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中国农村科技》2010,(7):15-15
近日,日本名古屋大学的研究人员宣布发现了一种可将水稻的产量提高五成的新基因。这种基因可通过自然杂交的方式传递给下一代,不涉及有争议的转基因问题。  相似文献   

2.
《现代农业科技》2006,(2X):78-78
日本研究人员发现,与普通水稻相比.嫩芽直立的一种水稻生产的谷粒量更多。他们通过对基因被随机敲出的一组水稻品种进行扫描,Tomoaki Sakamoto和同事鉴别出直立的水稻品种。在这种直立的水稻中,一种负责生产与生长有关的植物类固醇的基因发生了变异。  相似文献   

3.
我国研究人员近来发现了一个可以同时影响水稻品质和产量的关键功能基因GW8.将它应用到新品种水稻的培育中,有望让水稻变得好吃又高产。相关成果2012年6月24日由英国《自然一遗传学》杂志在线发表。该成果由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傅向东、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张桂权和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钱前组成的科研团队共同完成。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日本名古屋大学的研究人员宣布发现了一种可将水稻的产量提高五成的新基因。这种基因可通过自然杂交的方式传递给下一代,不涉及有争议的转基因问题。据介绍,这种被命名为"WEP"的基因是由名古屋大学生物机能开发利用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的,位于水稻染色体的第八染色体中,它的作用是可以控制水稻一次枝梗(最开始从穗节上长出来的幼穗分支)的数量,  相似文献   

5.
《农业科技通讯》2006,(2):60-60
日本研究人员发现,与普通水稻相比,嫩芽直立的一种水稻生产的谷粒量更多。他们在2006年1月出版的《自然一生物技术》上报告了这种通过非转基因方法培育的水稻品种,这种技术有望培育出在密集种植环境中产量更高的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6.
《现代农业科技》2006,(5X):75-75
硅是地壳和土壤中第二种最丰富的元素,对植物生长是有益的,可帮助它们克服不同形式的压力。它对水稻的高产稳产尤其重要。现在,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控制硅积累的水稻基因,即Lsil。该基因永久性地表达在根部,对其活性的抑制可减少硅的吸收。这是首次关于高等植物中一种硅运输基因的报告,因为有些植物不能积累足够数量的硅,所以该发现有可能为培育抗压力作物提供策略。  相似文献   

7.
一个水稻高叶绿素基因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重庆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发现的一个水稻高叶绿素基因为材料.比较研究了其近等基因系在不同时期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不同光合有效辐射下的光合作用速率;生物产量,经济产量,外观米质的垩白粒率。结果表明.该基因能提高叶绿素b含量1倍以上,总叶绿素含量25%左右.光合作用速率20%左右;提高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16%以上.降低垩白粒率17%左右。  相似文献   

8.
日本农业环境技术研究人员在水稻叶子中发现一种酵母,可有效分解微生物降解塑料。微生物降解塑料是指在自然环境下可被微生物作用而发生降解的塑料。日本研究人员发现,微生物降解塑料的表面结构与植物叶子的表面结构类似,因此他们推测分解叶子的微生物也能分解微生物降解塑料。  相似文献   

9.
新华社洛杉机 一个国际研究小组9日宣布,他们发现了水稻中的“抗洪基因”,并利用这一基因培出了长时间被洪水淹没却能存活的“抗洪水稻”。科学家表示,这个水稻新品种将给洪水多发地区的农户带来福音。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研究人员近来发现了一个可以同时影响水稻品质和产量的关键功能基因GW8,将它应用到新品种水稻的培育中,有望让水稻变得好吃又高产。相关成果2012年6月24日由英国《自然―遗传学》杂志在线发表。该成果由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水稻种植面积及产量都位居世界第一,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北方是水稻主要产区,北方地区的水稻为一季水稻。为了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北方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成为技术推广人员的重要工作。结合北方气候特点,研究水稻种植方法,利于水稻质量与产量的提升,进而提高水稻种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正>日本冈山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能抑制重金属镉在稻米中蓄积的水稻基因,该基因能把从土壤中吸收的镉封闭在水稻根部细胞内。这一发现为培育难以蓄积镉的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13.
e型杂交水稻育种与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高杆隐性基因-eui基因由美国学者J.N.Rutger在1981年发现,介绍了通过将eui基因导入水稻恢复系和不育系的途径来提高杂交水稻制种产量的设想与实践,以及杨仁通过直接辐射诱变方法育成高杆隐性(e型)恢复系和e型不育系的研究成果;综述了我国在水稻长穗颈不育系的选育、e型杂交水稻组合的选育及其制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e型杂交水稻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国外对内吸式杀虫刑的杀虫机理、抑制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提高植物生长激素水平和水稻产量方面曾进行过诸多的研究,但缺乏稻田药肥施用方法及杀灭水稻害虫的试验研究,为此,我们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3年连续试验研究。应用内吸式杀虫剂与氮素化肥等复混合制成的水稻专用(Ⅰ)号药肥,对毒杀水稻害虫和促进水稻生长,增加产量效果明显。施药处理与对照相比,对毒杀二化螟幼虫、稻象幼虫防效显著,对稻飞虱也有一定防效。每亩可增产稻谷39.1一108.7kg,增产幅度为8.3%一22.9%。  相似文献   

15.
内吸式杀虫剂与氮素化肥混施对水稻的增产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对内吸式杀虫刑的杀虫机理、抑制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提高植物生长激素水平和水稻产量方面曾进行过诸多的研究,但缺乏稻田药肥施用方法及杀灭水稻害虫的试验研究,为此,我们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3年连续试验研究。应用内吸式杀虫剂与氮素化肥等复混合制成的水稻专用(Ⅰ)号药肥,对毒杀水稻害虫和促进水稻生长,增加产量效果明显。施药处理与对照相比,对毒杀二化螟幼虫、稻象幼虫防效显著,对稻飞虱也有一定防效。每亩可增产稻谷39.1一108.7kg,增产幅度为8.3%一22.9%。  相似文献   

16.
纤维素分解菌剂对水稻秸秆田间降解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水稻-西瓜轮作模式中研究纤维素分解菌剂对水稻秸秆田间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秸秆还田中应用纤维素分解菌剂可以显著降低水稻秸秆的强度,增加土壤转化酶、脲酶、多酚氧化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应用纤维素分解菌剂在不同时期可以增加秸秆的降解率5.5%~10.7%,增加下季作物西瓜产量60%~10.0%和糖度9.1%~11.9%。秸秆应用纤维素分解菌剂还田是合理利用秸秆资源,用地养地,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解决秸秆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7.
《广东农业科学》2006,(9):19-19
近日,从复旦大学传出信息,该校与中国农业大学专家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决定水稻产量的“基因钥匙”。相关论文已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基因研究》上发表。  相似文献   

18.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野生小麦含有一种“营养”基因。如果培育得当,可以借助这种基因提高小麦中蛋白质、锌和铁的含量,为人类提供营养含量更高的食物来源。 1.神奇基因在野生小麦中含有一种特别基因,可以提高谷物中营养成分含量。但奇怪的是,在人工栽培的小麦中,这种神奇的“营养”基因因某种不清楚的原因而失去作用。  相似文献   

19.
转PEPC基因水稻接种固氮菌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15)N-同位素技术研究转PEPC基因水稻及无PEPC基因水稻在接种不同固氮菌后的光合特性、产量性状和固氮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接种水稻联合固氮工程菌处理与未接种固氮菌处理相比,转PEPC基因水稻的PEPC活性、PS Ⅱ光化学效率(Fv/Fm)、净光合速率均明显提高,生物学产量和经济产量也相应增加了38.08%和26.86%;与无PEPC基因水稻相比,转PEPC基因水稻能明显提高水稻联合固氮工程菌的固氮效率。这种水稻光合与固氮相互促进的机理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我国研究人员近来发现了一个可以同时影响水稻品质和产量的关键功能基因GW8,将它应用到新品种水稻的培育中,有望让水稻变得好吃又高产。相关成果2012年6月24日由英国《自然―遗传学》杂志在线发表。该成果由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傅向东、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张桂权和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钱前组成的科研团队共同完成。傅向东接受采访时介绍,在科技部、农业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科院的支持下,经过多年的协作与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