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间接矩阵变换器是一种直接变换型交流-交流电力变换装置,与交-直-交变换器和传统矩阵变换器相比,具有很多优良的特性.异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以其简洁明了的系统结构,优良的静、动杏性能.获得转矩的高动态性能.为了在实现异步电动机的高动静态性能调速的同时,满足电网电能质量的要求,提出一种采用间接矩阵变换器驱动异步电动机的直接转矩控制系统调制策略.利用这种调制策略,在异步电动机高速运行的条件下,一方面实现异步电动机的高性能交流调速,另一方面使系统具有良好的榆入特性,能够满足日益严格的电网电能质量的要求.数值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2.
介绍计算异步电动机电磁转矩的精确方法及电磁转矩在斜井提升系统故障诊断中的应用。对异步机的高度非线性模型进行坐标变换,使其转变为线性模型;在新坐标系下,给出计算转子磁通,电磁转矩的精确方法。构造了一个拟专家系统的知识库并运用在线计算的电磁转矩设计出一个掉道诊断系统,最后给出了现场运行的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3.
1.对于不要求调速,对启动性能也没有过高要求的生产机械,应优先考虑使用一般的鼠笼式异步电动机,如YL型、JS型、Y系列等.若要求启动转矩比较大时,则可选用高启动转矩的鼠笼式异步电动机,如JS-1XX型、JQ型和JQ0系列等. 2.对于要求经常启动、制动,且负载转矩较大,又有一定要求的生产机械,应使用线绕式异步电动机,如YR型、YZR型、JZR型等;对于周期性波动负载的生产机械,为了削平尖峰负载,一般采用电动机带飞轮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也应选用线绕式异步电动机.  相似文献   

4.
由于单相异步电动机本身产生的磁场是脉振磁场,没有起动转矩,因此需要用一些辅助方法使其产生旋转磁场而得到起动转矩。以往采用的方法有:电容移相、电阻移相、罩极移相等辅助起动方法。本文介绍一种用双向可控硅移相的单相异步电动机起动方法,并用富里叶级数及双旋转磁场理论对系统中单相异步电动机输出转矩M随可控硅控制角α变化的规律进行了分析,求出了输出转矩M随α变化的函数关系,给出了出现最大转矩时的控制角α_M。最后,用实测值和理论值进行了比较,对理论值和实测值间的误差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作为研究大型异步电动机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与成本关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从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原理出发,详细研究了大型异步电动机的主要性能指标之一的最大转矩倍数(或称过载系数)与主要尺寸的关系.所得结论对设计及生产出低消耗及高性能的产品,提高企业和社会的经济效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针对异步电动机转子相电阻r2容易测量,而转子相感抗X20不易测得,且尚无计算X20关系式的现状,以电工理论为基础,定义电机最大转矩Tm和起动转矩Tst的比值为启动系数λst,分析得出了用转子相电阻r2和启动系数λst计算X20的公式。在额定条件下,异步电动机的Tm和Tst是恒定的,λst是易于得出的常数,因而在已知转子相电阻r2的条件下,利用该公式即可方便地计算转子相感抗X20,并可由X20的计算公式进一步得出电动机临界转差率sm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7.
设计一台电动汽车用内置式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分析气隙尺寸、永磁体厚度、定子绕组匝数等主要结构参数对电机效率、转矩电流比的影响,针对电动车辆复杂的工况对比分析不同负载率下电机的运行性能,完成优化样机研制及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在机械加工能力允许的前提下,适当减小气隙长度可提高电机低速区性能;在兼顾成本的同时,适当增加永磁体用量可提升电机整体性能;适当减少绕组匝数可提高电机高速区性能,但会导致低速区的转矩电流比下降.电机在额定负载时整体效率最高,说明设计方案对额定点的选取合理;转矩电流比随负载率的增加而增大,分析认为这与输出转矩中的磁阻转矩分量有关,这是内置式永磁电机与表贴式永磁电机的一个重要区别,设计需要特别注意.样机测试结果表明:恒转矩区和恒功率区的转矩、功率都满足驱动系统要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理论和实验分析,在非正弦波电压供电的情况下,异步电动机在不同负载时有一个最佳运行效率的特征转速.同时研制了一套单片微机节电系统,这个系统以异步电动机的转速作为控制参量,使电机转速稳定在特征转速值上,从而使电机的运行效率接近最优.本文还分析了该系统的节电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当电机负载低于50%时可取得较高的节电效果。  相似文献   

9.
小功率电动机高精度数显机械功率测试仪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详细介绍了一种采用现代传感技术与电子综合测量电动机或其他动力机械输出机械功率仪的研制,阐述了测试仪的原理及特点。  相似文献   

10.
龚水泉  王源福  刘燕德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265-1265,1268
在机电排灌站的更新改造过程中,高效节能是主要指标之一。以89S52单片机为核心制作的电动机运行测试仪可以实时测量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负载率,为排灌泵站改造时调整和更换合适的电动机提供可靠依据,配以适当的控制元件,还具有轻载调压节能和补偿无功功率节能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针对小径材指接板齐边加工缺少专用机床的问题,提出小径材定宽拼板锯切机的结构设计。首先分析加工对象,并根据其形状特点确定定宽拼板的加工工艺,根据所设计的加工工艺流程确定小径材定宽拼板锯切机的总体结构布局,并对纵向锯切总成的切削力进行计算,得到纵向锯切总成的切削力为88.26 N,进而确定其切削功率,选取额定功率为4 kW的三相异步电机作为纵向锯切总成的切削电机,并对纵向锯切总成进行结构设计,最后利用ANSYS对纵向锯切横梁进行有限元分析,施加各种载荷后得到最大应力、应变和变形值分别为27.9 MPa、每米变形0.14 mm和0.062 mm,对锯切横梁截面尺寸进行结构优化并分析,最终确定截面尺寸为150 mm×100 mm×8 mm,所设计的小径材定宽拼板锯切机能够完成对小径材指接板的自动化加工,加工效率较高,为小径材定宽拼板锯切机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测算股权制衡度时不考虑股东间的关联关系可能引致偏差。鉴此,重新测算了股权制衡度,以2003~2013年927家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其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结果表明:“新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为非线性的U型关系,而“旧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为线性关系;[1,2]为股权制衡度对公司绩效影响的灰色区间;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受股东持股模式和外部环境影响。研究结果支持条件有效论,适度的股权制衡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SJ-0.4/2轻型遥控索道总体设计参数的选择和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J-0.4/2轻型遥控索道主要用于人工林间伐或皆伐集材作业。根据基本技术参数要求(设计荷重为6000N、水平跨距为100~500m、索道倾角为0~30°)并通过索道理论计算分析,本文确定了轻型遥控索道承载索的规格、绞盘机动力的额定功率和跑车运行时的最大升角,为总体设计的最佳方案提供了最基本的数据。  相似文献   

14.
利用电功率测量法实现对变频电源控制下异步电机转矩的测量,同时系统还能测量出异步电机工作时的有功功率、转速、三相电压、电流等参数。结果表明,该系统性价比较高,且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15.
船载投饵装置平衡抖料系统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针对船载虾塘投饵装置直接搭载传统投饵机导致破碎率高、下料过程中船体重心偏移大影响螺旋桨吃水深度等问题,设计了一种船载专用投饵装置平衡抖料系统。该系统利用电机带动偏心轮转动产生周期变化的高低差,通过多个支撑架复合式作用使饵料箱体整体平衡抖动,保障均匀下料的同时降低饵料破碎率;采用系统固定支点位置可调的整体抖动下料方式,实现较长距离无损饵料输送,解决了投喂过程船体因重心位置变化大导致尾部驱动部分吃水线变化幅度过大的问题,使得螺旋桨驱动效能更加稳定。通过抖料系统机构数学模型,获得了振动系统最优偏心量;采用力矩平衡方程进行了抖料装置支架最佳点位置分析;开展了电机能耗测试以及转动支架与料箱坡角设计。计算分析得:当偏心量为1.2mm,支点位置(-40,0)时,以额定转速2600r/min直流电机作振动源电机,实际工作功率低于80W,下料速率接近均值1.63kg/min。现场试验表明:与料箱置于尾部相比,船体驱动部分满载和空载吃水变化由10.2cm减小为7.3cm;该投饵装置正常工作速度平均1.03m/s,下料均匀,破碎率低。该系统适应于现场环境,生产和维护成本低,结构简单可靠,便于推广应用,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给出同步发电机与同型号同步电动机同轴组成的温升试验系统。电动机是发电机发电气负载,将电能转变为机械能;电动机又是发电机的原动机,直接把机械能回馈给发电机。该系统由较小容量直流电动机驱动,给系统损耗的电能进行补给。这种温升试验方法是经济实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电机优化设计的主要目标就是提高电机工作效率,降低电机齿槽转矩.油田用潜油电机工作空间狭窄、散热环境恶劣,电机损耗产生的热量若不能及时散发,将对电机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以114系列闭口槽12极36槽油田用低速潜油永磁同步电机为载体,对电机进行电磁参数的优化设计:首先提出影响潜油永磁同步电机损耗和齿槽转矩的电磁结构参数,并根据初始条件确定各参数的初始值以及取值范围;其次构建径向基神经网络数学模型并进行拟合分析;最后通过多目标优化方法得到让损耗较小,齿槽转矩较低的满意解.  相似文献   

18.
针对电动拖拉机双电机驱动系统的模式管理需求,设计了一种双电机驱动单元的控制系统及其控制器DMU(Drive Manage Unit).基于ISO 11783协议制定了整车控制网路结构,并以此确定了DMU子CAN总线各节点,设计各节点传输报文ID和PGN.在驱动单元中,通过控制驱动箱齿轮啮合状态和电磁离合器通断电来实现双电机动力分离和耦合,完成工作模式配置. DMU采用MC9S12XEP100为核心,完成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编程.搭建双电机驱动系统实验平台,进行了犁耕作业、旋耕作业和子CAN总线数据分析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驱动管理单元可以实现控制电机1和电机2的转速转矩模式,电机1在46.5 N·m恒转矩模式下,随转速变化的最大偏差为0.7 N·m,符合犁耕作业要求;电机2收到540 r/min指令后,随负载变化输出转速范围在540±62 r/min,满足PTO在恒转速下工作;总线上传输信息正确.  相似文献   

19.
设计了一种基于MSP430单片机的农产品加工机械性能检测系统,使用MSP430单片机作为主控部件,采集加工机械工作过程中的运行状态,如电压、电流、转速、扭矩、温度等参数的测量、存储、显示,超出阈值设置,进行声光报警,经试验证明该系统具有功耗低、可靠、精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