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2年以来,我国国内茶叶产销连年疲软,其主要外部原因是世界饮料市场出现了结构性变化;茶叶出口销价下滑;国内茶叶集体消费减少;茶叶税收政策落实不好;国家银根吃紧等。为此国内茶叶人纷纷探讨克服疲软良策。笔者认为,国内茶市疲软有几个方面值得思考:1、茶叶的饮用消费地位与市场经济的关系;2、茶叶消费还需要宣传;3、应大力发展“有机茶”;4、加快开发茶叶“终端产品”。  相似文献   

2.
1992年以来,我国国内茶叶产销连年疲软,其主要外部原因是世界饮料市场出现了结构性变化;茶叶出口销价下滑;国内茶叶集体消费减少;茶叶税收政策落实不好;国家银根吃紧等。为此国内茶叶人纷纷探讨克服疲软良策。笔者认为,国内茶市疲软有4个方面值得思考:①茶叶的饮用消费地位与市场经济的关系;②茶叶消费还需要宣传;③应大力发展“有机茶;④加快开发茶叶“终端产品”。  相似文献   

3.
管曦 《中国茶叶》2011,(11):10-11
近年来,在中国茶叶出口保持基本稳定的情况下,茶叶的国内消费不断增加。从表1可以看出,2002~2009年问,茶叶国内消费量由53.78万吨增加到101.71万吨,增幅达到89%,同期的茶叶出口由25.49万吨增加到30.3万吨,仅增加19%,远远低于国内茶叶消费的增长速度,可见近期中国茶叶产量的增量主要由国内消费所消化。随着国内茶叶消费的稳定增长,通过建设茶叶品牌来吸引茶叶消费者为越来越多的茶叶企业所关注,尤其是面向中高端茶叶消费者的茶叶品牌,成为中国茶产业近年来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方世辉  胡淑霞 《茶叶》1995,21(4):61-63
根据根据当前我国茶叶产销形势,指出国内茶叶消费增长缓慢、消费水平低,是制约茶叶产销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亟需通用扩大茶叶消费来促进茶叶产销的发展;分析了我国茶叶消费现状和发展前景;提出了扩大茶叶消费的途径:(1)加强茶叶宣传;(2)生产适销对路的茶叶;(3)大力开发新产品;(4)强化销售服务,方便购买;(5)以价格合理促进消费。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的茶叶生产得到了长足发展。但近几年来,发展的道路也是坎坷曲折的。至1994年我省茶叶产量达781万吨,比1993年增1.4%,而产值却比1993年回落了9.3%,仅有5.623亿元,是1963年以来的第一次负增长,整个茶叶行业处于疲软状态,而茶叶市场已经成为制约生产兴衰的主要因素。因此,茶叶生产如何以市场为导向,做到以销定产,产销统一,以市场行情和消费趋向来决定调整布局,已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茶叶生产的客观要求,也是我省茶叶生产的必然趋势。为此,笔者最近走访了福州市几家具有~定代表性的茶叶专营店,对福州…  相似文献   

6.
英国人以喜爱饮茶闻名于世,每天消费1.6亿杯茶。英国目前是世界第一大茶叶进口国。根据国际茶叶委员会的统计,2002年英国进口茶叶16.65万吨,其中复出口2.9万吨,国内消费13.75万吨。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2年英国茶叶进口额为2.7亿美元。英国国内茶叶市场年销售额约10亿美元。  相似文献   

7.
我国茶叶产销形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叶经济信息网年会”于1999年11月在贵阳市召开。会议对我国1999年茶叶产销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在估测2000年茶叶产销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工作重点。 一、1999年我国茶叶产销情况 1999年我国茶园面积稳定,产量增加,收购价略有下降,茶农收入基本稳定;内销市场销量增加,消费档次下降,销售价格下降,茶叶质量有所提高;出口总量下降,各茶类出口均价下降;库存增加,主要是外销低档绿茶原料积压情况突出。 (一)茶叶生产情况 1999年茶叶形势总体比较好,农业部提出了“高产优质高效”的生产指导方针,加…  相似文献   

8.
吴鸿飞 《福建茶叶》2011,33(4):48-49
福鼎市是福建省茶叶主产区,茶叶是福鼎市传统支柱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全市现有茶园面积21万亩,毛茶产量1.66万吨,毛茶总产值7亿元,涉茶人口37.6万人,山区农民的收入主要依靠茶叶。近几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无公害消费、“绿色”消费已在全世界掀起。随着我国加入WTO后,一场以绿色技术壁垒为主要手段的贸易战已经...  相似文献   

9.
根据肯尼亚茶叶局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肯尼亚茶叶产量37.7万吨,比2010减少5.40%;茶叶出口42.1万吨,同比减少4.54%。肯尼亚国内茶叶消费量逐年递增,2011年为20吨,同比上升6.95%。  相似文献   

10.
中国茶叶在日本市场发展"空间"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茶叶开始“正规”进入日本市场,20多年的努力成效显著,至今已得日本市场“三分天下”。2000年,中国向日本出口各类茶叶44435吨(含台湾和香港,下同),占日本国内年茶叶消费总量的29.51%。其中绿茶16758吨,占其国内茶叶生产总量的18.66%,占其进口量的94.47%;乌  相似文献   

11.
1992—1994年出现卖茶难的现象,而1995年春茶市场突现好转,茶叶畅销,菜价上升,但好景不长,入夏以后,市场仍复疲软。同时,茶叶出口数量仍在萎缩,出口价格继续下跌,茶叶加工企业经营艰难,效益下降,有不少茶厂倒闭或转产。茶叶产销形势仍是严峻,令人忧心什仲,也引起各级领导的关注。茶界同仁正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分析原因,共商茶业如何走出低谷,再创辉煌。一、茶叶产销滑坡的原因1.受出口减少影响。茶叶出口的增减对茶叶产销的影响颇大,尤其出口量较大的产区影响更大。由于世界饮料市场出现结构性变化,茶叶消费受软饮料冲…  相似文献   

12.
简讯(三)     
“茶叶农药残留量降解技术研究”通过验收由福建农业大学、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安溪县茶业委员会联合攻关的我省“八五”用间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茶叶农药残留量降解技术研究”,9月27日至28日在安溪县经专家组验收通过。验收组一致认为:基本按照项目设计的要求进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较好的科技成果:1.试验区内的茶叶作品经权威机构检测,666、滴滴涕残留基本不检出;2.建立比较科学的“农残”降解体系,和采用新的更替农药防治条村病虫害;3.为科技进入农业主战场和农科教三结合创造了新经验.会议要求,要把该科技成果迅…  相似文献   

13.
1993年以来,被仙居县人民政府命名为“农业龙头企业”的仙居县仙龙茶叶公司,在茶叶产销连年疲软的情况下,坚持以市场为动力,以质量(加工)为关键,以茶园为基础,以效益为中心,颇有效地走出了一条集贸工农于一体,促茶叶发展的路子。目前,仙龙茶叶公司有员工3...  相似文献   

14.
缙云茶业产业化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惜丽 《中国茶叶》2006,28(4):36-37
缙云县地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浙西南山区,茶叶是缙云县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茶业已成为该县发展效益农业的支柱产业。2005年全县茶园面积34640亩,其中采摘茶同24800亩;茶叶总产量622吨;总产值6005万元。与1995年相比,茶园总面积增加14640亩,其中投产茶园增加6300亩;茶叶总产量增加了242吨.增长62.9%;茶叶总产值增加5438万元,增加了9倍多:  相似文献   

15.
巴基斯坦位于南亚次大陆,人口1.44亿,是一个崇尚饮茶的国家,年消费茶叶约1.4亿公斤,人均消费茶叶约1公斤。巴是一个茶叶消费大国,但生产茶叶甚少,主要靠进口,进口量排在俄罗斯、英国之后,居世界第三。  相似文献   

16.
为了促进科技信息交流网络化的发展,扩大《中国茶叶》在国内外的影响,及时快速地传递茶业信息,本部与“中国茶业协作网”合作,建立了“《中国茶叶》网”,并已开通运行。《中国茶叶》每期刊登的科技信息(广告内容除外)将在网上免费发布,进入因特网提供信息服务。凡有不同意上网者,请将文章另投它刊。 “中国茶业协作网”(简称中茶网)是在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指导下,由北京市义元商贸中心承办的专业性茶业服务网络系统,其宗旨是:服务大众,引导茶叶消费,传播茶文化;服务生产者,扩大生产厂家知名度,促进产品营销;服务经销者,…  相似文献   

17.
东镇县上莞镇茶叶发展现状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是茶叶生产和消费大省,据统计2007年的茶叶产量为4.5万t,以绿茶和乌龙茶为主;年消费量超过10万t:主要茶叶产区集中在潮州、梅州、河源、韶关、清远以及湛江等市。  相似文献   

18.
陆德彪  苏祝成 《茶报》2004,(2):15-16
浙江素称“鱼米之乡、丝茶之府”,是全球最大的绿茶生产、加工的集散地。2003年,全省茶园总面积214.22万亩,比上年增加11.97万亩,增幅5.9%;茶叶总产量为13.27万吨(占全国茶叶产量的17.01%),比上年减少0.58万吨,减幅4.2%;茶叶总产值36.5亿元,其中名优茶产值  相似文献   

19.
茶叶质量安全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鲁成银 《茶叶》2004,30(2):67-69
对茶叶质量安全进行了探讨。茶叶质量安全包含了茶叶质量与茶叶安全,茶叶质量是指“茶叶的特性及其满足消费要求的程度”,茶叶安全是指“长期正常饮用茶叶对人体不会带来危害”。在阐述茶叶质量安全内涵的基础上,对影响茶叶安全性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介绍了茶叶质量安全评价及质量安全标准。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福安市大力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新肥料、新农药等茶叶“五新”,全市新植和改植高香型新优茶树品种4.4万亩;推广新型茶机具7200多台套;全面推广无公害茶叶生产新技术、新肥料、新农药等,先后获得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达标单位”和“先进单位”,福建省首家“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县”。提升了福安茶产业发展水平,成为福安市三大主导产业之一,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