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4篇
水产渔业   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解亚致死剂量四聚乙醛对福寿螺的主要靶标酶和解毒酶活性的影响,研究了0.50mg/L的四聚乙醛处理不同时间后福寿螺不同组织中乙酰胆碱酯酶(Ach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多功能氧化酶(MFO)的活力变化。结果显示,四聚乙醛对福寿螺具有良好的杀灭效果,96hLC50为3.856mg/L,安全浓度为0.039mg/L;在用0.50mg/L的四聚乙醛处理的24h内,福寿螺鳃和腹足内AchE酶活力分别升高到未处理时的1.565和1.481倍而后下降,肝和肠组织内AchE酶活力分别下降为未处理时的0.132、0.282倍而后升高;不同组织中GSTs酶活力均呈现为"降低—升高—降低"的趋势;不同组织内MFO酶活力均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研究表明0.50mg/L的四聚乙醛能诱导AchE、MFO和GST活性不同程度的增加,解毒酶MFO和GSTs可能在四聚乙醛的代谢中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眼斑星丽鱼(Astronotus ocellatus)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生长特性、繁殖特性等生物学特性及其核型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眼斑星丽鱼对温度适应性广,最低耐受温度为11.4℃;耐盐性试验中,幼鱼组和成鱼组达到盐度32的死亡率分别为23.7%和15.4%。体长和体重的相关关系为:W=0.0911L2.7233(r=0.9612);生长速度快,性成熟年龄为1龄,分批产卵,卵粘性;胚胎发育阶段所需积温为1 466.4℃.h;染色体数目为2n=48,核型公式为4m+20sm+18st+6t,NF=78。  相似文献   
3.
[目的]Raf激酶是调控细胞增殖、分泌和运动的重要蛋白激酶,参与多种生命活动.研究Raf激酶基因(raf)的结构特征和表达模式,以探究其在美丽硬仆骨舌鱼(Scleropages formosus)中的功能.[方法]研究通过RACE技术克隆了美丽硬仆骨舌鱼raf基因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MW679580)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用荧光定量PCR检测raf在精巢等8个组织内的表达模式;通过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诱导美丽硬仆骨舌鱼raf融合蛋白.[结果]美丽硬仆骨舌鱼raf序列全长3747 bp,开放阅读框(ORF)为1827 bp,编码609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Raf蛋白的分子量为68.8 ku,等电点PI为9.45,含有1个Ras结合域,1个蛋白激酶C保守区(C1)结构域,1个低合成复杂度区域和1个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催化结构域,是亲水性跨膜蛋白.序列同源性分析显示,美丽硬仆骨舌鱼raf编码蛋白序列与雀鳝相似度最高,为84.28%.美丽硬仆骨舌鱼与雀鳝都是较早分化出的物种,序列同源性分析与两者进化地位相符.用荧光定量PCR检测raf在8个组织内的表达量,结果表明,raf基因在美丽硬仆骨舌鱼多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精巢和肝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脾和头肾.精巢和肝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卵巢、鳃、心脏和脑组织(P<0.05).构建pET-B2m-raf原核表达载体,通过0.1 mmol/L IPTG诱导,成功获得融合蛋白,经SDS-PAGE检测,其分子量符合预期.[结论]raf在美丽硬仆骨舌鱼精巢和肝脏中的表达量较高,推测其可能在精巢发育和免疫机能调控中发挥作用,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并成功诱导出重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raf在美丽硬仆骨舌鱼体内的生物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卵黄蛋白受体(Vitellogenin receptor,Vtgr)在双须骨舌鱼性腺发育的作用及组织表达规律,本研究运用RACE技术首次克隆获得双须骨舌鱼vtgr cDNA全序列,该序列全长为2 841 bp,开放阅读框(ORF)为2 556bp,编码氨基酸851个,5'端非编码区26 bp,3'端非编码区258 bp。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vtgr蛋白分子质量为93.6 ku,等电点为4.78,含有8个低密度脂蛋白受体A结构域(LDLa),5个低密度脂蛋白受体YWTD结构域(LY),2个类表皮生长因子结构域(EGF),1个钙结合类表皮生长因子结构域(EGF-CA),1个跨度为23个氨基酸的跨膜结构域,属于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vldlr),是亲水性跨膜蛋白。多序列比对分析表明,双须骨舌鱼vtgr高度保守,与美丽硬仆骨舌鱼(Scleropages formosus)相似度最高为95.96%。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与美丽硬仆骨舌鱼聚为一支,与鲽形目、鲤形目、鲑形目亲缘性较远。qRT-PCR结果分析发现,双须骨舌鱼vtgr在雌雄鱼的8个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在卵巢和精巢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鳃、肝、脾、心脏、头肾、脑等组织(P0.05)。此外,vtgr在雌雄鱼性腺发育Ⅱ、Ⅲ和Ⅳ期表达分析表明,在卵巢中vtgr相对表达量依次递减,且Ⅱ期显著高于Ⅲ和Ⅳ期(P0.05);精巢中3个时期vtgr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但Ⅱ和Ⅲ期表达量显著低于卵巢(P0.05)。研究表明,vtgr基因编码区序列有较高保守性。Vtgr在双须骨舌鱼前期卵巢发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福寿螺在中国的入侵历史、扩散规律和危害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福寿螺是全球性的入侵水生动物,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造成了严重的危害。80年代初传入我国后,迅速扩散至我国南方各省,成为危害水稻及其他水生植物的恶性入侵水生动物。本文采用文献调研的方式,调查了我国福寿螺引种和扩散的历史过程、入侵危害区域和防治现状等内容。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引种和水产养殖活动是加速福寿螺在各地入侵和扩散的主要原因。引种养殖期间,对福寿螺引种养殖缺乏有效的科学管理,导致福寿螺在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对农作物生产造成危害,对当地生态系统也产生严重影响。显示出我国对外来物种引入及管理的薄弱,以及加强对外来物种监测预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6.
水生动物入侵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中国大陆外来水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对水生动物入侵的定义、研究范围、研究方法进行综述,提出了今后的水生动物入侵的研究和管理的工作要点。  相似文献   
7.
亚洲龙鱼形态结构及幼鱼生长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亚洲龙鱼(金龙鱼)形态结构和幼鱼生长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金龙鱼身体侧扁并延长,具腹棱,吻尖,口斜上位,颐须一对,体被大型圆鳞,鳞式23~2533;背鳍18~19,腹鳍1+4,臀鳍25~26,胸鳍1+6,尾鳍15;舌端宽圆,游离,内具软骨,鳃弓5个,鳃耙数15~17;胃大壁厚,呈U形盘曲,幽门盲囊2个;肝脏左叶大于右叶,鳔1个,长度几与腹腔相当,性腺一个,成熟雌鱼大约有30~60粒成熟卵,卵径可达12~15mm;(2)人工养殖条件下的金龙鱼体长(L)与体重(W)呈幂函数关系:W=0.0235L2.8763(R2=0.9867),说明其体长生长与体重生长略有差异,为异速生长类型;(3)金龙鱼幼鱼5月龄前体长增长较慢,之后快速生长,体长(AL)和月龄(m)呈线性相关,关系式为AL=-0.0077m3+0.1615m2+1.3633m+6.6883(R2=0.9987);幼鱼体重增长较快,体重(W)生长与月龄(m)的关系为W=-0.1336m3+5.5545m2-6.915m+9.9116(R2=0.9972);日增重率随着月龄的增加而波动,12月龄时最大3.06g/d;(4)金龙鱼幼鱼期的肥满度随月龄不...  相似文献   
8.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了革胡子鲶(Clarias gariepinus)、本地胡子鲶(Claris fuscus Lacepede)及其杂交个体F1的血清转铁蛋白(Tf)的多态性。结果表明,3种鲶鱼均出现2个Tf区域,即Tf一区和Tf二区,革胡子鲶在一区的表达量最高,且没有缺失现象;3种胡子鲶受3个等位基因控制,本地胡子鲶出现4种表现型,革胡子鲶与杂交个体只有2种表现型,Tf杂合体基因型均大于纯合体基因型;血清铁浓度:革胡子鲶>杂交个体>本地胡子鲶,铁饱和度:革胡子鲶>本地胡子鲶>杂交个体。说明革胡子鲶具有更强的耐低氧能力,更能适应恶劣环境。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黑素皮质素受体1基因(MC1R)在橘色双冠丽鱼胚胎发育和体色形成过程中的表达定位及功能,本研究首先制备了MC1R基因的RNA正反义探针,T7方向转录的正义RNA探针质量浓度为447.529 ng/μL,SP6方向转录的反义RNA探针质量浓度为342.698 ng/μL。经10~20倍稀释后的探针用于原位杂交,MC1R基因探针表达定位显示,随橘色双冠丽鱼胚胎的发育杂交信号总体呈逐渐减弱趋势,原肠期和视泡期其卵黄和胚体侧卧部分有杂交信号分布;出膜期其脊柱、卵黄囊及其内容物和色素细胞内出现杂交信号;出膜期第1天,卵黄表面有信号分布。总体来看,杂交信号在脊索、卵黄囊、卵黄囊内容物质及色素细胞有特异表达,而以正义探针作为阴性对照组在5个胚胎阶段均无任何信号,杂交信号显现的MC1R表达定位说明其在橘色双冠丽鱼色素细胞的分化、迁移中起到重要调控作用,也与神经、营养、免疫功能相关,初步建立了鱼类体色相关基因功能和定位研究的整胚原位杂交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利用核糖体 DNA 序列探讨了骨舌鱼科(Osteoglossidae)高阶元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采用分子标记技术, 分析测定了现存的 7 种骨舌鱼核糖体基因, 获得了巨骨舌鱼(Arapaima gigas)、尼罗异耳骨舌鱼(Heterotis niloticus)、 双须骨舌鱼(Osteoglossum bicirrhosum)、费氏骨舌鱼(O. ferreirai)、美丽硬仆骨舌鱼(Scleropages formosus)、乔氏硬仆骨舌鱼(S. jardinii)和硬仆骨舌鱼(S. leichardti)的 rDNA 全序列, 长度分别为 11714 bp、8957 bp、12057 bp、11556 bp、10377 bp、10724 bp 和 10725 bp, GC 碱基含量为 63.78%~66.13%。采用邻接法和贝叶斯推论法分别构建了系统进化树, 结果显示, 除 ITS1 外, 18S、ITS2、28S 和 18S+ITS1+5.8S+ITS2+28S 联合序列建树均与传统的分类相符合, 研究结果阐明了骨舌鱼科亚科、属和种间的分类关系, 核糖体 DNA 可作为骨舌鱼科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