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8 毫秒
1.
调研分析了咸阳烟区烟叶结构优化存在的阻力和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烟叶结构的途径和办法。长期形成的作务习惯、烟区劳务费用的提高、烟农对烟叶市场化的认识不足、烟叶种植由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步伐缓慢等原因,是影响咸阳烟区烟叶结构优化存在的主要阻力和问题;而大力宣传优化烟叶结构的必要性、合理制定优化方案,降低优化劳动力投入、加大分级培训力度,提升烟农分级技术水平、加强成熟采收和烘烤管理、提升烘烤水平等是优化烟叶结构的主要途径和办法。  相似文献   

2.
烟叶规模化种植已成为制约烟叶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如何引导烟农做好土地流转,发展烟叶适度规模种植将成为维持烟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通过介绍四川省烟区土地流转类型与特点,分析烟区土地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烟区土地流转发展对策,为努力促进促成"以烟为主"的土地流转模式,全面提升烟叶规模化种植水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得到陕西省烟叶质量评价体系,立足于陕西省烤烟研究实际,选取陕西安康、宝鸡、汉中、商洛、咸阳、延安6个烟区54个C3F等级烟叶样本,将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作为评价指标,运用熵值法和突变级数法来综合评价烟叶质量,并用聚类分析方法将烟叶分成"优、中、差"三类,同时用判别分析方法验证了评价模型及烟叶质量等级划分的合理性。优质烟样品33个,占61%,中等质量烟20个,占37%,较差质量烟1个,用判别分析预测烟叶质量分类准确率8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该评价模型能反映烟叶综合质量状况,陕西省优质烟区集中在安康、汉中、商洛烟区。  相似文献   

4.
以黄淮烟区旬邑烟叶生产发展轨迹为依据,针对黄淮烟区面积下滑的现状,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黄淮烟区烟叶生产良性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烤烟在渭北引进种植已有约30 a历史,它既是企业发展的支柱,也是农民脱贫致富的骨干产业。近几年,由于受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北烟南移政策的影响,烤烟生产每况愈下,曾为渭北经济的支柱产业,现已下滑到崩溃的边缘。通过调查发现,烟区面积逐年下滑的主要原因:种植规模小,供应总量低,效益不明显;生产基础薄弱,质量不达标,管理滞后。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研究提出了振兴渭北台塬低焦油优质特色烟叶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立足于湖北恩施州"清江源"品牌优质烤烟基地利川市烟区烟叶生产实际,通过对利川烟区烟叶生产发展的历史回顾及对规模化种植现状进行广泛的调研,分析了"清江源"优质烤烟基地规模化种植的可行性,为构建烟叶规模化种植模式推广理论支撑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云南省楚雄州绿色生态烟叶产业发展存在的烟叶生产基础设施脆弱、种烟群体年龄偏大且烟农流失严重、烤烟种植比较效益降低、稳定核心烟区和土地流转难度大、烟叶等级结构供需矛盾突出、烟叶安全性管控难度大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稳定核心烟区、坚持科学规划优化生产布局、推广科学施肥、推进绿色植保、实施清洁生产、加强农药使用监管和农残控制、应用绿色发展新技术、全面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打牢生产发展基础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广西烟草产业形势分析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祥难  张勇  阚宏伟 《广西农学报》2009,24(1):83-85,103
分析广西烟叶生产现状,并针对生产上存在的思想观念、科技研究、基础设施、生产管理、经济效益等几个问题进行思考,提出广西烟叶生产采取工商联手,合理规划烟区,打造特色烟等6条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立足于湖北恩施州"清江源"品牌优质烤烟基地利川市烟区烟叶生产实际,通过对利川烟区烟叶生产发展的历史回顾及对规模化种植现状进行广泛的调研,分析了"清江源"优质烤烟基地规模化种植的可行性,为构建烟叶规模化种植模式推广理论支撑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依据豫中烟区(许昌、平顶山和漯河)545份调查问卷,从基层烟叶生产技术管理人员的角度对烟叶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和查找了制约黄淮烟区烟叶生产发展的障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烟叶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凉山州烟区烟草“三农”问题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凉山州烟草、烟区、烟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解决对策,包括努力提高烟叶质量,突出特色创造品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烟区发展基础;提高服务水平,提升烟农种烟收益;加强培训,提升烟农素质;拓宽服务领域,支持烟区发展地方经济,多渠道促进烟农增收等措施,以期解决凉山州烟草"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襄阳烟区概况,分析了影响襄阳烟叶发展的制约因素,并从转变思想观念、推动生产布局再优化、培育职业烟农队伍、开展"定制化"生产、转变烟叶发展动力、提升烟叶供给质量、提升等级纯度、打造特色品牌及整合市场资源等方面提出了烟叶发展的对策,以期为襄阳烟叶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通过对广西中烟“K326”品种烟叶的外观质量及感官质量对比分析发现:不同烟区烟叶外观质量下部和中部叶存在差异的产地少,上部叶多个产地存在差异,各烟区烟叶外观质量各有特点;不同烟区感官质量存在差异,各烟区烟叶感官质量各有优劣。说明烟叶质量与烟叶生长的生态环境及其生长发育状况密切相关,不同烟区烟叶质量各有特色。为此提出,探寻适合当地生态气候特点的烟叶生产技术和烘烤技术是提升烟叶工业可用性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4.
笔者通过剖析山地烟区烟叶烤后成熟度较低的四大成因,建设性提出了优化山地烟区条件、引导烟农科学种烟、围绕重点对症下药、探索引导烟农互助、灵活运用密集烤房"8点式"精准烘烤工艺五大对策措施,旨在为山地烟区提高烟叶成熟度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5.
烤烟在渭北引进种植已超过30 a历史,它既是企业发展的支柱,也是农民脱贫致富的骨干产业。近几年,由于受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北烟南移政策的影响,烤烟生产每况愈下,曾为全县经济发展立过汗马功劳的支柱产业一度下滑到崩溃的边缘。通过调查走访,发现烟区面积逐年下滑的主要原因是:种植规模小,供应总量低,效益不明显;生产基础薄弱,质量不达标,管理滞后。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八项振兴渭北台塬低焦油优质特色烟叶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新烟区烟叶与津巴布韦烟叶致香成分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云南省新烟区(文山、保山、临沧、普洱)与津巴布韦(马龙德拉、宾杜拉、奇诺伊)烟区生产的KRK26烟叶的致香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新烟区上部烟叶新植二烯含量高于津巴布韦烟叶,津巴布韦烟叶挥发性酮类、挥发性醛类、杂环类含量高于新烟区烟叶.新烟区中部烟叶新植二烯含量高于津巴布韦烟叶,津巴布韦烟叶挥发性酮类、挥发性醛类、挥发性醇类、杂环类含量明显高于新烟区烟叶.新烟区下部烟叶多元酸及高级脂肪酸、新植二烯含量高于津巴布韦烟叶,津巴布韦烟叶挥发性酮类、挥发性醇类含量高于新烟区烟叶.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上部烟叶普洱烟叶与马龙德拉、奇诺伊烟叶更加相似,中部烟叶临沧烟叶与马龙德拉烟叶更加相似,下部烟叶新烟区烟叶与马龙德拉烟叶更加相似.  相似文献   

17.
基于保康烟区以基地单元为载体运用精益管理理念转变生产方式,提高烟叶可用性等方面收到的良好效果及转型中的不足之处,在剖析其烟叶生产方式转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保康烟区及相近山地烟区烟叶生产方式转型的对策,以期为山地烟区发展转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笔者立足楚雄烟区生产实际,综合分析了"清香楚叶"烟叶品牌培育的重要性、现状和面临的难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促进"清香楚叶"烟叶品牌培育及其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对2013年抚州6个烤烟主产县69个烤烟样品的烟叶质量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并将各项指标与东南烟区及全国平均值进行了比对。分析表明:烟叶质量总体较好,吸湿性、韧性和填充性较好,拉力适宜,部分烟叶样品略薄,含梗率偏高。烟叶钾含量较高,淀粉含量较低,钾氯比值较高,中部烟叶化学协调性较好,感官质量整体较好,在"中等~中偏上"档次,大部分中部和上部烟叶样品香气质"中偏上",香气量"尚足",烟气较浓,而下部烟叶香气量和浓度略显不足。从得分比对来看,下部烟叶样品外观指标得分略低于东南烟区和全国平均值;中部烟叶成熟度、叶片结构分值与东南烟区及全国平均值相当;上部烟叶油分分值与东南烟区相当,其余指标分值略低。中下部烟叶吸湿性和韧性优于东南烟区及全国平均水平。总植物碱、中下部还原糖含量、钾含量高于东南烟区和全国平均水平,下部和上部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评价分值略低于东南烟区和全国均值。3个部位烟叶感官质量与东南烟区及全国平均水平相当,上部烟叶浓度分值略高。  相似文献   

20.
对2013年抚州6个烤烟主产县69个烤烟样品的烟叶质量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并将各项指标与东南烟区及全国平均值进行了比对。分析表明:烟叶质量总体较好,吸湿性、韧性和填充性较好,拉力适宜,部分烟叶样品略薄,含梗率偏高。烟叶钾含量较高,淀粉含量较低,钾氯比值较高,中部烟叶化学协调性较好,感官质量整体较好,在"中等偏上"档次,大部分中部和上部烟叶样品香气质"中偏上",香气量"尚足",烟气较浓,而下部烟叶香气量和浓度略显不足。从得分比对来看,下部烟叶样品外观指标得分略低于东南烟区和全国平均值;中部烟叶成熟度、叶片结构分值与东南烟区及全国平均值相当;上部烟叶油分分值与东南烟区相当,其余指标分值略低。中下部烟叶吸湿性和韧性优于东南烟区及全国平均水平。总植物碱、中下部还原糖含量、钾含量高于东南烟区和全国平均水平,下部和上部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评价分值略低于东南烟区和全国均值。3个部位烟叶感官质量与东南烟区及全国平均水平相当,上部烟叶浓度分值略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