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总结松阳晒红烟大棚晒制技术,包括大棚的搭建、鲜叶采摘、堆黄、晒制和贮藏保管等方面内容,以为松阳晒红烟大棚晒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晒制方法晒制过程中烟叶内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方法]以吉林晒红烟品种大叶黄为试验材料,研究晒红烟露天晒制、薄膜覆盖变黄后露天晒制、大棚晒制3种晒制方法晒制过程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试验表明,不同晒制方法烟叶在晒制过程中失水速度呈现前期慢后期快的趋势,大棚晒制烟叶水分含量一直处于较高水平,有利于大分子物质的充分转化降解;总氮和烟碱变化幅度不大,各处理间总氮差异不明显,大棚晒制烟碱含量相对较高,总氮含量较小,符合优质晒烟要求;总糖、还原糖及糖碱比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均呈"N"形,大棚晒制烟叶中总糖、还原糖及糖碱比均比其他2个处理低;钾、氯含量整体波动不大,各处理间钾含量差异不明显,氯含量差异明显,露天晒制烟叶的钾氯比较高,大棚晒制较低,但是大棚晒制烟叶的总氮、烟碱、总糖及还原糖均符合优质晒烟的要求,更适合推广应用。[结论]研究可为该烤烟产区选择适宜的调制方法,制定晒红烟调制规程,提高烟叶品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吉林晒烟的烟叶产量和品质与采收晒制过程密切相关,规范化采收晒制技术能够提升晒烟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在光照的影响下,晒烟不同部位烟叶成熟时间不同。正常情况下,吉林晒烟上部叶片先成熟,中部叶片次之,下部叶片最后成熟。若以上部叶片成熟为标准,在上部叶片成熟时一次性采收整株烟叶,会导致上部叶片达到成熟标准,而中、下部叶片成熟度较差,不利于晒制过程的统一管理,晒制的烟叶品质差异较大。分批次采收技术能够延长晒烟中、下部烟叶的光照时间,提高中、下部叶片的成熟度,使上、中、下部叶片都能充分进行光合作用,达到成熟标准,有利于提升整体烟叶的产量,有利于晒制过程的规范化分类统一管理,有利于晒制出品质接近的烟叶,提升烟叶品质和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4.
蛟河晒红烟是国家知名晾晒烟.通过选择优良品种育苗、假植、大田移栽以及打顶、去芽等田间管理技术措施,可以提高烟叶产量.掌握烟叶成熟标准,合理确定采收时间,采用捂黄、定色、干筋、分级、打捆等晒制工艺,可以提升烟叶质量和等级,提高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5.
对晒红烟晒制过程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晒制过程中烟叶失水速率呈现前期慢后期快的变化趋势,总氮和烟碱变化不大,淀粉在晒制前2 d大量降解,之后基本无变化,总糖持续下降,硝酸盐含量逐渐下降,亚硝酸盐含量晒制前期升高,后期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笆晒和棚晒两种调制方法对晒黄烟质量的影响,以期为优化晒黄烟调制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供试烟叶分成2组,分别进行笆晒和棚晒处理,再对处理后的烟叶相关指标进行测定,以评价两种调制方法对晒黄烟品质的影响。[结果]两种调制方法晒制的烟叶均以红黄、正黄色为主,总体外观质量差异较小;三部位烟叶平均总糖、还原糖笆晒高于棚晒,而烟碱、总氮棚晒高于笆晒烟叶,综合化学成分以棚晒烟叶氮/碱更适合、钾含量高,较优于笆晒;中部、下部叶感官质量评吸棚晒比笆晒较好,而上部叶笆晒比棚晒较好,综合感官质量棚晒略优于笆晒烟叶;笆晒设备成本投入是棚晒的2.82倍,晒制场地面积是棚晒的3.27倍,晒制管理用工是棚晒的1.77倍,表明采用棚晒调制方法不仅设备成本投入低、晒制管理省工,且对烟叶晒制质量也能保障。[结论]该研究为合理利用晒烟资源、优化晒制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阐述歙县种植晒黄烟历程、晒黄烟生产技术要点和晒黄烟晒制加工技术,为歙县今后开发晒黄烟生产项目做一探析,同时也为歙县晒黄烟种植农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从挖通水沟、适时晒田、适度晒田、晒田后水分管理等方面总结了水稻晒田技术,并介绍了晒田效果。  相似文献   

9.
先晒后烤调制方式对贺州晒黄烟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农业科学》2015,(12):122-125
为了探寻贺州晒黄烟最佳的调制方法,采用先晒后烤方式对晒黄烟进行调制,取样进行外观质量评价、常规化学成分分析、感官评吸鉴定和烟气分析。结果表明,经先晒后烤调制的烟叶与传统晒制烟叶存在较大差异。先晒后烤烟叶整体外观质量不及对照;先晒后烤调制烟叶随晒制阶段时间减少,其总粒相物、焦油、烟气烟碱呈现明显降低趋势;晒黄烟叶经晒烤调制后,中部和下部烟叶总体评吸质量不如纯晒制烟叶,而上部烟叶则呈相反趋势。研究认为贺州晒黄烟中部叶和下部叶采用传统晒制方法其质量优于半晒半烤方法,而上部叶则相反。  相似文献   

10.
对15份晒晾烟种质资源的形态特征、农艺性状、经济性状、评吸质量进行了系统鉴定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在参试品种中,湖南宁乡晒烟表现最优,青筋蔸、五峰白筋洋、公会晒黄烟(浅色)、公会晒黄烟(深色)等材料有一定的利用潜力,可进一步推广示范。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大棚调制对晒黄烟烟叶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棚各试验区的晒黄烟调制后的中上等烟叶比例远远高于常规调制区.在变黄、定色、干筋期内加强温湿度控制对晒黄烟烟叶的等级有一定的影响.大棚调制后各试验区调制出的中上等烟叶比例基本都达到了98%.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目前各地晒黄烟烟叶调制和烟叶质量受不良天气条件影响较大的问题,在本试验中以广西贺州当地传统夹晒方式为对照,比较了不同晒制方式处理的烟叶的经济性状、外观质量和感官评吸质量。结果发现,常规晒制方式处理的晒黄烟经济效益最高,其次是“棚内夹晒”方式;常规晒制方式处理的晒黄烟外观质量最好,其次是“棚内索晒”和“棚内夹晒”;而“雨天盖膜索晒”“棚内夹晒”“棚内索晒”3种处理晒制的烟叶的感官评吸质量得分均高于常规晒制方法,其中“雨天盖膜索晒”处理的烟叶感官评吸质量最高,其次是“棚内夹晒”。以上结果表明,在天气条件不适时,“棚内夹晒”是广西贺州晒黄烟调制可选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晒黄烟的品质和安全性,全面系统地把握氮代谢在调制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研究了不同调制措施对晒黄烟调制期间主要含氮化合物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总氮含量在晒制的前9 d呈下降趋势,9 d之后稍有上升,总体上变化不大;可溶性蛋白主要在晒制前期和中期发生降解;游离氨基酸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单峰曲线”,积累速度表现为“快-慢-快”的变化规律;晒制期间生物碱含量变化不大,硝酸盐最终含量低于开始晒制时。不同调制措施相比,划筋处理水分散失较快,有助于可溶性蛋白的充分降解,游离氨基酸的积累和硝酸盐的合理转化。  相似文献   

14.
王贺利 《新农村》2000,(7):20-21
室内保温发酵制酱,由于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在最适宜的温度下产生发酵作用,所以发酵时间较短,产量较高,但保温发酵所需的设备投资大,能源消耗也大,不仅加大了生产成本,更主要的是难以产生天然晒露发酵制酱的特有风味。多年来四川省青神翠微酿造厂利用地坪、屋顶、瓷缸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晒烟发展现状与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晒烟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自明末、清初传入四川后,在四川各地广为种植,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我省的晒烟主要分为晒红烟和晒黄烟两种类型,代表品种有什邡毛烟、新都柳烟、郫县大烟、绵竹泉烟等。毛、柳烟属深色晒红烟,后两种属晒黄烟。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乐山、达州、泸州、宜宾、南充、广元皆是我国的名晾晒烟产区,所产烟叶风格独特  相似文献   

16.
赣南许多县、市均有种植晒烟的习惯,但由于受烤烟生产的影响,晒烟生产基本处于自由种植、自产自销状态,种植品种单一,栽培管理和晒制技术比较粗放。近年来,随着混合型卷烟的发展,对优质晒烟的需求不断增加.因而晒烟的生产日益受到重视。为丰富我省晒烟品种资源.改变品种单一状况,同时探讨科学晒制技术,提高晒烟质量,2003年我所进行了81-26、备流、密张、散张等地方晒烟新品种的引种对比试验,现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7.
该文针对晒黄烟的开发与利用,对吉林省晒黄烟的生产技术进行了介绍。育苗时间为3月5—15日、4月15日假植、5月15—20日移栽,施纯氮75~97.5kg/hm~2,采用黑白双色地膜覆盖栽培,留叶数为16片左右。调制方式为绳晒,全程调制不吃露。另外制定规范了晒黄分级标准,有利保证了晒黄烟烟叶的生产。  相似文献   

18.
水稻晒田是水稻增产促早熟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9.
晒制青干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 适时收割 不论是野生的牧草还是人工种植的牧草,都要做到适时收割(收割不宜过早或过晚)。收割过早,晒制出来的青干草虽然品质好,但产量低,晒制起来也困难。收割过晚,维生素和粗蛋白质减少,粗纤维增多,草质过于粗硬,适口性差,消化率降低,营养价值差。那么,什么时间收割最适宜呢?禾本科牧草以抽穗到扬花,豆科牧草以开始开花到盛花期收割为最适宜。此时收割的青草晒干后,既能保质量好,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晒红烟新品种“延晒七号”的主要农艺性状、经济性状、抗病性、原烟外观质量和内在品质以及栽培与调制技术。该品种的大田生育期为79d左右,属中早熟品种;苗期和田间生长势强、整齐、烟叶成熟较集中;烟叶易晾晒,调制后原烟颜色棕红色,油分有,结构尚疏松,叶片厚度较薄;高抗野火病和赤星病,中抗PVY病毒病,耐TMV病毒病;烟气具有明显的晒烟香气量,较细腻;余味尚干净,劲头较小;平均产量、产值分别为2449.4kg/hm^和18224.5元/hm^2,具有优质丰产,耐肥,适应性强,易调制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