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变异系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变异系数是衡量不同单位或平均数差异较大的样本变异程度的一种常用统计量。为实现以样本推断总体的目的,本文探讨了总体变异系数间差异的统计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2.
培养学生正确的统计学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统计是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在生物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是一门应用数学。它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通过样本来推断和估计总体,然而样本毕竟只是总体的一部分,通过样本来推断总体也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正确。"有很大的可靠性但有一定的错误率"这是统计分析的基本特点,因此在生物统计课程的学习中要培养一种新的思维方法———从不肯定性或概率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和分析科学试验的结果。严密合理的试验或抽样设计是获得可靠结论的基本前提,正确理解"差异显著"、"差异极显著"和"差异不显著"的统计意义。同时统计结论的可靠性仍需通过实践去检验,数据之间在专业上是否有本质联系,应当借助专业知识和具体实验来说明,才能真正发挥生物统计学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生物统计是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在生物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是一门应用数学。它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通过样本来推断和估计总体,然而样本毕竞只是总体的一部分,通过样本来推断总体也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正确。“有很大的可靠性但有一定的错误率”这是统计分析的基本特点,因此在生物统计课程的学习中要培养一种新的思维方法——从不肯定性或概率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和分析科学试验的结果。严密合理的试验或抽样设计是获得可靠结论的基本前提,正确理解“差异显”、“差异极显”和“差异不显”的统计意义。同时统计结论的可靠性仍需通过实践去检验,数据之间在专业上是否有本质联系,应当借助专业知识和具体实验来说明,才能真正发挥生物统计学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表层土壤水盐的变化特征和空间变异性是研究改良土壤盐渍化的基础.将试验与统计学结合,分析宁夏银北试验区0~25 cm土层的水盐变化、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春夏季表层土壤水分含量、盐分含量总体随时间逐渐增大;水分变异系数处于中等变异,盐分变异系数处于弱变异区间内.通过统计计算,认为试验测定数目是达到精度要求的.利用Matlab软件拟合半方差函数求参,显示出土壤水分的空间自相关程度要明显高于土壤盐分.  相似文献   

5.
为探析云南松不同择伐方式下的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对不同择伐方式下的云南松针叶表型性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云南松针叶性状在不同择伐方式群体间、群体内均具有极显著差异;云南松针叶性状变异系数波动于14.28%~22.04%,平均为17.83%。云南松群体间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11.38%,群体间变异小于群体内变异,即群体内变异是云南松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群体间Shannon-Wiener's多样性指数差异较小。因此,不同择伐方式对云南松针叶表型多样性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了准确掌握北京市区国槐资源表型性状的变异程度及表型多样性的主要来源,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并定向筛选最优种质,为国槐良种选育提供理论支撑和选育材料。  方法  本研究以135株胸径在20 ~ 30 cm、树龄在23年左右的国槐实生单株为材料,根据其叶部位特征、果实特征、冠幅特征等共26个表型性状,利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和主成分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表型性状的变异程度以及性状变异主要来源,量化评价定向筛选优良国槐单株。  结果  国槐表型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25.08%,变异系数的变化幅度为7.01% ~ 264.44%,其中叶背绒毛、新枝皮孔数、叶片大小形状、叶色指标的变异系数较大,果实大小和千粒质量指标变异系数较小。由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可知,居群间的国槐除基部小叶长/宽、树冠圆满度、叶背绒毛性状外,其余表型性状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表明国槐不同居群的表型性状存在广泛变异,且变异程度各不相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8个主成分代表了81.93%的国槐形态多样性,其中,叶片大小、叶片颜色、叶片形状、果实饱满是造成不同居群表型性状差异的主要因素。利用主成分综合评价得分来定向筛选国槐不同类型的观赏性性状,筛选出3类国槐优良种质各10份,最优种质来自朝阳区幸福大街和奥林西路2个居群。  结论  北京市区国槐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变异丰富,变异程度较高,其中叶部位的变异是表型多样性的主要来源,且国槐叶片等营养性器官的变异程度大于果实等繁殖器官的变异程度,为国槐良种选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极大的空间。筛选出的3类各10份国槐最优种质,为国槐种质资源的进一步收集、保存和遗传改良提供了优良的繁殖材料。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表型分析法,对以雄性不育种质为母本的杂交F1代群体变异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株高、总苞/果枝等生长指标在F1代群体间存在较大变异,除果枝粗度、母枝粗度变异系数较小外,其余各项指标变异系数均在15%以上,变异丰富;②F1代群体中坚果果形指标变异系数均在15%以下,是稳定的性状指标,单粒重变异幅度和变异程度大,达24.2%;无性繁殖后代性状稳定;③总糖含量、蛋白质含量等营养指标在F1代群体间存在不同程度变异,淀粉、水分、蛋白质表现稳定,变异系数小于10%;总糖含量变异程度最大,变异系数89.38%。推测亲本杂种优势在F1代发生性状分离导致杂交后代群体在果实表型性状上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异,为优良种质筛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两个蝴蝶兰杂交分离群体1011和1065的花朵长度、宽度及长宽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两样本花朵的长度与宽度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长度与长宽比呈负相关.两样本花朵长度的平均值分别为8.3 cm和7.5 cm,方差分析结果差异极显著;聚类分析结果,两样本的花朵大小都明显分成大花、中花和小花3类,且变异规律相同,即类间变异系数大于总变异系数,总变异系数又明显大于各类内变异系数,而各类内变异系数的平均值<5%.说明蝴蝶兰性状变异多样,遗传基础复杂.  相似文献   

9.
对腾冲红花油茶3个天然种群和3个人工种群的产量和脂肪酸组成进行研究,结果如下:腾冲红花油茶天然和人工种群间各产量指标、脂肪酸组成差异较小;在天然种群、人工种群内却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单株产量变异系数高达96.16%;6个种群间产量指标存在极显著差异,脂肪酸组成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相关性分析表明:油酸与亚油酸含量相关性不显著,总体上产量指标与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存在较低的相关性,即可以选育出产量和质量均较高的腾冲红花油茶新品种;提出在腾冲红花油茶的选育过程中应以天然种群为主,人工种群为辅。  相似文献   

10.
海南省主要河流及地下水硅含量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海南省主要河流及地下水硅的含量,指出海南省主要河流及地下水硅含量的分布规律:总体上硅含量比较低,水稻等喜硅的植物应补充含硅的肥料或含硅的复合肥。三大河流中以万泉河流域河流及地下水水体中的二氧化硅含量最高,分别为11.60mg/L和9.81mg/L,以昌化江流域河流水体中的二氧化硅含量最低;南渡江流域地下水水体中的二氧化硅含量最低,与万泉河相比相差分别为61.8%和6.63%。总体上河流水体中的二氧化硅含量比地下水中的二氧化硅含量略低,为3.9%。相关分析知道,相关系数(r)0.588**(r*=0.349,r**=0.449,n=31);地下水二氧化硅含量的整体的变异比较小,变异系数(CV%)为41.1%,河流水体的二氧化硅含量变异程度则较大,变异系数(CV%)为54.4%。比较流域变化情况来看,南渡江流域二氧化硅含量变异最大,河流水体和地下水变异系数(CV%)分别为67.3%和60.3%。要准确地提出与海南省的实际情况吻合的水稻等农作物对应的水体中二氧化硅临界值,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山东农业科学》2019,(8):16-20
本研究以崂山野生腺齿越橘6个自然居群的27个样本为材料,选取22个表型性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居群间和居群内的表型变异程度及规律。结果表明:6个居群表型性状的变异程度不同,平均变异系数在9%~36%之间,株高和果穗长性状的变异最明显,居群间的变异水平大于居群内;生殖器官性状间具有明显相关性,但与营养器官性状不相关;主成分分析共得到6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的占比最大,为42.878%;表型性状在各居群间的分化不明显,光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性状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杜鹃属植物孢粉学特性种内变异情况。[方法]利用电子显微镜对四川西南山区不同区域采集的6种野生杜鹃共计15个花粉样本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杜鹃种内不同样本间单粒花粉形态、外壁颗粒大小及形状、四合体缝深浅、裂纹形态等性状上均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并不因生长地域的变化和生态环境的差异而改变;四合体直径、萌发孔长宽在样本内变异幅度较大,极差达均值的25%以上;在种内不同样本间,四合体直径和萌发孔长宽差异多数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结论]杜鹃花粉四合体大小和萌发孔长宽不像外壁纹饰那样稳定,在样本内往往会出现较大变异,在同种不同样本间出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因此这些孢粉学性状不宜作为杜鹃分类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选取东北茶藨子4个天然群体共60个单株为试验样本,利用变异分析、巢式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探讨东北茶藨子生长及果实性状的相关规律及其在天然群体间和个体间的变异特征。结果表明:果实各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21.95%,变异幅度为5.15%~30.64%;东北茶藨子5个营养性状在群体内达到差异极显著,3个性状在群体间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平均表型分化系数22.56%,其中群体间变异(21.81%)小于群体内变异(74.87%);果实各营养性状间大部分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东北茶藨子的13个性状主成分分析可归为2大类,在培育不同经济目标的优良单株时,可以通过计算主成分得分值进行快速准确的选择。总体上来说,东北茶藨子天然群体果实性状表型分化处于中等水平,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部变异。  相似文献   

14.
受诸如信息流通慢、临时试验经费紧张、大动物试验周期长等客观因素的限制,为同一目的的研究或试验往往不只做一次,而且每次试验的结果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统计整理与分析,如何把这些分析结果合并起来更可靠地推断总体规律呢?以下将常用统计量的合并估计方法与单元方差分析思想介绍给大家.1 常用统计量的合并估计根据每次试验整理分析后所保留信息的多少。选择统计量的合并估计公式。1.1 平均数当各样本含量 n_i 已知时,合并 m 个样本均数(?)_i,无偏估计总体均值为(?)=Σn_i(?)_i/Σn_i;如果各样本的标准差 S_i 也是已知的,则可获得总体均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长白落叶松年轮特征进行分析,以探究径向生长的周向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以及不同高度年轮宽度各向变异特征的差异性,为长白落叶松的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方法对黑龙江省朗乡东折棱河林场的18株长白落叶松相对年轮宽度随树龄的变化进行检验,通过比较不同高度的相对年轮宽度变异系数,分析不同高度的年轮宽度变异特征的差异。借助加权Voronoi图计算树木各向生存半径,分析其与树木年轮宽度变异特征的关系。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光照和树龄与径向生长的周向异质性的关系。【结果】(1)人工长白落叶松5年定期平均年轮宽度和累积平均年轮宽度随树龄的增长在各方向上的差异特征没有显著变化。(2)7株样木的累积年轮宽度变异系数与横断面相对高度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12株样木的近5年平均生长量在各方向上的变异系数与断面相对高度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3)胸高断面径向生长周向变异特征与光照强弱方位特征之间没有显著关系;成熟样木的年轮宽度各向变异系数的平均值最高;大部分样木胸高断面各向相对年轮宽度(近5年平均生长量)与各向生存半径之间呈显著相关性。【结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航天诱变凤仙花SP2代的叶片样本为研究对象,计算了样本的柯尔莫哥罗夫-斯米尔诺夫统计量和Levene统计量,建立了一个线性可加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spss11.5这一统计分析软件,在满足一定基本假设的前提下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和随机区组单变量方差分析。分析结果,我们认为,与对照组相比,SP2代植株叶长存在显著性变异,同时,叶宽不存在显著性变异。在同一植株内,不同分枝间,个别植株叶长均数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烤烟纤维素含量的变异及其与化学成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主产烟区292份烤烟样品为材料,研究了烤烟纤维素含量的变异及其与主要化学成分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烤烟样本纤维素含量主要分布在12.0%~17.0%的范围内,平均值为14.64%±1.78%,变异系数为12.17%;纤维素含量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在不同年份和不同部位之间差异则不显著;部分地区和不同部位烤烟纤维素含量与某些化学成分之间的相关性达到了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8.
合理的抽样方式是客观评价种质资源遗传变异的基础,为了给研究种资源遗传变异工作者提供合理的抽样方式,以中国、澳大利亚、墨西哥、俄罗斯、荷兰和智利6个国家的733份小麦种质资源为总体,以每个国家为一个亚区,设置19种抽样方式,研究了不同抽样方式对性状平均值、变异系数和多样性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均衡抽样条件下,当样本容量小于60时,样本容量大小对性状的平均值和变异系数无显著影响,但对多样性指数值具有显著影响;当样本容量大于120时,样本容量大小对性状的平均值、变异系数和多样性指数均无显著影响.在非均衡抽样条件下,当样本容量大于150时,增加样本容量可有效减少非均衡抽样对变异系数和多样性指数的影响;当样本容量在90~150之间时,缩小各亚区材料数量差异比例可有效减少非均衡抽样对变异系数和多样性指数的影响;当各亚区所取材料最小数量多于20时,可有效降低非均衡抽样对平均值、变异系数和多样性指数的影响.增加性状变异较大亚区内的资源取样数量可提高统计数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9.
对红河橙野生居群进行调查,研究红河橙栽培和野生居群叶表型多样性,采用方差分析等方法对红河橙13个叶表型性状在群体内和群体间的变异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栽培居群有8个叶表型平均值大于野生居群居群,而野生居群有5个叶表型平均值稍大于栽培居群;居群内各个叶表型的变异程度不同,同一表型在不同居群间的变异程度也不同;翼叶长/叶总长在2个居群中的变异均最小;除翼叶宽度这个表型外,其余12个表型的变异系数均是栽培居群大于野生居群;大部分叶表型在居群间的差异极显著或显著,仅翼叶长/翼叶宽、本叶长/本叶宽、本叶宽/翼叶宽3个性状在居群间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冬小麦种植面积空间抽样样本布局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迪  陈仲新  周清波  刘佳 《中国农业科学》2014,47(18):3545-3556
【目的】样本布局是空间抽样调查方案设计中的关键要素。优化设计样本布局对于提高抽样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降低抽样调查成本、改善抽样外推总体精度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针对现有农作物种植面积空间抽样调查技术体系中存在样本布局设计合理性不足的问题(如采用简单随机抽样进行样本布局设计时,无法保证各样本单元间相互独立、彼此间不存在空间相关性;而以往系统等距布样方式又存在样本间隔的制定缺乏科学依据),进一步提高现行农作物种植面积空间抽样调查效率。【方法】选取安徽省蒙城县和冬小麦种植面积2009年和2010年的冬小麦空间分布数据(分别源自ALOS AVNIR-2 和Landsat5 TM影像提取结果),通过地统计学理论与“3S”技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技术)及传统抽样方法相结合,首先,设计8种抽样单元尺寸水平,利用不同种尺寸水平的抽样单元离散抽样区、构建抽样框;其次,选取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初选样本单元,利用初选样本构建抽样单元内冬小麦种植面积比例的变异函数理论模型,基于该模型分析抽样单元间空间关联性和异质性,定量确定抽样单元空间关联阈值;然后,遵循传统抽样理论要求样本间相互独立原则,以抽样单元空间关联阈值为抽样间隔,采用空间系统等距的布局方式对冬小麦种植面积空间抽样样本布局进行了优化设计;最后,以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为对照,选取抽样外推总体相对误差、总体总值估计量的变异系数(CV)及样本容量为评价指标,对布局优化设计后的抽样样本外推总体精度、稳定性(通过变异系数反映)及抽样成本(通过样本容量反映)进行定量评价试验研究。【结果】抽样单元内冬小麦种植面积比例的变异性随单元尺度的增大而增大,8种单元尺度下的抽样单元内冬小麦种植面积比例的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32.75%—43.46%,属中等变异;抽样单元内冬小麦种植面积比例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强烈的空间相关性,该空间相关性主要由结构性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类型等自然因素)决定。抽样单元内冬小麦种植面积比例的空间关联阈值随抽样单元尺寸的增大而增大;当抽样单元尺寸较小时(500 m×500 m—2 000 m×2 000 m),在样本容量相同条件下,经布局优化设计后的抽样样本外推总体的相对误差和变异系数明显低于简单随机抽样;当抽样单元尺寸较大时(2 500 m×2 500 m—4 000 m×4 000 m),布局优化设计后的抽样样本外推总体的相对误差和变异系数虽未明显降低,但样本容量却显著减小。【结论】该文可为改善农作物种植面积空间抽样调查效率提供试验依据。为研究区和研究对象,以正方形网格作为抽样基础单元,基于蒙城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