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泥鳅有很大的药膳价值,号称"水中人参"~([1-2]),在全国各地均有养殖,其中江浙、两湖、两广、山东、辽宁是泥鳅的主产区。泥鳅的主养品种有台湾泥鳅、真泥鳅(俗称青鳅、圆鳅)、大鳞副鳅(俗称黄板鳅)~([3-4])。目前台湾泥鳅已然占据泥鳅养殖产量的80%以上,已经带动泥鳅商品鳅和寸苗批发价格逐渐回归理性,目前商品鳅塘头批发价格基本维持在  相似文献   

2.
《水产养殖》2014,(3):53-54
<正>"趁泥鳅在进入越冬期前,挑选出健壮的泥鳅做繁育的种鳅……"2014年1月28日,在游仙区魏城镇圣水村浅水滩养殖基地,总经理樊光成正和技术员在种鳅池打捞选育种鳅,他说:"这个养殖基地目前占地100亩,由70亩泥鳅养殖池、20亩鳅苗池、10亩种鳅池组成。2012年12月,每亩池塘里投  相似文献   

3.
泥鳅的人工繁育及工厂化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3月,济宁市任城区水产局承担了“泥鳅人工繁育及工厂化养殖技术”项目,认真对泥鳅养殖场设施的建设、泥鳅苗种的人工繁育、泥鳅的工厂化养殖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2007年11月26日邀请专家对该项目进行了验收鉴定,共实施面积774m^2(18个池),其中苗种培育池3个(99m^2),成鳅养殖池15个(675m^2)。总产泥鳅鱼苗230万尾,培育泥鳅鱼种1082kg。养殖成鳅8159kg。鳅种平均规格9.0g,成鳅规格40.2g。综合技术居省内先进水平。现将主要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殷建平 《中国水产》2017,(11):104-106
<正>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稻虾鳅"轮作+共作"养殖技术,首先从技术要点,而技术要点又分为稻田改糙、清理消毒、水草种植施肥、虾苗放养和管理等。然后对稻虾鳅共作进行效益分析,最后说说发展经验。稻虾鳅"轮作+共作"养殖技术即"一季虾、一季稻、一季鳅",将稻虾轮作模式和稻鳅共生模式相融合,上半年在稻田空闲期开展小龙虾养殖,实现水稻和小龙虾轮作,下半年在稻田中养殖一季泥鳅,实现水稻和泥鳅共作。该模式实现了"一地两用、一水两养、稻渔互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正泥鳅在全国各地均有养殖,其中江浙、两湖、两广、山东、辽宁是泥鳅的主产区。目前台湾泥鳅己占泥鳅养殖产量的80%以上,带动商品鳅和寸苗批发价格逐渐回归理性,目前商品鳅塘头批发价格基本维持在16~22元/千克,寸苗价格已经降至3~5分/尾,商品鳅基本维持着2~5元的利润空间。尽管养殖利润还有较大空间,但是效益大小却因人而异,其中养殖模式选择已成为影  相似文献   

6.
<正>泥鳅属鲤形目、鳅科、泥鳅属,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泥鳅商品鱼市场价格高,是近期具有较高发展前途的名特优  相似文献   

7.
<正>泥鳅隶属于鲤形目,鳅科,泥鳅属,俗称"粉鳅"。其分布广,适应性强,是一种杂食小型淡水经济鱼类。泥鳅肉质鲜美,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目前泥鳅规模化苗种人工培育技术不够成熟,养殖的鳅种主要靠野生捕捞,数量、质量和规格没  相似文献   

8.
正近两年,稻田精养台湾泥鳅开始在黑龙江省兴起,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果,实现了"鳅稻双丰收",并成为农民增产、增效的好技术,2016年亩产达到310kg,每尾规格超过50g,经过技术进一步的改良,2017年亩产可达200kg~400kg,亩增效1000元~2000元,是今后北方高寒地区值得推广的稻鳅共作模式。过去黑龙江省稻鳅共作模式主要以养殖泥鳅、黑龙江花鳅、大鳞副泥鳅等地产土著鳅科鱼类为主,但因其生长速度慢、捕捞难等问题,养殖效果不理想。近两年,稻田精养台湾泥鳅开始在黑龙江省兴起,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果,实现了"鳅稻双丰  相似文献   

9.
利用越冬技术可以解决三方面的问题,一是泥鳅是两年成熟鱼类,越冬技术可以提供充足的生长时间;二是平衡市场供需,解决了商品鳅秋季集中上市,而春夏两季又无鱼可售的局面;三是解决了鳅苗供应不稳定的问题,挑选合适的留种亲鳅越冬后进行人工繁育。现将泥鳅越冬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路志鸣  吴红英 《内陆水产》2007,32(12):20-21
泥鳅,属于鲤形目,鳅科,分布广泛。是高蛋白、低脂肪、营养较全面的保健食品,日、韩有"药鳝、寿鳖、参鳅"之说,我国也有"天上斑鸠、地上泥鳅"的佳誉。由于野生泥鳅资源日渐匮乏,泥鳅的人工养殖方兴未艾,在农村,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修建水泥池养殖泥鳅,可以节省土地、便于管理,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有关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水泥池培育泥鳅夏花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泥鳅隶属于鲤形目,鳅科,泥鳅属,俗称"粉鳅",其分布广,适应性强,是一种杂食小型淡水经济鱼类。泥鳅肉质鲜美,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深受国外和国内消费者的喜爱。目前对泥  相似文献   

12.
正大鳞副泥鳅属鲤形目、鳅科、副泥鳅属,俗称大板鳅、黄板鳅等。泥鳅在国内外水产品市场都有较强的竞争力,特别是东亚的韩国、日本和我国的港澳台地区,近几年泥鳅需求量逐年增加,商品成鳅市场供不应求,有很强的市场竞争优势。现将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一、前期准备1.池塘条件鱼台湖滨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朱宜春有十多年大鳞副泥鳅养殖经验,他的泥鳅养殖池塘位于鱼台县张黄镇朱庄村,总占地100余亩。试验池塘选择朱宜春的2个池塘进行,每个池塘面积  相似文献   

13.
选择二龄以上、体重在25g以上的雌鳅和体重在18g以上的雄鳅作亲本,开展秋季繁殖并进行苗种培育。试验结果表明:平均催产率为90%,平均受精率为90.3%;共获泥鳅受精卵335万粒,平均孵化率为88.3%,平均出苗率89.3%;下塘鳅苗260.7万尾。经90d左右的精心培育,共获体长5~6cm的泥鳅种201.1万尾,平均培育成活率为78%。  相似文献   

14.
许超 《河南水产》2004,(3):41-41
2004年5月16日,我省首例人工繁育泥鳅苗下 塘培育。6月26日,这批人繁鳅苗长至5公分左右, 成功放养到200亩稻田、10亩坑塘和20亩藕塘中。 目前该批泥鳅苗长势良好,生长迅速,预计当年即可 达到商品规格。  相似文献   

15.
<正>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ns dabryanus)属鲤形目、鳅科、副泥鳅属,俗称黄板鳅、板鳅。在形态和生理学方面,与大鳞副泥鳅相似的鱼类有真泥鳅、大斑花鳅、中华沙鳅、长薄鳅、北方须鳅、花斑副泥鳅等。在这些鳅科鱼类中,大鳞副泥鳅因其具有个体大、生长速度快等优良性状,并且具有食性杂、繁殖力强、适应性强、易于饲养等特点,而成为近年来特种经济水产养殖新品种;加之大鳞副泥鳅肉质鲜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而且其必需氨基酸含  相似文献   

16.
<正>南湖区凤桥镇是嘉兴市主要的茭白原产地之一,全镇茭白种植面积1万余亩,为充分利用资源,2012-2013年嘉兴市南湖区凤桥荣发水八仙蔬菜专业合作社进行了茭白田套养泥鳅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益。现将主要技术总结如下:一、基础设施建设1.田块修整改造选择水源充足、无污染、排灌容易、管理方便、保水性能好的田块,面积以1~2亩为宜,开挖鳅沟和鳅窝。鳅沟是泥鳅活动的主要场所,可开挖成"井"字形或"口"字形,以沟宽100厘米、沟深80厘米为宜。鳅窝设在田块对边中央,鳅窝2米×2米、深50~60厘米,鳅窝与鳅沟相通。  相似文献   

17.
正大鳞副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俗称台湾泥鳅,属鲤形目,鳅科,副泥鳅属。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被广大消费者所喜爱,素有"水中人参"的美誉。台湾泥鳅生长快,病害少,销路畅,已成为深受养殖户欢迎的人工养殖淡水经济鱼类。2017年7月16日至11月20日,柳州市明亮生态种养合作社池塘养殖台湾泥鳅获得成功,该合作社有泥鳅养殖水面40×667 m2,选取其中的1口池塘(7×667 m2)  相似文献   

18.
正泥鳅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素有"水中人参"的美称。泥鳅因其适应性强、成活率高、运输方便等特点已成为重要的水产养殖对象。我市养殖户张建楼利用无菌蝇蛆养殖泥鳅,每亩产商品鳅785千克,产值25900元/亩左右,效益11086元/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一、塘口条件养殖泥鳅池塘共50亩,间隔为长100米、宽20米的狭长形的小池塘14个,池深平均0.7米,邻近大溪河。水源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排水方便。池底土质为中性土壤,光  相似文献   

19.
<正>泥鳅因其适应性强,成活率高,运输方便等特点已成为重要的养殖对象。我市西郊镇养殖户张建楼利用蝇蛆养殖泥鳅,亩产商品鳅785千克,产值25900元左右,效益11086元,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将主要技术介绍如下:一、塘口条件养殖泥鳅池塘共50亩,间隔成长100米、宽20米的狭长型小池塘14个,池深平均0.7米,临近大溪河,水源水质清新无  相似文献   

20.
<正>泥鳅在福建浦城当地又称为"黄鳅","黄鳅熬芋头"是浦城当地的特色菜。平常当地的泥鳅价格是50元/千克左右,春节期间泥鳅供不应求,价格直线上升达100元/千克。目前,野生泥鳅资源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人工养殖成为市场供应的主要渠道。浦城是全国的产粮大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