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施用锰锌肥对冬小麦体内营养元素浓度的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石灰性缺锰(DTPA-Mn=3.54ppm)土壤施用锰、锌肥对冬小麦体内氮、磷、钾、钙、镁、铁、锰、铜、锌和钠浓度季节性变化和分布模式的效应。结果表明,随冬小麦生长发育的进程,磷和钾明显降低,镁、铁、锰、铜、锌趋于升高,在拔节期以前取样和分析测定对大多数元素的营养诊断和施肥是适宜的。在同一生育期,不同元素的浓度分布模式不同,移动性相近的元素分布模式大致相似。在不同生育期,钙和锰的浓度分布模式稳定,不受施锰、锌肥影响;钾、铁、铜、锌则因施锰、锌肥而改变;磷在开花期和收获期及氮、钠在收获期的浓度分布模式也随施锌肥而改变。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田间条件下采用小区和~(15)N 标记微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细沙土缺锌喷施锌对冬小麦生长和氮素利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喷施锌肥,冬小麦叶片中,锌浓度由14.6mg·kg~(-1)增加到30.8 mg·kg~(-1),产量显著提高;促进了冬小麦对氮素的吸收,吸氮量显著增加,并且主要贮存于籽粒中;冬小麦对~(15)N 标记的基施氮肥利用率增加,氮肥损失率减少。  相似文献   

3.
施硒对花生镉吸收与抗性及化学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低镉(Cadmium,Cd)浓度与高Cd浓度条件下,施硒(Selenium,Se)对花生生长、抗逆生理、Cd吸收积累及Cd在花生植株中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Cd条件下施Se均显著影响花生生物量。施Se可以缓解细胞膜的损害,降低丙二醛的积累。Cd胁迫抑制了花生的光合作用,随Se浓度增大,花生叶片光合速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Cd污染条件下,随施Se浓度增大,花生叶片及根系Cd含量先降低后升高,且在Se浓度为0.25 mg·kg~(-1)时效果最显著。在低Cd处理(3 mg·kg~(-1))和高Cd处理(30 mg·kg~(-1))条件下,施加0.25 mg·kg~(-1)Se使花生地上部分及根系Cd含量分别下降了12.71%、46.13%和21.29%、36.00%。花生植株中Cd形态以氯化钠提取态(FNaCl)、醋酸提取态(FHAc)和水提取态(FW)为主要形态。施Se处理可提高花生根部FHAc和FW提取态Cd的分配比例。研究结果显示,适量施Se可有效降低花生植株体内活性态Cd的比例,减少Cd的吸收。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冬小麦(Triticum aostivum L.)不同生育时期植株微量元素的含量(μg·g~(-1)DW)、积累量(μg·100plant~(-1))和吸收强度(μg·100plant~(-1)·day~(-1))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植株铜、锰、钼的含量以返青至拔节阶段最高、植株含锌量以越冬前苗期最高,植株铜、锌、锰、铝的含量均以成熟期最低。不同器官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以籽粒中最高。冬小麦在拔节前对微量元素的吸收量较少;拔节至开花吸收加快;在开花后植株对铜、锰、钼仍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冬小麦每生产1公斤籽粒需要吸收铜8.25毫克、锌32.52毫克、锰74.83毫克、钼0.64毫克。  相似文献   

5.
锰、锌肥对冬小麦营养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用盆栽试验研究京郊缺锰潮土(DTPA-Mn=3.54ppm Mn,DTPA-Zn=0.55ppm Zn)上生长的冬小麦的缺锰症及施用锰、锌肥对冬小麦的生长发育、籽粒产量、品质和营养价值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锰增产,施锌减产;冬小麦籽粒对锰肥用量的效应方程为Y=16.4+0.160x-0.0135x#+2,F=1.45#+(**),n=28,使冬小麦减产的养分指标临界值为,籽粒锌浓度>106ppm,锰浓度<15.5ppm,N/Zn<327,P/Zn<49.6,K/Zn<33.6。施锰提高土壤有效锰含量、植株锰浓度和叶片叶绿素含量,促使籽粒中的养分平衡;锰锌合施则对冬小麦籽粒品质和营养价值有良好效应。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添加有机锌、锰对产蛋中后期蛋鸡生产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选取65周龄海兰褐商品蛋鸡6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对照组基础日粮添加无机锌6.00 mg·kg~(-1)、锰3.00 mg·kg~(-1);试验组1:锌6.00 mg·kg~(-1)、锰3.00 mg·kg~(-1);试验组2:锌11.00 mg·kg~(-1)、锰8.00 mg·kg~(-1);试验组3:锌16.00mg·kg~(-1)、锰13.00 mg·kg~(-1);试验组4:锌21.00 mg·kg~(-1)、锰18.00 mg·kg~(-1)。试验期4周,每周测定其生产性能,每10天测定蛋品质和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试验组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2和3料蛋比最小;平均产蛋数随时间增加显著减少(P0.05);蛋壳颜色随时间增加显著变深(P0.05);各试验组血红蛋白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试验组2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蛋黄颜色随时间的推移数值上减小,且第1和第2个时间点数值上显著大于第3个时间点(P0.05);蛋白高度、哈氏单位在各组间及各时间点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日粮添加有机锌、锰可以有效地改善产蛋中后期蛋鸡生产性能及蛋品质,其中在日粮中添加有机锌11.00 mg·kg~(-1)(羟基蛋氨酸锌65.09 mg·kg~(-1))、锰8.00 mg·kg~(-1)(羟基蛋氨酸锰57.97 mg·kg~(-1))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锰对超富集植物青葙镉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锰对青葙吸收和积累镉的影响,通过水培试验和土培试验两种方式,分别在镉处理为0(对照)、0.6、1、2 mg·L~(-1)和0(对照)、3、5、10 mg·kg~(-1)的条件下,施加100 mg·L~(-1)和500 mg·kg~(-1)的锰研究了锰对青葙吸收和积累镉的影响,并且在土培试验进行的同时监测土壤溶液中的镉含量。结果表明,在水培和土培条件下施加锰对青葙吸收和积累镉的作用不同。在水培条件下,向镉处理组中施加锰可显著抑制青葙对镉的吸收和积累。当镉处理浓度为0.6 mg·L~(-1)时,施加锰使青葙叶片镉含量降低了35.9%。然而,在土培条件下,施加锰显著促进了青葙对镉的吸收和积累。在镉处理浓度为3 mg·kg~(-1)时,锰对青葙镉积累促进作用最强,与未施加锰处理组相比青葙叶片中镉含量增加了352%。土壤溶液中镉含量较低,但锰的施加可显著提高土壤溶液中的镉含量(P0.05)。上述结果表明,尽管镉和锰在青葙中可能存在部分相同的转运和吸收途径,但由于两者在土壤固相与液相之间存在的离子交换作用使得土培和水培实验表现出相反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高产冬小麦对锌的吸收、积累与分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高产(9000kg·hm-2)冬小麦的锌素吸收、积累与分配特点,为确定锌肥施用技术提供依据。方法2004—2006两年中各采用4个品种,于各生育时期在田间取植株样品,分器官测定锌的含量。结果小麦各生育时期各器官的含锌量为9.5—112.5mg·hm-2(干重),含锌量最高的器官随生长中心的转移而更替。生育前期叶片中锌的积累量最高,拔节前叶片中锌的分配率占全株总积累量的50%以上;生育后期籽粒中锌的积累量最高。小麦一生锌的总积累量为384.9—475.9g·hm-2,生产100kg籽粒吸收锌4.3—5.2g。籽粒由再分配获得的锌占籽粒总锌量的58.2%—60.3%,各器官对锌的净吸收积累量、转移量及对籽粒锌的贡献均为叶片穗叶鞘茎秆。结论各器官生育前中期含锌量和积累量较高,后期籽粒锌的积累主要取决于各器官锌的再分配。根据锌的这些吸收积累特点,锌肥主要应作为播种前拌种或基肥施用,以促进小麦生育前期的生长和锌的吸收。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叶面施硒与水稻氮代谢关系,采用盆栽试验,分析4种硒浓度(0,20,40,60mg·kg~(-1))下,水稻生育后期不同器官氮含量、氮积累、氮分配比例及氮迁移率和硒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0~40mg·kg~(-1)硒处理时,随着硒浓度的增加,水稻植株和精米硒含量、硒积累量均显著增加,精米硒含量为0.084~0.173mg·kg~(-1),是对照的3.65~7.52倍。硒浓度0~40mg·kg~(-1)时,随着硒浓度的增加,叶片、茎和穗的氮含量和氮积累量显著增加,40mg·kg~(-1)硒处理籽粒蛋白质含量比对照增加3.83%,60mg·kg~(-1)硒处理叶片、茎和穗的氮含量和氮积累量降低。可见,松粳9号孕穗期喷施40mg·kg~(-1)硒,有利于植株氮吸收,提高精米硒的含量,且精米硒含量达到富硒大米标准。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伞房决明(Cassia corymbosa)对重金属锌胁迫的抗性,以1年生实生盆栽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锌胁迫下其生长及生理的响应.结果表明:在试验期间,处理Ⅰ(500 mg·kg~(-1))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电子传递速率(ETR)、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持续增加,植株长势较好.处理组Ⅱ(700 mg·kg~(-1))在处理15 d后,植物内部的光合作用和代谢活动出现过短暂的增强,之后则呈现减弱趋势.处理组Ⅲ(1 000 mg·kg~(-1))、Ⅳ(1 500 mg·kg~(-1))在胁迫开始后,Fo值、MDA含量、POD活性持续上升,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内部代谢平衡被打破,生长受到明显抑制,胁迫21 d后,处理组Ⅳ(1 500 mg·kg~(-1))出现植株死亡的状况.综上所述,低浓度锌胁迫下伞房决明自身调节和恢复能力较强,而高浓度的锌胁迫则对其生长产生了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1.
微肥硼、锌在甘蔗上施用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甘蔗合理施用微肥提供依据,在酸性红壤土进行诊断施肥的同时配合施用硼锌微肥对甘蔗生长、产量及抗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诊断施肥的同时,配合硼锌微肥施用,可以促进甘蔗的生长,植株明显增高,茎径增大,单茎重增加,每667m2有效茎也明显增多,同时甘蔗的产量得到了明显提高,经济效益显著增加,还增强了甘蔗的抗旱、抗倒伏、抗病虫害能力,甘蔗锤度也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校正肥料参数,改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方法]选用小麦品种“皖麦47”,考察不同含量的配方肥和锌肥对小麦作物的增产效果.[结果]基肥中增施磷钾肥促进苗期生长有限,主要是增加光合产物及其运输,促进穗分化,增加穗粒数,提高产量;锌肥促进小麦生长,尤其是促进早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增加有效穗.[结论]基肥中适量增施磷钾肥、锌肥,增穗增粒,能较大幅度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3.
在宜兴市万石镇开展了水稻不同锌肥用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土壤有效锌含量 1.9mg/kg 的情况下,水稻增施锌肥对株高、穗数、千粒重等影响不明显,对增加每穗实粒数有明 显的促进作用;不同锌肥用量下,均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实际产量增幅在1.46%~9.27%之间,以施 用11.25kg/hm2锌肥所获得的产量和净效益最大。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地区连续施锌条件下土壤锌的形态及有效性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连续浸提形态分级方法,研究了连续施用锌肥后锌的土壤化学特性变化。结果表明,经过17年连续施用锌肥,锌在土壤中有明显的累积。0~60 cm各土层土壤全锌和有效锌(DTPA-Zn)含量均高于对照,并且表现出锌在表层土壤(0~15 cm)累积和向深层土壤迁移的特点。土壤中的锌主要以矿物态锌存在,占土壤全锌含量的95.57%~99.11%。其次为松结态锌,约占全锌的0.82%~3.58%。其它形态锌占全锌的比例很小,不到1.00%。锌肥施入土壤后各形态锌的含量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施入土壤中的锌有很大一部分转化为矿物态锌,只有一小部分进入土壤溶液,或与有机质、碳酸盐及氧化锰相结合。在土壤各形态锌中,交换态、松结态和碳酸盐态锌均能不同程度反映土壤锌的有效性。长期施用锌肥改善了小麦的锌营养状况,促进了小麦对锌的吸收,施锌小麦各器官锌含量和吸锌量均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5.
氮、锌肥对作物根系生长发育调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氮、锌是作物生长所必需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其施用量和有效性在作物根系发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介绍了氮肥和锌肥配施对作物根系生长发育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并对锌铁转运蛋白(ZIP)家族成员调控根系生长的研究前景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合成锌肥对茄子的影响进行了盆栽试验,试验表明合成锌肥促进了试验作物的生长发育,可以增加作物产量和品质,施肥后提高了耕种土壤的有效锌含量。  相似文献   

17.
氮、锌配施对夏玉米的增产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研究了氮、锌配施对夏玉米的增产效应。结果表明:氮、锌配施对夏玉米有极显著的增产效应,增产幅度为83 9%~108 7%,在0~239 1kg hm2纯氮和0~25 8kg hm2硫酸锌范围内,玉米株高、果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和子粒产量随氮、锌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氮、锌肥的经济最佳施用量为227 4kg hm2(纯N)和25 1kg hm2(ZnSO4·7H2O),氮肥的50%和全部锌肥混合基施,剩余氮肥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各追施25%。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不同施锌水平对盐碱地玉米生理特性及籽粒锌含量的影响,以科河699为供试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田间试验,根据不同施锌肥方式设置6个处理:T0(0 kg·hm-2)、T1(7.5 kg·hm-2)、T2(15 kg·hm-2)、T3(22.5 kg·hm-2)、T4(30 kg·hm-2)、T5(37.5 kg·hm-2),测定不同处理下玉米生理特性、籽粒锌含量及产量。结果表明,施锌降低了盐碱地玉米叶片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灌浆期T3处理的叶片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分别较T0处理降低了22.3%、24.7%、15.9%;施锌提高了玉米叶片保护性酶活性,大喇叭口期T3处理的超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分别较T0处理提高了68.7%、152.1%和72.6%;同时,玉米籽粒锌含量和产量随施锌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均在T3处理下达到最大值;T3处理能提高玉米叶片及茎秆中锌素的转移率及贡献率,减少玉米秃尖,增加穗长、穗粒数和百粒重,从而提高玉米籽粒锌含量和产量。以上结果表明,适量施锌肥可以提高玉米叶片生理活性,增强玉米对盐碱环境的抵抗能力,且当施锌量为22.5 kg·hm-2时玉米产量及籽粒锌含量均最高。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不同光响应曲线模型拟合不同锌肥水平下烤烟光合特征的适宜性,以烤烟K326为研究对象,采用直角双曲线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和双曲线修正模型对烟株成熟期中部叶的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通过分析光合参数的拟合值和实测值的近似度,选出光响应曲线适宜的拟合模型。结果表明,随着锌肥适量的增施,烤烟的最大净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光饱和点等光合特征参数均有所上升,烤烟叶片的光合能力明显提高,但当锌肥过量时光合特征参数反而下降。3种模型对不同锌肥水平下烤烟成熟期中部叶光响应曲线的拟合效果优劣排序为双曲线修正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直角双曲线模型,且双曲线修正模型拟合出的光合特征参数最丰富。因此,双曲线修正模型是拟合不同锌肥水平下烤烟光响应曲线的适宜模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化肥配施有机肥的条件下,分析有机无机配施对玉米生长与营养状况,为玉米减施增效提供技术支撑。【方法】设5个处理,3次重复,CK:不施肥;PK:施用磷钾肥,不施氮肥;NPK:施用氮磷钾肥;NPKZn:施用氮磷钾肥和锌肥;NPKM:施用氮磷钾肥和有机肥。【结果】与常规施肥相比,化肥配施有机肥提高了玉米产量,平均增产6.5%,N素吸收量增加4.5%,籽粒Zn浓度增加3.25 mg/kg。【结论】化肥配施有机肥可以显著提高玉米产量、N素吸收量和籽粒Zn浓度,是化肥减施增效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