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正>南美白对虾是我国主要的养殖对虾种类,2015年产量超过162万吨,占养殖对虾总产量86%以上[1]。近年来,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南美白对虾养殖业出现了生长速度慢、规格参差不齐、病害频发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对虾养殖业的健康发展[2]。特别是2015年南美白对虾养殖行业经历了一次大萧条,大部分养殖户养殖失败亏损。据调查,2015年天津地区南美白对虾养殖盈利者不超过20%[3]。为了提高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利用率,降低养殖风险,提高养殖经济效  相似文献   

2.
<正>南美白对虾是我国主要的养殖对虾种类之一,2015年产量超过160万吨,占养殖对虾总产量86%以上~([1])。南美白对虾也是天津市的主要养殖品种,占养殖总面积的50%以上,2015年产量4.88万吨~([2])。近几年来,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出现了生长速度慢、规格参差不齐、病害频发等问题~([3])。据调查,2015年天津地区南美白对虾养殖盈利者不超过20%~([4])。项目组通过2年的探索实践,总结了一套适  相似文献   

3.
何家才 《水产养殖》2014,(12):22-24
<正>南美白对虾亦称白脚虾或凡纳对虾,原产于太平洋沿岸,是世界上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优良虾种之一。该虾具有生长快、成活率高、适盐范围广、肉味鲜美等特点,是目前国际水产市场的俏销对虾品种,也逐渐成为我国沿海地区的主要养殖虾种。然而随着南美白对虾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养殖生态环境的退化,南美白对虾养殖业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技术的日益普及,2002年全国南美白对虾养殖从南至北、从东到西掀起一个更高的热潮,极大地促进了全国对虾产量的迅速提高。然而今年各地养殖业者普遍反映,南美白对虾由于  相似文献   

5.
随着南美白对虾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南美白对虾养殖业已成为我国沿海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各种养殖方法和养殖模式不断涌现.广西海洋研究所以德国Mega Fisch公司商业化对虾生产装置为基础进行本土化改造,研制了经济适用型的跑道式养殖装置系统.笔者于2004年4月~8月对该养殖系统的对虾养殖池进行一茬南美白对虾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果,并初步建立了南美白对虾的高产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6.
南美白对虾是目前世界公认的少数优良养殖对虾品种之一,自1988首次引进我国,1994年生产性育苗和养殖成功以来,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在全国沿海一带迅速扩张,成为我国对虾主要养殖品种之一;随着上世纪末南美白对虾淡化养殖的成功,在我国淡水养殖地区也掀起了南美白对虾的养殖热潮,  相似文献   

7.
南美白对虾养殖区域近年来普遍发生传染性疾病,来势凶猛,死亡率高,给养殖者造成重大损失,尤其是桃拉病毒、黄头病毒、白斑综合症等传染性疾病,是南美白对虾养殖期间的毁灭性虾病。南美白对虾传染性疾病严重阻碍了对虾养殖业的持续发展,为我国对虾养殖业的头号大敌。为此,我们在近几年较大范围的虾病跟踪防治的基础上,对有效防治南美白对虾传染性疾病的技术作了较系统的探讨,供养殖者以及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南美白对虾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南美白对虾养殖业已成为我国沿海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各种养殖方法和养殖模式不断涌现。广西海洋研究所以德国MegaFisch公司商业化对虾生产装置为基础进行土化改造,研制了经济适用型的跑道式养殖装置系统。笔者于2004年4月~8月对该养殖系统的对虾养殖池进行一茬南美白对虾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果,并初步建立了南美白对虾的高产养殖模式。一、养殖条件1.场地设置试验地点位于广西北海市的广西海洋研究所古  相似文献   

9.
正近几年来,采用传统的各种模式养殖南美白对虾,对虾病害日趋严重,以偷死病和白斑病等为主的各种对虾病害暴发和流行已经成为发展对虾养殖业的制约因素。如今,在我国的很多地方,尤其是北方地区,采用室内工厂化养殖南美白对虾模式,取得了不错的养殖效益,该养殖方式不仅最大限度的切断病原,提高了南美白对虾的产量和质量,而且通过反季节销售,可以在市场上全年销售新鲜对虾,既丰富了老百姓的菜篮子,又提高了南美白对  相似文献   

10.
正凡纳滨对虾也称南美白对虾,引进我国后经十几年发展,成为当前我国对虾养殖的主要品种。随着南美白对虾养殖密度和规模的快速扩大,种质退化、养殖环境污染、病害频发等问题凸显出来,严重阻碍对虾养殖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养殖者采用微生物技术替代抗生素等化学药物,以达到调控养殖环境、减少病害、促进水  相似文献   

11.
南美白对虾养殖业的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美白对虾原产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海域,是目前世界上对虾养殖的三大品种之一.由于其对盐度、温度的适应性广,相互残食的现象不明显,养殖成活率高,养殖群体产量高等优点,1999年在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大面积推广养殖一举成功,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自1993年全国虾病暴发后,中国的对虾养殖业遭受沉重打击,对虾养殖及其相关产业一蹶不振.南美白对虾的引进,给中国的对虾养殖业注入新的活力,并很快成为广东、广西、海南三省乃至全国对虾养殖的当家品种.  相似文献   

12.
南美白对虾引进养殖的巨大成功,促进我国对虾养殖业迅猛发展。2003年我国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达24.7万hm^2,产量达45.5万t,占全世界产量的35%,出口约10万t。不仅沿海地区能养殖,而且在没有海水的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重庆、山西、青海、新疆和吉林等内陆省市也开始养殖。但其疾病严重、价格下跌、养殖成本提高等困难,严重影响南美白对虾养殖业的发展。为了走出困境,开创对虾养殖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对虾养殖自八十年代以来,已经有二十三年的历史,随着养殖模式的发展、养殖品种引进、养殖密度和养殖效益的提高,对虾的养殖面积、产量自九十年代以来每年都在增加,特别是九九年引进南美白对虾并大批量繁育种苗成功后,南美白对虾的养殖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中国的对虾养殖业无论是养殖技术和产量达到了世界第一。2004年全国对虾养殖面积达三十万公顷,  相似文献   

14.
南美白对虾与罗非鱼混养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欧宗东 《渔业现代化》2005,(3):25-26,28
南美白对虾在海南推广养殖已有七八年,近两年来海南南美白对虾池塘养殖经济效益大幅度下降,养殖风险不断增大,大部分养虾业出现亏损。主要因素是对虾养殖池塘老化,种质退化,近海的富营养化和养殖病害的猖獗,严重影响我省对虾养殖业的发展。笔者进行了南美白对虾与罗非鱼混养的试验,结果表明,混养可以增强养殖水体的自净能力,阻断虾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15.
我国当今养殖规模最大的对虾品种是南美白对虾.南美白对虾养殖业最近几年遭遇的病害形势越来越严峻。对虾养殖产业的命运会如何演变?最近,《海洋与渔业》记者与广东省湛江市养殖研究会会长林继辉做了探讨。林继辉认为,“假如没病害,虾产业可能惨过罗非鱼。”  相似文献   

16.
南美白对虾已在我国海水、半咸水、微咸水池塘中大面积养殖,并成为我国海水、淡水集约化养殖的优良对虾品种之一。近年来,随着南美白对虾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病害越来越多,危害越来越重,养殖效益增速缓慢;淡水鱼类虽是微咸水池塘的主要养殖对象,但受到病害、养殖品种种质  相似文献   

17.
对虾【品种来源】我国对虾养殖的品种有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斑节对虾和日本对虾等。1992年流行性虾病爆发前,以养殖中国对虾为主,目前以养殖南美白对虾为主。2006年,南美白对虾养殖产量占对虾养殖总产量的82%。1988年4月和1991年4月,  相似文献   

18.
南美蓝对虾和南美白对虾混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美蓝对虾 ( Penaeus stylirostris)原产于拉丁美洲太平洋沿岸水域 ,它具有生长速度快、适应盐度范围广、人工繁殖较南美白对虾容易、抗病毒能力较强 ,易于集约化饲养等优点。 2 0 0 1年 4~ 5月 ,福建省漳州市出现了大规模的南美白对虾流行性虾病 ,其中海水养殖的南美白对虾发病率达60 %以上 ,兑淡养殖的南美白对虾发病率也在30 %以上 ,严重制约对虾养殖业的发展。为了探索南美蓝对虾的兑淡养殖技术 ,我场于今年 6月 5日开始进行南美蓝对虾和南美白对虾混养试验 ,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平均单产为 2 34kg/1 0 0 0 m2。一、池塘条件利用…  相似文献   

19.
南美白对虾原产于太平洋西海岸至墨西哥湾中部,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养殖产量最高的3大优良虾种(中国对虾、斑节对虾、南美白对虾)之一。1994年我国取得了南美白对虾人工育苗、养成试验成功,随后陆续完成了南美白对虾育苗和养殖的一系列技术工作,并在我国南方进行规模养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发展到2006年我国南北方都进行了大规模的人工养殖,  相似文献   

20.
[品种来源]我国对虾养殖的品种有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斑节对虾和日本对虾等.1992年流行性虾病暴发前,以养殖中国对虾为主,目前以养殖南美白对虾为主.2006年,南美白对虾养殖产量占对虾养殖总产量的82%.1988年4月和1991年4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率先分别从美国和厄瓜多尔引进南美白对虾,进行全人工繁殖和虾苗培育的研究,至20世纪90年代后期,许多省、市从美洲国家引进南美白对虾,来进行人工育苗和大面积高产养殖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