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闪电定位资料在内蒙古雷灾调查与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电流的幅值等参数是雷灾事故调查鉴定的重要基础数据,在此通过雷电灾害事故的具体案例,初步分析了3个案例的地闪定位误差,介绍了内蒙古闪电监测定位系统的特点,指出地闪定位的雷电流强度精度和位置精度的重要性,探讨了闪电定位资料在雷灾事故调查鉴定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
姜莹 《北京农业》2011,(36):129-130
主要通过对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某学校和医院这两个人员密集特殊场所的雷击事例,对雷灾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人员密集场所加强防雷安全工作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针对石化行业地下金属管道,分析了其可能遭受雷灾的特征,分别从直击雷防护、雷击电磁脉冲防护及地电位反击防护等方面提出了防雷防护措施,为减少石化行业地下金属管道的雷击事故提供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利用拉萨市历年人工地面观测资料、闪电定位仪等资料,采用ArkGIS等软件和层次分析法,研究拉萨市城区历史雷击及雷灾情况、爆炸危险场所分布,最终划分出拉萨市城区雷灾易发区,并提出相应的防御措施。结果表明,拉萨市城区年均雷暴日数为70.5 d,月雷暴日数主要在5—9月,11月—次年3月几乎无雷暴出现,月雷暴日分布呈单峰型;雷电活动存在明显的日变化,主要出现在14∶00—次日02∶00。拉萨市城区闪电分布较为均匀,负闪电占绝大多数。雷电灾害具有发生频次多、范围广、雷暴活动期长等特点。城中、城东、城南区域为雷电灾害易发区域;城北、城西/开发区雷灾易发等级中等,柳梧新区雷灾易发等级最低。  相似文献   

5.
雷电灾害属于一种破坏力强劲的自然灾害。雷电本身属于大气放电现象,雷电产生时具有很大的对外破坏力。雷电的破坏力惊人而且是综合的,包括热破坏、电动力破坏、机械破坏、冲击波破坏、静电感应破坏以及电磁场破坏。雷电电荷的产生过程中,会出现很强的电流,电流的强度一般会高达几万安培,有时甚至会达到几十万安培的强度,这种高强度的电流会带来几万伏甚至几百伏的高压,完全足够结束掉任何生命体,毁坏精密的电气设备。本文将结合广东省江门市的具体情况来探讨关于农村雷灾的原因以及防雷措施。  相似文献   

6.
石湘波  张其林  王焕邦  郑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4):1114-1116,1158
通过对比分析闪电定位、多普勒雷达以及地面大气电场资料,探讨2013年9月14日重大雷灾事故的致灾过程中雷灾事发地的地闪活动和雷达回波之间以及地闪活动和地面大气电场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当回波顶高从8km达到13km以及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值由33kg/rn。跃升至48kg/m2时,发生初闪;回波顶高的变化与地闪次数的变化呈正相关;回波强度在达53dBz以上后,与地闪次数的变化无明显对应关系;除峰值到达时间不一致外,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与地闪次数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地闪次数变化与地面大气电场场强值波动频率基本一致;同一时间不同地面大气电场仪的地面大气电场场强值波动幅度大小可以袁征该时刻发生的地闪与这些地面大气电场仪之间的距离远近。  相似文献   

7.
《农技服务》2016,(12):93-94
农村地域广阔,农民劳动对象为开阔的原野或为无防雷设施的蔬菜瓜果大棚,人或大棚成为平地上的相对高点,易受雷击;农村种地的中老年农民普片缺乏基本的防雷知识,雷雨来临时,往往选择易受雷击的大树下或无防雷设施的工棚避雨,成为雷击的直接受害者。从本地区最近十五年的雷灾调查情况看,雷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全部集中在农村,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雷击引起的经济损失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对室内电气设备造成危害的雷主要是雷电波侵入雷和电磁感应雷,介绍了这2种雷的危害形式,并提出了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农村雷电灾害防范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雷灾事故的调查与分析,提出了雷电防范措施,以期提高农村防雷意识,科学防范雷灾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农村雷灾状况和农村防雷工作现状进行初步分析,指出农村地区雷灾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农村雷电灾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农村雷电灾害的发生特点,分析农村雷电灾害频发的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旨在为今后农村防雷减灾工作的开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近10年的雷电灾害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安徽省2006~2007年的闪电定位资料和1998~2007年的雷电灾害资料,以安徽省自然环境、气候环境、人文环境为背景,分析了雷电灾害在安徽17个地级市的分布特征,统计了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数以及经济损失。通过雷击发生频率与雷击灾害的对比分析,得出闪电频数大小并不是雷电致灾的唯一判据。这为提高全民防雷减灾意识,制定科学合理的雷电防护技术路线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利用内蒙古河套地区1974~2011年9个气象站观测资料和2007~2011年雷电灾害统计数据,分析了河套地区雷暴日和雷电灾害频度特征,然后基于内蒙古2012年统计年鉴数据,选取雷暴日数、生命易损模数和经济损失模数作为雷电灾害易损性风险评估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综合评价法计算出各旗县雷灾易损性分析指标值,并采用5级分区法对各指标进行分级获得各旗县的易损性等级值,完成了对河套地区雷电灾害综合易损性区划。结果表明,巴彦淖尔市7个旗县均属于中易损区以上,其中临河区、五原和杭锦后旗的雷电灾害易损度极高,乌拉特前旗和乌拉特中旗的易损度较高,磴口和乌拉特后旗属于中易损度区。  相似文献   

14.
对今年我省特大洪涝灾害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今年我省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其致灾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因素,更有人为原因。为了我省农业及经济的早日恢复、重建和持续、稳定发展,作者提出了救灾、防灾和强化灾害意识的具体有效措施;同时,从着眼长远和未来出发,作者还要求加强全省灾害(尤其是农业灾害)的科学研究,以造福子孙后代。全文对指导当前及今后我省的救灾、抗灾、防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雷电灾害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建恒  杨仲江  吴孟恒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720-12723
针对河北省特殊的地形地貌和区位特征,应用河北省电力部门提供的1999~2008年闪电定位资料和河北省30年(1971~2000年)常规观测资料,进行全省雷电时空分布分析;以气象部门统计的自2000年以来的雷灾资料,并结合民政、统计、保险等部门的雷灾记录,从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2个方面,研究全省雷电灾害的宏观分布情况,针对几个雷灾多发行业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6.
水库防洪调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研究洪水灾害入手,通过对辽宁省1995、2005年防御过程中的水库防洪调度实例,总结归纳了水库防洪调度过程中应遵循的规则及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分析茂名地区2008—2017年的气象灾情普查数据,得到茂名市气象灾害序列。台风是对茂名地区造成影响最严重的一类气象灾害,暴雨与低温阴雨的影响次之。灾害在汛期4—9月发生频次较高,其中6月与8月最多。雷暴是发生频次最高的灾害。及时有效地制定主汛期防汛策略和提高基层气象抗灾救灾与公众防灾能力是防灾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8.
以辽宁省营口段海域为案例,应用突变理论,根据1998—2007年的实测数据分别计算了二道沟、望海寨、仙人岛、鲅鱼圈海域的水体富营养化环境灾害性、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环境灾害性、重金属污染物环境灾害性风险。计算结果表明,2004年以前,营口海域均有发生水体富营养化灾害的风险,局部海域有发生难降解有机物灾害的风险,发生重金属灾害的可能性极小;2005年以后,营口近岸海域发生各类环境灾害的风险都有所降低,但是与其他类型灾害相比,水体富营养化灾害仍然是营口海域环境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9.
草原对生态平衡、气候调节、防风固沙、环境保护等工作有重要影响。因此做好草原灾害防灾工作意义十分重大。通过对甘肃省草原的基本状况、灾害类型及灾害成因进行分析,利用GIS的空间分析与决策方法,建立基于WebGIS的草原灾害预警信息系统,实现甘肃省草原的信息化与可视化。  相似文献   

20.
赈灾物资的储备,既要符合物资的科学储存规律、又要满足物资储备的经济规律.在建立赈灾物资储备一般模型后,按照重复灾害事件和未遂灾害事件两类灾害事件的理论之说,对模型进行修改完善,分别构建未遂灾害事件的赈灾物资储备模型以及重复灾害事件的赈灾物资储备模型.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