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摸清阿克苏地区不同种植模式下枣园截形叶螨在不同寄主之间的转移规律和种群时空动态。【方法】对3种不同模式下枣树、作物、土壤和杂草截形叶螨种群数量进行定点定期调查。【结果】截形叶螨在不同类型的枣农间作地中种群数量动态规律基本相同,在3种种植模式下,截形叶螨均早春在土壤、杂草上活动,经繁殖后种群数量逐步扩大,6月下旬开始向枣树和农作物转移,其中枣树上部分截形叶螨来源于枣园间作的棉花等农作物,8月上旬枣树截型叶螨种群数量达到高峰,8月下旬逐步向杂草和土壤转移。【结论】初步摸清了阿克苏地区不同种植模式下枣园截形叶螨在不同寄主之间的转移规律和种群时空动态。  相似文献   

2.
于2012年6月至8月份对阿克苏市枣棉间作园内截形叶螨种群数量动态进行了监测,并将主要气象因子对截形叶螨种群数量动态的影响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5月至6月截形叶螨种群处于缓慢增长态势,7月份以后种群数量急剧上升,7月中旬至8月上旬达到种群数量的高峰期,8月下旬种群数量迅速下降。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空气相对湿度、日照时数是影响枣树截形叶螨种群变动的主要气象因子。通径分析和决策系统分析表明,平均温度和日照时数对种群数量变动具有正效应,是直接影响截形叶螨种群变动的重要指标。阿克苏7月至8月份平均温度和平均相对湿度有利于截形叶螨生长发育,故该时期截形叶螨在阿克苏枣树上的发生也最为猖獗。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新疆巴音郭楞州(以下简称巴州)枣园主要害虫种类、危害特点及其种群消长规律,为其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11年5月2日~9月20日,在所选取的枣园中采用五点取样法随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枣树5株进行标记,定时定点的系统调查.[结果]巴州枣园主要害虫种类有枣瘿蚊、截形叶螨、旋花科豆象、牧草盲蝽和枣大球蚧.在枣树的整个生长期,枣瘿蚊共有三个为害高峰,分别在萌芽期、抽枝展叶期和花期;截形叶螨在8月上中旬大面积爆发,8月下旬随温度的升高而达到高峰;牧草盲蝽在枣树的萌芽期,花期和盛果期达到3个为害高峰;旋花科豆象分别在枣树的展叶期和花期对其形成为害高峰;枣大球蚧1年发生1代,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若虫危害盛期.[结论]明确巴州枣树主要害虫为害特点及种群消长规律,为该地区枣园主要害虫防治提供防治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新疆枣园害螨和天敌种类及其二者的种群发生动态,于2013年6月至8月份对新疆主要枣产区6个地州25个县市51样点的害螨和天敌种类进行了系统调查,并于5月至9月份对不同间作模式下截形叶螨及其天敌种群消长动态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目前新疆枣园中主要害螨种类有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 Ehara)、敦煌叶螨(Tetranychus dunhuangensis Wang)和Tetranychus sp.3种,均属叶螨科、叶螨属,其中截形叶螨为优势种;天敌主要包括深点食螨瓢虫(Stethorus punctillum Weise)、菱斑巧瓢虫(Oenopia conglobata Linnae-us)、塔六点蓟马(Scolothrips takahashii Priesner)及中华草蛉(Chrysopa sinica Tjeder),但天敌优势种在不同间作模式下有所差异.害螨及其天敌发生动态监测结果显示,天敌对截形叶螨在发生时间与种群数量上均表现出明显的跟随现象,阿克苏市的截形叶螨在两种不同栽培模式下分别于8月上旬和中旬达到最高峰,其天敌高峰期滞后害螨数量高峰约1周左右(5~7d).  相似文献   

5.
和田地区枣树害虫及天敌消长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摸清和田地区红枣主要害虫和天敌种类及种群动态.[方法]2010年4月1日-10月10日,在选取枣园亚系统的样地中,以对角线方式选择有代表性的枣树10株进行标记,采用定点定期的系统调查方法,每10 d调查一次.[结果]和田地区红枣主要害虫有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es Ehara、枣瘿蚊Dasirusura datifolia,枣球蜡蚧Eulecanium gigantean Shinji和堆粉蚧Nipaecoccus nipae Mask;主要天敌为叶色草蛉Chrysopa phyllochroma Wesmael、丽草蛉Chrysopa Formosa Brauer,菱斑巧瓢虫Oenopia conglobata L.、深点食螨瓢虫,whores punctillum Weise、十一星瓢虫Coccinella undecimpunctota Linnaeus、孪斑瓢虫Chllocorw geminus和蜘蛛类Araneida.枣瘿蚊、叶螨、枣球蜡蚧和堆粉蚧发生高峰分别在7月中旬、8月中旬、7月下旬.草蛉、深点食螨瓢虫和蜘蛛类发生高峰分别在5月下旬-6月下旬、10月上旬、6月下旬.[结论]初步摸清了和田地区枣树主要害虫、天敌种类及田间种群动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枣树害螨在树冠上发生的时空动态,筛选高效低毒的杀螨剂.[方法]2011年2月25日至9月20日在新疆和田皮墨垦区(兵团农十四师224团)枣园统计记录田间枣树害螨自然种群各螨态的总数,并选用5;噻螨酮EC等杀螨剂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皮墨垦区枣园害螨5月中旬开始发生,至8月中旬达到高峰,高峰期持续约30 d.在东、西、南、北四个不同方向上随时间的推移分布动态时有变化,发生早期以东向和南向为多,至发生高峰期,各个方向叶片上分布数量差异逐渐减小;在树冠上、中、下层中的数量分布起初以树冠下层种群密度较高,而后经繁殖扩散,树冠上层种群密度增加,成为害螨在枣树树冠上的主要分布空间.6.8;阿维菌素·噻螨酮EC、5;噻螨酮EC和240 g/L螺螨酯SC等药后7d均有较高的防治效果,其防效均达到了90;以上,在生产上可与常用杀螨剂轮换使用.[结论]枣树害螨8月中旬达到高峰,为防治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7.
张掖地区玉米害螨的发生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省张掖地区玉米田害螨有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 Ehara)和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Boisdural),以截形叶螨为优势种。在张掖年发生10-11代,以雌成螨越冬,3月下旬至4月上旬从越冬场所爬出活动,开始在杂草上产卵,7月中旬至8月下旬是为害盛期,高温干旱年份发生严重。综合控制与药剂防治结合是防治叶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截形叶螨春季活动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截形叶螨在树干上的越冬分布、出蛰后的转移规律、耐饥饿能力、爬行速度、寄主杂草等进行为期2 a的研究。截形叶螨在枣树主干树皮裂缝、主枝和树干基部的土壤缝隙中均能越冬,其中距地面60 cm左右的主干是主要越冬场所,越冬数量占总虫数的70%,主枝次之。从树干不同方位上的越冬情况来看,主干南面越冬数量最多。出蛰后的成螨沿树干转移取食。其耐饥饿时间为24~104 h、死亡高峰期间为56~80 h。这为冬季和早春用树干捆草圈诱杀、刮老树皮、喷洒农药等措施来降低越冬虫口密度和树干涂抹毒环诱杀、阻止转移以及清除灰绿藜等措施来控制截形叶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石河子地区玉米叶螨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叶螨是5种叶螨的混合发生种群。1991年在石河子和沙湾调查表明,其优势种群截形叶螨于4月中旬在杂草上出现,6月上中旬玉米长出毛叶时开始向玉米植株上迁移扩散,8月中旬种群数量达到高峰,9月中下旬转入土缝中以桔红色雌螨集结越冬。合理布局作物、选育抗虫品种及保护天敌,是综合防治玉米叶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截形叶螨在枣树上的消长规律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年7月6日至8月23日,在新疆阿克苏市利用定时定点调查方法对截形叶螨在枣树上的发生进行动态监测。监测发现,枣树与不同棉花品种间作的模式下,截形叶螨种群数量和动态规律有所不相同。枣树与陆地棉间作模式下,在调查期间截形叶螨种群数量有3个增长高峰,而在枣树与长绒棉间作模式下仅有2个高峰。此外,对截形叶螨采取了相应的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药剂中1.2%苦烟乳油2000倍液、48%毒死蜱乳油2000倍液2种化学药剂防效最显著,其防效均达到了90%以上。其次为2.0%阿维菌素微乳剂4000倍液、10%三唑锡乳油2000倍液,其防效均达到80%以上,20%螨克乳油2000倍液的防治效果相对欠佳。在无公害药剂中,酒精合剂的防治效果较好,其次为牛尿合剂。  相似文献   

11.
针对兽医服务的职能,结合兽医服务在食品安全中的作用,对兽医从传统到现在的职能转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津南区土壤耕层养分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本区的实际情况,通过连续多年对耕层土壤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盐、速效磷、速效钾、PH值等7项理化指标的监测分析表明,我区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在园田区增长较明显,粮田区为持续下降趋势,以平均每年1%的幅度下降;土壤速效磷含量保持原等级;土壤速效钾含量在原等级内呈下降趋势;土壤全盐含量下降,PH值上升。按土壤养分分级标准划分,我区近80%的耕地土壤肥力为3—4级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不同时期防除冬小麦田禾本科杂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德美  孙怀山  汪云好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6):4038-4038,4122
用骠马和异丙隆进行不同时期防除冬小麦田禾本科杂草的示范试验,结果表明,用骠马6.9%EW1.5L/hm2于禾本科杂草3~4叶期防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刘社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0):5810-5811,5813
[目的]验证不同除草剂的除草效果,为直播冬油菜田的杂草防除提供借鉴。[方法]使用不同剂量25%胺苯磺隆可湿性粉剂和10.8%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在直播冬油菜田间进行单用和混用除草试验。[结果]25%胺苯磺隆可湿性粉剂在冬油菜4~5叶期使用可以有效防除田间的阔叶杂草;25%胺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8.0~22.5 g/hm2+400 ml/hm2的10.8%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可以有效防除油菜田间的阔叶和禾本科杂草,总防效达90%以上,且可以比人工除草节省成本1 100元/hm2。[结论]25%胺苯磺隆与10.8%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混用可以更好地防除冬油菜田间杂草。  相似文献   

15.
大棚黄瓜于1月上旬播种,应用嫁接方法,苗龄50天左右,2月下旬定植,采用三层覆盖配合炉火临时加温及综合栽培技术,6月底拉秧。在同一棚内6月20日左右育番茄苗,苗龄25天左右,7月中旬定植,适当遮阴、防雨,挂防虫网及应用综合防治病虫害技术,取得高产高效益,在我街已形成比较成熟的配套栽培模式和规范化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6.
17.
荔枝胚性愈伤组织及其体胚发生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荔枝胚性愈伤组织及其体胚发生过程中,各离体培养物染色体数目均出现广泛的变异.除正常的荔枝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2x=30外,还出现大量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细胞.植物生长调节剂、培养时间、外植体种类及基因型等对染色体数目变异有一定的影响.愈伤组织染色体数目变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荔枝体胚的再生植株频率,但胚性愈伤组织仍能分化形成大量的胚状体.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在人名的翻译过程中所采用的技巧。笔者认为,文化内容的最大限度传达是判断采用何种译法的重要标准,因而汉语字、号的对等英译,人名的音译、意译、拉丁语译都是不同情境下可采用的不同技巧。  相似文献   

19.
我国贫困人口大多聚集在交通不便的内陆农村山区,少数民族聚集区,移民库区及高原荒漠区,而消除少数民族贫困,加强民族团结历来是我国政府的重点工作,作为主流扶贫模式的开发式扶贫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行以来,取得了巨大成绩。但随着扶贫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开发式扶贫也不断暴露出自身的缺陷和不足。以湘西州少数民族推行开发式扶贫工作为例,对少数民族地区开发式扶贫工作提出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