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陈福林  刘明亮  吴斌  孟祥华 《油气储运》2012,31(7):549-552,98,99
长输天然气管道在地形起伏山区地段清管时,必须考虑高程差引起的重力位能变化对水力计算的影响,以及管道中积水注静压阻力对清管器运行速度的影响。依据长输天然气管道清管作业规程SY/T6383-1999,结合榆济管道汾阳-武乡段清管作业实际,针对5次清管作业清管器的运行速度和运行区间的压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了管道积水静压阻力、地形起伏山区诱发段塞流和强烈段塞流对清管作业的影响。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简化了积水静压阻力计算公式,建立了分段积水注长度和高程差与积水静压阻力的函数关系式。指出了长输天然气管道在不停输状态下利用清管器对大口径、高压力的北方山区管道进行清管作业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
郭东升  闫青松  徐麦玲  仇攀 《油气储运》2013,(12):1330-1335
在长输天然气管道在线清管作业过程中,存在介质流速较高,清管器磨损量大及跟踪监控困难等问题,如果球速控制不当,将导致清管器卡堵或造成收球端设备损坏。结合山东省天然气管道有限责任公司济淄线输气管道在线清管作业实际情况,根据速度模型计算分析,适时掌控清管器的运行状况,及时调整工艺设备参数,有效控制了清管器的运行速度。采用“二次收球”的作业方法,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及能量守恒定律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调节清管器进入收球筒的运行速度,达到安全完成收球作业的目的。建议进一步加强对瞬时气量变化规律的研究,以更加精确地控制清管器的运行速度。(表2,图5,参8)  相似文献   

3.
高斌  姜进田 《油气储运》2012,31(6):457-460,487
清管作业是天然气长输管道投产前或运行中的一项重要作业,可保证管道的安全运行和输气效率。跨国天然气管道的清管作业不同于常规清管作业,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介绍了中亚天然气管道在清管站设置、清管站工艺、清管器选型等方面与国内一般管道的不同之处,并以中亚天然气管道清管作业为例,对中亚天然气管道乌国段的清管工艺特点和清管经验以及跨国段管道清管作业的特点和关键要点进行了总结和解析,以期为后续跨国长输天然气管道的清管作业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天然气管道清管作业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蒲红宇  刘仕鳌  蒋洪 《油气储运》2012,31(6):461-462,487,488
天然气长输管道需要定期清管,以保证管道安全平稳运行。由于天然气自身易燃易爆的性质以及天然气管道运行压力较高等原因,清管作业存在许多风险。基于国内长距离输气管道的清管作业经验,概述了天然气管道清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包括清管器卡堵和窜气、盲板操作风险、阀门泄漏、硫化物自燃、天然气爆炸、环境污染等,针对各种风险提出了应对措施。为确保清管作业安全,需要收发球现场各工作小组、沿线阀室、各监听点积极配合。  相似文献   

5.
为合理控制济淄天然气管道清管过程中的收球速度,基于清管器运行速度的准确计算,分别采用二次收球和调整收球流量的方法控制收球速度,规避清管器撞击盲板的风险。根据SY/T5922—2003《天然气管道运行规范》,将清管器运行速度视为与天然气流速相同,推导出了运行速度测算公式,利用该公式测算出的理论值与实际值的最大相对误差不超过6%。通过对济淄管道16次清管作业的收球数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表明:清管器质量越大,收球流量越大,接收到清管器的位置距离收球筒盲板越近,清管器撞击盲板的风险越大。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可为清管器速度控制提供依据。(图3,表2,参6)。  相似文献   

6.
在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和运行中,为了清除管内杂质,提高管壁光洁度和管输效率,须对油气管道实施清管作业。基于付纳输气管道的实际情况和选用的清管器类型,利用容积法计算了清管器的运行距离,运用平均压力修正了计算模型,并根据SY/T5922-2003《天然气管道运行规范》,用平均压力计算了清管器的运行时间,计算值与清管器实际到达目的地的时间只差5min。  相似文献   

7.
目前天然气长输管道清管作业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规范,在清管器选型、清管器参数确定、速度控制等方面均无明确规定。对川气东送管道清管作业工况进行分析,从设备选型、参数确定、收球流程调整、清管器的监听、速度预测等方面入手,开展了大口径管道清管研究实践。可采用聚氨酯泡沫清管器和皮碗清管器相结合的清管方式,其中皮碗清管的过盈量为主要管道壁厚段的3%,聚氨酯泡沫清管器为5%。通过调整收球流程,控制收球速度,选择在阀室以及进出站对清管器进行监听。作业前通过SPS模拟清管器运行速度,与实际相差约为5%,除发球和收球阶段外,皮碗清管器和泡沫清管器运行速度相差不大。通过掌握管道内部特点,清除管道内杂质,提高管道运行效率,检验管道通过能力,为后续的内检测工作奠定基础。总结了相关经验并提出了改进建议,可为以后大口径管道清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杨博霖  臧延旭  李爱成 《油气储运》2013,(10):1089-1092
长输天然气管道长期未进行清管作业,在首次进行清管作业时易出现清管器卡堵等问题.为降低清管器发生卡堵的概率,同时满足管道高速、大流量输送的要求,提出压控式清管器的设计方案.压控式清管器前端安装压控爆破片和压控弹性阀泄流装置,确保当清管器发生卡堵时,在压差的作用下,爆破片能自行爆破,同时压控弹性阀自动开启起到泄流作用.该压控式清管器在中国石化济南-青岛天然气管道济南-临淄段成功地进行了清管作业,在提高管道输送效率、降低管道事故发生率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CO2管道输送是实现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大力发展的中间环节,但由于CO2气源含有杂质及其输送工况的特殊性,在CO2输送过程中存在水合物生成的风险,需定期开展清管作业。为明确CO2管道清管作业的影响因素,从CO2长输管道清管作业的目的出发,针对CO2管道输送的特殊性,分析驱动压力、CO2介质特性、清管器选型、清管器运行速度对清管效果的影响,总结形成了CO2长输管道清管作业关键技术理论基础,并展望了清管技术的发展方向。研究成果可为中国目前在建CO2管道项目的清管提供指导,也可为中国制定CO2长输管道清管技术的相关标准和规范提供借鉴。(图2,表1,参30)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天然气管道在地形起伏地区的生产运行状态,以陕西省宝鸡-汉中天然气管道为例,结合实际生产情况,分析了起伏地形对天然气管道输量,以及积水静压阻力和段塞流对清管作业的影响;简化了积水静压阻力的计算公式,建立了分段积水柱长度和高程差与积水静压阻力的函数关系式。研究表明:起伏地形对天然气管道输气能力影响明显,未考虑高程差的输量普遍大于考虑高程差因素计算出的输量;起伏地形引发的天然气管道积水静压阻力和段塞流,影响清管器的运行速度和对清管器通过声音的监听;积水静压阻力足够大时,甚至可以击破清管器;通过积水静压阻力计算公式,可以精确确定清管器前后压差,为宝汉天然气管道清管作业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大落差地区的天然气管道清管时,受地形起伏和管道积液量的影响,清管器的运行速度容易发生剧烈波动;清管器与管道在弯头处碰撞,形成冲击载荷,威胁管道运行安全。以中缅天然气管道龙陵输气站至保山输气站大落差管段为例,基于管道仿真技术,分析清管器最大运行速度与管道压力、输量、积液量之间的关系,指出积液量是影响清管器最大运行速度的主导因素;确定管道应力不超过管材许用应力条件下的清管器最大允许运行速度,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最大允许积液量;将积液量与管道输量、两端压差关联,提出由管道输量和压差所表征的管道安全清管工艺条件,为判断大落差天然气管道安全清管条件提供了可靠、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新建天然气管道的除水与干燥技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综述了当前新建天然气管道的各种除水和干燥技术。举例介绍了适合距离较长的管道一次性完成除水使用的两类除水清管列车及其技术细节,以及适用于较短距离管道(段)除水使用的分多次单发清管器的除水方法和除水技术要点。分别对目前最常用的真空干燥法、干空气吹扫干燥法和甲醇扫线干燥法的原理、工艺、技术要点、优点和缺点等进行了论述。提出了涩宁兰管道选用干空气吹扫法干燥的建议,并对某管段干燥需要的时间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3.
长距离天然气管道投产置换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对于涩宁兰天然气管道投产置换时采用的不同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阐明了各自的优缺点,论述了不加隔离清管器方案的可行性,并对检测数据进行了定性分析,总结了一般性规律,提出了一种大口径长距离天然气管道投产置换方案.  相似文献   

14.
田远  刘靓 《油气储运》2014,(3):340-342
仪长原油管道自2006年5月全线投产直至2012年9月从未进行过清管作业,为了从根本上改善管道的运行状况,先后进行两次清管作业。首次清管采用YY—RGQ型软体清管器,以降低清管风险,保证管道安全运行;第二次清管采用站场自配的安装有跟踪设备的YY—JDQ型清管器。阐述了清管作业过程,包括收发球操作和清管技术要求。清管结果表明:首次清管杂质较多,有加热炉运行的管段,结蜡量相对较少;第二次清管清除的蜡和杂质虽然明显少于首次清管,但蜡沉积已经对管道的经济运行产生了影响,说明清管周期不合理。为此建议:易结蜡管段采用加热输送工艺,使输油温度高于析蜡点;确定最佳清管周期,制定合理的清管计划。(图1,表1,参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