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张觉晚 《茶业通报》1992,14(2):27-28
为害茶树的叶蝉种类较多,在南方茶区发生普遍易造成灾害的,主要是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E.)Vitis(Gothe)。成虫、若虫除刺吸茶树嫩梢新叶汁液外,还刺伤幼嫩茎叶组织,极大地阻碍茶树生长发育,影响产量和品质。如何合理有效地综合防治小绿叶蝉,已成为全国各茶区茶叶生产中的重要课题。笔者根据多年系统调查和防治实践,谈谈其在湖南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供参考。一、发生为害特点  相似文献   

2.
詹三良 《茶业通报》2016,(4):175-176
近几年皖南地区的茶树病害大多发生在每年7月份以后,主要病害为茶树炭疽病、茶饼病和茶网饼病三种。由于栽植品种的抗性较差,天气及茶园管理不当等原因,导致实际生产中防治难度大,防治适期难掌握,流行时药剂防治效果不佳。可通过选用抗病品种,合理修剪,和加强茶园管理等方法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3.
浙江茶树害虫优势种群的演替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俊庆 《茶业通报》1994,16(3):17-19
浙江茶树害虫优势种群的演替及对策朱俊庆(浙江省杭州市茶叶科学研究所)浙江是我国的主要产茶省之一,栽培茶树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随着种茶历史的延长和种植面积的扩大,茶树害虫种类亦不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至今浙江茶区茶树害虫的常见种类有78种,在特定的...  相似文献   

4.
茶叶白星病在安徽、浙江、四川、江西等省茶区都有发生。是我省皖南茶区为害幼嫩芽叶的主要病害。病叶制成干茶,味苦异常,难以入口,似吃黄连.通过调查,了解白星病的发生发展,及其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并探索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5.
五个茶叶品种光合能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茶树资源最佳利用与茶叶产量形成的生理基础出发,对皖南茶区生产上常见的5个茶树品种的光合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有5个供试茶树品种中,福鼎大白茶、槠叶齐的光合作用优势明显,光合能力强,可以作为本区茶叶生产上的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6.
高旭晖 《茶业通报》1992,14(3):32-33
目前,各茶区对于茶树病害的防治问题存在着两个极端的倾向;一是缺乏对病害的认识,至今还没有意识到病害的严重性;二是把“防治”和“喷药”的两个概念等同起来,以歼灭为目标,按高浓度模式喷药。这两种倾向都必须纠正。为了维持茶园生态平衡,促进茶树高产、优质,对于茶树病害必须实行综合治理。栽培管理技术就是防治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这些措施与病害防治关系试以浅析,旨在进一步发挥其在茶病防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茶轮斑病是安徽产茶区近年来发生的重要病害,可导致叶片脱落甚至植株死亡,严重影响其经济价值。为明确茶树轮斑病病原菌种类和对常用杀菌剂敏感性,安徽农业大学微生物防治省重点实验室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病原菌,并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之后采用形态特征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病原菌的分类地位;应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4种常用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生长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8.
正炭疽病作为一种茶树常见的叶部真菌病害,近年来在茶区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茶叶经济效益。近期,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茶树栽培创新团队在气候变化影响茶树和炭疽病互作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进展。该团队的研究发现,CO_2浓度升高作为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直接影响茶树的咖啡碱合成代谢途径。咖啡碱  相似文献   

9.
茶区的地质背景与茶树的生长代谢及所产茶叶的品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本文对安徽省境内主要茶区(皖南茶区和皖西茶区)的主要名优茶产地地质背景进行了调查分析,证明了茶区地质背景与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的相关性。主要表现为茶区土壤母质类型(如基岩与风化物组成)、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地质构造、水系等对茶树生长与茶叶品质有着深刻的影响,特别是茶园土壤中有益、有害元素的丰缺对茶叶品质的好坏及其饮用安全性有着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山东茶树虫害的种类及主要品种的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气候等环境因素的差别,山东茶区虫害发生情况有其自身的特点,作者在大面积调查和观察的基础上,查清了山东茶树虫害的种类有两纲四目十一科十五种害虫,并针对主要害虫种类,通过室内观察和田间调查,掌握了其在山东地区的发生危害规律,为山东茶叶害虫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信阳茶区茶园主要害虫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信阳茶区茶园的三大主要害虫,本文提出了利用枉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综合措施,改善茶树生长环境,增强茶树抗性,控制及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  相似文献   

12.
皖南丘陵茶区是建国后垦辟形成的新茶区,多为国营大型茶场,新式茶园,集约栽培,成为省内新兴的主产茶区之一,发展形势很好,但是害虫来势较猛,危害严重。不象皖南山区老茶区,害虫发生相对较少,发展缓慢,防治上滞留漫长的自然防治、  相似文献   

13.
茶蛾蜡蝉又名碧蛾蜡蝉、绿蛾蜡蝉,全国大部分产茶省、自治区均有发生。近几年来,在皖南茶区逐步上升为茶树的一种主要害虫,危害十分严重。为了做好该虫的防治工作,现将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 危害性茶蛾蜡蝉主要以成虫和若虫刺吸茶树汁液为害,被害枝梢上覆盖有一层棉絮状物。并易招致煤病发生,致使芽叶生长受阻,树势衰弱,甚至芽梢枯死,引起茶叶减产和品质下降。除为害茶树外,还为害油茶、桃、柿、葡萄、乌桕等多种树木。2 害虫识别成虫体长6~8mm,翅展18~21mm,体和前翅粉绿色,顶角钝,臀角呈直角,翅脉、后缘、外缘及前缘一…  相似文献   

14.
茶黑毒蛾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茶树上发生的一种暴食性害虫,近二十多年来,在皖南徽州局部丰产茶区屡屡为害成灾,给茶叶生产造成严重损失。为此,近年来我们将其列为重点防治对象,并对其发生规律,生活习性进行系统观察研究,采取了一些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其为害。1虫态识别一生经过成虫、卵、幼虫、蛹4个虫期。成虫体长13~18mm,翅展28~38mm,栗黑色,前翅中部银灰色,基部暗褐色;外横线、内横线细黑弯曲,翅尖有3个短黑斜纹,翅中部近前缘有1较大圆形灰色斑块,其下方有1黑褐色斑决,近臀角处有1白色斑点;…  相似文献   

15.
日照市茶试站承担了山东省科委立项的“山东茶树害虫调查及防治技术研究”课题,经过4a的调查、观察,已基本查明山东茶树害虫的种类,并总结出了主要害虫的综合防治技术。1山东茶区主要害虫的种类山东茶区主要茶园害虫有15种,其中叶部害虫12种、枝干害虫2种、地下害虫1种。按为害面积大小和为害程度的重轻依次为茶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叶瘿螨、角蜡蚧、绿盲蝽、蚜虫、小地老虎、大蓑蛾、褐蓑蛾、扁刺蛾、卷叶蛾、黄刺蛾、棉铃虫、木蠹蛾。其中,在茶园普遍发生,对茶树为害较重的害虫是茶小绿叶蝉、黑刺粉虱和螨类(茶叶瘿螨和茶橙瘿螨),俗称山…  相似文献   

16.
余璐  宋书英 《贵州茶叶》2005,33(2):10-11
近几年来,灾害性气候发生的种类越来越多,时间越来越长,危害越来越重,损失越来越大,已造成了茶场、茶农的经济损失,严重制约了茶区人民的收入。经对灾害性气候的危害观察,结合茶树自身的生理生化特点,提出如下受灾后的调控及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7.
<正>茶尺蠖是皖南丘陵茶区常发性重要害虫之一。由于茶尺蠖年发生代数多、发生期长,三代以后即出现世代重叠现象,所以每年都有部分茶园遭受不同程度的危害。为此我们对其在茶园的发生动态进行了调查与观察。在初步掌握该虫在本茶区发生危害特点基础上,制定了系统的防治办法,有效地控制了该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张勇  钱国华  姜勇 《茶业通报》2015,(3):120-122
茶树尺蠖类(茶尺蠖、茶用克尺蠖)害虫是皖南丘陵茶区主要害虫,对茶叶生产危害大;结合历史资料和工作经验,总结出众数法在茶树尺蠖类害虫预测中的应用。众数法对茶树尺蠖类害虫中期预测运用简单,预测准确,能更好地指导茶农开展防控。  相似文献   

19.
茶赤叶斑病的危害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淑霞 《茶业通报》1993,15(1):18-19
茶亦叶斑病(Phyllosticta theicola Petch)在我省各茶区都有,发生较普遍,局部地区则较严重,是一种危害茶树叶片的病害。以危害成叶为主,主要影响夏、秋茶的产量和品质。应引起充分重视。发生及危害:茶赤叶斑病在丘陵和平地茶园易发生。每年5月中、下旬开始发生,以后随气温逐渐上升(5月下旬—6月中旬),病害迅速蔓延。此病是高温型病害,在高温干旱  相似文献   

20.
几种农药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效及对主要蜘蛛的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俊起  汪钧 《茶业通报》2001,23(4):23-25
茶小绿叶蝉 (EmpoascaflavescensFabricius) ,又名茶浮尘子、小绿浮尘子、叶跳虫 ,属同翅目叶蝉科。国内茶区均有分布 ,寄主除茶树外 ,还有桃、李、油菜、大豆、花生、十字花科蔬菜等。主要以成、若虫刺茶树嫩梢汁液 ,消耗养分和水分 ,为害后茶树节间缩短 ,芽叶萎缩 ,芽尖、叶尖和叶缘变红褐焦枯 ;同时 ,干茶碎片多 ,有异味 ,从而大大影响产量和品质。目前 ,茶小绿叶蝉已成为我省皖南茶区的主要害虫。为了有效的防治茶小绿叶蝉 ,降低茶叶中农药残留量 ,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提高祁红品质 ,以达到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