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0 毫秒
1.
不同繁殖类型的牦母牛在发情期和围产期的体况评分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对高原型牦母牛在发情期和围产期进行体况评分测定,结果发现发情牦母牛体况评分为4.16,不发情牦母牛体况评分为3.39,其中发情牦母牛中一年一胎牦母牛(藏语青麻)、两年一胎牦母牛(藏语牙日麻)和两年以上未产的牦母牛(藏语干巴)的体况评分分别为4.37、4.08和4.18。在围产期青麻牛的体况评分最低,为2.06,怀孕牙日玛和未怀孕牙日玛的体况差异不大,分别为2.25和2.33。干巴牦母牛在冷季的体况评分最高,为2.58。暖季和冷季对青年牦母牛的体况评定结果表明,发情青年牦母牛的体况评分为3.75,未发情青年牦母牛为3.53;在冷季,青年牦母牛的体况评分为2.54。  相似文献   

2.
提高青年牦母牛繁殖性能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33头3.5岁进入初情期的青年牦母牛采用生殖激素处理后,发情率达到69.70%,繁殖率达到57.58%;166头对照青年牦母牛的发情率为63.86%,繁殖率为22.89%;试验组比对照组发情率提高5.84百分点,繁殖率提高34.69个百分点(P<0.05)。采用PG-CL FSH和PG-CL LHRH-A3两种不同激素处理方案,PG-CL FSH处理组的发情率高于PG-CL LHRH-A3处理,两种处理的繁殖率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体况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年龄、胎次相近,泌乳量7 000 kg以下的泌乳初期母牛144头、泌乳量8 500 kg以上的泌乳初期母牛148头,对奶牛体况评分进行测定,同时分析体况评分对产奶量和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母牛产犊后产奶量≤7 000 kg,体况评分为3~4分时情期受胎率为57.14%,分别比体况评分≥4分和≤2.5分时提高10.2%和8.3%,差异不显著(P0.05);母牛产犊后产奶量≥8 500 kg,体况评分为3~4时,情期受胎率为49.01%,分别比体况评分≥4和≤2.5时提高68.07%和71.04%,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
体况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体况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年龄、胎次相近,泌乳量7 000 kg以下的泌乳初期母牛144头、泌乳量8 500 kg以上的泌乳初期母牛148头,对奶牛体况评分进行测定,同时分析体况评分对产奶量和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母牛产犊后产奶量≤7 000 kg,体况评分为3~4分时情期受胎率为57.14%,分别比体况评分≥4分和≤2.5分时提高10.2%和8.3%,差异不显著(P〉0.05);母牛产犊后产奶量≥8 500 kg,体况评分为3~4时,情期受胎率为49.01%,分别比体况评分≥4和≤2.5时提高68.07%和71.04%,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对240头牦母牛进行为期一年的体况评分监测,发现牦母牛体况变化与草地饲草的供给状况相一致,牦母牛体况变化基本规律为暖季表现为快速上膘,冷季呈现逐步消耗。体况评分最低的时期为5~6月份,最高在10月和11月份。体况消长变化呈现两年一周期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对川西北高寒牧区引种(黑×黄)F1代杂种奶牛的适应性进行观察测定,结果对该区的生态环境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能正常生存、繁殖、生产;第一胎(5~10月)平均总产奶量1920.04kg,是同胎次牦母牛175.6kg的10.93倍,头平日产奶量10.44kg,相当于10余头牦母牛的产奶量;已繁5头犊牛,平均初生重31.74kg,适应性强、生长发育快,0.5岁时相当于1.5岁牦牛的体尺体重;牧区引种奶牛,杜会、经济、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对川西北高寒牧区引种 (黑×黄 )F1 代杂种奶牛的适应性进行观察测定 ,结果 :对该区的生态环境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 ,能正常生存、繁殖、生产 ;第一胎 ( 5~ 1 0月 )平均总产奶量1 92 0 0 4kg ,是同胎次牦母牛 1 75 6kg的 1 0 93倍 ,头平日产奶量 1 0 44kg ,相当于 1 0余头牦母牛的产奶量 ;已繁 5头犊牛 ,平均初生重 31 74kg,适应性强、生长发育快 ,0 5岁时相当于 1 5岁牦牛的体尺体重 ;牧区引种奶牛 ,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昆明小哨全放牧条件下饲养的37头摩本杂F1育成母水牛繁殖行为及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证明:初情期表现于体重在等于或大于240 kg、年龄1.5岁左右时;初配月龄24月龄,体重300 kg,第一情期受胎率平均25.3%,随月龄的增长受胎率增加。发情周期为20.9±2.7 d,发情持续时间为2.5±1.3 d;妊娠期为311.5±11.8 d。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昆明小哨全放牧条件下饲养的37头摩本杂F1育成母水牛繁殖行为及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证明:初情期表现于体重在等于或大于240 kg、年龄1.5岁左右时;初配月龄24月龄,体重300 kg,第一情期受胎率平均25.3%,随月龄的增长受胎率增加。发情周期为20.9±2.7 d,发情持续时间为2.5±1.3 d;妊娠期为311.5±11.8 d。  相似文献   

10.
<正> 几年来,在奶牛配种工作中,测定了一些奶牛生殖生理指标,对配种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一、初情期据79~80两年对81头6~12月龄小母牛观察结果:初情期平均为327±51天。并对40头15~16月龄(平均体重在370公斤)以上育成牛进行配种试验,一次授精,28头受  相似文献   

11.
1初情期前乏情各种家畜在初情期前,生殖器官尚不具备繁殖功能,一般不会出现发情现象,这是家畜所固有的正常生理现象。进入初情期则标志着已初步具有繁殖后代的能力,发情周期开始循环。母牛第一次发情的出现与年龄及体重密切相关,年龄已达初情期的青年母牛,体重必须达到成年时的2/3才会出现发情现象。在营养良好和管理正常的情况下,牛在8~13月  相似文献   

12.
对法系纯繁夏洛来母牛生殖性能的统计表明:初情期平均12.94月±1.89月龄,性成熟期平均14.62月±2.6月龄,始配年龄21.65月±1.23月龄,绝情期15岁左右;发情周期平均20.51天±8.49天,卵泡出现至排卵结束约39.26小时±8.28小时;妊娠期平均283.91天±8.05天;犊牛初生重43.49kg±6.85kg;产后发情平均71.18天±49.25天;产犊间隔平均452.26天±124.59天。母牛淘汰年龄平均94.77月±40.84月龄,利用年限平均69.94月±40.66月龄,终生产犊4.78头±2.95头。  相似文献   

13.
果洛家牦牛产乳性能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果洛州玛沁县雪山乡 10头经产、初产家牦母牛一个夏季的挤乳量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 :经产母牛平均日挤乳量 1.0 6± 0 .16kg ,初产母牛为 0 .67± 0 .0 9kg ,经产母牛显著高于初产母牛 (P <0 .0 5 )。乳脂率含量经产母牛为6.5 7%± 0 .2 3 %,初产母牛为 6.69%± 0 .15 %,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相似文献   

14.
1991,1992和1993年每年的9月7日~11月7日分别选用80头2岁春季初产母牛进行断奶和放牧试验。试验设计包括2个断奶处理和2个散牧处理(每个处理20头母牛),放牧处理分为天然沙岗草地和地下灌溉再生人工草地2个处理,断奶处理分为9月7日断奶和11月7日断奶2个处理。9月7日断奶后犊牛在人工草地放牧。食道瘘管牛从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上采食的日粮粗蛋白含量以有机质(OM)为基础分别为7.6%和12.3%,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牧草体外有机质消化率分别为55.1%和61.1%。年度×放牧处理或断奶×放牧处理间的互作效应不显著(P<0.01)。不同年度间试验牛有机质采食量差异较大,1991年为7.7kg/d,1992年为10.5kg/d,放牧和断奶处理间有机质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10)。人工草地上放牧母牛的增重和体况均比天然草地放牧母牛的好。于奶牛的增重和体况明显优于泌乳牛(P<0.01)。人工草地上放牧的泌乳牛可维持体重和体况,而天然草地上放牧的泌乳牛体重下降且体况变差。人工草地上放牧的未断奶犊牛比天然草地上放牧的多增重28.8 kg(P<0.01),比人工草地上放牧的断奶犊牛多增重34.4kg。人工草地上放牧的断奶犊牛的增重和天然草地上放牧的未断奶犊牛的增重差异不显著(P>0.10)。研究结果表明:9~10月份干奶牛和再生人工草地上放牧的母牛增  相似文献   

15.
对人工草场全放牧条件下的云南昭通和文山黄牛从初生开始,每月称重,系统地观测云南黄牛生长发育规律和繁殖性能;对滇中地区的巍山县、滇南热带地区的保山和腾冲县农户舍饲和半舍饲条件下的云南黄牛体尺、体重等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进行普查测定;比较云南各地方品种黄牛的生长和适应性能等。结果显示,云南黄牛初配年龄(614±116)d,产第一胎年龄(925±116)d,头胎牛妊娠期(287±8)d。经产牛妊娠期(288±6)d,产犊间隔(368±29)d。云南黄牛母牛在5岁时达到成年体重,公牛则要到7岁。成年母牛活重:文山和昭通黄牛(356.40±20.14)kg、巍山黄牛(236.70±41.76)kg、保山黄牛(220.90±17.87)kg、腾冲黄牛(194.10±20.27)kg,各地方品种间体重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日粮磷进食量对肉牛日粮磷表观消化的影响,试验选用体况良好、体重一致(347 kg±25 kg)的杂交后备母牛(西门塔尔牛(♂)×中国黄牛(♀))16头,随机分为4组,即处理1、2、3和4组,每组4头,各试验组日粮磷的进食量分别为26、34、42和50 g/d,以精料饲喂量调整磷进食水平(每天育成母牛精料喂量分别为1.5、2.5、3.5和4.5 kg),粗料(玉米秸秆青贮)自由采食。总试验期30 d,预饲期20 d后进入正试期,试验最后7 d全收集粪样。结果表明,不同日粮磷进食量对消化道磷的表观消化量和表观消化率有显著影响(P<0.05),在日粮磷进食量为34g/d(日粮磷水平0.51%)时,消化率达最大(53.8%);日粮磷进食量大于34 g/d时,磷进食的增加使磷的表观消化率明显降低(P<0.05)。  相似文献   

17.
兔超数排卵影响因素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国产激素PMSG和FSH,结合hCG对中国白兔进行了超数排卵处理,研究了激素、季节、体重、超排次数、生理状态等因素对超排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FSH的平均排卵数稍高于PMSG(28.3±6.4对26.6±12.1),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春(3~5月份)、夏(5~8月份)、秋(9~11月份)、冬(12~2月份)4个季节相比,冬季的平均排卵数显著低于其他3个季节异(P<0.05);体重在3.5~4.5 kg的试验兔的排卵数显著低于其他体重组,其中2.5~3.0 kg体重组获得的卵子数最多;超排开始时,兔所处发情周期的阶段不影响超排效果,间情期、发情前期、发情期和发情后期的平均排卵数分别为24.6±13.7、24.6±13.7、22.8±13.0和25.5±14.3,各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注射hCG时阴道黏膜的颜色不影响超排兔的所得卵母细胞数(P>0.05)。  相似文献   

18.
安×渤F_1成年母牛的改良效果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阐述了安×渤 F_1成年母牛的平均体重为 387.40± 47.65kg,比渤海黑牛增长59.09kg,提高18.00% ,差异极显著(P< 0.01)。在所列10项体尺和7项体尺指数对比中,除肢长率外,F_1 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以后腿围、前胸宽尤为明显。F_1在毛色、体型方面表现了父本、母本的共同特征,但F_1均无角,额顶隆起极明显,额顶、耳内、乳房基部被毛较长且粗;白章牛多于渤海黑牛。6岁F_1平均产犊为3.54±0.60头,比渤海黑牛的3.29±1.14头多0.25头。  相似文献   

19.
钼对母牛初情年龄、体重及体内矿物营养的影响6头8日龄的杂交母牛(体重245千克),用于评价日粮中钼(Mo)含量对母牛初情年龄、初情体重及体内矿物营养状况的影响。母牛单圈饲喂以禾本科干草和玉米为基础的日粮30天,之后随机饲喂高Mi(24ppm)或低Mo...  相似文献   

20.
我们采用1980—1986年《安西黄牛资源调查》及《黄牛冻配改良配种繁殖调查登记》中的资料并加以统计整理,对安西黄牛的发情,排卵和受精等繁殖性能进行了如下分析: 一,发情 1.发情周期及影响因素据对342头(次)母牛统计,发情周期平均21±3.5天。青年牛(63头次)发情周期平均19.5±3.5天,成年牛(271头次)为21.5±3.5天;老龄牛(8头)为30±5天。青年牛的发情周期比成年牛短2天,比老龄牛短7天,差异显著(O.01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