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奶牛胚胎性别鉴别技术在生产中应用的几个要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奶牛的胚胎性别鉴别技术在其繁殖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移植已知性别的胚胎,控制后代的性别比例,将给乳牛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的出现,应用PCR法鉴别奶牛胚胎性别已成为现有性别鉴别方法中最为有效,并且可以进一步实现商品化生产性别鉴别胚胎的枝术。  相似文献   

2.
奶牛的胚胎性别鉴别技术在其繁殖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移植已知性别的胚胎,控制后代的性别比例,将给奶牛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的出现,应用PCR法鉴别奶牛胚胎性别已成为现有性别鉴别方法中最为有效,并且可进一步实现商品化生产性别鉴别胚胎的一项技术。近几年,胚胎移植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推广,但实践中真正将胚胎性别鉴别技术应用于奶牛繁殖生产还有某些问题值得注意,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奶牛性别控制技术研究及其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奶牛的性别控制主要有三条途径,一是在人工授精前通过对X精子与Y精子分离以控制性别;二是在胚胎移植前对胚胎的性别进行鉴定以控制性别;三是通过控制外环境来控制性别。1人工授精前的性别控制奶牛染色体的数目为60条,其中58条为常染色体,另外两条为性染色体即X、Y染色体,一般认为雄性动物胚胎的性染色体为XY型,雌性动物胚胎为XX型。由于Y染色体只在公牛才含有,因此,精卵结合时精子的类别就决定了奶牛的性别。X精子与Y精子之间存在着微弱的生物学差异,根据精子的形态、DNA含量、比重、膜电荷、抗原性、体积等差异,实施…  相似文献   

4.
家畜性别控制是指通过人为干预或操作,使母畜按照人们的愿望繁殖所需后代的一门生物技术.在畜牧业生产中,许多重要的经济性状(如泌乳、产毛、产肉等)都与性别密切相关,通过性别控制达到理想的比例,可以获得更多的所需性状及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可减少或排除有害基因,防止性连锁疾病的发生,促进养殖业的遗传进展和畜群的更新.在奶牛业中,奶牛的性别控制与胚胎分割、胚胎冷冻等繁殖新技术结合,可增强奶牛选择强度,提高母犊繁殖效率,加快遗传育种进程,增加良种奶牛数量,提高奶牛场的经济效益等,因而性别控制对奶牛业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奶牛性别控制的的机理、方法和发展前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鉴定奶牛胚胎性别和移植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鉴定奶牛胚胎性别和移植试验罗应荣,刘云海,朱化彬,朱志庆,朱成宽(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北京)宫云浩,吴时友,蒋正军,孙淑芳,孙淑华(农业部动物检疫所青岛)前言胚胎性别鉴定是人为控制家畜后代性别的重要途径之一,特别是奶牛业,多生母...  相似文献   

6.
广东湛江南翔胚胎生物工程技术研究所“应用胚胎生物工程技术扩繁优良奶牛”工程.近日又传出喜讯.性别控制体内体外冷冻胚胎技术,首批10头母黄牛移植北美洲高产“荷斯坦”奶牛胚胎,成功产下第一头奶牛犊,重30多千克,健康活泼。据称,这是该省率先成功借当地母黄牛之腹产下“洋奶牛犊”,技术在国内居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7.
奶牛的胚胎性别鉴定对奶牛的繁殖、育种、生产管理和遗传疾病的防治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笔者较系统地阐述了奶牛胚胎性别鉴定技术的原理,国内外研究现状,各种胚胎性别鉴定的方法和比较,胚胎性别鉴定技术在奶牛快速繁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家畜胚胎的性别鉴定和后代性比例的控制,是现代畜牧科学研究和生产的重大课题之一,它对提高畜牧生产的经济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人们对不同用途(品种)的牛,有着不同的要求。由于性别不同,牛的生产性能和特点也不相同,性别之间的经济价值也相差悬殊。对奶牛来说,产奶母牛的经济效益较高,因此人们都希望它多产母犊。但在自然条件下,奶牛产雌雄比例接近1:1,所以人为的控制出生犊牛的性别,一直是奶牛业的追求目标。  相似文献   

9.
胚胎水平上对家畜性别控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畜的性别是由带有Y染色体的精子决定的,当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胚胎,家畜性别也就被决定。在胚胎水平上控制胚胎性别,从而控制家畜性别,即胚胎发育早期判断出胚胎性别,按畜牧业生产需要使特定性别胚胎发育成人们需要的个体.而且对早期胚胎进行操作简单易行,对胚胎的机械伤害最小,可行性大。现就不同性别控制手段的理论基础、特点,及这些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奶牛的性别控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产雌的奶牛是影响奶牛场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奶牛的性别控制至关重要。20世纪90年代White等就通过胚胎鉴别控制奶牛的性别,刘嗣枢(1985)、王亚鸣(1975)、Kaneko(1984)、李方来(1984)、Adimolaj(1977)和Steeno(1974)等应用了各种方法对精子进行处理以达到控制性别的目的,取得了明显的效果。1性别决定机理奶牛的性别主要受内因和外因两个因素影响,其中内因(遗传因素)起决定使用。产雌雄主要取决于与X-卵子结合的是X-精子还是Y-精子。1.1性别决定基因在多数哺乳动物的Y染…  相似文献   

11.
性控体外受精胚胎技术是指利用奶牛胚胎生物工程在现代奶牛生殖生理和遗传繁育理论的基础上,以精子细胞、卵母细胞和受精卵为主要研究对象的遗传操作技术,主要包括超数排卵、胚胎移植、胚胎冷冻、胚胎性别鉴定和控制、体外受精、胚胎核移植和胚胎干细胞系建立等多种技术,除胚胎核移植和胚胎干细胎系的建立二项技术还处于实验室试验研究之外,其他均已达到奶牛生产的实际应用阶段。奶牛胚胎移植技术在国内外已达到大规模应用及商业化阶段,奶牛胚胎移植技术的应用,可使每头良种奶牛的繁育速度比自然繁殖提高7~10倍左右。近两年,我国每年移植国…  相似文献   

12.
家畜胚胎性别鉴定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及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畜胚胎的早期性别鉴定技术是家畜性别控制技术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家畜胚胎移殖技术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胚胎冷冻,切割及核移殖技术等的发展,家畜的性别控制技术愈来愈显得重要。它一直是畜牧生产和科研关注的热点。本文就家畜胚胎性别鉴定的意义、分子生物学方法及研究现状等方面加以综述。1性别控制的意义通过家畜胚胎早期性别鉴定实现性别控制,一方面能大大提高畜牧业的经济效益、由于人工授精技术的普及,公畜的需要量越来越少。因此,奶牛、奶山羊、犬、兔,都以雌性价值高。而在实际生产中,根据生产的实际需要,也需人为地控…  相似文献   

13.
胚胎冷冻技术是胚胎保存、切割和性别鉴定以及建立胚胎库等的重要技术基础。试验应用CL-5500冷冻仪,采用乙二醇作保护剂冷冻奶牛胚胎,解冻复苏率达到85.7%。  相似文献   

14.
哺乳动物胚胎性别鉴定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性别控制是通过人为方法使雌性成年动物按照人们的意愿生产特定性别后代的动物繁殖新技术。早期胚胎鉴定是性别控制的一条重要途径,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展,尤其是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本文综述了胚胎性别鉴定的基本原理、鉴定方法以及研究概况,并阐述了该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90年代初期。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研究院在牦牛体外受精及绒山羊鲜胚移植方面开展过一些工作,并于1999年开展“牛胚胎性别鉴定及移植技术研究”项目,通过外源激素对奶牛超数排卵。非手术法回收胚胎,利用PCR技术鉴定胚胎性别。同时引进国外肉牛冷冻胚胎移植当地黄牛,加速了优良种畜的扩繁。建立了经性别鉴定的牛胚胎库。2002年9月。  相似文献   

16.
奶牛热应激是高温环境引起的奶牛生理上的非特异性反应,会严重影响奶牛自身生理状态,损害胚胎发育,进而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因此,如何提高热应激条件下奶牛胚胎发育能力,对于促进奶牛养殖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就热应激对奶牛内分泌、卵母细胞及胚胎的负面影响,以及物理降温、激素治疗、添加IGF1、基因编辑技术修饰HSPA1L和PRLR基因等解决措施进行综述,为促进热应激奶牛胚胎发育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新疆呼图壁胚胎工程中心在2003年10月对呼图壁种牛场牧一场四头青年奶牛移植了从美国某公司进口的经性别鉴定为XX的荷斯坦奶牛胚胎,至2004年8月2日,该四头青年牛先后顺利产下四头母犊(见表1)。  相似文献   

18.
奶牛性别控制体外胚胎来源于美国,其父系都是世界排名领先的种公牛,母系为美国现有饲养的母牛,单产水平在9-10吨。在我国实施高产奶牛性别控制体外胚胎移植产业化,就是要使现有的奶牛群体迅速提高生产性能,提高单产水平。  相似文献   

19.
随着奶牛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奶牛子宫内膜炎(Endometritis of Dairy Cattles)已成为目前危害奶牛养殖业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该病会使奶牛的性周期紊乱,同时阻碍精子的活力发挥及胚胎着床,致使屡配不孕,成为引起奶牛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奶牛体质差、防卫机能降低或受污染严重等原因,致使病原菌大量繁殖,引起奶牛子宫内膜发生炎症病变,导致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新疆畜牧科学院与美国康乃尔大学合作,利用精子分离技术生产奶牛体外性别控制胚胎日前取得惊人突破.牛犊母犊率达到100%。奶牛体外性别控制,是生物技术的高新技术。这项技术的应用,能使奶牛的生产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新疆畜牧科学院20多年前就开始此项研究,其研究水平居于国际邻先地位。从今年6月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