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化养牛场中奶牛受环境、管理、疾病等因素影响,易引发肢蹄病。奶牛肢蹄病是奶牛养殖过程中的一类高发疾病。该疾病可降低奶牛活动频率,影响奶牛正常采食及繁殖性能,导致奶牛泌乳量和繁育能力下降,最终造成奶牛过早淘汰,严重影响我国奶牛业的发展。患肢蹄病的奶牛表现为蹄部疼痛、无法受力、跛行等症状,对奶牛健康危害极大。本文就奶牛肢蹄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进行阐述,以期降低奶牛肢蹄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探讨奶牛乳房炎的病因和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随着奶业的发展,奶牛园区和个体奶牛饲养场也正在兴起和发展。然而奶牛疾病严重地影响奶牛业的发展,尤其是奶牛乳房炎疾病。奶牛乳房炎虽属常见病和多发病,但发病机制和病理过程比较复杂。根据发病过程和表现可分为急性、慢性、隐性。根据感染程度和危害又分为卡他性、化脓性、纤维素性、出血性、浆液性、蜂窝织炎等。奶牛乳房炎对乳业的影响直接危害是奶牛本身,健康水平下降、乳品质改变,治疗无效导致终生的泌乳机能丧失。间接危害是奶牛经营者的经济效益。因此,详细了解病因,根据病因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奶牛腐蹄病是影响奶牛养殖产业发展最重要的疾病之一,在各地养殖场均有发生,病因较复杂,或治疗不及时可导致奶牛淘汰,常给奶牛养殖户造成巨大损失,本文就奶牛腐蹄病的流行特点、发病原因等进行详细阐述,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奶牛繁殖能力直接影响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奶牛产犊间隔是判断奶牛繁殖能力的一个较为科学和准确的目标,奶牛产犊间隔又可称为胎间距,为奶牛两次分娩之间的时间间隔,奶牛产犊间隔延长往往意味着经产奶牛具有较长的空怀和不孕的时间,导致饲养成本和配种费用增加,养殖场经济效益受损。影响奶牛产犊间隔的因素比较多,包括品种选择、营养、饲养管理、环境条件、助产及疾病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缩短奶牛产犊间隔才能提高养殖牧场的运转效率,进而提高整个牛养殖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本文简单阐述了产犊间隔对奶牛养殖场的影响,分析了影响奶牛产犊间隔的多方因素,并就如何缩短奶牛产犊间隔提出几点措施,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奶牛的子宫内膜炎是养牛业中不可忽视的常发病,多发生在奶牛分娩或产后,可引起奶牛产量减少,影响奶牛的繁殖力和生产性能,给养牛业造成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阐述了该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和诊治方法,以期待为奶牛的子宫内膜炎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营养对奶牛围产期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奶牛围产期,营养状况直接影响到奶牛疾病的发生。对于高产奶牛,由于奶牛体内的钙流失或者能量出现负平衡,容易产生乳热、酮病、脂肪肝等疾病,通过改善妊娠后期奶牛营养可减少这些疾病的发生。围产期奶牛的感染性疾病的易感性取决于免疫系统的完整性,而营养因素可影响机体免疫功能;其它非感染性疾病也可以通过改善营养状况来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奶牛养殖业的规模扩大,奶牛流产病例呈上升趋势.目前,奶牛流产已成为奶牛生产中危害较大的问题之一.流产可影响奶牛的泌乳性能、繁殖性能、牛群健康和使用年限,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某些引起奶牛流产的病原微生物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对公众和职业人群有巨大危害.因此,有效控制奶牛流产性疾病对奶牛生产和公共卫生安全都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8.
影响奶牛产奶性能的因素较多,但归纳起来可分为九大因素。 1.品种 奶牛是家牛的一种。牛按用途又可分为乳用、肉用和兼用型。乳用型又有黑白花奶牛、荷斯坦牛、娟姗牛、瑞士褐牛、爱尔夏牛、更赛牛等。由于奶牛不同品种,年产奶量均有较大的差异.少的只有500~600千克.多的可达20000千克以上。要想多产奶,应首选黑白花奶牛和荷斯坦牛。  相似文献   

9.
可穿戴设备技术在奶牛养殖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生理监测是未来奶牛养殖产业化的发展方向,使传统奶牛模式转变为以信息网络为中心的精准管理模式。可穿戴设备技术可实时获取动物生命本体信息,应用于奶牛养殖中可有效监测奶牛身体健康指数和预防疾病疫病的发生,能较大幅度提高奶牛养殖的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围绕可穿戴设备技术在奶牛生理信息监护中的应用,分别介绍了奶牛体温、活动量、心率、呼吸频率4个参数的检测方法,阐述了国内外奶牛可穿戴设备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以期为可穿戴设备技术在畜牧养殖中的进一步应用与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中药免疫增强剂对围产期奶牛血液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将中药添加至围产期奶牛日粮,检测围产期奶牛血清IL-2、IL-6、TNF-α、IgA、IgM、IgG质量浓度,GSH-Px、SOD、CAT活性及MDA浓度。结果显示:(1)免疫增强剂可极显著提高围产期奶牛血清IgA、IgM、IgG质量浓度(P0.01);(2)免疫增强剂可极显著提高血清IL-6质量浓度(P0.01),但对血清TNF-α、IL-2质量浓度的影响无明显规律;(3)免疫增强剂可极显著提高围产期奶牛血清SOD活性(P0.01),极显著降低围产期奶牛血清MDA浓度(P0.01),围产期奶牛血清GSH-Px、CAT活性呈升高趋势,但差异不显著。说明:中药免疫增强剂可以有效提高围产期奶牛的免疫机能及围产期奶牛的抗氧化应激能力。  相似文献   

11.
奶牛蹄病是奶牛蹄部疾病的统称,主要包括蹄变形、腐蹄病、蹄叶炎、蹄糜烂等疾病。由于蹄病可导致奶牛肢蹄疼痛、起卧困难、病蹄不愿着地、跛行,以致影响奶牛食欲、承重和产奶量,而养牛户又多不注意修蹄护蹄,导致该病在基层奶牛养殖中普遍存在,据笔者调查约80%的奶牛场户中存在有不同程度的蹄病,成年产奶牛发病率约20%,产奶量高的牛发病率高,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由饮水氟引起的奶牛氟病对中国黑白花奶牛泌乳量的影响,并对其奶质量进行安全评价。饮用含氟2.15ppm 的饮水对奶牛第一和第二胎的泌乳量没有影响,其泌乳量分别为正常奶牛的100.30%和104.31%。氟中毒奶牛第三和第四胎的泌乳量显著低于正常奶牛,分别为正常奶牛的87.36%和87.69%。氟中毒奶牛第二、第三和第四胎的泌乳量相互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即不出现产乳高峰期。氟病奶牛乳中氟残留量很低(平均0.0351ppm),甚至可低于正常奶牛乳中氟残留量(平均0.0996ppm),为之人饮用氟病奶牛的乳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夏秋之交,阴雨连绵是奶牛腐蹄病的发病高峰期。据调查,耀州区舍饲牛群中发病率高达30~40%,腐蹄病的发生不仅影响奶牛的产奶量和奶牛的运动,严重者可导致淘汰,本地区因腐蹄病淘汰率高达10%左右。对本病的治疗如早发现、早治疗往往有很高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正>一、防暑降温奶牛生长、产奶最适宜的温度为8~16℃,且耐寒怕热。当外界温度超过30℃时,奶牛采食量就会减少,体重下降,产奶量可降低25%~50%,因此防暑降温应作为夏季养奶牛的中心环节。防暑降温可采用以下3种方法:一是遮阳。在不影响通风的前提下,可在奶牛场种树,或在奶牛运动场、休息场所搭凉棚或设移动框架。凉棚或移动框架高3.5  相似文献   

15.
奶牛乳房炎是指乳房实质、间质出现的炎症症状,机械性刺激、病原微生物浸入感染、化学物理性损伤、环境管理不当等均是引起奶牛乳房炎的重要致病因素。临床可将奶牛乳房炎分为纤维素性卡他乳房炎、浆液性乳房炎、出血性乳房炎、化脓性乳房炎、坏疽性乳房炎、隐性乳房炎等。奶牛乳房炎不仅影响奶牛的生命安全,也直接影响着奶牛养殖业的发展,给社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加强奶牛乳房炎的研究,不断提升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效果是当前兽医学中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采取丹参酮乳房注入剂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一、产后管理不当造成奶牛子宫炎且治疗方法不正确子宫炎是产后子宫内膜或子宫更深层炎症的总称,是降低奶牛繁殖力甚至导致不孕的主要原因。轻度炎症影响较小,大多数牛能自愈;中度炎症可降低奶牛繁殖力,70%~80%的不孕牛是由子宫内膜炎引起的;重度炎症引起全身症状,导致代谢紊乱,甚至脓毒败血症而危及奶牛的生命。引起子宫炎的  相似文献   

17.
《现代农业》2004,(7):20-21
奶牛养殖是目前的热门话题,但有些养牛户由于技术水平较差,平时不注意认真观察,等奶牛病得很严重时才发现,往往需要浪费很大的人力物力,影响了经济效益的提高,其实,要想早知道奶牛的否患病,使奶牛得到及时治疗,可通过以下方法来识别。  相似文献   

18.
夏季气候炎热,热应激可造成奶牛生产性能下降,给奶牛养殖生产带来一定的影响。笔者针对热应激对奶牛的危害提出了切实有效的对抗奶牛热应激的方法,以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9.
奶牛流行热是奶牛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以突然高热,消化道和呼吸道炎症,四肢关节运动障碍以及泌乳量骤减为典型特征。此病虽然2~3 d可治愈,但对高产奶牛产奶量影响较大,且引起致死率高,给奶牛场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笔者根据多起临床诊疗实践,对奶牛流行热的发病原因、临床诊断、防治以及典型案例治疗的介绍,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奶牛繁殖疾病是影响奶牛业发展的一类主要疾病,也是造成奶牛淘汰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对多例奶牛子宫炎、奶牛子宫脓肿以及奶牛卵泡囊肿的病因、临床症状、防治措施诊疗体会的介绍,为奶牛繁殖疾病的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