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6 毫秒
1.
外来物种入侵的法律问题(英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外来物种入侵已成为世界各国当前所要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其对各国经济、生态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而中国当前对外来物种入侵的立法还存在诸多漏洞,无法使外来物种入侵得到有效规制。本文将立足于国际化的视角,通过分析美日等主要国家在外来物种入侵领域的立法,对完善中国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的法律制度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外来生物入侵是一个影响深远的全球性问题,对各国的生态系统、环境、健康、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加快,外来入侵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生物入侵的威胁日益加重,若无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外来生物入侵可能会形成“生物恐怖”。本研究以2019年1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重大害虫——草地贪夜蛾第一次大范围入侵中国为例,分析了入侵生物对中国经济、生态与社会的影响,阐述了外来生物可能的入侵途径,剖析了当今时代背景下中国外来生物入侵防控面临的挑战,并针对入侵生物的入侵特点和影响,提出了完善“统一监管、分工负责”的管理机制、加快外来入侵物种立法、管理体系健全、执法监督体系建立、加强外来入侵物种的基础研究和防控网络建设、深入推进科普宣传与教育等综合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3.
中国养殖业中的外来物种入侵现象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文献调研、实地考察与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法对调查了中国养殖业中外来物种入侵现象进行了调查。初步查明了中国养殖业中外来入侵物种种类共计27科40种,其中外来入侵水生植物、陆生植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分别为5种、10种、3种、22种;来源于美洲、欧洲、非洲、亚洲和中国不同生态环境的分别有22种、3种、6种、3种、6种;中国养殖业中的外来物种入侵途径以不当的有目的的引入为主;外来物种入侵已对中国生物多样性、人民健康和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针对中国养殖业中造成外来物种入侵的原因,需要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以促进中国养殖业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为指导相关部门和地方防控外来入侵物种,环境保护部与中国科学院经认真调查和研究,联合制订了《中国自然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第四批)》,并于2016年12月12日正式发布。据介绍,外来物种入侵是造成生物多样性下降的直接原因之一。《生物多样性公约》明确要求,防止引进、控制或消除那些威胁到生态系统、生境或物种的外来物种。我国是全球遭受外来入侵物种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随着人员往来的增加和物流业的迅速发展,外来  相似文献   

5.
花卉与外来物种入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我国进出口花卉及种球(苗) 数量逐年上升。1997年至2001年,我国进口的观赏植物约150种(属),分属于30科、120属。进口国外花卉及种球(苗)是推动我国花卉产业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但花卉进口导致的外来物种入侵问题常有出现,已引起广泛重视。美丽的花卉,一旦逃逸进入自然生态系统,并能自行繁殖和扩散,可能会变成入侵物种,对农林业和生物多样性造成巨大危害。本文在对全国外来入侵物种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花卉生产,提出花卉产业防止外来物种入侵的建议。花卉引进是外来物种入侵的主要途径之一外来物种系指出现在其过去和现在的自然分布…  相似文献   

6.
每年外来入侵物种给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远远超过500亿元人民币,同时对生态、当地物种、社会和人类健康等都造成了严重危害。造成外来入侵物种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人类有意或无意地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其中造成危害的有意引入物种比无意引入的比例高。因而有效控制有意引入,减少生物入侵,是控制外来入侵物种的重要手段。有意引入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作为饲料、食物、水产养殖,以及目前日益增加的作为绿化和花卉园艺的材料,包括动物园、植物园等的引入。以绿化园艺为目的引入的物种,在种类和数量上增长十分明显,目前已经成为最主要的外来物种引…  相似文献   

7.
中国福寿螺的入侵现状及防治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福寿螺为世界100种恶性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在我国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本文对综述了福寿螺在我国的入侵现状,以及目前所采取的防治方法,指出当前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建立综合防控技术体系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正>2003年原国家环保总局与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了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该名单的发布不仅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对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及科研单位开展外来入侵物种防治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保护我国生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外来入侵物种已成为影响我国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因素。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功能,预防和控制外来物种入侵,环境保护部与中国科学院经认真调查、分析和研究,提出《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第三批)》,并予发布。据悉,本次发布的第三批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共包括18种生物,其中植物10种,分别是反枝苋、钻形紫菀、三叶鬼针草、小蓬草、苏门白酒草、一年蓬、假臭草、刺苍耳、圆叶牵牛、长刺蒺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下游流域水产养殖外来物种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下游流域是中国湖泊最多的地方,气候温暖湿润,兼有暖温带和亚热带等多样性气候条件,水产养殖条件得天独厚。来自世界各地的水产养殖物种都有可能在长江下游地区找到适合生长的栖息地。因此,进行长江下游流域水产养殖外来物种调查研究对完善中国外来入侵水产养殖生物信息数据库和环境风险评估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5年6月—2007年6月,采用文献调研、实地考察与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式在长江下游流域范围内对水产养殖外来物种入侵现象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目前长江下游水产养殖外来物种共计45种,其中鱼类33种、贝类4种、甲壳类7种、两栖类1种;外来物种多来源于美洲,传播途径多为有意引进。  相似文献   

11.
福寿螺在中国的入侵历史、扩散规律和危害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福寿螺是全球性的入侵水生动物,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造成了严重的危害。80年代初传入我国后,迅速扩散至我国南方各省,成为危害水稻及其他水生植物的恶性入侵水生动物。本文采用文献调研的方式,调查了我国福寿螺引种和扩散的历史过程、入侵危害区域和防治现状等内容。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引种和水产养殖活动是加速福寿螺在各地入侵和扩散的主要原因。引种养殖期间,对福寿螺引种养殖缺乏有效的科学管理,导致福寿螺在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对农作物生产造成危害,对当地生态系统也产生严重影响。显示出我国对外来物种引入及管理的薄弱,以及加强对外来物种监测预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2.
检疫在豆象防治中的作用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梅流柱 《粮食储藏》2000,29(5):11-16
豆象的远距离传播是由人工调用带虫的豆类引起的,检疫在防止豆象的远距离传播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常见的豆象检疫及其检疫处理方法。近年来,中国在进口的货物上截获了25种豆象,其中外源性豆象16种,有效地防止了豆象的入侵。  相似文献   

13.
生物入侵已经对中国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国民经济产生严重的威胁。生态安全指标体系的构建:生物入侵危害研究的深入;以及众多其他领域指标体系研究框架的成果为生物入侵危害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了依据。在总结了近年来关于生物入侵造成危害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根据频度分析法。将众多文献中的危害指标进行筛选、整理,并根据客观形势的发展和需要提出一些新的指标。结合指标体系研究中一些比较成熟的框架,尝试构建了生物入侵指标体系。旨在为政府部门及科研机构更科学的评价生物入侵危害提供一个可行的框架。  相似文献   

14.
(1河南农业大学林园学院,河南郑州 45002;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北京 100091)  相似文献   

15.
外来入侵植物与地下生态系统相互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摘要:生物入侵已成为世界性的生态、经济问题,是人类当前面临的巨大挑战。作为入侵生物中一个重要组分的外来入侵植物,其入侵不仅改变了入侵地地上植物群落的多样性,而且对入侵地的地下生态系统也产生了深刻影响。国内外的生态学家对于外来植物的入侵虽已提出多个机制假说,但真正机理还未明确。近年来兴起的外来入侵植物与入侵地土壤生态过程相互影响的研究为外来植物入侵机理的揭示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从两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对外来入侵植物与入侵地地下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研究结果:(1)入侵植物与入侵地土壤微生物的相互影响:外来入侵植物可通过破坏土著植物与土壤微生物间的共生关系、分泌化感物质影响入侵地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逃避原产地土传天敌、改变入侵地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而间接改变土壤养分循环等途径实现入侵;(2)入侵植物与入侵地土壤养分的相互影响:主要是入侵植物与入侵地土壤氮、磷、钾等几种大量元素及其他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综述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外来入侵植物入侵机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外来植物入侵的预防、控制与生境恢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用样方法调查了湖南省6个豚草入侵样地中4~10月杂草的种类和数量,分析了其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结果表明,6个样地采得本地植物83种,其中常见本地植物41种,隶属19科。豚草入侵造成6种生境条件下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下降显著或极显著,均匀度指数变化小。豚草群落在不同季节物种丰富度指数变化小,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在春夏季上升。表明豚草的入侵对生物多样性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外来杂草刺萼龙葵及其风险评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外来入侵生物已对世界各国的自然生态系统、农业生产及公众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刺萼龙葵(Solanum rostratum)起源于北美洲,其繁殖和适应能力很强,是具有潜在危险的外来有害杂草。对刺萼龙葵的分布、生物生态学特性、经济和生态影响及其控制和管理措施等进行了系统综述。根据生物生态学特性、潜在危险及管理控制的难度等特点,对刺萼龙葵进行了风险评估,得出其风险值为86,属高度危险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应当高度重视刺萼龙葵的入侵,积极采取措施控制其危害蔓延。  相似文献   

18.
上海地区国外树种引种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上海辰山植物园5大洲植物引种项目提供必须的树种材料,对上海20年来国外树种的引种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对其科属分布、种源地情况、生态位、园林用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槭树科的木本植物引种数量最多,其次是豆科和桃金娘科;(2)美洲区系植物引种最多,达71种,其次为欧洲区系31种;(3)生态位分析结果为乔木数量最多,达到108种,灌木67种;(4)引种植物中落叶树种108种,多于常绿树种的69种;(5)引种方向主要是耐盐碱、耐水湿或有一定耐寒、耐热能力的树种;(6)引种树种在园林绿化中主要用作行道树、园景树、庭园树、水土保持林、花坛、花境和隔离带等。  相似文献   

19.
Commercialization decisions and the economics of introduc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ummary A commercial horticultural industry that establishes plant-breeding nurseries for an exotic species throughout a regional economy will expand until the marginal profit of the last nursery established is zero. However, a regional government concerned with social welfare will take into account not only the profits of the horticultural industry but also any expected costs of an accidental invasion. The latter costs will consist of the discounted expected social damages due to an increase in the rate of invasion over time and the increase in expected damage cost per hectare caused by an additional nursery. A government can employ an “introducers' pay” tax equal to the latter social costs to ensure that the plant breeding industry establishes the optimal number of nurseries. We illustrate this outcome with the example of purple loosestrife (Lythrum salicaria) in North America. In the absence of any tax, the horticultural industry will establish n = 3528 nursery operations, and the expected damages from invasion are US$ 28.2 million per year. With the tax, only n = 300 nurseries are established but the expected damages from invasion are reduced to US$ 1.3 million per year. Although profits for the horticultural industry are lower from the tax, the net gains in overall social welfare more than offset the losses. Although these results are illustrative only, they show that the problem of plant invasives initiated by commercial operations is amenable to standard economic analysis and solutions, such as implementation of an “introducers' pay tax”.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