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针对威胁小麦生产的条锈病和黄矮病两大主要病害 ,采用染色体工程技术 ,将小麦近缘植物中抗病基因导入普通小麦 ,进行了选育抗条锈病与兼抗黄矮病的小麦普通种质资源的研究。经过对已获得的抗病株系 (品系 )进行抗性与农艺性状的全面鉴定 ,筛选出了 82WR(96 ) 2 2 1 2 1等 5个抗条锈病和兼抗黄矮病的新种质。  相似文献   

2.
青海省主栽品种对小麦黄矮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黄矮病2010年在青海省河湟海东地区和附近麦区中度爆发流行,已成为青海省小麦和青稞产业发展的重大威胁。为全面评价青海省小麦品种对黄矮病的抗病性,于2013年收集青海省主要种植品种56份进行田间抗黄矮病鉴定及抗性评价,结果表明:56份品种都是感病品种,其中35份是高感品种,青海省目前主栽品种阿勃、高原506、互助红、青春38、通麦1号全部表现为高感。  相似文献   

3.
条锈病是严重威胁小麦安全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其流行常常造成显著的小麦减产,是小麦安全生产的重要影响因素。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条锈病最经济有效且环保的措施。但是品种抗病性"丧失"常常导致抗病品种成为感病品种,继而导致病害流行成灾。收集小麦种质资源,鉴定其抗病性,为抗病育种者提供新的抗病信息用于培育抗病育种,以应用于生产防治病害,具有实际的重要的生产意义。本文对小麦品种西农628和西抗A11分别进行了室内苗期抗条锈病鉴定和田间抗条锈病鉴定。苗期鉴定结果表明,西农628和西抗A11对小麦条锈菌小种CYR23、CYR31、Su11-4和Su11-7表现抗病,对CYR32表现感病。田间鉴定结果表明,西农628和西抗A11对小麦条锈病均表现抗病。表明西农628和西抗A11对小麦条锈菌小种CYR32有成株抗条锈性,对其余小种具有全生育期抗病性。同时,西农628和西抗A11兼抗白粉病与叶锈病,是良好的多抗性小麦材料。  相似文献   

4.
为了客观反映大豆种质资源对茵核病的抗病水平,排除环境、土壤、年份、生态区和接种方法等因素的影响,采用相对抗病指数作为抗病指标,于2011年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的盆栽场及病圃内进行了大豆种质资源抗茵核病的鉴定。结果表明:筛选出抗病品种2份,占试验材料的3.2%;中抗品种1份占所鉴定材料的1.61%,低抗品种29份占所鉴定材料的46.77%,低感品种20份占所鉴定材料的32.26%,中感品种6份占所鉴定材料9.68%,高感品种4份占所鉴定材料的6.45%。试验结果为大豆菌核病抗原大规模准确筛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广西水稻品种抗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广西生产用水稻品种对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的抗病性,为病害综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广西主栽水稻品种45份和市场销售的水稻品种53份,采用集团接种法进行室内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结果]测定的98个水稻品种中,表现高感的品种96个,占测试品种的97.96%;表现中感的品种两个,占测试品种的2.04%.测试品种中未发现抗病品种.[结论]测定的98份广西生产用水稻品种对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均表现感病,需加大对该病害的综合防控及水稻种质资源的抗病筛选利用.  相似文献   

6.
小麦种质资源根腐病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一套比较完善的田间抗病性鉴定方法,对719份小麦种质进行了根腐病抗性鉴定,通过鉴定种质间有明显差异,抗病材料一般比感病材料发病和枯死都晚5~7 d.未发现免疫种质,从中筛选出叶、穗均抗根腐病的种质25份,可作为小麦育种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收集云南丰富的青稞种质资源,进行抗大麦黄矮病(BYDV)抗病性鉴定。通过对61份青稞种质或品种进行连续2年田间抗BYDV鉴定及抗性评价,结果表明:44份种质表现易感BYDV,17份种质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BYDV抗性,其中3份种质(52、54,I10)表现出对BYDV明显抗性,且抗性较为稳定。为培育抗性品种、持续有效地控制黄矮病的危害提供了新的抗源。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研究小麦体内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苯丙氨酸解胺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与植原体侵染过程及品种抗病性的关系,从生理生化学角度揭示小麦品种抗蓝矮病的机制,为蓝矮病的防治和生产上选育优质小麦抗病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抗、感小麦品种(烟D27、小偃6号)接种小麦蓝矮病植原体,观察其症状变化,同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定期测定小麦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及苯丙氨酸解胺酶(PAL)活性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症状观察发现,感病品种的潜育期为12 d左右,抗病品种为18 d左右。防御酶活性的测定表明,随着植原体的侵染,抗病品种的3种防御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活性提高幅度较大的时期因酶而异,但早于感病品种;感病品种防御酶活性升高较慢且较抗病品种滞后,有时甚至出现酶活性下降现象。【结论】小麦蓝矮病潜育期长短因品种抗性而异,3种防御酶活性变化规律不仅与品种抗性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且与植株发病程度密切相关,这些防御酶活性出现的峰值高低与早晚,可作为小麦抗蓝矮病早期鉴定的一种有价值的重要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9.
正科技日报记者近日从江苏省农科院小麦优异种质资源展示会上看到,1.2万多份小麦种质资源,成为江苏小麦育种科研的大宝库,展示了正在进行抗病(逆)性、品质以及农艺性状等目标性状的精准鉴定的小麦种质资源3004份,科研人员正在推荐低多酚氧化酶活性种质IDO580等优质抗病(逆)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0.
大麦种质资源抗病性鉴定研究是“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攻关组从1986-1990年,对我国大麦三大主要病害(赤霉病、黄花叶病和黄矮病)进行了抗病性鉴定,共获得病情数据38000余个,其中抗赤霉病库的数据,来自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的鉴定结果,共计5000余份品种;抗黄花叶病库的数据,来自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栽培研究所的鉴定结果,共计1万余份品种;抗黄矮病库的数据,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的鉴定结果,共计3500份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库的数据,摘自《中国大麦种质资源目录》中的农艺性状部分,共计11862份品种。在此基础上,我们在国产长城0520CH微机上,  相似文献   

11.
燕麦抗蚜性和抗BYDV病毒病鉴定及利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明确燕麦品种对蚜虫和BYDV的抗性水平,筛选和推广一批广谱抗性的品种以确保燕麦生产安全。【方法】用等行距开畦条播方式种植鉴定圃。于灌浆期分别用模糊识别法和目测法调查圃内自然感染蚜虫和人工接种饲毒蚜虫的数量和病叶级数,计算蚜害比值和平均严重度后进行抗蚜性和抗BYDV性评价。【结果】72份燕麦材料中,无免疫蚜虫和BYDV材料。抗蚜性评价结果表明,14份材料抗蚜、58份材料感蚜;抗BYDV性评价结果表明,自然接种后,9份材料抗病,63份材料感病,而人工接种后,6份材料抗病,66份材料感病。【结论】燕麦抗蚜和抗BYDV材料较少,抗蚜性与抗BYDV性之间有一定相关性,人工接种BYDV较自然感染BYDV易增加病害严重度。QO245-7和白燕2号对蚜虫分别表现中感,对BYDV一致表现抗病,是优质的抗蚜和抗BYDV材料,在今后大面积推广中可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12.
根据介体蚜虫传毒力和植株病毒含量抗性指标,小偃麦中5和中4高抗小麦黄矮病及其该病毒主要侏系GV和DAV。抗病性持久、稳定。  相似文献   

13.
经介体蚜虫传毒和植株病毒含量测试,中5,中4和多年生1号对小麦黄矮病(BYDV)表现高度抗病,系首次鉴出的小麦黄矮病抗源材料。对主要病毒株系组成GPY和DAV株系均抵抗,属于成株期抗病性,并且兼抗小麦黄叶病(WYLV)。  相似文献   

14.
转基因技术为培育抗黄矮病小麦提供了一条有力的途径,综述国内外在小麦抗BYDV的转基因研究进展。探讨目前主要基于BYDV自身的外壳蛋白基因、复制酶基因、运动蛋白基因以及蚜虫传毒相关蛋白基因进行的抗BYDV小麦转基因研究现状和成果,并对未来培育抗黄矮病小麦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毒(wheat spindle streak mosaic virus,WSSMV)又名小麦黄花叶病毒(wheat yellow mosaic virus,WYMV)是造成小麦Triticum aestivum减产的重要病害。不同的小麦品种对WYMV病害的抗性表现相当复杂。推广抗性品种是防止WYMV大面积田间发病的有效措施。以从国内外收集到的527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对其WYMV抗性进行了病圃鉴定,筛选抗性稳定的品种/系,并以其中推广面积较大的WYMV抗性和敏感品种为亲本筛选在抗性和敏感亲本间具有多态性的简单重复序列(SSR)标记。结果表明:527个候选材料中只有10个品种/系的抗性相对比较稳定。以其中3个推广面积较大的WYMV抗性品种丰抗1号T. aestivum Fengkang 1,石家庄72 T. aestivum Shijiazhuang 72,郑麦9023 T. aestivum Zhengmai 9023以及2个推广面积较大的WYMV敏感型品种扬麦158 T. aestivum Yangmai 158和烟农22 T. aestivum Yangnong 22为亲本,筛选在抗性和敏感亲本间具有多态性的SSR标记。结果表明:丰抗1号/扬麦158和石家庄72/扬麦158间的简单重复序列多态性最大,分别为64.0%和63.3%。因此,以WYMV抗性品种丰抗1号和石家庄72,以及WYMV敏感品种扬麦158为亲本材料构建作图群体更有利于利用分子标记对控制WYMV抗性数量性状位点(QTLs)进行精细定位和目标基因的图位克隆。图2表3参17  相似文献   

16.
陕西小麦黄矮病病原种类的多重PCR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有效预防和防治小麦黄矮病提供相关参考依据,在田间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大麦黄矮病毒多重PCR检测技术对2009-2010年陕西地区主要小麦产区的小麦黄矮病进行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BYDV)3个病原种PAV、GPV、GAV的检测.结果表明,2010年除陕西凤翔地区发病指数略高于2009年发病指数外,其余地区的发病率和发病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调查地区小麦黄矮病混合侵染现象严重,且以GPV、GAV和PAV混合侵染为主.  相似文献   

17.
采用分生孢子悬浮液浸染法,对169份小麦和193份大麦种质材料进行苗期冠腐病接种鉴定。共鉴定出43份小麦抗病材料,占小麦供试材料的25.44%,其中普通小麦6份、小黑麦17份、硬粒小麦7份、野生小麦13份;鉴定出88份大麦抗病材料,占供试大麦材料的45.60%,其中栽培大麦11份、大麦农家种33份、野生大麦44份。结果表明,栽培品种和地方品种中抗病材料所占比例均比野生材料中的大,大麦中的抗病材料所占比例比小麦中的大。同时在野生材料中鉴定出一些抗性优异的种质材料,而栽培品种中鉴定出的抗病材料抗性表现一般。  相似文献   

18.
刘楠  闫佳会  郭青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3,(36):13893-13894,13901
为明确不同致病机理的病毒抑制剂对小麦黄矮病的预防和防治效果,在小麦苗期将大麦黄矮病毒GAV株系接种于小麦阿勃上,喷施杀虫剂(毒死蜱)与病毒抑制剂(病毒特、好普、嘧肽核苷病毒唑、1.5%植病灵乳剂)的不同组合.结果表明,病毒特与毒死蜱组合的平均预防和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驻马店地区小麦黄花叶病病毒分离物的类型及该地区主要推广小麦品种对小麦黄花叶病的抗性表现,对驻马店地区13个不同地点同一小麦品种上病毒分离物进行鉴定,并在同一田间试验条件下,对驻马店地区主要推广的12个小麦品种进行田间抗性评价。结果表明,随机选取的13个地点中有4个地点的样品中检测出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占总样品的30.8%,所有地点均未检测到中国小麦花叶病毒(CWMV)。在供试的12个小麦品种中,豫农416和衡观35表现为高抗,占供试品种的16.7%;泛麦8号和华育198表现为中抗或中感,占供试品种的16.7%;另外8个品种则表现为感病,占供试品种的66.6%。不同小麦品种在病圃区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存在较大差异。以上结果表明,WYMV在驻马店地区有一定范围的分布,暂未检测到CWMV;该地区主推的小麦品种中豫农416和衡观35对小麦黄花叶病具有一定的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