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正>潜江"虾稻共作"养殖模式享誉全国,早在2001年,充满智慧的潜江农民,就开启了"虾稻连作"的新时代。通过科学的稻田改造工程,营造出适合小龙虾生长、繁殖的生态环境,实现稻虾连作、稻虾共作与小龙虾生态繁育的良性循环,提高稻田综合效益。直至2017年潜江市稻虾连作面积达40万亩,占全市稻田总面积一半以上,小龙虾养殖产量6万吨,"稻虾共作"模式亩  相似文献   

2.
莲虾共生高效模式及生产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省潜江市位于江汉平原腹地,境内水域面积宽广,河渠交织,湖、塘密布,全市水域面积26667 hm2(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3.3%),发展水生蔬菜和水产养殖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潜江是小龙虾(克氏原螯虾)与中稻轮作(即虾稻连作)的发源地和小龙虾人工繁殖的首创地,是全国最大的良种选育、繁育养殖、科研示范、加工出口、餐饮服务、精深加工基地.小龙虾产业链条十分完整.从2004年首创虾稻连作种养模式以来,潜江市在长期养殖小龙虾实践中,不断创新养殖模式,已由原来单一的虾稻连作模式发展到莲虾共生和油-虾-鱼、虾-鳅-稻、鱼-虾-蟹等多样化养殖模式.2010年全市小龙虾养殖面积达1.2万hm2,产量3.8万吨,产值6.08亿元;全市小龙虾产业总产值达到了15.5亿元,为农民贡献人均纯收入达到1244元,占整个农民人平纯收入的23.9%.潜江小龙虾产业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促进农民增收做出了巨大贡献.潜江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小龙虾之乡"和"中国小龙虾加工出口第一市".  相似文献   

3.
正2017年,在小龙虾销售火爆的背后,小龙虾的购买价格却悄然升高,而且还是一虾难求。这是因为天气原因,小龙虾的产量越来越低。每到6月份以后稻田养殖的虾基本上就退市了,造成虾的缺口过大;此外虾稻共作模式和池塘精养模式的农户目前养殖技术实际上还存在不足,所以造成了望天收的情况;2017年特别炎热,温度比较高,虾稻  相似文献   

4.
<正>本刊讯湖北潜江拥有水域面积40万亩,是"虾稻连作"的发源地。早在2001年,科技工作者与农户一起成功探索出了"虾稻连作"模式,利用低湖撂荒稻田,开挖简易围沟,放养小龙虾种虾,种一季稻、养一季虾。为了更好地抵抗自然灾害,规避养殖风险,挖掘养殖潜力,科技人员在此前基础上大胆创新"虾稻共作"生态种养模式,变过去"一稻一虾"为"一稻两虾",通过资源循环利用,大幅减少农药化肥,达到小龙虾、水稻共同生长,产品品质同步提升,经  相似文献   

5.
虾稻共生生态高效模式及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潜江是“虾稻连作”的发源地,潜江龙虾在养殖规模、加工能力、出口创汇方面在全省乃至全国小龙虾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评为“中国小龙虾之乡”和“中国小龙虾加工出口第一市”。  相似文献   

6.
<正>在稻田里养殖淡水小龙虾,是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和冬闲时节,辅以人工措施,种稻养虾,以提高稻田单位面积效益,改善稻谷、小龙虾品质的一种生产形式。近两年,广东省连南瑶族高寒山区充分利用稻鱼生态工程建设和小龙虾养殖基础,大力引进和示范推广小龙虾稻田生态养殖,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一、养殖模式介绍目前连南稻田养殖小龙虾方式有稻虾共作、稻虾连作以及稻虾共作加连作的混合模式。稻虾共作模式:连南高寒山区多  相似文献   

7.
<正>"富硒小龙虾确实好,不但富含硒,而且个体重、外观好、耐储运,每500 g卖价比同等规格的普通虾高5元。"2017年5月,湖北潜江双湖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林本常向记者介绍,5月正是合作社稻田养虾的上市旺季,合作社依托湖北省农科院的富硒虾养殖技术,已在潜江市后湖管理区等地建成了1 000×667 m~2富硒稻虾综合种养和500×667 m~2精养虾示范基地。湖北省硒资源丰富,2013年在江汉平原发现万余平方千米的富硒土壤后,2015年湖北省政府  相似文献   

8.
正2001年,湖北省潜江市农民率先探索出小龙虾"虾稻连作"生产模式,即在稻田开挖简易围沟方式放养小龙虾,稻田每年可收获"一稻一虾"。经过10多年的发展,"虾稻连作"生产模式不断改进和优化,衍生出"稻虾共作"的养殖模式,即将环沟由原来的1~2 m宽、0.8 m深的小沟,改挖成4~5 m宽、1.5 m深的大沟。2016年,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龙集镇在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专家的指导下,率先开  相似文献   

9.
正2020年安徽省稻渔综合种养面积为27.67万hm~2,庐江县为1.07万hm~2,其主要模式为稻虾综合种养。传统养殖模式下小龙虾出苗时间为3月底,成品虾上市时间为5月中旬,市场的集中供应造成了小龙虾销售价格低。此外5月份是虾病高发期,气候多变,病害严重,塘口虾死亡率升高,有的塘口甚至全军覆没,小龙虾养殖风险大。传统养殖模式已严重制约了虾稻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小龙虾是我国淡水水域重要的养殖品种,它适应力强、繁殖力高、食性杂、生长快、耐高温、耐低氧,且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养殖经济效益高,前景广阔,目前已成为国内最具发展潜力的养殖品种之一。目前小龙虾传统养殖模式主要有虾蟹套养模式、稻虾共作养殖模式和池塘精养模式,此外还有小部分的藕(芡实)虾养殖模式等,其中以稻虾共作养殖模式为主导。虾蟹套养、稻虾共作和池塘精养三种养殖模式效益对比见表1。  相似文献   

11.
正稻虾综合种养模式是逐渐兴起的生态养殖形式,主要分为稻虾共作和稻虾轮作两种模式。崇明岛地处长江口,养殖小龙虾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本试验在崇明地区实施了上述两种小龙虾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并比较了两种养殖模式下商品虾产量、苗种产量以及水稻产量,以探究崇明地区合适的小龙虾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2.
稻田养殖小龙虾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其肉质丰满,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近年来,随着小龙虾的国内市场消费需求不断加大以及各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小龙虾的养殖面积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利用稻田养殖小龙虾。稻田养殖小龙虾即在稻田中套养小龙虾,可分为虾稻轮作与虾稻共作。虾稻轮作,即对于某些低湖田、冬泡田、冷浸田一年只种一季中稻,在9—10月中稻收割后至第2年6月间养殖小龙虾,  相似文献   

13.
正日前,湖北省水产局在潜江市召开湖北省小龙虾区域公用品牌座谈会。省商务厅、省工商局、省农业厅相关处室及潜江市、荆州市、荆门市水产局、小龙虾产业协会、重点龙头企业的有关负责人参加会议,就小龙虾品牌打造提出了对策建议。省水产局党委书记、局长李水彬作总结讲话。李水彬强调,一是要坚持稻虾"双轮驱动",既要养虾也要种稻,"虾稻共作"发展一定要避免"重虾轻稻"的倾向。二是要发挥品牌"拳头效应",集中  相似文献   

14.
虾稻共作健康高效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又称红色沼泽或克氏螯虾、龙虾、小龙虾、大红虾等。近年来,小龙虾已经成为城乡大部分家庭的家常菜肴,特别年轻一代更是非常喜爱,目前小龙虾的消费群体年龄层次逐渐扩大,消费市场需求量的剧增,小龙价格也逐年上升,激发了广大养殖户从事小龙虾的养殖热情,形成小龙虾特色产业。近几年全国各地开展虾稻综合种养模式,虾稻综合种养  相似文献   

15.
盱眙县小龙虾稻田养殖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小龙虾稻田养殖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养殖模式,其养殖过程可分为上半年和下半年两个阶段,上半年的稻田尚未种稻,此时稻田以养虾为主,若下半年的稻田种植水稻后不再养虾,则全年的养殖与种植过程称为"虾稻连作"。若下半年在种植水稻的同时,继续在稻田里养殖小龙虾,则称为"虾稻共作"。2015年盱眙县开展了"小龙虾稻田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试验区年产小龙虾  相似文献   

16.
从稻虾共作模式的特点、优势入手,对稻虾共作模式下小龙虾的绿色高效养殖技术进行分析,为稻虾共作模式的推广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小龙虾需求市场的日渐火热,小龙虾的养殖水平也逐年提高,安徽省庐江县通过近5年的养殖探索,成功摸索出了一条稻虾连作成功养殖模式,全县养殖面积达2万多亩,平均纯收入2 000多元/667 m~2,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并在全省交流推广,现将此养殖模式介绍如下。1技术概述庐江稻虾连作模式主要是一虾一稻,是利用龙虾和水稻的不同生长季节开展种养结合,通过水稻吸收龙虾粪便和剩余的残饵,水稻秸秆还田肥水促  相似文献   

18.
稻虾连作种养增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镇渔业科技示范户许建祥利用500亩成框连片的稻田进行稻虾连作,种植一季稻再养殖一季小龙虾、利用冬闲期间繁育虾苗种和养殖商品虾,提高稻田利用率。稻虾连作养殖是适宜于我镇种田大户采用的养殖模式,每亩稻田可增小龙虾100~150千克。稻田养殖小龙虾,宜与中晚稻相结合,水稻育秧一般从4月15日至30日,大田移栽主要集中在5月10日至6月10日,可在移栽前2~3天整  相似文献   

19.
<正>小龙虾稻田养殖,是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既开展水稻种植业生产,又开展小龙虾养殖的"稻虾综合种养"模式,是近年来农业农业部大力推广的稻渔综合种养的一种形式。该模式发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通过对稻田进行必要的工程改造,营造水稻栽培期间小龙虾同时生长繁育的基本条件,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随着我国小龙虾消费热潮的不断高涨,小龙虾价格逐年走高,市场需求不断加大,稻田已成为小龙虾市场供应的主要来  相似文献   

20.
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目前人工养殖已经形成了虾稻共作、虾稻连作和精养等多种养殖模式,在我国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四川等20多个省(区、市)都有人工养殖。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我国小龙虾养殖面积达1929万亩,养殖总产量达208.96万吨,与2018年相比分别增长14.8%和27.52%,养殖总产值约710亿元。但随着养殖规模和养殖密度的不断升高,养殖过程中的疾病也是频频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