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功 《农家致富》2015,(4):46-47
一、秸秆直接还田技术1.技术内涵与技术内容秸秆直接还田是我国粮食主产区秸秆肥料化利用的主要技术之一,包括秸秆翻压还田、秸秆混埋还田和秸秆覆盖还田。秸秆翻压还田技术是以犁耕作业为主要手段,将秸秆整株或粉碎后直接翻埋到土壤中;秸秆混埋还田技术以秸秆粉碎、破茬、旋耕、耙压等机械作业为主,将秸秆直接混埋在表层和浅层土壤中;秸秆覆盖还田是保护性  相似文献   

2.
秸秆还田方式对水稻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湖北省京山县、崇阳县开展秸秆还田方式对水稻(Oryza stativa L.)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试验,分析了不同秸秆还田方式(秸秆不还田、整秆覆盖还田、粉碎覆盖还田、整秆翻压还田与粉碎翻压还田)对水稻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试验点不同秸秆还田方式条件下稻谷产量分别为8 441~9 177 kg/hm~2和13 125~13 910 kg/hm~2。与对照(秸秆不还田)相比,京山县和崇阳县试验点秸秆还田可分别提高水稻产量3.85%~12.91%和1.51%~7.58%;其中秸秆粉碎翻压还田处理的稻谷的增产幅度在2个试验点均为最高,分别增产1 050和980 kg/hm~2。秸秆还田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水稻的养分积累量,秸秆翻压还田的水稻地上部养分累积量整体上高于秸秆覆盖还田。从经济收益角度来看,与对照相比,粉碎翻压还田在2个点平均增加收益分别为1 918元/hm~2和1 932元/hm~2。此外,几种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钾素的亏缺均有较大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3.
1技术简介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就是在谷物收获后,使用机械直接将收获后的农作物秸秆粉碎翻埋或整秆扁压还田.它包括秸秆粉碎还田、根茬粉碎还田、整秆翻埋还田、整秆扁压还田等多种形式,可一次完成多道工序,具有便捷、快速、低成本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正>一、秸秆还田技术模式秸秆还田从还田方式上可分为沤制粗肥还田、过腹还田和直接还田3种。秸秆直接还田机械化技术可分为粉碎还田和整秆还田两大类。粉碎还田包括各类作物的秸秆粉碎和根茬粉碎(主要是玉米根茬)机械化技术;整秆还田主要指小麦、水稻和玉米秸秆的整秆还田机械化技术。1.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化技术以机械粉碎、破茬、深耕和耙压等机械化作业为主,将作物秸秆粉碎后直接翻埋到土壤中去。具有作  相似文献   

5.
1技术简介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就是在谷物收获后,使用机械直接将收获后的农作物秸秆粉碎翻埋或整秆扁压还田。它包括秸秆粉碎还田、根茬粉碎还田、整秆翻埋还田、整秆扁压还田等多种形式,可一次完成多道工序,具有便捷、快速、低成本的优势。不仅抢农时,抢积温,解决了及时处理大  相似文献   

6.
秸秆还田具有促进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等含量的增加;提高土壤水分的保蓄能力;改善植株性状,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土壤性状,增加团粒结构等优点.但是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并非易事.目前秸秆还田有多种形式,可分为5大类:秸秆粉碎翻压还田、秸秆覆盖还田、堆沤还田、焚烧还田、过腹还田.  相似文献   

7.
通过了解秸秆还田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介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试验站秸秆还田适用的方法,如秸秆直接还田、机械翻压、秸秆覆盖、粉碎还田等,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秸秆还田可促进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等含量的增加;提高土壤水分的保蓄能力;改善植株性状,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土壤性状,增加团粒结构等等的优点。要达到秸秆还田这样的效果,基本可通过五种途径实现:秸秆粉碎翻压还田、秸秆覆盖还田、堆沤还田、焚烧还田、过腹还田。这五种形式的利弊如何?措施又怎样呢?笔者根据有关试验与研究作如下简述:  相似文献   

9.
秸秆还田具有促进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等含量的增加;提高土壤水分的保蓄能力;改善植株性状,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土壤性状,增加团粒结构等优点。但是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并非易事。目前秸秆还田有多种形式,可分为5大类:秸秆粉碎翻压还田、秸秆覆盖还田、堆沤还田、焚烧还田、过腹还田,这5种形式的利弊如何?措施又怎样?笔者作如下简述。  相似文献   

10.
1.技术简介 机械化秸秆还田包括秸秆粉碎还田、根茬粉碎还田、整秆翻埋还田、整秆编压还田等多种形式,具有便捷、快速、低成本、大面积培肥力的优势.是一项较为成熟的技术,是农业部“十五”期间重点推广的50项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1.
农作物秸秆还田的方式及技术要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丽娟 《现代农业》2011,(5):165-165
秸秆还田一般分为堆沤还田、过腹还田、秸秆直接还田等方式。堆沤还田是将作物秸秆制成堆肥、沤肥等,作物秸秆发酵后施入土壤。过腹还田是用秸秆饲喂牛、马、猪、羊等牲畜后,以畜粪尿施入土壤;采取直接还田的方式比较简单,方便、快捷、省工。还田数量较多,一般采用直接还田的方式比较普遍。直接还田又分翻压还田和覆盖还田两种。翻压还田是在作物收获后,将作物秸秆在下茬作物播种或移栽前翻入土中。覆盖还田是将作物秸秆或残茬,直接铺盖于土壤表面。  相似文献   

12.
苏浓 《农家顾问》2010,(5):49-50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包括秸秆粉碎还田、根茬粉碎还田、整秆翻埋还田、整秆编压还田等多种形式,可一次完成多道工序。具有便捷、快速、低成本的优势,其核心技术是采用各种秸秆还田机械将秸秆直接还入田中,不仅抢农时,抢积温。而且可为大面积以地养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提高农作产物产量、建立高产稳产农业创造条件。秸秆还田机械有以下3种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13.
秸秆直接还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物秸秆直接还田具有省劳力、肥源广、无污染等优点。秸秆还田对土壤的培肥效果、理化性质、有机质含量、养分平衡,作物产量和品质等方面都有较好的改善作用。方式可概括为3种:机械粉碎翻压还田、覆盖还田和高留茬还田。秸秆还田后需要解决碳氮比失调,秸秆粉碎不符合要求,土壤大小孔隙比例不合理等现象。要注意提高粉碎质量,配合补施氮、磷、钾肥料,浇足塌墒水。  相似文献   

14.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农作物的茎、叶、头粉碎还田,既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又可减少虫源,还可减少环境污染。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就是在作物收获后,用机械将秸秆粉碎翻埋或整秆编压还田,包括秸秆粉碎还田、根茬粉碎还田、整秆翻埋还田、整秆编压还田等多种形式,可一次完成多道工序,具有便捷、快速、低成本的优点。不仅抢农时、抢积温,解决了及时处理大量秸秆就地还田及避免腐烂焚烧带来的污染环境的问题,而且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和保水、吸水、粘接、透气、保温等理化性状,增加土壤肥力和有机质含量,使大量废弃的秸秆变废为宝。据测算,机械化秸秆还田可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1.038%、全氨含量增加0.090%、全磷含量增加0.003%、全钾含量增加1.674%。  相似文献   

15.
旱地小麦秸秆机械化全量粉碎翻压还田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秸秆还田作业前准备、小麦秸秆机械粉碎覆盖作业、秸秆翻压还田作业、病虫害防治、注意事项等方面规范了旱地小麦秸秆机械化全量粉碎翻压还田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16.
正一、秸秆肥料化利用技术秸秆肥料化利用,将秸秆归还农田,不仅可起到改良土壤、增加土壤固氮能力等作用,而且还可以弥补因作物生长养分吸收引起的土壤矿质养分缺失。秸秆肥料化利用已成为秸秆资源化最重要的技术途径。(一)秸秆粉碎直接还田秸秆直接还田包括秸秆翻压还田、秸秆混埋还田和秸秆覆盖还田。秸秆直接还田要配套应用合理的施肥、灌溉技术,如增施氮肥调节碳氮比以保证粮食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17.
陈丽芬 《浙江农业科学》2018,59(6):1054-1056
秸秆还田是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施用量的重要措施。调查发现,2014—2017年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由83.6%上升为92.8%,农村可再生资源利用率由90.0%上升为92.8%,秸秆利用以肥料化、能源化和基料化为主,秸秆主要来源为水稻秸秆、玉米秸秆和豆类秸秆。文章综述了4类秸秆还田技术:秸秆粉碎翻压直接还田、秸秆覆盖还田腐熟技术模式、秸秆集中堆沤腐熟还田、过腹还田,同时指出应注意的问题,对其他地区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和秸秆利用率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作物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及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减少因大量的秸秆堆压而占用耕地,减少化肥用量,减少杂草与作物争夺养分的矛盾。通过对堆腐还田、高留茬还田、秸秆机械粉碎还田等3种秸秆还田技术的介绍,为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东北玉米集约化生产区秸秆资源利用和培肥土壤,采用大区对比试验,设置常规栽培(对照)、秸秆覆盖还田、秸秆粉碎旋耕还田和秸秆翻埋还田,采用常规方法探索半干旱地区玉米秸秆对土壤物理性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栽培方式(对照)土壤容重最大,为1.38g·cm~(-3),其次为覆盖还田、翻埋还田和旋耕还田,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了3.00%、8.06%和7.46%。0~20cm土层,吐丝期翻埋还田处理土壤含水量分别比常规栽培、覆盖还田、旋耕还田高12.20%、7.35%和16.30%;成熟期翻埋还田土壤含水量分别比常规栽培、覆盖还田和旋耕还田高18.52%、17.64%和22.63%。20~40cm土层,吐丝期翻埋还田土壤含水量分别比常规栽培、覆盖还田和旋耕还田高14.90%、13.73%和15.82%;成熟期翻埋还田土壤含水量分别比常规栽培、覆盖还田和旋耕还田高14.98%、14.66%和17.82%。覆盖还田处理的行粒数最大,其它还田方式略低。不同方式秸秆还田各处理间玉米产量存在一定差异,其年平均产量最高为秸秆翻埋还田,较对照提高9.6%。  相似文献   

20.
<正> 玉米秸杆粉碎翻压还田,可改土、培肥、高产,已是成功的经验。但也常因缺乏秸秆粉碎机、燃油和费工等原因,使推广受到限制。1988年9月用链轨拖拉机牵引4—5铧犁,作玉米秸秆直立整体翻压还田试验,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秸秆埋深20厘米,分布均匀,掩埋严密。技术要点:①拖拉机的行车速度不小于2档;②翻压中应严格按照犁的工作幅宽进行作业,不要漏耕和重耕;③翻压前应把拖拉机在地头的转弯处和第一次进地行道上的秸秆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