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木麻黄沿海防护林林内降水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木麻黄沿海防护林的林内降水特征的研究表明 :惠安木麻黄沿海防护林的林外年降水总量为 2 0 0 1 1mm ,年穿透降水量为 16 0 9 4mm ,占林外年降水量的 80 4% ,年树干径流量为 171 7mm ,占林外降水量的 8 6 % ,年林冠截留量为2 2 4 0mm ,占年降水量的 11 2 %。穿透降水与降水量以及树干径流与降水量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直线相关关系 ,可分别描述为 y =0 8972x - 4 4974和 y =0 10 5 4x 0 2 5 4。  相似文献   

2.
木麻黄抗星天牛无性系营造试验及初步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福建沿海木麻黄防护林连续多年发生木麻黄星天牛危害,2~5年生幼林尤其严重。针对这一情况,平潭国有防护林场选择引进台湾、广东以及福建东山和惠安等地的7个木麻黄无性系,并以平2为对照进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龙7和台山木麻黄两个无性系抗星天牛危害最轻,分别仅有1%和2%。湛江1和湛江2两个无性系表现一般,分别达到12%和16%;惠41、抗风6、粤703和对照的平2四个木麻黄无性系被星天牛危害最为严重,平均达到27.75%,因此在星天牛危害的重灾区不宜应用惠41等4个木麻黄无性系在沿海防护林建设中推广造林。  相似文献   

3.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小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青海云杉为主体的祁连山水源林 ,处在“冰源水库”和河川水系之间 ,具有独特的小气候作用 :林冠遮蔽使青海云杉林林内总辐射比林外减少 71 .0 2 % ,林冠层净辐射占林冠层总辐射的 5 8.0 % ,林内净辐射仅占林冠层总辐射的 1 9.0 % ;覆盖率为 40 %的青海云杉林林内1 4时平均气温低于林外 0 .4℃ ,2时平均气温高于林外 0 .1℃ ,而且森林覆盖率越高降低温度、缩小温差作用越明显 ;森林作用使林内蒸发仅为林外的 6 0 .71 % ,风速仅为林冠处的1 3.33% ,而林内年平均湿度比林外高 1 6 .6 7% ,特别是最低湿度要比林外高 5 3.5 7%。  相似文献   

4.
对惠安赤湖林场国内种质资源库中55个木麻黄种质资源通过目测初选10个品系。采用多目标决策法,通过适应性、速生性、繁殖力和观赏性等指标综合评价进行深入筛选,结果表明:千头木麻黄、垂柳木麻黄、圆头木麻黄、龙柏木麻黄为最佳景观型木麻黄品系。研究结果为滨海地区解决了景观绿化美化困难的局面,实现了沿海防护林和景观绿化的最佳组合,为有力推进我国滨海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优良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5.
木麻黄防护林生态系统凋落物及养分释放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运用定位研究的方法 ,在福建惠安赤湖林场定期收集木麻黄林分的凋落物 ,开展凋落物分解试验 ,并研究了木麻黄防护林的养分释放规律。结果表明 :( 1 )沿海木麻黄防护林 2 0a和 7a林分的凋落物年产量分别为 1 3 973和 1 2 3 85t·hm- 2 a- 1 ;( 2 )在凋落物分解过程中 ,木麻黄凋落物的失重率随时间而变化 ,其相互关系可用方程式W =-0 0 3 2 6t3+0 5 465t2 +2 1 5 41t+0 865 7来表达 ;( 3 )在不同林龄林分中 ,2 0a林分凋落物及其各组分中养分元素的含量高于 7a林分 ;同一林分中 ,元素种类不同 ,它们在凋落物各组分中的含量差别较大 ;( 4 ) 7a和 2 0a木麻黄林分每年归还给林地的养分总量为 2 5 0 2 4和 2 80 2 5kg·hm- 2 a- 1 ;( 5 )木麻黄凋落物分解的半衰期为 1 0 2a ,95 %的凋落物分解所需时间为 4 4a;7a和 2 0a林分每年通过凋落物分解释放进入林地土壤的养分总量分别为 1 2 5 1 2和 1 3 6 82kg·hm- 2 a- 1 。  相似文献   

6.
木麻黄毒蛾是木麻黄沿海防护林的主要食叶害虫。文章在对惠安赤湖防护林场木毒蛾发生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阐述了木毒蛾发生现状,分析了其发生蔓延的原因,提出了今后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木毒蛾属鳞翅目毒蛾科,是福建省沿海木麻黄防护林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几年历年4—6月份,特别是5月底至6月初发现木麻黄林内出现大量木毒蛾幼虫自然感病死亡。为摸清其死亡原因及其流行规律,我们于1976—1978年对平潭县沿海木麻黄防护林的木毒蛾进行了观察研究及防治试验。经鉴定,引起木毒蛾幼虫大量死亡的主要病原体是核多角体病毒。现将几年来对木毒蛾核多角体的研究情况简介于后。  相似文献   

8.
木麻黄人工林地持续利用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木麻黄(CasuarinaequisetifoliacL.)为东南沿海营造防护林的主要树种,现有人工林面积逾100万hm2。建国以来木麻黄培育成效显著.积累了丰富的栽培管理经验,造林技术有所创造发展,有效地发挥了森林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等多项功能。但因林分结构简单和经营方法不当.导致木麻黄人工林生态系统失调,面临着生长衰退、他力下降、林分更新困难和低效林分增加等局面,广东、福建等地均有类似报导,如何维持和提高木麻黄林土壤肥力,确保人工林地防护效能.已成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中的迫切问题。l木麻黄连我对林木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根…  相似文献   

9.
木麻黄无性系在沙荒风口的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6个木麻黄优良无性系,培育2 a生大苗,于1998年4月在福建平潭国有防护林场龙王头沙荒风口开展造林试验。2006年3月对试验林进行全面调查,通过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结果表明,木麻黄无性系间在树高、胸径、材积等方面的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粤501、平18、惠安1明显优于A13、平20、莆20,与同一地点相邻的普通木麻黄防护林相比,其平均树高、胸径的生长量分别是后者的3.0倍和1.43倍,平均保存率是后者的1.57倍。木麻黄优良无性系具有抗性强、生长快、郁闭早、树干直、冠形美、林相整齐等特点,在沙荒风口营建防护林效果显著,因此这6个无性系是沿海沙荒风口造林理想的木麻黄无性系,其中粤501、平18、惠安1表现最优,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关系到保护我国70%以上大中城市1.25亿人口和全国60%以上国内生产总值及生态安全。全国海防林建设虽然取得不小成绩,但由于我们工作不扎实,又遭受严重的人为破坏,其总量不足,基干林尚未合拢,红树林面积骤减7成(由6万hm2减至目前的2万hm2),试想一旦有海啸发生后果将不堪设想!在此严峻形势下,我们在福建惠安却看到另一番景象。基干林带基本合拢、红树林面积大幅度增加,两个生态屏障(海上木麻黄+红树林)和陆上山地生态保护林带基本建成,一个海湾型县级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已见雏型。惠安经验对全国沿海城市生态林建设具有典型意义。惠安的一批像林竑斌式的青年科技人员,长年坚持在有异味的海水里大造红树林;惠安有一批陈丽英式的惠安女,35年来坚持奋战在盐碱海滩上,百折不挠,终于建成一条136 hm2的沿海木麻黄林带;惠安有一批统领全局求真务实的各级领导班子。我们采访并编撰了这组文章,希望对您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1.
杭州湾南岸沿海防护林的防护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杭州湾南岸沿海防护林的防护效应,对沿海防护林林内外的风速、气温和相对湿度进行了布点测量。结果表明,沿海防护林对于风速有明显的减弱作用,风速最小值处于林带中央位置;风速减弱的整体趋势呈抛物线状,在林带作用下先减弱,离林带越远,这种减弱风力的作用越弱;经过防护林的作用,风力减小且风速变化幅度也减小;防护林可以调节区域小气候,防护林林内气温相对降低,相对湿度相对增加,对沿海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云生 《防护林科技》2012,(1):20-21,87
为推进沿海滩涂湿地的开发利用,在含盐量达0.9%以上的椒江河口淤泥质感潮带湿地进行筑土墩法营造木麻黄消浪林带试验,取得成功。试验结果表明,木麻黄消浪林带采用容器苗与地栽苗相比,具成本低、成活率高、生长量大、耐盐碱强等特点;木麻黄在外侧感潮带湿地的造林成活率高于内侧陆地,达96%。  相似文献   

13.
采用自动气象观测站对林内外小气候进行定位观测的方法,以神农架森林生态站2019年9月~2020年8月气象观测数据为基础,从空气温湿度、风速、降水量、太阳总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土壤温度等因子对神农架华山松人工林林内外气象要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冬季林内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高于林外,而其他季节林外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高于林内。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10月,林内外降水量分别占全年降水量的79.7%和76.9%。空气相对湿度主要受降水量的影响,在雨季林内相对湿度高于林外,而其他季节林外相对湿度高于林内。林内风速低于林外,林内比林外月平均风速降低44.3%。全年林内外太阳总辐射分别为1047.9 MJ?m-2和4116.9 MJ?m-2,光合有效辐射分别为514.4 umol?m-2s-1和1987.9 umol?m-2s-1,林内太阳总辐射和光合有效辐射在各月均明显低于林外。  相似文献   

14.
四川核桃栽培适宜性区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影响四川核桃生长发育的主导气候因子为,年均温、≥10℃积温、年极端低温、年日照时数、年降水量、1月平均气温和7月平均气温.通过对气候因子和土壤因子的适宜性综合分析,结合四川核桃主产区气候条件和生物学特性,得出全省核桃主要适宜的生态指标为,海拔400~2 800 m、土壤pH值5.5~8.5、土层厚度≥60 cm、≥10℃积温3 000 ~6 500℃,年平均气温9~18℃、年极端低温≥- 15℃、年降水量400~1 200 mm、年日照时数≥1 300h、1月平均气温≥-1℃、7月平均气温≤28℃.由此将四川划分为四川盆地北缘、东北缘核桃中心栽培区,川西高山峡谷核桃中心栽培区,川西南山地泡核桃中心栽培区,四川盆地中部核桃、泡核桃一般栽培区4个栽培区,对各区域核桃适宜性进行了评价,为四川核桃产业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滨海沙地木麻黄基干林带不同更新方式综合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层次分析法 ,于 2 0 0 2年对滨海沙地木麻黄基干林带不同更新方式的生态、社会、经济及综合效益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间隔带状采伐更新方式各效益均高于林下套种更新方式。间隔带状采伐更新中 ,1 0m宽采伐带隔带采伐更新 ,其生态、社会及综合效益最高 ,2 0m宽采伐带隔带采伐更新第二 ,而 3 0m宽采伐带隔带采伐更新方式 ,其经济效益最高。林下套种更新方式中 ,林带间伐后林下更新方式 ,其生态、社会、经济及综合效益均比直接在林下套种更新方式高。对于只能进行林下套种更新的木麻黄基干林带 ,根据林带郁闭度作适当间伐调整 ,并选用适应于沿海沙地生长具有一定耐荫性的树种在林下套种 ,可使其综合效益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Yu  Wei  Zhang  Yong  Xu  Xiuyu  Zhong  Chonglu  Wei  Yongcheng  Meng  Jingxiang  Chen  Yu  Li  Zhen  Bush  David 《New Forests》2020,51(4):689-703
New Forests - Casuarina equisetifolia is planted extensively in clonally-established coastal shelterbelts in South China. During the last decade, the plantations have been severely attacked by...  相似文献   

17.
为揭示油松中龄林的气候效应,笔者运用自动气象站对晋东南油松中龄林林内外的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和风向、气压进行了为期1年的同步、连续观测,分析不同因子在林内外变化特征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太行山油松中龄林林内外气温、相对湿度、风速、气压、太阳辐射的变化趋势相近,林内的年平均气温、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平均气压、年平均风速、年平均太阳辐射强度分别为6.43℃,69.06%,0.09 m/s,87.94 KPa和39.67 W/m^2;林外分别为8.92℃,62.27%,0.82 m/s,87.81 KPa和137.14 W/m^2.油松林具有降温、防风、增湿、改变风向和减少太阳辐射的作用。此外,油松中龄林不仅具有明显的小气候效应,且改变了上述气象因子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福建沿海地区木麻黄迹地更新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福建沿海地区木麻黄迹地更新难的问题,在平潭县芦洋农场进行了农地与迹地营造木麻黄防护林带更新试验,根据两带木麻黄生长情况,从土壤机械组成、化学基本组成以及土壤微量营养元素与木麻黄小枝微量营养元素铜、锌、硼、钼的含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长期种植木麻黄迹地的酸性沙质土,土壤中有效钼长期消耗,造成土壤有效钼的缺乏,是迹地木麻黄生长不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针对福建沿海防护林木麻黄品种单一问题,从澳大利亚引进7个木麻黄树种30个种源种子进行造林试验,通过多目标决策法综合评估,筛选出适应能力较强且速生优质的细枝木麻黄(Casuarina cunninghamina)15002种源、山神木麻黄(C.collia)19111种源,粗枝木麻黄(C.glauca)15218种源、13128种源和13987种源,对这些种源进一步进行家系和单株选择,结合无性繁殖的途径,可推广应用于沿海沙地特别是后沿地段造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