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徐州地区地膜大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膜覆盖栽培可以提高大蒜等级,且节约用水。从品种选择、整地施肥、播种与覆膜、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二次生长预防等方面总结了徐州地区大蒜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大蒜地膜高产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张洪永  孟雷  王秀梅  贾瑞  樊继德 《蔬菜》2016,(10):41-43
秋冬季节,利用地膜覆盖栽培大蒜,对节水种植效果和提高大蒜等级具有显著作用。通过品种选择、整地施肥、播种与覆膜、合理密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二次生长预防等方面总结出大蒜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大蒜地膜高产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地膜大蒜高产优质栽培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蒜为百合科葱属植物蒜的鳞茎,具有1900多年的栽培历史,以头大、瓣少瓣匀、皮薄洁白、黏辣郁香、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等特点享誉国内外,其副产品蒜薹也以特有的香、脆、甜、微辣、耐贮等特点深受消费者青睐。这两年大蒜价格飞涨,在新沂市一些乡镇发展起一定规模的地膜大蒜种植面积,然而在大蒜生长期内有部分大蒜由于肥水好、温度高,产生了徒长现象。为了保障大蒜生产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笔者将地膜大蒜高产栽培技术及防徒长措施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4.
地膜紫皮大蒜在陕西省岐山县栽培历史悠久,目前年发展面积达1300hm^2。由于该地区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和优良的品种资源,生产的紫皮大蒜价格高、品质好,很受市场的欢迎,平均每667m^2可产蒜薹350-400kg、蒜头800-1500kg,种植效益较高。为了进一步提高大蒜的产量和品质,当地农技人员根据多年试验示范推广经验,总结出一套地膜紫皮大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地膜大蒜种植密度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植密度是影响大蒜产量和商品质量的关键因素。为了探索陇南地区秋播地膜大蒜适宜的种植密度,提高大蒜的产量、品质及效益,我县开展了地膜大蒜密度试验。  相似文献   

6.
地膜大蒜—夏黄瓜—秋萝卜高效栽培模式可实现一年三种三收,种植效益较好。大蒜9月中下旬播种,第2年5月中下旬收获;夏黄瓜5月下旬播种,8月中旬拉秧;秋萝卜8月中旬播种,11月中下旬收获。一般每667m^2可产大蒜750~1000kg、黄瓜4000kg、萝卜5000kg。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西宁市大力实施"蔬菜立市"的发展战略,重点发展地膜大蒜生产,走蔬菜产业化之路.目前,西宁地区地膜大蒜栽培产量高,效益好,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05年种植面积为866 hm2,2006年种植面积为1 533 hm2,2007年种植面积为2 333 hm2.通过品种试验和生产实践,利用规范的栽培技术和创新生产技术,使地膜大蒜抽薹早,抽薹率高,蒜头大且圆整,分瓣少而匀称,蒜瓣排列紧密,外皮紫红色,商品性好,品质优.在国内外市场上很受欢迎.  相似文献   

8.
地膜生姜间作豇豆套种大蒜的高效栽培,增产效益十分显著。文章从选地、选用良种、整地施肥、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详细介绍其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李玲  朱爽 《西北园艺》2005,(5):19-20
大蒜忌连作,地膜大蒜的前茬以玉米、豆类、瓜类、番茄、马铃薯等为好,本介绍以玉米为前茬的地膜大蒜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地膜大蒜-夏黄瓜-秋萝卜高效栽培模式可实现一年三种三收,种植效益较好.大蒜9月中下旬播种,第2年5月中下旬收获;夏黄瓜5月下旬播种,8月中旬拉秧;秋萝卜8月中旬播种,11月中下旬收获.一般每667 m2可产大蒜750~1 000kg、黄瓜4 000 kg、萝卜5 000 kg.  相似文献   

11.
合理施肥是大蒜高产高效的关键措施。氮、磷、钾肥是大蒜生长发育中不可缺少、不可替代又反应十分敏感的营养元素。为了探索我县地膜大蒜合理配合施用氮、磷、钾肥的量和肥效,我们开展了地膜大蒜氮、磷、钾肥施用量试验。  相似文献   

12.
陈海洲 《蔬菜》2011,(8):18-19
金昌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段,长期以来,金昌市农作物栽培采用"一年一熟"制,土地利用率不高。为提高生产效益,农业技术人员通过多年实践,开发出地膜大蒜套种鲜食玉米的立体栽培模式,充分发挥时间和空间搭配的效果,实现了作物高产高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秋季采用地膜覆盖的方式栽植大蒜,能够使大蒜提早上市,增加产量.现将秋栽地膜大蒜技术要点介绍一下,供蒜农参考.  相似文献   

14.
秋季采用地膜覆盖的方式栽植大蒜,能够使大蒜提早上市,增加产量。现将秋栽地膜大蒜技术要点介绍一下,供蒜农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地膜大蒜是我县近几年推广的保护地蔬菜高产高效实用技术。地膜大蒜蒜薹、蒜头近年来平均667m2收入达3000~4000元,2010年667m2收入高达6000~8000元,成为开发多千田和发展高效农业的主要模式和技术。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摘要:为验证不同类型全生物降解膜和强化耐候膜在邳州市大蒜覆盖地膜种植中的应用效果,连续2 年进行大蒜地膜减量替代试验,比较其保温、病虫草害防控效果以及对大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 明:除了强化耐侯膜外,大多参试地膜的产量表现不理想;因此,为获得理想的地膜减量替代效果,全 生物降解膜应用在大蒜种植中的规格要求为:透明薄膜,厚度0.010 mm,宽幅2~4 m,覆盖至诱导期为 145~155 d,开裂期为150~180 d,功能期在180 d以上;强化耐候膜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加大宽幅。  相似文献   

17.
天水市渭河地区6 种幼龄果树间作蔬菜高效栽培模式的调查结果表明:地膜线辣椒—大白菜模式效益最为显著,适宜在水肥条件较好的川区果园推广;地膜马铃薯—大葱模式成本低,产量较高,应作为主推技术在耕作条件相对较差的浅山区果园推广;莴笋—甘蓝、花椰菜—芫荽、西芹—小白菜模式生产周期短,上市快,短期效益明显,可以在河谷川塬或川台果园加以推广;芦笋—大蒜模式适宜于山地半干旱区果园推广。  相似文献   

18.
天水市渭河地区6种幼龄果树间作蔬菜高效栽培模式的调查结果表明:地膜线辣椒-大白菜模式效益最为显著,适宜在水肥条件较好的川区果园推广;地膜马铃薯-大葱模式成本低,产量较高,应作为主推技术在耕作条件相对较差的浅山区果园推广;莴笋-甘蓝、花椰菜-芫荽、西芹-小白菜模式生产周期短,上市快。短期效益明显,可以在河谷川塬或川台果园加以推广;芦笋-大蒜模式适宜于山地半干旱区果园推广。  相似文献   

19.
韩宇 《上海蔬菜》2022,(2):45-47
大蒜二次生长是一种生理异常现象,对大蒜的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为找出引发大蒜二次生长的原因,作者开展了播种期、施肥量、地膜覆盖、蒜种大小等因素对鲁西南地区大蒜二次生长率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期、施肥量、覆盖地膜以及蒜种大小等因素均会影响大蒜的二次生长率.播种过迟会促进大蒜二次生长,蒜农应根据品种熟性适期播种;每6...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深入开展和种植效益不断增加,大蒜成为鱼台县主要的蔬菜经济作物。近年来,鱼台县地膜大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但多年连茬,大蒜软腐病发生危害也日益突出,据2006年调查一般田块发病株率10%~19%,严重田块可达36%以上,严重危协着大蒜种植产量和效益,为此我们进行了硫酸链霉素、防治大蒜软腐病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