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采用假单胞分离琼脂、VRBA、MRS和MSA等选择性培养基,从真空包装莲藕中分离出7株菌,并对该7株菌进行DNA提取、扩增和产物测序鉴定。试验结果表明:真空包装莲藕中分离出的7株菌株分别为植物乳杆菌2株,肠杆菌科的产酸克雷伯菌和朗奈氏菌,假单胞菌属的黄褐假单胞菌和恶臭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  相似文献   

2.
宰后成熟是改善肉类品质的重要方法。通过测定p H值确定牦牛肉成熟终点,研究新鲜牦牛肉与宰后成熟牦牛肉的差异蛋白质组学,为改善牦牛肉品质提供理论依据。选取青海大通牦牛,取背最长肌采用超速离心、双向凝胶电泳(2-DE)分离蛋白,应用PDQuest 8.0软件分析寻找差异蛋白质斑点,并经高效液相色谱串联离子阱质谱鉴定。结果表明:从背最长肌蛋白质组2-DE图谱中筛选出54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斑点,质谱鉴定出18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其中14个蛋白质在成熟肉中表达量下降,1个只在新鲜肉中表达,3个只在成熟肉中表达,筛选出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包括代谢酶、结构蛋白以及应激蛋白,说明青海大通牦牛肉成熟过程中代谢酶、结构蛋白及应激蛋白发挥了重要作用。实验结果对进一步阐明牦牛肉的成熟机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利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体外筛选模型,分析了来源于传统乳制品的10株乳杆菌对猪小肠提取的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对这些菌株的基本益生特性,包括对人工模拟胃肠液的耐受性及对肠上皮细胞的粘附性等进行了评价;最后,通过Caco-2细胞建立的Transwell模型分析了乳杆菌对人肠道α-葡萄糖苷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这10株乳杆菌对猪小肠提取的α-葡萄糖苷酶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乳杆菌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在菌株生长的对数期或稳定期达到高峰,随后出现下降的趋势;结合菌株的基本益生特性评价发现,有3株具有较高抑制活性的乳杆菌能够耐受人工模拟的胃肠液,并具有较强的黏附肠上皮细胞HT-29的能力;由Transwell模型发现,乳杆菌能同时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及基因表达量。研究表明,筛选出的3株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L14和Z3-11以及植物乳杆菌NL42)均具有较高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和较好的益生特性,可作为潜在的辅助降血糖的益生菌株。  相似文献   

4.
以航天诱变副干酪乳杆菌A-4-2为研究对象,采用扫描电镜、低pH值、荧光定量PCR(聚合酶链式反应)等方法对诱变菌株进行了形态学、耐受性、产胞外多糖含量及β-半乳糖苷酶基因表达量等研究。比较了突变菌株和出发菌株的耐酸、耐胆盐、产胞外多糖、表面疏水性等性能变化和差异以及β-半乳糖苷酶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突变菌株形态学观察结果与野生菌株无明显差异;在pH值3. 5培养1 h与2 h,突变菌株较野生菌株的存活率显著升高(P 0. 05);发酵7 d后菌株耐酸能力评价结果显示,不同pH值条件下,突变菌株的活菌数均显著高于野生菌株(P 0. 05),且耐胆盐及产胞外多糖的能力均未受到影响,但菌株表面疏水性显著降低;突变菌株β-半乳糖苷酶活性和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出发菌株(P 0. 05)。同时,证明了β-半乳糖苷酶活性与菌株产酸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发酵香肠发酵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确定采用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清酒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ke)和啤酒酵母菌(beer saccharomycete)混合接种最佳发酵温度;然后通过正交试验确立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为:发酵菌剂采用植物乳杆菌、清酒乳杆菌和啤酒酵母菌之比为3∶3∶4,接种量1%(1.1×108~1.2×108cfu/mL),白糖质量分数为1%,食盐质量分数为2%,发酵温度为30℃,发酵时间为18h左右。最后从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几个方面比较研究发酵香肠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超声波破碎法、SDS沸水浴、溶菌酶和细胞裂解液处理对酸土脂环酸芽孢杆菌破碎和可溶性全细胞蛋白提取效果的影响,并采用SDS - PAGE电泳进行蛋白成分分析,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对可溶性全细胞蛋白的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了分析与优化.结果表明:细胞裂解液处理提取效果最好;细胞裂解液处理参数对全细胞蛋白提取量有显著影响,因素影响主次顺序为液料比、处理时间、处理温度;细胞裂解液处理优化工艺参数为:处理时间37.4 min、处理温度18.9℃和液料比27.0 mL/g,可溶性全细胞蛋白提取量达到161.18 mg/g.试验所得可溶性全细胞蛋白提取回归模型高度显著(R2 =0.989 2),拟合性好,可用于预测.  相似文献   

7.
为扩大鼠李糖乳杆菌(H0107)在微生态制剂方面的应用,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通过建立小鼠便秘模型来评价其通便效果。试验结果显示:鼠李糖乳杆菌安全性高,2.8 g/kg剂量下连续灌胃7 d无毒性反应,且对便秘模型有一定的通便效果。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超声波破碎法、SDS沸水浴、溶菌酶和细胞裂解液处理对酸土脂环酸芽孢杆菌破碎和可溶性全细胞蛋白提取效果的影响,并采用SDS-PAGE电泳进行蛋白成分分析,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对可溶性全细胞蛋白的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了分析与优化。结果表明:细胞裂解液处理提取效果最好;细胞裂解液处理参数对全细胞蛋白提取量有显著影响,因素影响主次顺序为液料比、处理时间、处理温度;细胞裂解液处理优化工艺参数为:处理时间37.4 min、处理温度18.9℃和液料比27.0 mL/g,可溶性全细胞蛋白提取量达到161.18 mg/g。试验所得可溶性全细胞蛋白提取回归模型高度显著(R2=0.989 2),拟合性好,可用于预测。  相似文献   

9.
以烟台红富士为原料,研究膜结合态多酚氧化酶(m PPO)的分离纯化条件,采用非离子型去污剂结合热诱导方法粗提,硫酸铵分级沉淀,DEAE 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柱层析方法对m PPO进行纯化,并对其进行串联质谱(LC-MS/MS)分析鉴定。结果表明m PPO提取纯化最佳条件为:超声提取10 min,50%~80%饱和度硫酸铵沉淀,0.1 mol/L Na Cl梯度洗脱。纯化后的m PPO纯度提高了64.30倍,比活力高达387 032.97 U/mg。纯化后的m PPO经SDS-PAGE和Native-PAGE分析均为单一蛋白带,且为亚基分子量67 k Da的二聚体。经串联质谱分析及蛋白数据库鉴定此纯化蛋白为多酚氧化酶。  相似文献   

10.
为优化蛹虫草的液体发酵及胞内多糖提取工艺,采用单因素对比试验法,确定蛹虫草液体发酵的最佳碳源为3%的玉米粉、最佳氮源为2%的蛋白胨。分别采用常规热水浸提、微波辅助水浸提、超声波水提法对蛹虫草菌丝体胞内多糖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确定超声波水提法的提取效果最好,多糖得率为4.03%。  相似文献   

11.
以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大豆分离蛋白水解物(Soy protein isolate hydrolysate,SPH)和葡聚糖(Dextran,D)为原料,采用湿热法制备SPI-D和SPH-D糖基化产物,研究不同温度(30、50、70、90℃)处理对糖基化大豆蛋白乳液冻融稳定性的影响。试验采用SDS-PAGE鉴定大豆分离蛋白糖基化产物,并以粒径、聚结程度、出油率、乳析指数和乳液的微观结构作为乳液稳定性的评价指标。SDS-PAGE表明,SPI和葡聚糖发生了美拉德反应,并形成共价复合物。研究发现,所有热处理样品的冻融稳定性均有所提高。与对照相比,热处理后的乳液在3次冻融循环后粒径减小,聚结程度和出油率也降低,SPI的聚结程度从未处理的3 403.90%降低到90℃处理的348.75%,SPI-D从1 181.49%降低到191.59%,SPH-D从806.17%降低到138.73%,出油率也分别降低了62.53%、43.26%和42.62%。随着温度(30~90℃)的升高,SPI的乳析指数呈下降的趋势,当温度达到90℃时,乳析指数降低了22.46%,而SPI-D和SPH-D在热处理(30~90℃)后乳析指数也呈现总体下降的趋势。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热处理乳液经过3次冻融循环后仍具有较小的油滴尺寸。  相似文献   

12.
对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L-H15的促生抗病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全基因组序列中促生抗病相关基因,并在表型上对菌株形成生物被膜、根际定殖、固氮溶磷解钾、分泌铁载体和植物激素等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L-H15具有形成生物被膜的能力,且在根系表面定殖的菌数超过10~5CFU/g,分泌铁载体的相对表达量为60.22%,分泌IAA、CTK和GA含量最多可达到61.35 pmol/L、48.93 ng/m L和82.46 pmol/L,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抑菌带直径分别为(8.67±1.15)mm和(2.50±0.50)mm。综上所述,解淀粉芽孢杆菌L-H15具有多重促生抗病能力,在未来实际应用方面具有良好的生防潜力。  相似文献   

13.
发酵肉制品中乳酸菌菌种筛选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筛选用于发酵肉制品的合适乳酸菌菌种,进行了耐盐性试验、耐亚硝酸盐试验、蛋白质分解活性试验、脂肪分解活性试验、菌株的致死温度确定试验。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和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ium)三菌株完全符合肉制品发酵菌剂要求,而菌株间拮抗作用试验表明植物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两菌株可以作为发酵肉制品的混合菌剂。  相似文献   

14.
超声波辅助制备棉籽蛋白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碱溶液中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棉籽蛋白(CP),研究了棉籽蛋白的提取及沉淀条件(超声波声强、搅拌形式,温度、时间和pH值等)对棉籽蛋白制备的影响,提高了蛋白提取率5%~7%,1次提取率可达52%,并缩短了提取时间,蛋白沉淀率达83%,干燥后得到的分离蛋白含量可达96%。  相似文献   

15.
棉籽分离蛋白的提取及脱酚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雪  田少君 《农业机械》2011,(32):65-68
以棉籽粕为原料,采用碱提酸沉的方法提取棉籽蛋白,以蛋白质提取率、蛋白含量及棉酚含量为指标,研究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固比及pH值对棉籽蛋白提取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和验证试验,得到提取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提取液pH值11.5、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2h和液固比15:1mL/g;棉籽饼粕蛋白的提取率为69.85%,蛋白含量90.69%;蛋白中游离棉酚含量为77.35mg/kg,与棉籽粕相比降低了89.9%。  相似文献   

16.
为增强产氢颗粒污泥性能,通过UASB反应器进行中温连续产氢试验,探索有机负荷对产氢颗粒污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有机负荷的逐渐增加,产氢速率、颗粒污泥粒径、胞外聚合物(EPS)含量逐渐增加,颗粒污泥沉降性能和强度明显提高。在有机负荷为80gCOD/(L.d)时,产氢速率达到最大值8.6L/(L.d);当有机负荷进一步增加至90gCOD/(L.d)时,紧密结合的胞外聚合物(TB-EPS)的含量减少,松散附着的胞外聚合物(LB-EPS)的含量增加,导致颗粒污泥沉降性能和强度变差,产氢速率降低。因此,适度增加有机负荷可增强产氢颗粒污泥的强度及沉降性能,进而提高其产氢效率。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不同方法提取落葵籽油并进行GC-MS分析。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旋转回流提取(ME)和超临界CO2萃取(SCE)的提取率分别为20.14%和20.93%,明显高于索氏法(SE)的提取率15.37%;GC-MS分离鉴定,三种方法提取的落葵籽油均检测出多种化学成分,其中脂肪酸共有成分为13种,主要是油酸、亚油酸和棕榈酸和硬脂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SCE法(32.49%)明显高于SE法(24.73%)和ME(24.34%)法,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SCE法(34.16%)却明显低于SE法(43.38%)和ME法(38.48%),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SCE法(29.67%)略高于SE法(27.62%)和ME法(26.92%)。  相似文献   

18.
酿酒酵母与乳杆菌的共培养广泛存在于发酵食品中,以5株酿酒酵母和6株乳杆菌为研究对象,采用微量板半定量法分别检测酿酒酵母与乳杆菌的共培养及酿酒酵母代谢物对乳杆菌生长及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5株酿酒酵母与乳杆菌共培养均能促进乳杆菌的生长,但对其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各不相同,共培养组E+1、E+3及B+3中酿酒酵母能够显著促进乳杆菌生物膜的形成,而B+1、D+9及E+9组酿酒酵母能够显著抑制乳杆菌生物膜的形成(抑制率达80%及以上);5株酿酒酵母代谢物对乳酸菌生长的影响不大,但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乳杆菌生物膜的形成,其中酿酒酵母B对乳杆菌38生物膜的形成有显著促进作用,而酿酒酵母B、D对乳杆菌17生物膜的形成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乳酸细菌素是细胞在转录翻译过程中通过核糖体机制合成,并分泌到菌体体外的一类具有抑菌活性的蛋白质,细菌素具有无抗药性、无毒副作用及易被人体降解的特点,因此是一种天然的食品防腐保鲜剂。为了提高植物乳杆菌LPL-1所产细菌素的产量,以单增李斯特菌为指示菌,相对抑菌效价为效应值,通过响应面法对发酵培养基组成进行优化,确定了最优培养基组成。利用单因素试验与Plackett-Burman试验,确定了主要影响因素为葡萄糖质量分数、胰蛋白胨质量分数与吐温-80体积比,最陡爬坡试验与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确定了最优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质量分数2.08%、酵母粉质量分数0.51%、胰蛋白胨质量分数1.02%、牛肉膏质量分数1%、吐温-80体积比1.02 m L/L、磷酸氢二钾质量浓度3 g/L、乙酸钠质量分数0.5%、硫酸镁质量浓度0.2 g/L、硫酸锰质量浓度0.3 g/L、柠檬酸氢二铵质量浓度2 g/L、蒸馏水体积1 L。在此条件下细菌素效价(752.11 AU/m L)比优化前(286.67AU/m L)提高了1.64倍。因此,发酵培养基的优化为菌种与细菌素的产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了筛选出适合羊肉发酵的性能优良的菌种,以市售发酵肠中分离提取的优势菌种和实验室保存的其他微生物为发酵剂,检测其发酵特性及对羊肉浸出液的产酸特性,通过比较确定羊肉香肠的最佳发酵剂。结果表明:发酵肠中提取菌种为戊糖片球菌;戊糖片球菌和植物乳杆菌具有更好的发酵特性;戊糖片球菌、植物乳杆菌可作为优良的羊肉发酵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