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雏鸭传染性窦炎病报道较少,2004年6月我市农户一群肉鸭患了该病,经笔者及时治疗后痊愈。现将情况报道如下,供养鸭户参考。一、临床症状我市一鸭农饲养天府肉鸭600只,15日龄时脱温即第二天,约有100只雏鸭发病,并已死亡两只。患病鸭有的一侧、有的两侧眶下窦肿大,面积1.5~2厘米,  相似文献   

2.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是鸭的一种传染病。其主要病变是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有时伴有神经症状。目前已成为危害肉鸭养殖业的一种最常见细菌病。本文根据福建省南安市养鸭户苏某饲养的一批肉鸭的发病情况,阐述了此次发病的临床症状、剖检病变与诊断方法,并结合本人的临床实践经验提出了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正在一些肉鸭养殖场中,容易出现大面积以瘫痪为主要症状的流行性疾病,养殖户称之为鸭瘫,该病常常给肉鸭养殖户造成重大损失。一、临床症状鸭瘫发病率比较高,从10日龄左右直至出栏都可发病,每天发病率可达2.5%甚至更高。发病期采食量下降10%~15%,病鸭常出现蹦跳、翻个,鸭喙变白、变软导致采食困难,后期病鸭仰后不起,两爪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养鸭大国,在众多鸭易感疫病中,鸭坦布苏病毒是最新发现的疫病,该病毒快速传播,导致养鸭业经济受到巨大损失.鸭坦布苏病毒是由黄病毒科的坦布苏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该病具有传播快、发病急、死淘率高等特点.肉鸭和蛋鸭是该病毒的主要受感染群体,肉鸭感染后会出现站立不稳、倒地不起、头部震颤等神经症状,淘汰率为15%...  相似文献   

5.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初诊江苏省泰州市某肉鸭养殖户饲养的肉鸭群疑似感染鸭瘟,通过PCR方法鉴定该群病鸭混合感染鸭瘟病毒和副黏病毒,采取全群扑杀、彻底消毒、扑灭疫情等措施进行防治,并针对我国肉鸭养殖中鸭瘟、鸭副黏病毒病流行的新态势提出具体的防控举措。  相似文献   

6.
雏鸭传染性窦炎病报道较少,2004年6月我市农户一群肉鸭患了该病,经笔者及时治疗后痊愈.现将情况报道如下,供养鸭户参考. 一、临床症状 我市一鸭农饲养天府肉鸭600只,15日龄时脱温即第二天,约有100只雏鸭发病,并已死亡两只.患病鸭有的一侧、有的两侧眶下窦肿大,面积1.5~2厘米,指压患部有波动感,用注射器可抽出透明液体.当天上午,气温异常低,鸭舍温度计显示只有17℃,鸭群偶有咳嗽声.主诉购雏鸭时也曾听到该声音.鸭群采食量减少.  相似文献   

7.
自2014年11月以来,在我国江苏、安徽、山东、江西、河南、河北等部分地区,商品肉鸭群发生了不明原因的以雏鸭发育迟缓,上下喙萎缩,舌头外伸、肿胀、向下弯曲为特征的疾病。该病的发病率为10%~30%,严重时可达50%以上,患鸭出栏体重较健康鸭降低20%~30%,严重者仅为正常体重的50%。部分患鸭出现单侧行走困难、瘫痪等症状。发病鸭群日龄越小,大群的发病率越高。感染鸭群料肉比显著升高,出栏合格率下降,在抓扑、屠宰过程中喙部、翅部骨骼和胫骨等易发生骨折。目前,该病的发病区域不断扩大,给我国养鸭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新鸭病、鸭败血症、鸭疫综合症、鸭疫巴氏杆菌病等;该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雏鸭群感染可导致大批发病和死亡。建阳市于上世纪90年代发现本病,随后成为长期危害肉鸭养殖业的一种最常见细菌病。过去治疗鸭疫里默氏杆菌病,  相似文献   

9.
<正>在一些肉鸭养殖场中,容易出现大面积以瘫痪为主要症状的流行性疾病,养殖户称之为"鸭瘫",该病常常给肉鸭养殖户造成重大损失。临床症状鸭瘫发病率比较高,从10日龄左右直至出栏都有发病,每天发病率可达2.5%甚至更高。发病期采食量下降10%~15%,病鸭常出现蹦跳、翻个,鸭喙变白、变软导致采食困难,后期病鸭仰后不起,两爪呈现游泳状,不能自主翻滚  相似文献   

10.
鹅黄病毒JS804株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4月以来,江苏、浙江、福建、安徽、山东、河南和河北等省的鸭、鹅发生了一种具有脑炎样神经症状的传染病。发病的种(蛋)鸭、种鹅产蛋量大幅下降甚至绝产,且其死亡率为2%~15%,而肉鸭、肉鹅死亡率为10%~55%,给鸭鹅养殖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病  相似文献   

11.
<正>一、鸭病毒性肝炎该病主要发生于3~20日龄的鸭群,发病日龄越早,病情越严重,对鸭群造成的损失越大。1.临床症状。病鸭运动失调、步态不稳、有神经症状(转圈,痉挛等)、身体侧倒、两脚划动、角弓反张(头向后仰,脖子背到背上),肉鸭生长速度缓慢。2.剖检症状。病鸭肝脏出血、肿大,外观呈斑驳状,质地易碎,有很多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出血斑,有的出现实质性坏死灶;胆囊肿大,胆汁颜色变淡;脾脏肿大,有斑点状出血;肾脏肿大、充血。3.防治措施。一般在肉鸭3日龄内接种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高发病区必须  相似文献   

12.
陈爱珍 《福建农业》2005,(11):30-30
鸭霍乱病又称鸭出败、鸭巴氏杆菌病,是一种急性败血传染病。该病在本地区流行有不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为主要流行季节。从发病的年龄来看,各种日龄均可发生,但以1个月龄以上鸭发病率较高。根据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应采取以下技术措施控制该病。一、发病病因该病病原是多杀性巴氏杆菌禽型菌株,系一种不溶于血的格兰  相似文献   

13.
随养殖业发展,市场需求量增加,商品肉鸭(主要为樱桃谷商品肉鸭)饲养量不断增加。泰州市郊某村每年肉鸭饲养量达100多万只,2001年起,该村鸭群发生一种传染病,病鸭起初眼鼻有较多分泌物,逐渐消瘦离群,常于出现症状后2~3d死亡.死亡率在30%~40%;剖检发现以纤维素性心包炎、纤维索性肝周炎和气囊炎、腹腔积液等为主要特征。该病起初仅1~2户发病,后发展到几乎每批、每群均发病,给养鸭户造成很大损失。经系统实验室诊断,确认为大肠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14.
对3个肉鸭场病群采取现场调查、症状观察、病理解剖、细菌分离,经过染色、生化鉴定、血清型鉴定,鉴定为Ⅱ型鸭疫里墨氏杆菌。同时对病群进行治疗,使病群迅速得到控制,为该病的防治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20 0 0年 9月 ,郑州市郊区古荥镇一肉鸭养殖户鸭群发病 ,病初少量死亡 ,2 0 %左右的鸭出现食欲减少及呼吸道症状 ,8d内 12 0多只死亡。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实验室检验及病理变化等项检查 ,诊断为曲霉菌病。1 发病情况  2 0 0 0年 9月 5日 ,有一养鸭专业户打电话给某饲料公司 ,反映自己肉鸭群出现有病症状并有少量死亡 ,第 2天我们和饲料公司人员到该养殖户了解情况。据养殖户介绍 ,这批肉鸭苗 2 0 0 0羽 ,成活率较高 ,按惯例饮水 ,2 0日龄左右 ,2 0 %的鸭出现食欲减少和呼吸道症状 ,第 2天有少量死亡 ,之后逐日递增 ,投土霉素、痢…  相似文献   

16.
鸭球虫病是由鸭球虫引起的一种仅严重危害鸭的寄生虫病,各种日龄的鸭均有易感性,本病的传播主要是通过被病鸭或带虫鸭粪便污染的饲料、饮水、土壤或用具等。我省常见的鸭球虫病多系毁灭泰泽球虫和菲莱氏温扬球虫感染,每年秋季多发。。2012年10月我县城关乡坪埠村发生了一起较为典型的肉鸭球虫病,因及时确诊和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该病得到了较好的控制。现将发病与诊治情况简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纹枯病是泰兴市水稻上的主要病害,近年来连续偏重以上发生,发生时期长、危害程度重。为有效防治该病,总结了该病病原、发病症状、发病特点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预防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一例肉鸭腹水症,阐述该病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及治疗、发病原因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鸭传染性窦炎是一类对肉鸭养殖有一定影响的传染性疾病,多见于雏鸭。本病发病率高,造成的损失较大,需要及时的预防和治疗。本文对本病的发病原因、机理、临床症状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防治措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病原为鸭疫里默氏杆菌,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鸭、鹅、火鸡等多种禽类的一种常见的急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生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关节炎及麻痹,因该病易发、难治且发病率、死亡率高,是当前危害肉鸭养殖业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我国广大的养鸭地区多数商品肉鸭场均有不同程度流行.是造成肉鸭死亡和胴体废弃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