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物理处理物理处理通常可分为电场处理、磁场处理、射线处理、温度处理等。物理处理有多种表现形式,我们可主要将其划分为电场处理、磁场处理、射线处理以及温度处理等。在实际对种子进行处理时需结合实际情况对上述处理方法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这对种子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有极大促进作用。1.电场处理电场处理方法很多,但是作用基本一致。电场处理有多种方法,但从作用上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多胺处理对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的影响。[方法]低浓度的腐胺、亚精胺、精胺处理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多胺处理后多胺代谢相关酶类mRNA水平的变化,利用细胞计数、MTT法、流式细胞分析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结果]腐胺处理上皮细胞可造成SAMDC、SMO、SMS、ODC、PAO mRNA水平显著下降;亚精胺处理上皮细胞可造成SAMDC、SRM、ODC mRNA水平显著下降,SSAT mRNA水平显著上升;精胺处理上皮细胞可造成SAMDC、SRM、ODC mRNA水平显著下降,SMO、PAO、SSAT mRNA水平显著上升。腐胺和亚精胺可促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生长和活力增加,但精胺可显著降低细胞生长和活力。[结论]多胺处理可引起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内多胺相关酶类mRNA水平的变化,对细胞增殖能力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弄清光温条件对自然突变的无花粉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籼S育性转换的影响,通过大田遮光和人工气候箱设置不同光长(11.5、12.5、13.5和14.5 h)、不同温度(21、23.5、24、24.5和28℃)对幼穗分化期内的籼S持续(7、8、9、10、15和20 d)处理。结果表明,越冬材料在13.5 h光长下处理15 d,24和24.5℃两种处理最终均能使籼S从可育转为不育,21℃低温处理能使籼S可育率高达96.5%;以21℃低温、13.5 h光长的条件持续处理不同时间,仅9、10 d的低温处理才能导致籼S出现持续可育;大田遮光处理仅在晚造时对育性转换产生影响,出现可育花粉的时间早晚及其花粉可育率存在显著差异时的育性高低总体趋势均为11.5 h处理>12.5 h处理>CK>13.5 h处理;人工气候箱内不同光长持续处理20 d发现,28℃高温各处理始终为无花粉型败育;24℃低温处理,仅11.5 h光长处理能使籼S出现部分可育花粉;23.5℃低温处理,11.5和12.5 h两种光长处理能使籼S出现部分可育花粉。故籼S具有较强的温敏性和一定的光敏性,在23.5~24.0℃的低温下,存在一定的光温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4.
根据种子的休眠原因,可采取下列方法解除休眠:破坏或去除种皮处理;低温处理;光照处理;植物激素及生长调节物质处理。1破坏和去除种皮处理人工破坏和去除种皮的方法很多,如用石灰、草木灰、或其它化学溶剂软化种皮,用砂纸磨、石磙碾压或人工剥除等。甘草播种时用磨米机处理1-2遍,使80%以上的种子种皮出现裂隙、小孔、磨痕,可提高发芽率。2温度处理绝大部分休眠种子都可通过温度处理打破休眠。温度处理有低温处理、变温处理和高温处理。3光照处理有的种子对温度不敏感,打破种子休眠需要光照。如莴苣种子只需几分钟的日光即能打破休眠。4植物激…  相似文献   

5.
不同施肥量对甘蔗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当前云南部分甘蔗种植区存在重氮轻钾、肥料利用率较低的现象,探讨优化施肥、施用融合氮磷硫锌肥(美可辛~?)与常规肥对甘蔗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以当地常规施肥为对照,减氮增钾、施用融合氮磷硫锌肥(美可辛~?)为试验处理,对甘蔗养分含量、产量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收获甘蔗后的土壤养分中,常规施肥的土壤中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但对土壤有机质含量无显著影响;施用融合氮磷硫锌肥(美可辛~?)处理下,收获甘蔗后土壤中有机质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土壤中速效养分均显著低于其余两个处理。在农艺性状上施用融合氮磷硫锌肥(美可辛~?)处理下,甘蔗在株高、节距、茎围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可有效促进甘蔗生长。在甘蔗主要生育期中,施用融合氮磷硫锌肥(美可辛~?)后,甘蔗的含氮量、含磷量及含钾量均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和减氮增钾处理,甘蔗产值为43 710元·hm~(-2),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相对与常规施肥处理及减氮增钾处理,施用融合氮磷硫锌肥(美可辛~?)后,甘蔗品质显著提高,蔗糖糖分含量增加,提高榨出汁的锤度,蔗汁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6.
华山松种子育苗主要是对种子质量、种子处理、播种及田间管理等环节进行技术把关,尤其是种子的处理环节非常重要,以破损法和药物处理法为最佳,可明显提高出苗率,出苗率可达到97%。  相似文献   

7.
油罐底泥无害化及资源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油罐底泥的特性出发 ,分析了油罐底泥处理的必要性和经济性 ,介绍了国内外的油泥处理技术 ,以及本课题组在油罐底泥处理方面开发的国产化整套设备、处理流程和工业性处理试验结果。试验处理效果良好 ,碳氢化合物回收率达到 95 %以上 ,处理后废水符合排放污水处理装置的要求 ,残余污泥减量为原来的12 .2 % (质量比 ) ,可送砖瓦厂烧掉 ,为油罐底泥处理的国产化、资源化提供可借鉴范例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配方复合肥对马铃薯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当地主栽品种克新1号为材料,当地常规使用的撒可富、施可丰、六国化工、云天化复合肥为参试肥料,通过对植株形态特征、块茎性状以及产量的分析,旨在为榆林地区合理选用配方复合肥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配方复合肥对马铃薯株高、主茎数、主茎粗、单株块茎数和商品薯率无显著影响,对马铃薯单株块茎重有一定影响,对马铃薯产量影响显著。各处理间产量变幅为36 327.36~49 629.88 kg/hm2,参试肥料处理下的产量均高于对照处理5(不施肥),其中,处理3(六国化工)效果较好,较对照提高36.62%;其次为处理1(撒可富),较对照提高32.80%;处理2(施可丰)相对于处理3(六国化工)、处理1(撒可富)以及处理4(云天化)效果较差,但优于对照处理5(不施肥),较对照提高16.57%。综合考虑,以处理3(六国化工)和处理1(撒可富)效果较好,增产幅度较大,可作为当地复合肥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气调处理、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热水处理和带枝贮藏对海南槟榔13℃贮藏30 d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槟榔果实贮藏易腐烂、软化,果色由绿变黄。气调处理和热水处理可有效地控制槟榔果实的采后腐烂,维持较好的硬度,以气调处理的商品果率最高、达88%;气调处理和1-MCP处理可有效延缓槟榔果实转黄,其中气调处理对果实的保绿效果最佳。综上结果,气调处理是槟榔果实贮藏保鲜的最佳技术。  相似文献   

10.
大粒葡萄色美味佳质优,但有籽粒,食用不便。本试验采用赤霉素处理巨峰、吉香葡萄,获得了较理想的效果。巨峰、吉香葡萄经赤霉素处理后,都可达到无籽结果。各处理中都有低无籽率现象,可  相似文献   

11.
采用小区试验,探讨撒可富18-14-12、撒可富15-15-15、抗腐威等与常规施肥的比较试验,探索其在寒地玉米增产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处理7(撒可富18-14-12基肥20 kg/亩,追有机肥15 kg)比常规施肥亩增效益142.24元,效益最好;处理2(撒可富18-14-12基肥20 kg/亩+5 kg64%二胺,追施尿素15 kg/亩)比常规施肥亩增效益106.33元,效益较好;其次处理6、处理3、处理4、处理1比常规施肥亩增效益分别为60.85元、52.33元、50.76元、26.53元,效益较好于常规施肥。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硝普钠(SNP)处理对不同成熟度‘随缘’桃果实采后品质及褐变水平、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d的贮藏过程中,SNP处理可维持不同成熟度桃果实的硬度,但其对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不显著。在贮藏10天和30天时,SNP处理可减缓低成熟度桃果实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但在高成熟度中,SNP处理果实的可滴定酸含量较对照低。然而,高成熟度结合SNP处理可提高桃果实的SOD活性,降低PPO和POD活性,并抑制其褐变水平。因此,高成熟度结合SNP处理可作为维持水蜜桃果实品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今年4月1日,国务院总理李依据最新修订的国家标准《农药剂型名称及代码》,可将种子处理剂分为固体和液体制剂两大类,共5种剂型,包括种子处理干粉剂、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种子处理乳剂、种子处理悬浮剂、种子处理液剂。截至目前,我国登记的种子处理剂剂型有8种,产品741个。其中,悬浮种衣剂产品登  相似文献   

14.
1、甘薯田移栽前土壤处理:每亩可选用48%氟乐灵100~125ml、48%地乐胺150~200ml、24%果尔40~50ml均匀处理土壤;移栽后茎叶处理。在杂草3至5叶期,每亩可选用10.8%高效盖草能20~50ml、10%禾草克60~250ml、15%精稳杀得30~120ml均匀处理杂草茎叶。2、马铃薯田播前土壤处理:每亩用70%扑草火400~600ml喷洒;播后苗前处理每亩可选用50%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不同施肥模式对火龙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本实验设置单施化肥(处理A)、单施有机肥(处理B)、化肥和有机肥混施(处理C)和不施肥(处理D)4个处理,比较这4个处理对火龙果茎秆养分含量、单果重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1)单施化肥、化肥有机肥配施可以明显提高火龙果茎秆N、P含量,而单施有机肥和不施肥处理可降低N含量;(2)3次测产都以化肥有机肥配施处理火龙果单果重量最高,第3批次测产时,分别比单施化肥、单施有机肥和不施肥处理分别提高5.66%、13.66%和48.83%;(3)单施有机肥可明显提高火龙果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并可降低可滴定酸含量,化肥有机肥配施可提高维生素C和蛋白质含量。综合考虑火龙果果实产量和品质,生产上以化肥有机肥配施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采用拌种的方法,开展了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及对蚜虫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处理区小麦的出苗率、长势、分蘖数等生理指标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区,且在小麦的整个生长季可明显减轻蚜虫的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17.
通过大区对比试验,研究撒可富复合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旨在确定其在寒地水稻上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水稻生育期无明显影响,撒可富复合肥处理的返青期、分蘖期、齐穗期均与常规施肥对照相同。在株高方面,撒可富复合肥处理与常规施肥对照相比,没有明显差异。撒可富复合肥(15-20-18)450kg/hm~2处理的结实率最高,比常规施肥对照高1.6个百分点。撒可富复合肥(18-18-18)375kg/hm~2处理的产量最高,比常规施肥对照公顷增产448.5kg,增产率为5.2%。  相似文献   

18.
对不同水稻品种及种植管理模式下土壤肥力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免耕处理使土壤有机质、全钾的富集程度优于其他处理;施肥处理对土壤全氮、碱解氮、速效钾积累贡献最大;翻耕处理对全磷含量的积累效果最好。转基因水稻和多年生普通野生稻密植有促进土壤有机质和全氮提高的作用,稀植可促进全磷、全钾及速效N、P、K的增加,栽培稻可提高土壤氮素的含量,野生稻品种可提高速效磷的含量。  相似文献   

19.
玉米田化学除草可根据玉米的生长期分为三个阶段,即玉米播后苗前进行封闭处理、玉米苗后早期进行茎叶处理、玉米中期封行以前定向处理;也可根据田间杂草分布、栽培技术及天气情况,选择合适的除草剂品种是解决玉米田杂草危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本书从技术与工艺管理角度出发,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污水处理的技术与工艺管理等内容,如污水的物理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活性污泥处理技术、生物膜处理技术、厌氧生物处理技术、深度处理技术、污泥处理技术等。其中包括了技术工艺的原理和特点、运行方式、工艺参数以及注意事项、存在问题等。本书可为污水处理工艺运行和管理者提供技术指导和建议。本书可作为污水厂操作人员的自学和培训教材,也可作为给水排水工程和环境工程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