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伊勒呼里山南麓兴安落叶松根部心腐延伸程度的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朗伍德王莲是著名的大型热带水生植物,观赏价值高。腐霉叶腐病是由旋柄腐霉导致的朗伍德王莲苗期一种毁灭性病害。本文总结了该病的症状和发病规律,分析了温室育苗的诱病因子,从农业措施和化学防治方面,系统地总结了关键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3.
天然耐腐木材的抗腐力及其在腐朽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金重为  邰瓞生 《林业科学》1989,25(5):447-452
在实验室中用土壤木块法测定了杉木、楠木、檫木、白栎、楸木等心材对彩绒革盖菌(白腐菌)和密粘褶菌(褐腐菌)的天然耐腐力,并分析了样品在腐巧过程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变化。试验结果表明,上述心材对彩绒革盖菌和密粘褶菌具有很大的杭腐力,而作为对照样品的杨木却很不耐腐。这个事实反映了在这些树种的心材中含有有效的抗菌成分。彩绒革盖菌几乎以相同的相对速度分解综纤维素和木质素,木材在1%NaOH溶液中的溶解度逐渐减少。密粘褶菌主要分解木材中的多聚糖,它只引起木质素含量的少量损失。木材在褐腐前期,在1%NaOH溶液中的溶解度明显增加,直到后期,由于部分降解的高聚糖碎片被褐腐菌消化,致使木材在1%NaOH溶液中的溶解度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以丰林保护区阔叶红松成过熟林木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红松株数,无腐率、心腐率、边腐率统计结果表明:心腐率随根径的增大而增加,且以林分类型为主要因子而转移,林分中红松成过熟林木无腐朽率为19.4%、心腐率为75.3%、边腐率为5.3%.  相似文献   

5.
腐朽过程中毛竹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毛竹为原料,选择1种白腐菌和2种褐腐菌对竹材进行腐朽试验,利用X射线衍射和傅里叶红外光谱等手段,测定竹材的失重率、相对结晶度和化学官能团。结果表明,随腐朽时间的延长,竹材的失重率不断增加,结晶度不断下降。通过对腐朽竹材主要官能团的观察,发现白腐菌的侵蚀能造成竹材主成分的分解,其中对木质素的分解能力更强。褐腐菌的侵蚀主要破坏竹材综纤维素。  相似文献   

6.
在普洱市思茅松林采伐迹地对其采伐剩余物进行了归堆、坑埋和铺地3种自然腐解处理及接种10种木材白腐菌腐解处理的腐解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在自然状态下(不人为接种任何菌种),处理3个月后,其采伐剩余物腐解率最高的方法为砍枝铺地,其采伐剩余物干物质的失重率为3.1 %;而接种沙松1#、硅贝云芝、朱红密孔菌3种白腐菌腐解采伐剩余物的效果较好,接种3个月后检测其剩余物的干物质失重率达21.1 %、20.3 %、17.6 %.两试验结果相比较,接种白腐菌可以促进思茅松林采伐迹地采伐剩余物的腐烂分解.  相似文献   

7.
(冫田)桐根腐病是油桐林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根据形态学、培养性状和专化性寄主植物接种测定研究,致病菌为腐皮镰孢一新的专化型,命名为油桐腐皮镰孢(Fu—sarium solani(Nart.)Sacc.f.sp.aleuritidis Chem et Xiao f.sp.nov.)  相似文献   

8.
杉木热处理材的耐腐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采用白腐茵(彩绒革盖茵)和褐腐茵(绵腐卧孔菌),对不同温度热处理前后杉木木材的耐腐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热处理材的处理温度对白腐茵腐朽性没有影响,而褐腐茵对热处理材的腐蚀性随温度的上升而下降,当温度升至220℃时,木材的质量损失率降为0,耐腐性上升为Ⅰ级强耐腐等级.  相似文献   

9.
桂西北杉木立木腐朽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西北是广西杉木新产区,杉木立木腐朽在这一地区时有发生,通过对4个林场188个样地的调查分析表明,杉木立木株腐率为4%~31.08%材腐率为0.09%~0.16%立木腐朽的发生发展呈一定的规律性,发生的程度,因地因株而异。  相似文献   

10.
文冠果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其肉质根损伤后无法愈合,导致根系腐烂成活保存率降低。介绍了文冠果移栽后苗木根腐病研究现状,分析了根腐病发生原因,并提出了防治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化学处理法对竹材阻燃、抗菌和防腐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6种用于印度勒竹防护的制剂,主要用于阻燃、防火防腐、抗真菌和白蚁的腐蚀。考察了阻燃剂和新型环保防腐剂ZiBOC用于印度勒竹防护的协同作用。将裂开的竹片用质量分数为15%的6种防护组分处理,即按照印度标准方法测试火焰穿透性、可燃性和燃烧率。6种15%质量分数的组分分别为:1.硫酸铵+磷酸铵+ZiBOC;2.硫酸铵+ZiBOC;3.磷酸铵+ZiBOC;4.磷酸镁+焦硫酸镁+ZiBOC;5.磷酸镁+ZiBOC;6.焦磷酸镁+ZiBOC。结果表明,达到防护目的的不同化学组分的防护剂用量应为9~11.5kg/m3。用白腐菌的腐烂实验表明,配方为2、3、5和6的防护剂表现出较好的防腐作用(防护率达到95%,p0.05),而用褐腐菌其防护率约为43%~67%。采用经2~6配方处理过的样品均能抗第一、二期的白腐腐蚀,而第二期的白蚁对配方4处理过的样品有轻微的腐蚀作用。少数几种配方对材料的耐火性有提高。  相似文献   

12.
油桐根腐病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守常  肖育贵 《林业科学》1989,25(2):113-119
油桐根腐病是油桐林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形态学和培养性状研究表明,致病菌为腐皮镰孢(Fusarium solani(Mart.)Sacc.)。将该菌与国内供试8个腐皮镰孢专化型菌株比较可看出,菌落生长较快,大型分生孢子短而粗,是一种短粗类型。其次,人工接种试验得知,此菌不侵染6科7属7种供试的专化型寄主植物;又经8个专化型菌株接种油桐试验,也不发生侵染关系。此菌仅侵害大戟科油桐属的油桐,是一种专化性病菌。再次,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表明,此菌与供试菌株的脂酶同工酶的谱带特征和相对迁移率均有明显的差异。由此,将油桐根腐病鉴定为腐皮镰孢一新的专化型,命名为油桐腐皮镰抱(Fusarium solani (Mart.) Sacc. f.sp.aleuritidis Chen et Xiao f.sp.nov.)  相似文献   

13.
核桃基腐病的病原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新疆阿克苏地区核桃园发病的核桃树上采集的病样经分离、纯化得到2种菌.经田间人工接种致病性测定,明确了引起核桃基腐病的病原菌.根据形态特征和培养特性初步鉴定核桃基腐病的病原菌为寡雄腐霉.采用真菌通用引物对分离的病原菌进行PCR扩增,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测序,并将测序结果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分子鉴定与形态鉴定结果一致.寡雄腐霉作为核桃基腐病病原菌系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4.
《湖北林业科技》2004,(3):16-16
腐叶土又称腐殖土,是植物枝叶在土壤中经过微生物分解发酵后形成的营养土。在这个由多种微生物交替活动使植物枝叶腐解的过程中,形成了很多不同于自然土壤的优点。一是质轻疏松,透水通气性能好,且保水保肥能力强;二是多孔隙,长期施用不板结,易被植物吸收。与其  相似文献   

15.
银杏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名贵树种,其果实(白果)是国际市场紧俏商品。近几年来,银杏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需要苗木数量逐年增多。但是,苗木茎腐病严重威胁着银杏育苗生产,大发生致使育苗全部失败或延长育苗期。为此,我们于1988年进行了防病育苗试验,取得了明显效果。 1 病源及其病害发生规律 银杏苗木茎腐病是由半知菌类球壳孢目Macrophomina phaseoli(Maudl)Ashby所引起,该病菌为弱寄生菌,在土壤中普遍存在。病菌的寄生活动与寄主生长情况及温、湿度密切相关,夏季土表高温会引起幼苗根颈部灼伤而诱发病害。邳县7月份出现干旱高温天气,因此,常导致茎腐病的大发生。 2 试验材料和方法 于1987年在陈楼果园采用常规育苗方法,育银杏苗10亩。因受茎腐病危害,效果不好。1988年针对茎腐病的发病规律进行了预防银杏茎腐病育苗试验,试验面积4亩。 2.1 预防银杏茎腐病育苗方法 主要是采用高温催芽播种、地膜覆盖、并辅以土壤消毒和适当浇水措施。 2.1.1 高温催芽:于3月上旬末,把育苗所需种子上炕加温催芽(搭双火道简易温室),  相似文献   

16.
坚强芽孢杆菌对3种病原真菌的抗生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天辉  刘富平 《林业科学》2007,43(2):120-123
病害生物防治,具有无污染、不诱导抗药性、防效持久等特点,是今后植物病害控制的主要方向,也是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前言毛竹基腐病是当年生嫩竹上的一种新病害.近年来,在浙江、江苏、安徽的某些地区成片发生,在南方其他毛竹分布区也不同程度地有所发现,为害较严重。嫩竹感病后,病斑较为迅速地蔓延扩展,重者可使整个嫩竹基部腐烂随即枯死;轻者嫩竹带病成竹,竹杆基部留下一至数条块状或成带状腐烂斑,遇风易折倒,明显削弱了毛竹的生长势和抗逆性,降低了竹林的利用价值。经有关研究初步表明毛竹基腐病的病原主要是半知菌纲丛梗孢目短梗霉属的茁芽短梗霉(Anreobasidium pullulaus),并对其病原形态、生理特性等进行了观察和  相似文献   

18.
苗木茎腐病,又称炭腐病。据有关资料介绍,这种苗木病害在我国主要发生于江淮流域以南。在我国北方,除新疆吐鲁番地区外,尚未见其他地区有报道。但是,近年来,在内蒙古哲里木盟部分地区的紫穗槐苗木上连续发现有这  相似文献   

19.
桉树苗茎腐病主要发生在桉树插穗扦插后10 d期间,且不同无性系间发病率存在明显差别。防治结果表明:在桉树扦插苗发育期间,用50%DGL可湿性粉剂、53.8%KCD干悬浮剂、80%DSX可湿性粉剂、75%BGC可湿性粉剂和40%D.L悬浮剂喷雾,每隔10 d 1次,连续用药4次,能够防治茎腐病的发生与危害,5种供试药剂的防治效果均达到82%~86%,防治的成本很低,仅为4.5元/万株苗。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花椒木腐病的发生及危害进行定期观察总结,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得出韩城市花椒木腐病危害与树龄、树势、坡向、伤口和管理水平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建议,为木腐病的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