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研究柞蚕蛹虫草水提物(Aqueous extract from cordycep militaris of antheraea pemyi,AEoAPC)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生长抑制与凋亡的作用.将不同浓度的AEoAPC分别作用于人乳腺癌细胞MCF-7 24、48、72 h后,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形态变化,噻唑蓝比色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效应,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及凋亡率.结果表明:AEoAPC能显著抑制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增殖,且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呈时间和浓度的依赖性;形态学观察发现,细胞形状不规则、变暗、皱缩;FCM检测结果显示,作用72 h后G0-G1期(DNA合成前期)的细胞分布有所增加,使细胞阻滞于G2期(DNA合成后期)和S期(DNA合成期);0.8g/L AE0-APC在24、48、72 h凋亡率分别为8.65%、14.20%、26.30%,其凋亡程度与时间呈正相关.说明AEoAPC能明显抑制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生长,诱导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溶菌酶是昆虫体液免疫的重要抗菌蛋白质,在昆虫抵御外源物质入侵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以柞蚕蛹为材料,采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蛹虫草菌(Cordyceps militaris)、柞蚕微孢子虫(Nosema pernyi)及无菌水为诱导源,测定不同外源物质诱导柞蚕蛹血淋巴对溶壁微球菌(Micrococcus lysodeikticus)的抑制活性,并根据柞蚕溶菌酶基因(GenBank登录号:DQ353869)设计引物,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不同外源物质诱导柞蚕蛹血淋巴中溶菌酶基因的表达变化。4个诱导处理组的柞蚕蛹血淋巴均可以产生抑菌活性,但抑菌效果具有显著差异:诱导后72 h柞蚕蛹血淋巴产生明显抑菌效应,抑菌圈直径由小到大依次为无菌水处理组、蛹虫草菌处理组、柞蚕微孢子虫处理组、大肠杆菌处理组,且雌蛹血淋巴的抑菌活性较强。4个诱导处理组柞蚕蛹血淋巴中溶菌酶基因的表达量在诱导后4~8 h内迅速上调,雌蛹和雄蛹中的表达量分别在诱导后24h、8~12 h达到最大,其中,大肠杆菌诱导溶菌酶基因表达上调迅速,但持续时间短,而蛹虫草菌和柞蚕微孢子虫诱导溶菌酶基因的表达量高。研究结果说明柞蚕的免疫应答时间和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因诱导源而不同,雌雄个体之间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紫草素对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试验以SMMC-7721为研究对象,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通过体外细胞毒性试验(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紫草素处理前后对肝癌细胞株SMMC-7721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表明:在紫草素作用下,SMMC-7721形态发生改变,细胞增殖受到抑制,细胞凋亡率为(19.00±1.31)%和(23.04±1.25)%。说明紫草素对肝癌细胞株SMMC-7721具有明显的凋亡诱导作用,为抗肿瘤药物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5.
通过细胞抑制试验研究桑黄子实体粗多糖与蛹虫草子实体粗多糖混合后的粗多糖对肺癌细胞A549的抑制作用,为利用药用真菌开发抗肿瘤药物提供试验依据。采用MTT法检测0.8 mg/m L的桑黄粗多糖和蛹虫草粗多糖对肺癌细胞A549增殖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作用48 h后的抑制率分别为32.95%、41.93%;将0.8 mg/m L桑黄粗多糖和0.8 mg/m L蛹虫草粗多糖按1∶1体积比混合的粗多糖则表现出协同增效抑制A549细胞增殖作用,抑制率可达54.71%。用流式细胞计数法测试分析的结果是:0.8 mg/m L蛹虫草粗多糖可影响A549细胞周期各时相的分布,而0.8 mg/m L桑黄粗多糖则对细胞周期无明显作用,但0.8 mg/m L混合粗多糖对A549细胞周期各时相分布的影响显著增强,G0/G1期细胞比率从75.39%±2.49%降低至64.43%±2.12%(P0.01),S期细胞比率从16.61%±0.87%升高至27.97%±2.82%(P0.01);混合粗多糖作用48 h后,A549细胞的晚期凋亡率从正常组的1.92%±0.55%提高至20.75%±0.24%,坏死细胞率由正常组的1.88%±0.43%提高至9.64%±0.42%,表现出明显的协同增效诱导A549细胞凋亡的作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A549细胞分别用0.8mg/m L的桑黄粗多糖和蛹虫草粗多糖及其混合粗多糖处理后,细胞内周期调控相关蛋白基因Cyclin A、CDK4的mRNA转录水平均显著下调,Cyclin D1、CDK2的mRNA转录水平显著上调,凋亡相关基因Bid、Bak、Cyt-C、Caspase3的mRNA转录水平也显著上调。研究结果提示桑黄粗多糖和蛹虫草粗多糖混合使用,具有协同增效抑制肺癌细胞A549增殖的作用,推测其通过调控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导致Cyt-C释放及启动caspase级联反应,从而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将经过0、30、60、90、120和150℃有效积温(以下称积温)处理的柞蚕蛹用于培育蚕蛹虫草,通过调查和检测柞蚕蛹虫草的生长状况及氨基酸组成与主要活性成分含量、超氧化物歧化(SOD)酶活力,考察不同发育程度柞蚕蛹对培育蚕蛹虫草的生长性状与营养保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柞蚕蛹感受积温不超过90℃时,蛹虫草菌对柞蚕蛹的感染速度较快,僵蛹率在92%以上,生产蚕蛹虫草总鲜质量及子实体的数量、长度等产量指标显著高于感受积温120℃、150℃的柞蚕蛹生产的蚕蛹虫草(P0.05);柞蚕蛹感受积温在0~120℃之间,随着积温增加,生产蚕蛹虫草的氨基酸总量也有增加趋势,当感受积温150℃时生产蚕蛹虫草的氨基酸总量又降低,比最高组(氨基酸总量的质量分数为35.05%)减少了28.73%;柞蚕蛹感受积温60℃时生产蚕蛹虫草的虫草素含量最高,质量比达到1.15 mg/g;随着柞蚕蛹感受积温的增加,生产蚕蛹虫草中的虫草多糖含量与SOD酶活力逐渐降低,柞蚕蛹感受积温150℃时生产蚕蛹虫草中的虫草酸含量最高(质量分数达13.23%)。试验结果提示,利用柞蚕滞育蛹或轻度发育蛹可以高效生产出品质优良的蚕蛹虫草。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亮氨酸(Leu)对猪胎盘滋养层细胞(p Tr)增殖数目和增殖周期的影响,本试验分别利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Leu浓度(0、0.01、0.05、0.1、0.25、0.5、1、5、10 mmol/L)处理p Tr不同时间(24 h、48 h、72 h)后,其增殖活力和细胞周期分布。结果显示,Leu处理p Tr细胞24 h后,0.01 mmol/L组和0.05 mmol/L组细胞数目极显著降低(P0.01);Leu处理p Tr细胞48 h后,细胞数目极显著降低(P0.01);1~10 mmol/L Leu处理p Tr细胞72 h后,细胞数目极显著降低(P0.01)。不同浓度Leu处理p Tr 24 h和48 h后,各试验组G0~G1期细胞数目逐渐增多,S期细胞数目逐渐减少,并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高浓度的Leu会阻碍正常细胞周期,从而抑制p Tr的增殖活力。  相似文献   

8.
采用细胞增殖试验(MTT法)、Annexin-V/PI双重染色法检测镰形棘豆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增殖抑制及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镰形棘豆提取物可显著抑制人肝癌细胞的增殖活性,尤其当浓度为250μg/mL和500μg/mL时,对肝癌细胞Smmc-7721抑制率均超过了60%,并且高剂量组中处于凋亡早期癌细胞的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镰形棘豆提取物对癌细胞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癌细胞增殖活性和诱导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感染对鸡血清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探讨柔嫩艾美耳球虫与宿主相互作用,将240只体重接近的7日龄海兰灰公雏鸡分为4组:A组为不感染不诱导凋亡组;B组为不感染诱导凋亡组;C组为感染不诱导凋亡组;D组为感染诱导凋亡组。诱导凋亡的处理方法是采血前2.5 h按6.4 mL/kg体重灌服40%酒精诱导凋亡,不诱导凋亡的处理则同时灌服与40%酒精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替代。于柔嫩艾美耳球虫感染(每只鸡感染1×10~5个柔嫩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后第24、48、72、96、120 h,每组抽取10只鸡心脏采血,制备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细胞色素C(Cyto-C)、半胱氨酸蛋白酶(Cas)-9、Cas-8、Cas-3、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Bcl)-2、Bcl-2相关X蛋白(Bax)、Bcl-XL、BH3结构域凋亡诱导蛋白(Bid)的浓度。结果显示,感染后24、48、72、96 h D组Cyto-C、Cas-9、Cas-8、Cas-3的浓度均低于B组,感染120 h D组Cyto-C、Cas-9、Cas-8、Cas-3的浓度均显著高于B组(P0.05),感染24、48、72、96 h D组Bcl-2/Bax和Bcl-XL/Bid值均高于B组,感染120 h D组的Bcl-2/Bax低于B组,Bcl-XL/Bid值高于B组。说明柔嫩艾美耳球虫感染早期通过Bcl-2/Bax值、Cyto-C、Cas-9、Cas-8、Cas-3浓度的增加来抑制宿主细胞凋亡,感染中晚期通过Bcl-2/Bax值、Cyto-C、Cas-9、Cas-8、Cas-3浓度的降低促进宿主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研究牛支原体P48蛋白对胎牛肺(embryonic bovine lung,EBL)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收集不同时间段、不同浓度P48蛋白与EBL细胞共孵育的样品,通过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DAPI染核法观察EBL细胞核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该蛋白诱导EBL细胞的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凋亡标志物的mRNA相对表达变化;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Bax和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当作用时间为72 h,P48蛋白浓度在10 μg/mL时,对EBL细胞增殖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在0.1和0.5 μg/mL时对EBL细胞的增殖的抑制作用不显著(P>0.05);经蛋白诱导12 h细胞核形态未有明显变化,24 h细胞核形态发生皱缩和凝聚,48和72 h细胞核发生碎裂;凋亡标志基因mRNA表达在2和12 h没有明显提高,在24、48、72 h有显著提高,与作用时间呈正相关,同时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eclin-1的表达随之显著提高。流式细胞技术结果显示P48蛋白诱导EBL细胞凋亡率为48.44%。综上表明,牛支原体P48重组蛋白能够抑制EBL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为进一步揭示牛支原体的致病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The assay was aim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18β-glycyrrhetinic acid derivatives containing pyridine carboxamide 6c,10c and 11c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HeLa,SMMC-7721 and SGC-7901 cells.Detected the cellular inhibition rate of 18β-glycyrrhetinic acid derivatives containing pyridine carboxamide 6c,10c and 11c to HeLa,SMMC-7721 and SGC-7901 cells by MTT method;Detected the conditions of apoptosis by Hoechst-33258 Staining Kit;Detected the apoptosis rate by Annexin V-FITC/PI method;The related protein expression levels were detected by Western blotting;To further clarify the situation of apoptosis induced in treatment group by detecting the activity of Caspases-3.18β-glycyrrhetinic acid derivatives containing pyridine carboxamide 6c,10c and 11c had the inhibition and promoting apoptosis effects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HeLa,SMMC-7721 and SGC-7901 cells,and had the concentration dependence.The results all showe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t test (P<0.05).18β-glycyrrhetinic acid derivatives containing pyridine carboxamide 6c,10c and 11c could induce the apoptosis of HeLa,SMMC-7721 and SGC-7901 cells.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研究18β-甘草次酸吡啶酰胺衍生物6c、10c、11c对HeLa、SMMC-7721、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MTT法检测18β-甘草次酸吡啶酰胺衍生物6c、10c、11c对HeLa、SMMC-7721、SGC-7901细胞的抑制率;利用Hoechst-33258细胞凋亡染色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相关蛋白表达水平;通过检测Caspases-3的活性进一步说明用药组诱导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表明,18β-甘草次酸吡啶酰胺衍生物6c、10c、11c对HeLa、SMMC-7721、SGC-7901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及促凋亡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经t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8β-甘草次酸吡啶酰胺衍生物6c、10c、11c可诱导HeLa、SMMC-7721、SGC-7901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柞蚕越冬蛹解除滞育后,随着有效积温的不断增加,逐渐向成虫(蛾)发育。通过对不同发育时期精巢、贮精囊及交配囊内的精细胞形态进行观察,了解有核精子和无核精子的形成过程,为柞蚕转基因育种和良种繁育等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柞蚕卵巢细胞原代培养及对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敏感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柞蚕卵巢细胞采用原代培养法,经6—7天形成细胞单层。对培养2周以上的细胞单层,进行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感染试验,经2—3天可见部分细胞核内形成多角体,约半月感染率达60%左右。  相似文献   

15.
柞蚕杀菌肽D对人直肠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张卫民  黄自然 《蚕业科学》1998,24(3):144-148
柞蚕杀菌肽D在0.05~200μg/mL浓度范围内对直肠癌细胞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用氚标记的胸腺嘧啶核苷(3H-TdR)对癌细胞的掺入试验,发现能抑制细胞DNA的合成.导致3H-TdR掺入率明显下降。钙离子螯合剂Indo-1-AM能与癌细胞内钙离子螯合而产生特异性荧光,通过粘附细胞激光定量分析及筛选议的观察,发现杀菌肽能破坏细胞的钙离子通道,钙离子迅速逸出细胞外。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直肠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发现杀菌肽首光破坏细胞膜致微绒毛收缩、融合,继而导致细胞器的破坏,最终细胞崩解死亡。正常猴肾细胞CV1,在1.00μg/mL浓度杀菌肽D作用48h,尚未发现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选择柞蚕5龄幼虫以及前滞育期、滞育期和解除滞育后发育前期、中期、后期的柞蚕蛹分离卵巢细胞,利用新研制的柞蚕细胞培养基MLM-45,在不同温度、pH值及渗透压条件下进行柞蚕卵巢细胞的体外培养,探究最佳培养条件及卵巢细胞取材的最佳发育时期。用台盼蓝染色活细胞计数方法,测定不同条件下用MLM-45培养基培养的不同发育时期柞蚕卵巢细胞的活力,当在27℃、pH 6.3、渗透压325 mOsm/kg的条件下培养30 d时,上述各发育时期柞蚕卵巢细胞的存活率最高,并且5龄幼虫、前滞育期和解除滞育后发育前期的卵巢细胞出现了增殖,其增殖率分别为54%、64%和2%,滞育期及解除滞育后发育中期和后期的卵巢细胞存活率也分别达到99.6%、96.6%和92.4%。在此最佳培养条件下,各发育时期柞蚕卵巢细胞培养2个月后其形态以圆形和椭圆形为主,尤以5龄幼虫和前滞育期蛹卵巢细胞的培养效果最好,细胞增殖7~8倍,是适于以MLM-45培养基培养的最佳发育时期柞蚕卵巢细胞。  相似文献   

17.
家蚕蛹虫草对小鼠免疫调节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小鼠为试验动物 ,对家蚕蛹虫草的免疫调节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家蚕蛹虫草无增加小鼠血清溶血素抗体积数作用 ,但可提高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率 ,对二硝基氟苯 (DNFB)诱导的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无增强作用 ,可显著提高小鼠NK细胞的活性 ,对小鼠体重及小鼠脏器 /体质量的比值无影响 ,表明家蚕蛹虫草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利用DNA条形编码探讨云南野柞蚕的分类学地位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2001年在云南曲靖发现的野生柞蚕(云南野柞蚕,A.pernyiwild)拥有一些与放养型柞蚕(A.pernyi)不同的特性。测定了云南野柞蚕线粒体细胞色素酶C亚基I基因5′端的部分片段(658 bp,GenBank:EU532613),并利用该DNA条形编码探讨其分类学地位。基于Kimura-2-Parameter计算的4个放养型柞蚕品种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仅0.003,而云南野柞蚕与放养型柞蚕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16,小于已确定分类学地位的放养型柞蚕与印度野蚕(A.rolyii)之间的遗传距离(0.028),但与家蚕(B.mori)同其祖先中国野桑蚕(B.mandarinaChina)之间的遗传距离相近(0.015)。NJ树中云南野柞蚕与放养型柞蚕也最先聚在一起,从分子水平证实其仍属于柞蚕种。初步认为,云南野柞蚕可以考虑成为柞蚕种的一个亚种——野柞蚕亚种。  相似文献   

19.
中国柞蚕微粒子病病原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丁杰  问锦曾 《蚕业科学》1992,18(2):88-92
从辽宁柞蚕分离出的两种微孢子虫,经光镜和电镜形态、寄生习性的研究结果,确定为柞蚕微粒子虫新种和修氏内网虫,在中国柞蚕微粒子病蚕中为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20.
柞蚕微孢子虫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柞蚕微孢子虫孢子液直接免疫家兔获得柞蚕微孢子虫多克隆抗体后,分别采用双抗夹心法和竞争法制作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建立能简便、快捷、准确诊断柞蚕微粒子病的柞蚕微孢子虫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法。双抗夹心法和竞争法分别是将柞蚕微孢子虫多克隆抗体与25 nm和17 nm的胶体金颗粒结合并固定在金标垫上,然后均将羊抗兔二抗包被在硝酸纤维素膜上作为质控点(C),但是2种方法制作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反应模式不同:前者是以柞蚕微孢子虫多克隆抗体作为检测点(T),而后者以柞蚕微孢子虫孢壁蛋白作为检测点(T)。2种方法制作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检测时间均为10 min,检测灵敏度为0.8×107个/mL,与柞蚕血淋巴无交叉反应,特异性强,操作简单,其中,以双抗夹心法制作的试纸条显色更清晰,结果更可靠,更具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