》2014,(5):25-25
春季是育雏的黄金季节,但由于早春温度低,气温多变,雏鸡易缺氧,特别是3月龄内的雏鸡,更容易缺氧而死亡,为此,这一时期育雏管理要精心。  相似文献   

9.
春季由于气温及光照的影响,育雏能更好地发挥其产蛋性能,产蛋率、蛋重及蛋料比均比秋雏要高。但由于春季温度低、气温多变,雏鸡易患病,特别是3月龄内的雏鸡,更容易患病,为此,这一时期育雏管理要精心,关键技术要掌握。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参皇鸡养殖新技术,包括选址、育雏前准备、雏鸡运输和饲养、日常管理、疾病控制等方面内容,以为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蛋鸡的育雏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蛋鸡饲养管理中,育雏是关键。育雏阶段即0-8周,蛋鸡的育雏目标是培育出健壮、活泼和发育良好的雏鸡。雏鸡的饲养管理是一项细致而又重要的工作,他直接影响到雏鸡的成活率、生长发育,成鸡的生产性能和鸡场的经济效益。因此,育雏工作历来备受重视。1进雏前的准备良好的消毒,隔离措施,是保证雏鸡健康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我国蛋鸡养殖户虽然众多,大多是小规模养殖,其中有一部分养殖户缺乏专业知识,现代化养殖技术更是谈不上,笔者结合当地情况谈谈蛋鸡的饲养管理。1抓好育雏饲养管理要饲养出一批品质优良的蛋鸡首先应该从雏鸡饲养抓起,雏鸡到育成鸡再到产蛋鸡,每一个环节的饲养方法都要有一定的科学饲养管理技术。对于广大养殖户来说,蛋鸡的产蛋性能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养殖经济效益。从育成期到产  相似文献   

13.
春季是育雏养鸡的黄金季节,但春季温度低、雨水多、湿度大,雏鸡容易患病,尤其是2周龄内的雏鸡更容易得病死亡.要想使鸡长得快、长得好、成活率高,在饲养管理上要严格把好"六关".  相似文献   

14.
蛋雏鸡饲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雏鸡饲养是否成功将直接影响以后蛋鸡的产蛋率和死淘率.许多养殖户由于缺乏科学知识,饲养管理不当,消毒防疫措施有误.造成雏鸡的死亡率过高,笔者结合多年生产实践经验谈一下育雏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养殖过程中肉鸡如果有死亡出现,对养殖户的收益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养殖户应该加强对肉鸡的管理。一、适宜的育雏温度。适宜的温度是育雏成功的关键。由于刚孵出的幼雏个体小,绒毛稀薄,体温调节能力差,对周围温度的变化较敏感。而雏鸡只有在一定的环境温度下,才能使体温保持相对的恒定。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异时,雏鸡将发生生理功能的变化,在超出一定的极限范围时就会引起鸡体代谢的紊乱、免疫力的抑制,甚至死亡。一般情况下,  相似文献   

16.
许正求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2):222-223
介绍了提高雏鸡成活率的措施,主要包括有:搞好育雏前的准备、严格雏鸡的选择标准、加强育雏的温湿度管理、雏鸡的饮水供给及饲喂等。  相似文献   

17.
一、农村散养土鸡存在的问题 1.育雏温度低农村养鸡育雏不太注意保温,特别是春季,气温变化大,而雏鸡自身体温调节能力差,不易适应外界气候变化,从而导致雏鸡怕冷,打堆压死或雏鸡抵抗力下降,易患病引起大量死亡.  相似文献   

18.
雏鸡的饲养管理中,提高育雏成活率非常重要.其中,雏鸡的选择、育雏室和雏鸡管理是提高育雏成活率的关键. 1、质量评定 质量评定主要通过观察,高质量的雏鸡应具有下列特征:大小均匀一致,反应灵敏,性情活泼,无畸形,无脐带闭合不良和脐带感染的症状.可采用“一看、二听、三摸”的方法进行:“一看”即看雏鸡的精神状态,羽毛整洁程度,喙、腿、趾是否端正,眼睛是否明亮,肛门有无白粪,脐孔愈合是否良好.“二听”即听雏鸡的叫声,健康的雏鸡叫声响亮而清脆;弱雏叫声嘶哑微弱或鸣叫不止.“三摸”即将雏鸡抓握在手中,触摸膘情、骨架发育状态、腹部大小及松软程度.健康雏鸡较重,手感有膘、饱满、有弹性、挣扎有力.  相似文献   

19.
春季一般是育雏鸡的季节,但有些养鸡户却把育雏时间选在冬季.冬季育雏鸡,来年春季即可长成青年鸡,夏秋之交就能产蛋.  相似文献   

20.
黄鹏 《农家致富》2011,(5):44-45
一、流行特点本病多发生于1~35日龄的雏鸡,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季多发。随日龄增加,抵抗力可逐渐增强。育雏温度过低、通风不良、孵化环境污染等均为诱发本病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