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柞蚕不同品种蛹期酯酶同工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辽宁省10个柞蚕品种进行了蛹期酯酶同工酶聚丙烯酰胺垂直板凝胶电泳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各品种有共同的特征酶带;(2)各品种酶谱有显著差异;(3)同工酶聚类分析在柞蚕品种分类中有一定的适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四川小麦主栽品种酯酶同工酶遗传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四川近50 年来年推广面积6-67 万hm2(100 万亩) 以上的40 个主栽小麦品种进行了酯酶同工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16 条酯酶同工酶酶带中有7 条酶带呈现多态性,其余9 条酶带在所有供试品种中无差异,为四川栽培小麦品种的基本带。40 个小麦品种具有7 种酯酶酶谱,其中32 个品种具有完全相同的酶谱,该酶谱为四川主栽小麦品种的优势酶谱。另外,8 个品种具有6 种酶谱类型,表明这些品种在同工酶水平上的分子特异性,可以作为这些品种鉴定的同工酶指纹。  相似文献   

3.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技术,分析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不同时间对滑菇菌株酯酶同工酶酶带的影响以及固、液2种培养方式下滑菇10个菌株间酯酶同工酶酶谱多态性,并采用聚类分析法确定菌株间亲缘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固体培养基种类和液体不同培养时间下,滑菇菌株酯酶同工酶酶谱呈现不同的多态性,PDA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13 d的同工酶酶谱可有效鉴定各菌株,其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青岛市19个樱花品种的酯酶同工酶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1 a生枝的树皮为材料,利用酯酶同工酶技术对青岛市19个樱花品种进行亲缘关系鉴定和品种分类研究.结果表明:19个樱花品种的酯酶同工酶酶谱共有12条酶带,其中P7为基本酶带,活性强,为大部分品种所具有,其他谱带在品种间有差异.根据酶谱进行 UPGMA 聚类分析,得出反映各品种间亲缘关系的树状聚类图.聚类结果以花的重瓣性将19个樱花品种分为两大类群,根据种源、花色和枝姿的不同又分为不同的亚类群和类,其结果与传统分类学结果具有一致性,表明种源、重瓣性、花色和枝姿都可作为樱花品种分类的重要指标,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对32个国内外西瓜品种(栽培、半栽培和野生种)的亲缘关系,进行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的分析.结果表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在不同的品种类型、不同部位差异明显;用衰老部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生长活跃部位酯酶同工酶分析亲缘关系效果较好;亲缘关系相差愈远酶谱差异愈大,野生品种同工酶谱带数多干栽培品种,其中的28个有代表性品种根据老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可聚成8个种类。  相似文献   

6.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20个产地的栀子种子进行酯酶(EST)、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测定和谱带分析,用Ntsys 2.10软件计算遗传相似性系数,并进行聚类分析,评价不同种源的亲缘关系。结果发现,20个产地的栀子种子在2个同工酶系统中均有栀子物种的共同特征谱带,但酶带数量与活性强度有差异,酯酶同工酶共出现9个谱带类型,Rf值范围0.64~0.90,其中Rf值0.67、0.71、0.73为3条特征谱带;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共出现5个谱带类型,Rf值范围0.70~0.77,其中Rf值0.70为特征谱带;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图谱能大致反映不同种源之间的遗传相似度,不同产地的栀子遗传相似度在0.50~1.00之间。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同工酶图谱带能有效地鉴定出种子真实性,并能大致区分栀子种子的来源。  相似文献   

7.
无色杆菌毒蛋白对菜蛾血淋巴酯酶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取食过无色杆菌毒蛋白的菜蛾幼虫血淋巴进行酯酶同工酶聚丙烯酰胺电泳分析,与对照相比,酯酶酶谱发生变化,酶活力降低.经胶条扫描分析,在主酶带区,对照吸光度为处理组的3~12倍  相似文献   

8.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南京市八卦洲乡的4个芦蒿农家栽培品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芦蒿的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谱带都很丰富,2种酶同工酶带型在芦蒿中都存在明显的组织器官特异性;利用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技术可以鉴定芦蒿不同品种。  相似文献   

9.
中国芋酯酶同工酶类型及品种群分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凝胶电泳检测了所收集的中国芋种质资源材料的酯酶同工酶。结果表明:(1)168份栽培芋材料的酯酶同工酶酶谱可分为12个类型,共出现19条正极带,划分为A、B、C、D与D4个酶带区域;(2)9份野生芋材料可分为5个类型,共出现10条正极带,全部集中在D区,而A、B与C3区均无酶带出现;(3)对栽培芋与野生芋的17个酯酶同工酶酶谱类型进行聚类分析表明,在栽培中福建密芋品种群(类型Ⅸ)民  相似文献   

10.
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西宁市广泛引种栽培的丁香属10个植物品种的过氧化物酶(POD)和酯酶(EST)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0个品种共出现POD同工酶酶带9条,EST同工酶酶带12条,其中POD-1,POD-2和EST-1,EST-2为所有品种共有酶带,是丁香属植物的特征酶带,其他酶带在不同品种间有明显差异,可以根据酶谱中酶带的分布位置对丁香属不同品种进行鉴别.DPS聚类分析表明:10种丁香属植物可分为5大类.同工酶谱分析可作为丁香属植物分类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水稻不同部位酯酶同工酶酶带和酶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供试水稻不同品种9个部位6231个样本进行酯酶同工酶分析.重复性较好的酶带共有17条.不同部位酶带的条数各不相同.酶带和酶谱类型与品种形态特征有密切关系.同一个部位的酶带因品种而异,分为所有品种都出现的基本酶带及不是所有品种都会出现的鉴别酶带两种类型.以鉴别酶带条数为n,用M=2n可以估计该部位酶谱类型的数量M.各条酶带表达了不同等级的差异水平.各部位酶谱类型可以作为水稻品种鉴别和分类的一种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2.
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了9份云南紫苏地方品种的酯酶同工酶,结果表明:这9份紫苏品种存在着6种酶谱类型,并且聚合成5支,支持将云南省紫苏属植物分成回回苏、紫苏、耳齿紫苏、野生紫苏和白苏5个变种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以遗传性稳定的6个F7花生品系和两个推广花生品种桂花17、汕油523为材料,分别对温室条件下花生叶片过氧化物酶、叶片和果仁的酯酶同工酶和果仁粗蛋白、粗脂肪及大田春花生果仁粗蛋白、粗脂肪和产量性状、理论产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结荚期,叶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带在品种(系)间存在明显的差异,而饱果期各品种(系)间花生果仁酯酶同工酶只有表达量的差异。下针期花生叶片的酯酶同工酶与结荚期叶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与其果仁粗脂肪、粗蛋白的形成有关;饱果期花生叶片和果仁酯酶同工酶与花生的单株果数和果重相关,并且对花生果重、仁重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偃麦草属3种牧草种子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了测定,分析了种间同工酶酶谱差异。结果表明,3种偃麦草种子的酯酶同工酶酶谱及酶活性都存在明显种间差异毛偃麦草与中间偃麦草间的同工酶酶谱有一定同源性。种间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及酶活性虽然有差异,但差异不如酯酶明显。因此认为酯酶同工酶可以作为偃麦草属植物种间遗传差异鉴定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5.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对西南区主栽6个多花黑麦草品种进行了酯酶(EST)和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检测。通过酯酶检测到5种EST酶谱谱型,可以把4个品种区分开。过氧化物酶检测到4种POD酶谱谱型,可以把3个品种区分开。综合以上2种酶谱谱型可以鉴定供试的6个品种。6个多花黑麦草之间的相似系数0.615~0.941,品种间平均相似系数为0.738 8。  相似文献   

16.
球壳孢目真菌同工酶电泳研究——Ⅰ.分类学意义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球壳孢目5属10种17个菌株进行了菌体可溶性蛋白、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不同培养时间样品的电泳图谱显示菌体培养时间的长短对实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球壳孢目真菌以培养5-10d为宜;不同种的菌株的图谱差异显,而种内不同菌株间的谱带一致性较高,表明可溶性蛋白和同工酶电泳图谱对球壳孢目真菌种级水平的分类具有重要作用,尤以酯酶同工酶酶谱为好。  相似文献   

17.
对12个供试材料分蘖末期叶片6种酶的同工酶谱资料进行了聚类分析。在2个野生种和4个原始栽培种中,Chunnee和松溪竹蔗的酶谱相似系数最大,可聚成一类;2个野生种和热带种各成一类。6个杂交品种可归为二类;第一个聚类包括NCo 310、Co 331、海蔗4号和闽糖70/611等4个品种;第二个聚类由闽糖703和F134构成。杂交品种与原始栽培种的亲缘关系较近。与野生种的亲缘关系较远。同工酶分析的结果可供甘蔗分类和杂交亲本选择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深圳本地12种宝巾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研究宝巾种质资源过氧化物同工酶(POD)和酯酶同工酶(EST)的遗传多样性,并对统计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各宝巾种质资源间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相似系数为0.63水平上可以聚为2大类。[结论]同工酶的特征谱带应用于品种鉴定是可行的,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各宝巾品种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9.
对18株绿僵菌以及绿僵菌不工的酯酶同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菌株的酶谱类型存在着明显差异,同一菌株不同世代间酶谱类型虽未变化,但其酶活性随着继代数的增加而降低,而且酶型以及酶活性的变化与菌株的毒力,亲缘关系以及其他生物学特征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因此,酯酶同工酶可以作为绿僵菌毒力筛选和菌各鉴定的一种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