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隐孢子虫病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隐孢子虫是动物和人腹泻的重要病原,也是人类艾滋病患者的主要致死因素之一.当前,对隐孢子虫病的研究已成为全球寄生虫学研究领域的热点由,于迄今尚无治疗隐孢子虫病感染的特效药物,因此,快速、简便、准确地发现隐孢子虫是控制该病的关键.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隐孢子虫病的检测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笔者就近年来隐孢子虫病检测技术进行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隐孢子虫病是由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寄生于人类、家养动物及多种野生动物胃肠道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胃肠疾病。该病不但威胁人类健康,亦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隐孢子虫的流行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危害远远超出了人们的估计。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感染家畜,增加人类感染风险;与动物其他病原混合感染危害加重;感染野生动物,具有自然疫源性;感染海洋和水生动物,造成水体污染;经水源和食物传播引起人类群体感染;暴发感染对人群危害严重。深入开展隐孢子虫病流行病及防控研究对提高公共卫生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隐孢子虫病是由不同虫种的隐孢子虫引起的,在世界范围内能够广泛导致人和动物腹泻的疾病。学者们对隐孢子虫的流行情况、预防和治疗展开了广泛的调查研究,一些药物及疫苗等在体内外实验中具有积极的效果。本文就当前隐孢子虫病的流行状况、药物及技术在动物隐孢子虫病防控的应用现状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隐孢子虫是可以感染小反刍动物的肠道原生生物,具有潜在的公共卫生学问题。隐孢子虫可引起人和动物的腹泻和肠道疾病,严重情况下会出现死亡。被感染的动物可能是人畜共患型隐孢子虫的宿主,可引起公共卫生风险、农场利润减少和动物福利等问题。隐孢子虫病已被报道是新生牛、羊等反刍动物腹泻和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认为是新生羔羊腹泻的第二大诱因,仅次于轮状病毒。羊隐孢子虫病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发现,不同程度地威胁着人和动物的身体健康,基于此,现就隐孢子虫对羊感染的危险因素和常用检测方法,以及我国羊感染的现状进行综述,为其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隐孢子虫是一种属于顶复门的机会性寄生原虫,寄生于哺乳动物(包括人类)的胃肠道、禽类呼吸道等黏膜上皮细胞内,引起隐孢子虫病[1]。隐孢子虫病是6种世界最常见腹泻病之一,对免疫正常的个体引起自限性腹泻,对免疫受损的个体(老人、儿童、艾滋病患者等)引起致死性腹泻[2],感染途径主要是通过与病人和患病动物接触及食用污染的水和食物[3]。据报道,1933年在美国威斯康星州地区曾有40万人感染隐孢子虫,至少导致70人死亡[4]。到目前为止,因水源污染而爆发的隐孢子虫病已有20多起[5]。但目前仍没有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方法[6]。因  相似文献   

6.
隐孢子虫感染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孢子虫病可致人和多种动物的腹泻等症状,是一种人兽共患原虫病,给人类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也给畜牧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建立隐孢子虫的感染动物模型对研究隐孢子虫致病机理、免疫及筛选有效的治疗药物等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就隐孢子虫卵囊的分离与纯化、试验用动物的选择、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影响因素等研究做一综述,介绍了隐孢子虫感染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并对该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展望。  相似文献   

7.
隐孢子虫是导致人和动物腹泻的重要病原,也是人类艾滋病患者的主要致死因素之一。当前,对隐孢子虫病的研究已成为全球寄生虫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但是由于隐孢子虫在种间尚无统一的分类标准,且隐孢子虫种间在形态学方面较相似,又无严格的宿主特异性,造成了分类的混乱。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隐孢子虫分类学的研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现就近年来隐孢子虫分类作一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8.
<正>奶牛常见寄生虫病种类较多,严重影响奶牛生产性能,有的甚至危及奶牛的生命。隐孢子虫是寄生于奶牛体内的一种常见寄生虫~([1])。1985年首次发现了犊牛感染隐孢子虫。隐孢子虫病是由隐孢子虫科隐孢子虫属的多种隐孢子虫寄生于肠黏膜上皮细胞和胃黏膜细胞内引起的一种原虫病,其病原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可广泛寄生于人类、禽类、哺乳类和两栖类等240多种动物~([2])。本病多发生于犊牛,以严重腹泻为特征。  相似文献   

9.
隐孢子虫病是由隐孢子虫寄生于人或动物所引起的常见寄生虫病,其主要症状为腹泻,是一种人兽共患病,不仅对畜牧业经济生产造成损失,也威胁着人类健康。论文从隐孢子虫病的病原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与防控以及该病在牦牛中的流行情况等方面进行综述,可为牦牛隐孢子虫病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隐孢子虫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隐孢子虫是顶复门原虫,主要寄生于人或动物的消化道上皮并引起腹泻,是寄生虫学、环境微生物学研究热点之一。分子生物学技术给隐孢子虫研究注入了强大动力,本文就其在隐孢子虫检测、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分类学以及药物设计等研究领域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是一种引起人兽共患病的机会性原虫,能感染包括人在内的240多种动物,引起动物机体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和呼吸道症状。目前已鉴定出16个有效种,40多个基因型。感染禽类的隐孢子虫主要有3个种:贝氏隐孢子虫(C.baileyi)、火鸡隐孢子虫(C.meleagridis)和鸡隐孢子虫(C.galli)。其中C.baileyi为感染鸡的优势虫种,主要寄生在鸡的喉头、气管、法氏囊、泄殖腔等部位;C.meleagridis主要寄生于小肠,属于人兽共患病原;  相似文献   

12.
隐孢子虫病(Crytosporidiosis)是由隐孢子虫(Crytospridum spp)引起的一种全球性的人兽共患原虫病。主要症状为腹泻,一旦食物或水源遭到隐孢子虫卵囊污染即可经口传染给人和动物。该病正日益受到国内外广大学者关注,其原因是作为一种水源性疾病,它能引起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者致死性腹泻,且迄今没有特效治疗药物。隐孢子虫对家畜的危害尤以对反刍动物牛的危害最大,  相似文献   

13.
1兔隐孢子虫病 兔隐孢子虫病是由寄生兔等动物的胃肠黏膜上皮细胞内引起的寄生虫病。引起哺乳动物特别是犊牛和羔羊的严重腹泻,禽类的呼吸道症状。人也可感染,感染后腹泻,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  相似文献   

14.
<正>隐孢子虫是动物常见的机会致病性原虫,对哺乳动物主要引起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隐孢子虫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兔作为经济动物和宠物与人类的关系日益密切,逐渐融入到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在部分地区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研究发现,兔可传播流行性人兽共患肠道寄生虫病,防治不及时就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15.
隐孢子虫是最重要的人畜共患原生动物寄生虫,其引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是导致人类和动物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大多数为急性暂时性腹泻,但是,持续感染可能导致慢性病,进而威胁生命,尤其是对营养不良或免疫缺陷的人更为严重。然而,目前尚没有特效药物治疗。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展,PCR技术被广泛的用于隐孢子虫的检测,其特异性与灵敏性都比传统的方法较高,改善了传统方法的不足,为临床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主要对微小隐孢子虫的基因型、基因亚型及诊断检测和预防治疗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畜禽隐孢子虫病黄光红云南省畜牧兽医学校(650212)隐孢子虫病(Cryptosporidiosis)是由隐孢子虫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的人兽共患病。据报道,在人、牛、羊、狗、兔、鸡、鸭、孔雀、鹦鹉、鼠和蛇等动物体内均发现隐孢子虫虫体。隐孢子虫病是以腹泻为...  相似文献   

17.
猪隐孢子虫和隐孢子虫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隐孢子虫病是一种全球性的人兽共患病 ,猪隐孢子虫病世界各地均有报道 ,严重威胁着人类和动物的健康。本文对猪隐孢子虫病的病原分类、虫体形态和生活史、流行病学特点、诊断、防治等方面目前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 ,为猪隐孢子虫病的有效防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离心速度与时间对牛隐孢子虫卵囊浮集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心速度与时间对牛隐孢子虫卵囊浮集率的影响韩先桢(广东省国营海鸥农场畜牧公司,徐闻524132)隐孢子虫病是由隐孢子虫寄生于鸟类、啮齿类、爬行类、哺乳类动物及人呼吸道、消化道上皮引起的一种原虫性寄生虫病。该病流行较广,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目前,国内家...  相似文献   

19.
隐孢子虫是一种能引起人、畜和野生动物共同感染的原虫.由于隐孢子虫卵囊很小,在光镜下观察缺乏明显的特征,检测比较困难,为寻找高效的检测方法,国内外学者在隐孢子虫检测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文章综述了近年来用于检测隐孢子虫的主要方法,并初步分析了各种方法的 优、缺点.  相似文献   

20.
鸭隐孢子虫对鹅鸡鹌鹑鸽的感染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孢子虫病是近年来发现的人畜共患病,是造成爱滋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隐孢子虫寄生于哺乳类、鸟类、爬行类及鱼类的粘膜上皮中,有极广泛的宿主。从各种动物分离的隐孢子虫对其宿主以外的动物有广泛的交叉感染性,如从牛粪便中分离出的隐孢子虫可感染猫、狗、山羊、绵羊、豚鼠、人、大鼠、猪、兔、小鼠,由此引起在隐孢子虫分类学上的意见不一。Tzipori等(1980)认为隐孢子虫是单型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