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海水环境中锌对中国对虾卵子孵化和无节幼体变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可溶性锌对卵子孵化和无节幼体变态的作用只与游离离子活度有关,而不是与其总浓度有关。锌离子活度在10 ̄(-7.30)mol/L以下时,不影响卵子的孵化率;高于此浓度会显著(P<0.05)降低孵化率;在10 ̄(-5.00)mol/L时卵子完全不能孵化。锌离子活度在10 ̄(-7.60)mol/L时,不影响无节幼体的生长变态;高于此浓度时,明显(P<0.05)减少变态率;高于10 ̄(-6.00)mol/L时。无节幼体完全不能存活。讨论了锌离子对对虾育苗系统的影响,认为育苗过程中锌离子的最佳活度为10 ̄(-7.60)mol/L。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铜,锌离子在球等鞭金藻的培养液中最佳存在活度。采用了一种新的海水处理方法,除去海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同时,计算了培养液中铜,锌离子活度,结果表明,金藻培养液中,铜,锌离子的最佳活度为10^-13.57-10^-8.80mol/L和0-10^-6.00mol/L;铜离子表现了对金藻生长繁殖的必需性,而锌离子未表现出对金藻生长繁殖的必需性;当铜,锌离子活度分别大于10^-8.80和10^-6.  相似文献   

3.
自行研制的高分子吸附剂装置,在两处中等规模的中国对虾育苗场进行了应用实验。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应用装置与使用自然海水育苗对比,卵子的孵化率平均提高11.8%,无节幼体到蚤状幼体变态率平均提高10.2%;应用装置与使用EDTA(2.0mg/L)比较,卵子的孵化率平均提高7.5%,无节幼体到蚤状幼体的变态率平均提高3.6%。  相似文献   

4.
镧对青虾卵子孵化的影响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La^3+对青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卵子孵化出蚤状幼体的影响,结果表明:La^3+的最佳浓度范围为1.2~4.8mg/1,扣提高孵化率22.8%~27.7%,镧对青虾卵子孵化的促进作用是通过卵子对镧的吸收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镧-氨基酸络合物对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胚胎发育和无节幼体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胚胎发育期为单、二细胞的卵子,镧-脯氨酸、镧-苯丙氨酸的最佳浓度范围分别为(1.50-4.00)mg/L和(0.50-3.00)mg/L,对卵子的孵化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较对照组分别提高21.0%-46.0%及23.0%-42.8%(P<0.05);对无节幼体的变态也有促进作用,镧-脯氨酸、镧-苯丙氨酸垢最浓度范围分别为(0.50-4.00)mg/L和(0.50-3.00)mg/L,变态率较对照组分别提高16.4%-27.5%及20.4%-26.7%(P<0.05)。镧-氨基酸络合物对卵子孵化及无节幼体变态的促进效果好于元素镧,镧-苯丙氨酸又好于镧-脯氨酸。  相似文献   

6.
汞对草鱼卵子孵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Hg^2+对草鱼受精卵孵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Hg^2+的浓度大于0.04mg/L时孵化率显革降低,当Hg^2+的浓度大于0.16mg/L时则孵化率为0。  相似文献   

7.
亚硝酸盐对河蟹蚤状幼体及蟹苗毒性试验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研究了NO2^-N对河蟹Z5蚤状幼体及大眼幼体的毒性影响:NO2^--N能刺激和麻痹Z5蚤状幼体及大眼幼体,并阻碍它们变态,引起死亡;在蚤状幼体后期的水质管理中,应加大力度换水,使(NO2^--N)在Z5幼体期小于0.48mg/L,在大眼幼体时小于1.2mg/L。  相似文献   

8.
庞璞敏 《水产科学》1999,18(1):6-10
1998年4-6月利用总面积1.9hm^2的6口池塘比较研究了水质对中华绒螯蟹幼体变态率和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温低时,幼体变态所需的时间长,累积温度高;溶氧大于5mg/L,思体变态率和成活率的关键是处理好饵料和水质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以水体甲基汞不同浓度(μg/L)分别染毒鲤鱼24小时和1周。实验结果表明:在浓度高于50μg/L染毒24小时和浓度20μg/L染毒1周时,多数染毒鱼的血浆K^+和Mg^2+浓度增高,Na^+和Cl^-浓度下降,PO4^3-值变化不明显。血浆Ca^2+浓度仅在200μg/L染毒24小时和高于40μg/L染毒1周时,染毒鱼的血浆Ca^2+出现极显著下降。甲基汞量高于100μg/L染毒24小时和80μg  相似文献   

10.
中国对虾雄性生殖系统感染WSSV在其垂直传播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人工感染实验,对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雄性亲虾进行投喂感染。在确定其携带WSSV粒子后,将被WSSV感染的精荚人工移植到健康的雌虾纳精囊内。在无其他病源的情况下,促其产卵繁殖,统计各组子代的受精率、孵化率及无节幼体至溞状幼体的变态率贸?式PCR技术对亲虾及子代进行WSSV检测。结果表明,受WSSV感染的精荚能够把病毒传播给健康雌虾,雌虾能产出携带WSSV的卵子,培育出带毒幼体。各组子代的受精率、孵化率及变态率的统计结果表明,感染组和对照组在受精率上没有明显区别,受WSSV感染的精卵细胞可以正常结合。对照组受精卵的孵化率明显高于感染组,差异显著(P=0.045<0.05)。对照组无节幼体的变态率也高于感染组。说明WSSV的入侵对受精卵及幼体的发育有影响,WSSV感染导致部分受精卵及幼体不能正常发育或死亡。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自制离体孵化装置,对日本米虾(Caridina japonica)不同发育期胚胎进行离体孵化研究,结果显示,水温为25.5℃时,日本米虾受精卵孵化大约需要25 d,发育积温为637.5℃。胚胎发育历经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前无节幼体期、后无幼体期、前溞状幼体期和膜内溞状幼体期8个时期。各期离体胚胎均能孵化出幼体,膜内溞状幼体期离体胚胎孵化率最高,为(80.7±2.4)%,非离体孵化的对照组为(79.1±4.9)%,二者差异不显著;卵裂期离体胚胎孵化率最低,为(28.2±2.6)%,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各组离体胚胎所孵化出的Ⅰ期(ZⅠ)和Ⅱ期溞状幼体(ZⅡ)的变态率无显著差异。温度对日本米虾前溞状幼体期胚胎离体孵化影响显著,在15.0℃~32.5℃范围内,随水温升高孵化时间逐渐缩短,15.0℃时,前溞状幼体离体孵化时间为(436.8±124.8) h,32.5℃时缩短至(228.0±88.8) h,但温度高于29.0℃时,孵化出的幼体变态率开始下降。本研究可为日本米虾繁殖生物学及甲壳动物胚胎离体孵化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浅议影响卤虫卵孵化率的几个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卤虫卵孵出无节幼体作为虾、蟹苗幼体的开口饵料,已被广大海水虾蟹苗种繁育场广泛采用,它对提高虾蟹苗幼体变态及出苗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不少育苗场由于忽略了海水水质因子及操作程序对卤虫卵孵化率的影响,致使许多优质卤虫卵在其孵化生产过程中达不到理想的孵化率,造成育苗成本的上升,影响了育苗效益。笔者结合个人的生产实践,就影响卤虫卵孵化率的有关问题探讨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孔雀石绿对河蟹蚤状幼的48小时半数致死浓度I期幼体为1.89ppm.V期幼体为7.45ppm。在河蟹工厂化育苗中如果发生聚缩虫感染,可采用孔雀石绿1ppm浓度全池泼洒,10-12小时内排出药液水,换入新水的方法杀灭聚缩虫,不会影响河蟹蚤状幼体的变态发育。  相似文献   

14.
于1996~1997年,用6-DMAP抑制太平洋牡蛎受精卵第二极体的释放,诱导产生三倍体,最高诱导率为93.8%。该实验组胚胎孵化率为81.0%,D形幼虫畸形率为17.6%。实验选用L9(34)设计,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6-DMAP浓度,设300、450和600μmol/L等三水平;诱导时机(观察静止状态的受精卵,以受精卵出现第一极体的百分率指示),设10%、30%和50%等三水平;诱导持续时间,设10、15和20min等三水平,试验设三次重复。解剖法获取精卵,人工授精。染色体倍性检查采用染色体计数法。根据正交试验直观分析结果,得出诱导太平洋牡蛎三倍体各因素的最优水平组合:当30%受精卵出现第一极体时,将受精卵浸泡在含6-DMAP450μmol/L的海水中10min;三因素的主次顺序:6-DMAP浓度→诱导时机→诱导持续时间。6-DMAP的浓度和诱导时机对三倍体诱导率的影响显著;但诱导持续时间影响不显著。部分试验组得到4.2%~13.6%的四倍体和10%左右的非整倍体,这种情况可能与受精不同步抑制第一极体释放而导致的染色体多极分离有关。  相似文献   

15.
二氧化氯改善养殖水环境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吴垠  马悦新 《水产科学》1998,17(4):10-13
使用二氧化氯化处理水养殖用水(实验室规模)测定水化学指标及水中细菌数量的变动,结果表明:(1)二氧化氯能够明显中水环境的溶氧(增氧量为5.8-22.7%)减低水中COD和NH3-N值(COD降低幅度为26.0-58.8%,NH3-N清除率为19.4-38.5%)(2)二氧化氯浓度为0.2×10^-3mol/m^3及1.2×10^-3mol/m^3可有显降低海水中弧菌数及细菌总数,随着药物浓度增大,  相似文献   

16.
EDTA对紫彩血蛤幼虫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研究了EDTA对紫彩血蛤幼虫生长,存活和变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试验的EDTA浓度均能促进幼虫生长,前期3.0×10^-6浓度组生长最快,幼虫平均壳长由对照组的235.6μm增至239.7μm,后期则以1.0×10^-6浓度且生长最快,幼虫平均壳长由对照组的247.4μm增至253.0μm;0.5×10^-6-5.0×10^-6EDTA均能提高幼虫的存活率和变态率,其中以1.0×10^-6效  相似文献   

17.
河蟹人工育苗期固着类纤毛虫病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蟹人工育苗期间,受精卵和状幼体用抗真菌药物制霉素药浴,对固着类纤毛虫病的防治效果显著。当药液浓度在35mg/L时浸浴3gm在65mg/L时浸浴2h,在125mg/L时浸浴1g,均能杀死固着在蟹卵及幼体上的钟虫Vorticellasp和聚缩虫Zoothamniumsp.,并使虫体脱落。蟹卵和状I期幼体用125mg/L制霉素药浴6h亦无融作用,受精卵的胚胎发育及幼体的蜕皮变态均正常。  相似文献   

18.
房文红  王慧 《海洋渔业》1999,21(2):66-68
本试验观察了K^+,SO^2-4和碳酸盐碱度对大银鱼仔鱼存活的影响。大银鱼仔鱼在K^+浓度10-302.4mg/L中96h成活率为95-100%,在SO^2-4384-1920mg/L中96h成活率为100%〉资助它们能正常生长,碳酸盐碱度低于14me/L时96h成活率为100%,当碱度升到22me/L时其成活率为80%。  相似文献   

19.
从1978年3月到5月,于5尾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雌虾获得的34批卵子中,孵化出了二百多万无节幼体。头胸甲长50~63毫米的雌虾,切除一眼柄,在20~30天的脱皮时期内,不断产出活力强的卵子,这表明一次受精后,足够使在一次脱皮时期内所产的几批卵子受精。每次脱皮后重新受精是必要的。每批的产卵量从19000到460000粒(平均217635粒)不等,而且卵量没有随着相断的批数而减少。平均孵化率为30.5%。平均每批孵化无节幼体数为66000个。在靠近脱皮末期产的几批卵,有孵化率较低的趋势。从15批孵化的幼体中,抽样培养到仔虾期,其密度在40~250个/升。在3升水体的培养中,平均成活率为79%,但在大规模试验中,平均成活率小于13%。  相似文献   

20.
卤虫即盐水丰年虫(Artemia saliva),是目前国内外用于培育蟹、虾类幼体的良好饵料之一,有关其资源及提高孵化率的方法已有报道(1975年,陈清潮等)。本试验是为解决卤虫无节幼体的大量生产,进行盐度、密度、温度等因子对卤虫休眠卵孵化影响的试验,并在此基础上,于1978年提出了流水孵化卤虫休眠卵的新工艺,使单位水体卤虫卵孵化无节幼体的产量提高了数十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