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通过对目前我国西南地区农业废弃物污染与利用技术现状的分析,从种植业、养殖业、农村生活等方面综合考虑,提出了西南地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技术模式,为实现区域农业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和利用提供参考,对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的农业废弃物和农村居民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也与日俱增。大量农业废弃物的随意不当处理不仅造成大量生物质能源的浪费,而且对农村的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这些农业废弃物
  主要包含种植业的作物秸秆和养殖业的禽畜粪便、养殖污水,农村生活垃圾包括农村的餐厨垃圾和生活污水。基于农村生物质未能合理利用,厌氧发酵是一种处理有机污染物的有效途径。本文研究牛粪、餐厨垃圾和生活污水混合发酵的产气性质。  相似文献   

3.
试论我国农业和农村有机废弃物生物质碳产业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我国农田秸秆和生活垃圾等农业和农村有机废弃物面广量大,其资源化处理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开发高效低耗有机废弃物生物质碳工程转化产业化技术,以新型碳质产品就近回田回村实现农业循环.而服务于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可能是农业和农村有机废弃物循环利用并促进农业固碳减排的最佳解决方案.新近已经开发出不同规格和型号的中小型生物质转...  相似文献   

4.
农业部日前正式启动"美丽乡村"创建活动,要求各地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要加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引导农民采用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推进人畜粪便、生活垃圾、污水等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探索农村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的新型农村清洁模式。集成推广农村沼气、省柴节煤灶、高效低排生物质炉等技术和产品,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大力发展健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的农业废弃物和农村居民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也与日俱增。大量农业废弃物的随意不当处理不仅造成大量生物质能源的浪费,而且对农村的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这些农业废弃物主要包含种植业的作物秸秆和养殖业的禽畜粪便、养殖污水,农村生活垃圾包括农村的餐厨垃圾和生活污水。基于农村生物质未能合理利  相似文献   

6.
农村沼气工程技术的应用,可有效处理农业农村有机废弃物,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再利用,对节约农村生产生活成本、调整农村能源结构、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浙江省实际探索出的技术模式,对每种技术的工艺流程、地域分布、模式特点等进行了分析,期望为推进农村沼气发展、农业绿色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西南地区气象灾害具有地域性、链网性、突发性和危害严重的特点。农业具有极易遭受气象灾害危害,农业资源开发粗放利用的主导地位没有改变,以及农业和农村是气象灾害防御的薄弱环节,使得西南地区农业面对气象灾害显得十分脆弱,气象灾害对西南地区农村和农业发展以及农民安居乐业造成严重威胁。最后提出强化西南地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和构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系统工程的适应性对策。  相似文献   

8.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废弃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不仅对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在世界能源日益枯竭的情况下,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究也将对人类的生存产生重大影响。简述了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的概况,以及国内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针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发展趋势,提出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唐昱 《农家科技》2011,(Z3):11-12
近些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废弃物数量越来越多,且分布广泛,这既是宝贵的可再生资源,又是农村主要的环境污染源。本文在阐述如何再利用这些农业废弃物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种以沼气为纽带的农业废弃物再生利用模式,这不仅解决了农村的能源问题,也对环境保护、进一步发展循环农业和农村经济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结合潜山县农村面源污染现状,分析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3大原因:种植业污染源、养殖业污染源、农村生活污染源;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政府重视、生态能源化利用、种植养殖业投入品控制、生活污水治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施清洁工程等。以期治理控制农村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11.
叶红 《北京农业》2012,(21):249-250
治理农村环境污染,保护农村环境,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业发展方向和农业“三废”资源综合利用3个方面探析当前农村的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2.
笔者分析了由于缺乏统一经营层次中国农村农业标准化遇到的问题.在目前的农业基本经营制度下,农户作为独立的经营主体从事农业生产.分散经营很难实现投入品、生产程序的统一,难以实现优质优价和对优质农产品认证.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强化统一经营层次,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功能,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将有利于农业标准化.  相似文献   

13.
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有化学肥料、化学农药、畜禽粪便及养殖废弃物、没有得到综合利用的农作物秸秆、农膜地膜、生产和生活污水等。近年来,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阐述了农业面源污染的相关概念、成因和危害,并提出了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利用陕西省农村调查数据,采用Probit模型统计分析影响农户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支付意愿的因素和差异性,研究表明:1)60.45%农户愿意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付费;2)男性付费意愿高于女性(65.45%/58.60%);3)从总体回归结果来看,农户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共有19个,主要影响因素11个;4)从差异性分析结果来看,性别不同影响的差异性最大,其次是农户的不同从业特征,而职业限定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价格因素和环保知识方面。  相似文献   

15.
袁睿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2202-12203,12207
针对滇池流域不对称环状、阶梯状地貌格局特征分析了湖滨区、台地区和山地区3个圈层的非点源污染物分布与输送特点;进一步揭示出流域内的非点源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农田不合理施肥、农业废弃物与乡镇企业的管理不当、水土流失等;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针对农业农村氮过量使用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采用物质流分析和空间分析方法,评估长江经济带农业种植-消费系统氮流时空格局演化规律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998年无机氮肥的输入量为1.088 5×1010 kg N,此后以1.14%的速度增长,2012年无机氮肥施用量开始减少,虽然2018年低于1998年水平,但无机肥施用仍是长江经济带农业种植子系统氮输入的主要来源,为其他路径氮输入总量的1.6倍。通过作物收获形式输出系统的有效氮量,并未受氮素输入波动的影响,2018年作物收获量分别比1998年和2008年高18.97%和25.71%。近几年长江经济带生猪养殖量有下降的趋势,但是受粪便及垃圾还田率下降的影响,居民及养殖区向环境排放的氮量并没有明显减少。受长江经济带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影响,通过污水直排的氮排放量呈现减少的趋势。无机氮肥施用、粪便和垃圾的产生、大气沉降、秸秆还田、污水直排和灌溉等氮流路径对氮径流流失的年均贡献比分别为0.53、0.28、0.11、0.04、0.02和0.01,随着时间的变化,各路径对氮流失量影响的趋势呈现差异,粪便和垃圾的产生对系统内氮流失的贡献比由1998年的0.33下降到2018年的0.26。从空间上看,四川省贯穿东北到西南的中部地区、浙江省中南部的大部分地区、重庆市东北和东南地区、云南省大部分地区都属于氮流失的高风险区,其分别占本省份面积的22.83%、22.10%、21.80%和25.14%,以上省份累积在土壤中的剩余氮素约有20%通过氮径流损失,极易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17.
高等农业院校在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金超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362-13364
介绍了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意义,总结了利用高等农业院校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可行性,分析了高等农业院校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现代与传统农业区域农村居民点格局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寻黑龙江省现代农业区即垦区与传统农业区即农区农村居民点格局的差异及农业发展状态对居民点格局的影响,基于抚远市现代与传统农业区农村居民点的布局现状,运用空间统计分析与景观格局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对两类农村居民点即聚居居民点与田间散居住宅进行定量化研究。结果表明:现代农业区与传统农业区聚居态主要农村居民点标准差椭圆的长短轴差值、形状指数以及居民点规模全局聚类值与显著性检验分别为:8 743.39与13 426.64 m、10.98与15.18、0.107 478与0.000 015、2.26与0.67,田间散居住宅的数量依次为1 742与487个现代农业区散居住宅核密度远高于传统农业区,表明二者的农村居民点格局存在显著的差异,现代农业区聚居态主要农村居民点规模呈现出全局高值的集聚特征,空间分布较为均匀,形状较为简单,其田间散居住宅密度较高分布较为密集,传统农业区聚居态主要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随机,形状相对复杂,其零星分布散居住宅;现代农业区水田种植比例与耕作半径较大耕作强度较高耕种期内农民选择在田块间建立散居住宅以提高耕作效率,即水田种植比例与耕作半径是导致现代与传统农业区田间散居住宅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传统农业区的农田基础设施与田块特征尚不完善,而聚居态主要农村居民点布局对农业生产条件的依赖性较大,即农田基础设施与田块特征是造成现代与传统农业区聚居态主要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差异的关键因素。未来黑龙江省在进行农村居民点整治时应对现代与传统农业区进行分区整治,现代农业区应充分考虑耕地结构与耕作半径,传统农业区应注重农田基础设施与田块的特征,以实现黑龙江省现代与传统农业区土地的高效与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开发前景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论述了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义及当前能源化、肥料化、饲料化和材料化利用现状,概括了当前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今后农业废弃物开发利用的重点和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