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6 毫秒
1.
朱英波  史凤玉  李建英  龙茹  武云鹏  乔亚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077-21078,21081
[目的]鉴定野生大豆内生芽孢杆菌BHL3501并研究其对大豆胞囊线虫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分析,鉴定了从野生大豆根中分离筛选到的1株具有杀线虫活力的内生细菌BHL3501,并研究了BHL3501菌株代谢物不同倍数稀释液对大豆胞囊线虫卵孵化及2龄幼虫活力的影响。[结果]BHL3501菌株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其发酵原液处理24h后对大豆胞囊线虫卵孵化的相对抑制率为98.3%;10倍稀释液处理下相对抑制率为79.5%,均与无菌水对照差异显著。发酵原液处理24 h后,2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为93.1%,各稀释浓度处理均与无菌水对照差异显著。[结论]BHL3501代谢物对大豆胞囊线虫卵孵化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对其2龄幼虫有较强的毒杀作用。  相似文献   

2.
尖镰孢菌非致病菌株对南方根结线虫数量的控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温室盆钵实验证实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非致病菌株(S162)可有效控制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me incognita)的群体数量,在F.oxysporum M,incognita和Bacillus cereus(蜡状芽孢杆菌)+F oxysporum M.incognita处理中,每克根卵囊仅为对照K-M(接种M.incognita) 的1/3和1/5。该菌株处理的番茄幼苗的地上鲜重,根重和根长均高于对照,且处理5周后在番茄根上没有分离到该菌,盆钵实验中,F.oxysporum菌液对根结线虫和大豆胞囊线虫的侵染抑制率分别为46.4%和53.6%,该菌株的培养滤液能抑制根结线虫和大豆胞囊线虫卵的孵化,经琼脂平行测定,其抑制率分别为18.4%和14.2%,  相似文献   

3.
大豆胞囊线虫病是一种世界性大豆病害,抗性鉴定是开展相关研究不可或缺的技术。本研究针对抗性鉴定过程中调控小环境提高大豆胞囊线虫接种效率,建立一种可提高实验重复性的抗性鉴定方法,为开展抗性资源筛选、培育抗病品种、鉴定大豆种植区感染大豆胞囊线虫病的生理小种类型提供技术支撑。本研究在抗性鉴定容器底部铺设4 cm高底滤网,并加0.3~0.5 cm深的水,利用水分蒸发保持大豆胞囊线虫生长所需要的湿度,并降低由于光照引起的局部高温;将经蔗糖梯度离心纯化后的虫卵用于接种,将传统的一次接种改为间隔24 h的两次接种,减小接种时所打孔的直径,增加虫卵与寄主的接触面积,以上改进保证接种的虫卵数量更精确,辅助虫卵孵化后尽快找到寄主并侵染。通过在待鉴定材料下面铺设底滤网和加水,待鉴定大豆植株的生长环境在温度和湿度方面得到有效改善;通过纯化虫卵、多次接种及减小接种时虫卵与根系间孔直径方面的改进,提高了线虫侵染效率,使得大豆胞囊线虫抗性鉴定结果有较好的重复性。本研究报道的一种基于调控小环境提高实验重复性的大豆胞囊线虫抗性鉴定方法,可用于大豆胞囊线虫病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4.
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病是大豆生产中的主要病害,利用真菌的某种代谢产物作为生防因子是解决大豆胞囊线虫病的一个重要的途径,为获得有效抑制胞囊病的真菌,本研究利用平板涂布的方法分离不同轮作制度下大豆胞囊线虫外胞囊际真菌,研究真菌浸出液对大豆线虫胞囊孵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大豆—土豆轮作的大豆胞囊线虫外胞囊际真菌最多菌数达41.67株/皿;大豆—土豆—玉米为29.67株/皿;大豆重茬的胞囊际没有分离到真菌,玉米—大豆—玉米为1.67株/皿,玉米—玉米—大豆为0.33株/皿。在大豆—土豆—玉米胞囊分离的菌株中选取9株进行大豆胞囊线虫的孵化抑制试验,获得抑制率达到50%的真菌6株。  相似文献   

5.
不同细菌菌株对大豆根腐病菌及胞囊线虫病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细菌是大豆根际微生物多样性中的重要成员,利用有益细菌菌株作为生防因子是解决土传微生物病害的重要途径。本试验对部分细菌菌株对大豆根腐病菌及大豆胞囊线虫的抑制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部分菌株对大豆根腐病原菌-瓜果腐霉菌(Pythiumaphanidermatum)抑制效果明显,但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抑制效果不明显;获得了7株对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孵化具有抑制效果的菌株。在田间筛选过程中,从1069株细菌中筛选获得14株菌株,这些菌株包衣处理大豆种子表现对大豆胞囊线虫胞囊的形成有抑制作用,有可能成为有应用前景的生防菌株。  相似文献   

6.
抑杀南方根结线虫的植物活性提取液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9种不同植物提取液对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J2)的杀虫活性及对虫卵孵化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供试的9种植物提取液中,大豆荚壳提取液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抑杀活性最强,蓖麻叶次之。以浓度80μg/mg大豆荚壳提取液处理24 h、48 h,线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7.7%、89.2%.用同样浓度提取液处理3、6、9 d,对虫卵孵化抑制率分别为42.2%、43.9%、48.5%.由此表明,说明大豆荚壳提取物对南方根结线虫J2有很强的毒杀效果,对该虫虫卵的孵化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豆胞囊线虫病是内蒙古大豆生产上存在的主要病害,是大豆重迎茬种植,土壤中大豆胞囊线虫卵残留过多引起的毁灭性病害,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环保型大豆重迎茬专用肥是无污染的、高效的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的肥料。  相似文献   

8.
采用触杀法研究了刺角瓜无水乙醇提取物对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的毒杀活性。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刺角瓜无水乙醇根和茎叶提取物对南方根结线虫有不同程度的毒杀活性,其中,用1.00 mg/mL的刺角瓜根、茎叶乙醇提取物分别处理,24 h后南方根结线虫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8.95%、94.46%,48 h后南方根结线虫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00%、98.12%,与1.00 mg/mL阿维菌素的活性无明显差异。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茎叶提取物处理24和48 h,对南方根结线虫的半致死浓度LD50分别为0.703 2和0.450 3 mg/mL;根提取物处理24和48 h,对南方根结线虫的半致死浓度LD50分别为0.493 5和0.484 2 mg/mL。此外,根提取物和茎叶提取物的杀线虫活性表现出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不同抑制性土壤真菌菌株对大豆胞囊线虫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稀释分离法,从抑制性土壤中分离获得真菌菌株,研究不同菌株对大豆胞囊线虫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获得的100株真菌中有5个菌株对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孵化和二龄幼虫(J2)具有抑制活性,分别是Dq012、Dq059、Dq003、Dq030和Dq101。经Dq012发酵液处理后,大豆胞囊线虫J2的校正死亡率达到80.84%,经其他4株真菌处理后校正死亡率均在70%左右。Dq012发酵液对胞囊孵化的相对抑制率达到87.69%,Dq003和Dq030发酵液对胞囊孵化的相对抑制率也在80%以上。用5个菌株的发酵液包衣处理大豆种子,能够抑制大豆胞囊线虫的繁殖,其中菌株Dq059的抑制作用最强,Dq012次之,Dq030的抑制作用最弱,抑制率分别为83.05%、80.58%和41.52%。综上所述,菌株Dq012对大豆胞囊线虫的抑制活性最高,其他4株效果接近,但Dq030对胞囊形成的抑制效果一般。  相似文献   

10.
在室内离体条件下研究了低温预处理、植物根分泌物(包括寄主和非寄主)、溶液的pH值以及干燥等条件对燕麦胞囊线虫孵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处于滞育期的胞囊经5℃低温预处理4周后,再置适宜的孵化温度(15℃)即有幼虫孵出,低温处理的时间越长,孵化量越大;过低温度预处理(-10℃)后,其孵化量明显低于5℃的处理.根分泌物既不能打破燕麦胞囊线虫的滞育,对处于孵化期胞囊内幼虫的孵出也无明显的刺激作用.在供试条件下,保湿液pH6时的孵化量最大,pH12对幼虫的孵出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干燥不利于幼虫孵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江西婺源县孢囊线虫调查中,从大豆根及根际土壤中采集到一个孢囊线虫群体,其形态特征和分子特征与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对其形态学和分子特征以及寄生性等进行详细研究,以明确其种类及对豆科作物寄生性,为病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婺源县采集的大豆根及根际土样,用筛淘法分离孢囊,大豆根系上的孢囊用直接解剖法获取。用浅盘法分离根际土样中的2龄幼虫和雄虫。选取具典型特征的饱满孢囊制作阴门锥切片,浅盘法分离的2龄幼虫和雄虫制作永久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孢囊、2龄幼虫和雄虫的形态特征,并进行形态特征测量。采用两对植物线虫通用引物AB28和TW81以及D2A和D3B分别扩增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和28S大亚基D2-D3区段,经序列测定,用MEGA软件采用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method)构建该线虫群体与孢囊线虫属其他种群的ITS和LUS D2-D3系统进化树,分析其系统发育关系。在温室内采用盆栽人工接种的方法,测定江西孢囊线虫群体对11种豆科作物的寄生性,同时测定国内40个大豆栽培品种对该孢囊线虫的抗病性。【结果】形态学观察和特征值测量结果表明,从江西婺源大豆上采集的孢囊线虫群体,其孢囊形态、2龄幼虫以及雄虫的形态特征与野生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sojae)的形态特征基本一致;ITS序列(MG859982)比对发现其与野生豆孢囊线虫ITS序列(KU160510和KU160512)的同源性为99%和98%,而与大豆孢囊线虫ITS的同源性仅为81%(KY794762.1)。D2-D3序列(MG859981)与野生豆孢囊线虫(KU160511)相似度最高,为99%。序列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以ITS序列与D2-D3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的结果相一致,江西孢囊线虫群体与野生豆孢囊线虫分布在同一支,节点支持率为100%,而与大豆孢囊线虫聚在另一个分支中。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结果,将江西婺源大豆上的孢囊线虫群体鉴定为野生豆孢囊线虫,系中国新记录种。寄生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参鉴的11种豆科作物中,野生豆孢囊线虫的2龄幼虫能在大豆和相思豆(红豆)上侵染和繁殖,完成生活史;虽然能侵染豇豆、豌豆、扁豆、绿豆、赤豆、刀豆、菜豆和苜蓿8种作物根系,但不能完成生活史。测定的40个大豆栽培品种中,19个高感、11个中感、5个中抗、5个高抗。【结论】在我国江西婺源新发现的一种寄生于大豆的孢囊线虫为野生豆孢囊线虫,系中国新记录种;人工接种条件下相思豆(红豆)也是野生豆孢囊线虫的寄主,40个大豆栽培品种中30个对该孢囊线虫表现感病。  相似文献   

12.
物炭浓度在10~20 g·kg\+\{-1\}时较适宜,高浓度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植株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3.
采用热水浸提法设计单因素试验及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对大豆多糖最佳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三因素对大豆多糖提取量影响温度的顺序为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料比,提取最佳工艺为:液料比80:1,提取时间2h,提取温度90℃时提取2次;采用乙醇沉淀法设计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对其最佳分离工艺进行研究,发现:三因素三水平对大豆多糖分离度影响力的顺序为乙醇浓度〉乙醇加入量〉沉淀时间,分离的最佳乙醇浓度为80%,加入量4倍体积,沉淀时间3h。  相似文献   

14.
大豆多糖提取分离工艺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热水浸提法设计单因素试验及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对大豆多糖最佳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三因素对大豆多糖提取量影响温度的顺序为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料比,提取最佳工艺为:液料比80∶1,提取时间2 h,提取温度90℃时提取2次;采用乙醇沉淀法设计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对其最佳分离工艺进行研究,发现:三因素三水平对大豆多糖分离度影响力的顺序为乙醇浓度〉乙醇加入量〉沉淀时间,分离的最佳乙醇浓度为80%,加入量4倍体积,沉淀时间3h。  相似文献   

15.
周峰  王趁义  杨锦  马迪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252-14253
[目的]研究竹叶提取液对黄豆脲酶活性的影响。[方法]根据尿素溶液加入竹叶提取液后pH值的变化,判断竹叶提取液对脲酶活性的影响。[结果]竹叶水浸液和乙醇提取液对脲酶都有抑制作用,但乙醇提取液的抑制效率高于水浸液。乙醇提取液与微波辅助乙醇提取液相比,微波辅助乙醇提取液能明显降低黄豆脲酶的活性,故竹叶提取液对黄豆脲酶具有抑制作用。并且竹叶提取液随着用量的增加,抑制效果呈正相关系。[结论]该研究为茶多酚作为工业新型脲酶抑制剂的研究和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筛选出能够评价亚麻品种抗旱性的适宜PEG-6000浓度,研究造成亚麻种子抗旱差异的原因,为亚麻旱地栽培及抗旱育种提供基础。【方法】 采用不同的PEG-6000浓度(0、5%、10%、15%、20%、25%、30%)模拟干旱对15种亚麻种子进行胁迫,记录发芽势、发芽率等七个指标,通过隶属函数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亚麻种子吸水率、千粒重与抗旱性相关性。【结果】 5% PEG-6000胁迫下,除Atalante外,其余品种发芽率均高于对照;在发芽率、芽长和全长这三个指标中,20% PEG-6000浓度胁迫下,各品种数据的变异系数最大;不同处理下,48 h内的种子吸水率均与亚麻抗旱性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浓度PEG-6000溶液对亚麻种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20% PEG-6000浓度为评价亚麻抗旱性的最适浓度;种子吸水率为影响亚麻抗旱性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博落回根的活性部位。[方法]采用浸渍法,研究了博落回根乙醇粗提取物及其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4种萃取物对2、6龄黄粉虫的触杀活性。[结果]随着提取物浓度的升高,黄粉虫的校正死亡率升高,当浓度为100 mg/ml时,乙酸乙酯萃取物对2龄黄粉虫的触杀活性最高,48 h校正死亡率达80.95%,LC50为65.532 9 mg/ml,杀虫活性整体表现为:乙酸乙酯层>石油醚层=正丁醇层>总提取物(乙醇)>水层;乙醇提取物和石油醚萃取物对6龄黄粉虫的触杀活性最高,48 h校正死亡率分别达71.42%和66.67%,LC50分别为83.899 8和86.687 7 mg/ml,杀虫活性整体表现为:总提取物(乙醇)>石油醚层>乙酸乙酯层>正丁醇层>水层。[结论]博落回根杀虫活性成分主要分布在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所在极性范围内,可对该部位进一步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18.
范远景  王俊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354-11356
[目的]寻求大豆豆渣提取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以期能提高豆渣的利用率。[方法]以豆渣为原料,采用乙醇浸提、石油醚萃取、正丁醇萃取、乙酸乙酯沉淀法提取大豆皂苷,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大豆皂苷,并用香草醛-高氯酸法比色法检测大豆皂苷纯度。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从大豆豆渣中提取皂苷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大豆豆渣提取皂苷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70%,提取时间12h,固液比1∶5,在此条件下皂苷时产率最高,由香草醛-高氯酸比色法检测提取的大豆皂苷纯度为19.3%。粗制大豆皂苷经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后得到精制大豆皂苷的纯度为61.2%。[结论]该试验研究的工艺技术上可行,原料价廉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9.
对不同抗性大豆品种与大豆胞囊线虫的田间群体动态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大豆胞囊线虫胸囊的孵化不依赖于寄主根分泌物,在侵染的中后期感病品种根内线虫总数是抗性品种的3-10倍,抗性品种的抗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时期,即出苗13-16d和出苗27d,有的品种(如磨石豆)根内龄幼虫到三龄幼虫阶段死亡率更高,但多数抗性品种中从三龄幼虫发育到四龄幼虫阶段的抑制强于从二龄幼虫阶段的抑制,仅有少数抗性品种在四龄幼虫发育到成虫阶段的表现良好的抗性。  相似文献   

20.
秦丹  付迎康  杜志雯 《安徽农业科学》2014,(6):1697-1698,1775
[目的]寻找高效低毒和低残留的植物源杀线剂。[方法]以甲醇、乙醇、丙酮和蒸馏水4种溶剂对银杏外种皮进行粗提,以甲醇、乙醇、乙醚和石油醚4种分析纯有机溶剂对银杏鲜叶进行粗提,都以蒸馏水作为对照,采用浓度稀释法测定不同溶剂提取物在24、48和72 h对松材线虫的抑制作用。[结果]银杏外种皮和银杏叶不同溶剂提取液对松材线虫都有抑制作用,外种皮提取液在200 mg/ml时,蒸馏水在第2天死亡率达到100%,丙酮提取液中的线虫死亡率也达到100%;外种皮提取液在20 mg/ml时,蒸馏水和乙醇提取液的死亡率达到84.9%。[结论]银杏外种皮提取液对松材线虫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