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山地放牧养鸡的具体操作方法 可采取“公司+农户”模式即由种禽公司负责向农户提供优质脱温鸡(三黄鸡、青脚鸡、乌鸡等,在公司饲养15~25天脱温后发送给农户)、疫苗、兽药、技术资料等,养鸡协会负责落实周边地区养鸡户(要求了解养鸡户各方面环境条件),落实生产计划(提前1个月报需求数量、品种),具体养鸡技术操作要求真诚对待农户,跟踪管理到位,及时解决生产技术难点,以及联系毛鸡回收销售等工作。 (二)山地放牧养鸡的技术要点 山地放牧养鸡可广泛利用自然饲料资源、节省饲料、降低成本,成品鸡风味独特、品质好、味道鲜美是真正的绿…  相似文献   

2.
波尔山羊胚胎移植技术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胚胎移植技术,处理供体母羊(波尔山羊)130只,发情排卵112只,有效率86.15广西三黄鸡、罗斯小公鸡等不同品种的肉用鸡.经14d的饲养试验,其生长速度、存活率、料重比指标,试验组比对照组分别提高5.21%、1.10%和4.40%;单位增重成本,试验组比对照组下降,下降幅度为丝毛乌骨鸡0.16%,广西三黄鸡0.65%,罗斯小公鸡0.81%.  相似文献   

3.
益生素、酶制剂替代抗生素饲喂肉鸡的效果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益生素、酶制剂替代抗生素饲喂70日龄左右的丝毛乌骨鸡、广西三黄鸡、罗斯小公鸡等不同品种的肉用鸡.经14d的饲养试验,其生长速度、存活率、料重比指标,试验组比对照组分别提高5.21%、1.10%和4.40%;单位增重成本,试验组比对照组下降,下降幅度为丝毛乌骨鸡0.16%,广西三黄鸡0.65%,罗斯小公鸡0.81%.  相似文献   

4.
土鸡饲养技术光盘《三黄鸡养殖技术》三黄鸡是指外观“黄羽”、“黄皮”、“黄色腿胫”的鸡种 ,是由我国的土鸡杂交培育的品种 ,三黄鸡肉质鲜美细嫩 ,抗病力强。该VCD介绍了三黄鸡种鸡的饲养管理技术、人工孵化技术、鸡场建设与饲养方式、疾病防治技术 ,同时还介绍了三黄鸡致富的优势。邮购价20元《中华宫廷黄鸡》 :中华宫廷黄鸡即北京农家饲养的土鸡———“北京油鸡” ,因其肉质鲜美 ,在清廷时是专供皇家食用的禽类。该VCD片系统介绍了饲养中华宫廷黄鸡的场舍建筑与设备 ,黄鸡的繁育技术、人工授精技术 ,种蛋的选择、保存、孵化 ,中华…  相似文献   

5.
三黄鸡具有生存能力强、产蛋率高、肉质鲜嫩等优良特点,是国内农户普遍饲养的家鸡品种。为提高三黄鸡的养殖效率,本文分别从雏鸡饲养管理、育成鸡饲养管理、鸡舍管理和疫病防控4个方面阐述三黄鸡放养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三黄鸡在饲养的过程中,雏鸡选择、温度及湿度的调控、如何科学地饲养及管理和疫苗的选用等一系列技术问题做了详细的阐述,供广大养殖者在饲养三黄鸡过程中参考。  相似文献   

7.
山区的住宅多数依山而建,房前屋后多数有一小片毛竹园,充分利用这些竹园饲养土鸡很有意义。现将做法介绍如下:l鸡舍建造选择离住房有一定距离便于通风、冲洗和防鼠的竹园边建造鸡舍。鸡舍的面积以每平方米饲养20羽计,每舍养鸡500~1500羽为宜。在鸡舍前用竹片将竹园圈围成运动场,其范围以1000羽土鸡0.07公顷地为宜。2鸡神选择因为竹园养鸡放牧为主,舍饲为辅,所以应选择适应性广,抗病力强,耐粗食、勤于觅食的本地土鸡。3饲养管理3.l育雏期竹园养鸡的育雏工作主要是做好雏鸡的保温和供水。保温设备采用红外线灯泡或自制桶式炉灶,…  相似文献   

8.
<正>绍兴市上虞区位于浙江东北部,曹娥江中下游,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具有饲养放养肉鸡的良好自然条件。饲养放养肉鸡应选择适应性强、耐粗饲、抗病力强和肉质优良的"三黄鸡",如仙居鸡、平湖三黄鸡、江春黄、岭南黄等。1育雏期饲养(1~30日龄)1.1育雏舍要求育雏舍应建在上风上水方向,地  相似文献   

9.
通过测定贵州倒毛鸡和地方土鸡(市售三黄鸡)2种鸡的部分肉质指标,对倒毛鸡和地方土鸡的肉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成年倒毛鸡粗蛋白含量高于成年三黄鸡,差异显著(P0.05);倒毛鸡的肌肉p H值、剪切力、粗脂肪和水分含量低于三黄鸡,差异均不显著(P0.05);粗灰分含量倒毛鸡高于三黄鸡,差异不显著(P0.05)。2种鸡肌纤维直径和肌节长度差异均不显著,倒毛鸡的肌纤维直径比三黄鸡低1.46 um,肌节长度比三黄鸡长0.08 um。结果表明,倒毛鸡的肉质性状优于三黄鸡,具有较大的市场开发潜力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0.
实施综合卫生防疫技术措施,是鸡群获得健康的关键所在,要想养好山地三黄鸡,严格做好综合防控措施是关键.山地三黄鸡养鸡场一定要综合做好鸡群的卫生及疫情防治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发挥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三黄鸡天然免疫受体TLR4基因的特点,本试验根据GenBank上已公布的其它品种鸡的TLR4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利用三黄鸡肝脏提取总RNA为模板,获得三黄鸡TLR4基因的cDNA全序列。基因序列分析表明,三黄鸡TLR4基因编码区全长2532 bp,编码843个氨基酸,N端含有30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分子质量为95.68407 ku,理论等电点为6.83。通过克隆三黄鸡TLR4基因并对其进行相似性分析。结果发现,三黄鸡与日本鹌鹑、珍珠鸡、家鹅、绿头鸭的相似度在86%以上;与芦花鸡、贵妃鸡、北京油鸡、莱芜黑鸡的相似度在99%左右,并且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所有禽类处于同一分支,这证明TLR4在禽类中具有很高的保守性。这些试验结果为TLR4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为三黄鸡的抗病育种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正>1目的在日粮中添加大蒜油复方来研究它对肉用鸡饲养效果的影响。2材料与方法2.1试验动物肉用三黄鸡是由广西百色市畜禽品种改良技术推广站鸡场提供的距出栏30天的健康优质母  相似文献   

13.
利用果园、茶园、竹园、人工林等山地养鸡,由于山地空间大,空气新鲜,水源清洁,以舍饲结合放牧的饲养方式,能培育优质肉鸡,又能除草灭虫,提高果园土壤肥力,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但由于山地的自然条件,给环境卫生控制带来不便,对疫病的预防也增加了难度,如果不注意对一些条件性致病菌的控制,可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现将一例果园养鸡发生大肠杆菌病的发病情况综述如下,希望能给山地养鸡专业户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4.
<正>专利申请号:CN201410448085.X公开号:CN104256125A申请日:2014.09.04公开日:2015.01.07申请人:吴文善本发明属于家禽饲养饲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黄鸡用饲料。发明针对养殖三黄鸡的生长发育特殊需要,特别是针对商品化、规模化快速养殖的三黄鸡用饲料的改进,在饲料中采用植物的天然有色成分增加三黄鸡从食物中获得类胡罗卜素而沉积于皮肤和脂肪中的能力。提高了三黄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养鸡业的发展,品种不断更新,三黄鸡在黑龙江省的养殖数量越来越多,但各养殖场生产水平不一,为更好地发挥三黄鸡的生产性能,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笔者对三黄鸡的饲养管理加以阐述,以期为养殖场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1 选择好山地放养的鸡品种。一般的肉用鸡种、蛋用鸡种和兼用型鸡种都可以利用山地进行放养,其中兼用型鸡种最好。目前,玉山县山地放养鸡是以玉山本地三黄鸡为首选良种。  相似文献   

17.
<正>三黄鸡是黄羽优质肉鸡的统称,包括了我国许多地方肉鸡品种。三黄鸡因为产蛋能力高、肉鸡营养丰富等优势以及饲养条件要求简单、生存能力强等特点,成为我国普遍饲养的家鸡品种。江苏省南通地区三黄鸡养殖历史悠久,属三黄鸡老养殖区。但由于养殖环境普遍较差,雏鸡沙门氏菌的发病率局部地区或部分养殖场可达85%以上,造成雏鸡死淘率增加,是困扰当地养  相似文献   

18.
江西7个地方鸡品种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选用30个多态性较好的微卫星标记.检测了丝毛鸟骨鸡、康乐鸡、宁都三黄鸡、余干乌骨鸡、瓦灰鸡、崇仁麻鸡、东乡绿壳蛋鸡等江西省7个地方鸡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利用等位基因频率计算出各群体的平均遗传杂合度(h)、多态信息含量(PIC)、群体间的Nei氏标准遗传距离(Ds)和DA遗传距离。结果表明.30个微卫星位点中有24个微卫星位点在7个鸡群体中的多态信息含量均为高度多态.可作为有效的遗传标记用于鸡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生关系的分析;在7个品种中.杂合度最低的是余干乌骨鸡.为0.6155.杂合度最高的是崇仁麻鸡.为0.6525,各地方鸡品种的杂合度都偏高,反映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非常丰富;7个鸡品种间的DA、Ds遗传距离远近关系一致.但DA距离均比Ds距离大;用UPGMA法对DA和Ds的聚类结果相同.7个鸡品种被聚为3类.余干乌骨鸡、瓦灰鸡、康乐鸡、宁都三黄鸡聚为一类.崇仁麻鸡、东乡绿壳蛋鸡聚为一类.丝毛乌骨鸡独自为一类。  相似文献   

19.
优质鸡生态养殖技术是指根据各地的地理环境特点,在荒地、林地、草原和果园等地规模化饲养,严格限制使用化学药品、激素和饲料添加剂,以提高鸡肉品质和风味为目的,生产出符合绿色食品标准要求的一项生产技术。一般常见的生态养殖模式有茶园优质鸡养殖、竹园优质鸡养殖、果园(经济林)优质鸡养殖和山地优质鸡养殖。  相似文献   

20.
三黄鸡是我国家禽类优秀的地方品种,其风味独特,肉质结实细嫩,香甜骨软。三黄鸡市场前景广阔,供不应求。在饲养方面,只有采取科学的现代生态型饲养方法,向市场提供品质优良的环保生态三黄鸡,才能促进三黄鸡在市场上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