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该文简述了青贮玉米发展现状和清水县青贮玉米发展优势与成果,同时提出了清水县在青贮玉米发展中存在缺少优势品种,收获质量和加工水平有待提高,缺少技术支持等问题,并提出大力宣传粮改饲政策,做好青贮玉米引进推广工作,做好青贮玉米技术服务工作,创新机制,树立典型的发展对策,以期为青贮玉米的综合利用和“粮改饲”项目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武卫秀  杨裕 《河南农业》2019,(17):61-62
随着我国粮改饲政策的深入实施,畜牧业快速发展壮大,粮草资源需求量逐渐提高,实施粮改饲种养模式能缓解粮食与饲料的收储压力,提高种植效益与养殖效益,形成新型的种养关系。基于此,本文阐述推广粮改饲的必要性,分析目前我国粮改饲实现现状及成效,提出关于推广粮改饲构建新型种养关系的建议,以期为我国粮改饲种养模式的普及应用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3.
基于农业生态系统与种养生产体系特征,综述了种植业与生猪养殖业、草食动物养殖业相结合的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及稻田种养循环模式,系统阐述了“猪-沼/肥-农田种植系统”、“猪-沼/肥-园地种植系统”、“猪-沼/肥-草”、“猪-沼/肥-藻”与“牧草(秸秆)-草食动物养殖(牛、羊)-沼/肥-种植系统”循环模式及“稻-鱼”种养、稻鸭共生、稻虾共作等循环模式应用现状。指出了饲料转化及养殖废弃物还田利用是调控种养复合循环模式养分流动的关键环节,参考种植系统作物种类与养分需求、养殖系统对饲料质量需求特点及种植系统对养殖废弃物养分的消纳能力等,合理配置种养复合系统生物结构及时空结构,提高种养复合系统养分循环利用效率是实现种养平衡的关键。提出了在传统循环农业模式的基础上,创新发展环境保育型种养复合循环农业模式,并构建种养复合循环系统养分资源综合管理体系是实现国内种植业、畜禽养殖业绿色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中宁县在黄河两岸,及调整种植结构积极性高和草畜养殖基础良好的的灌区和引黄灌区乡镇及长山头农场、渠口农场认真开展了粮改饲试点工作,积极鼓励养殖场(企业)采用订单收购和流转土地自种青贮玉米的方式,开展优质饲草规模种植,推动草畜产业向以养定种、以种促养、草畜平衡方向发展,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粮改饲"试点工作既是调整种植业结构、推动粮食"去库存"的重要切入点,又是推动草食畜牧业"降成本,补短板"、优化畜禽养殖结构的重要着力点,我县将持续高效推进粮改饲工作,以推广全株玉米青贮为重点,以发展规模养殖为载体,以提高种养效益为目标,抓好"种、管、收、贮、用"等关键环节,实现种养结合和草畜产业绿色循环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中宁县在黄河两岸,及调整种植结构积极性高和草畜养殖基础良好的的灌区和引黄灌区乡镇及长山头农场、渠口农场认真开展了粮改饲试点工作,积极鼓励养殖场(企业)采用订单收购和流转土地自种青贮玉米的方式,开展优质饲草规模种植,推动草畜产业向以养定种、以种促养、草畜平衡方向发展,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粮改饲"试点工作既是调整种植业结构、推动粮食"去库存"的重要切入点,又是推动草食畜牧业"降成本,补短板"、优化畜禽养殖结构的重要着力点,我县将持续高效推进粮改饲工作,以推广全株玉米青贮为重点,以发展规模养殖为载体,以提高种养效益为目标,抓好"种、管、收、贮、用"等关键环节,实现种养结合和草畜产业绿色循环发展。  相似文献   

6.
"粮改饲"政策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切入点,以推广优质饲草料种植为重点,以发展规模养殖为载体,以提高种养效益为目标,是中国为实现转变农业生产方式、调整种植结构而提出的一项新内容,是国家粮食安全内涵的延伸。以朔州市为例,对山西省"粮改饲"政策实施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朔州市实施"粮改饲"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进一步推进"粮改饲"政策实施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正"粮改饲"是我国农业为转型发展而提出的一项新内容,是国家粮食观念的革新。更多还原2015年的中央在一号文件中提出:"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而更多还原国家在"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提出推广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发展农区畜牧业,这是优化新型种养结构的必然选择。全国自2015年启动粮改饲试点工作以来,在发展方式上探索出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本文通过对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县区粮改  相似文献   

8.
正粮改饲在201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了加快发展草牧业,支持青贮玉米和苜蓿等饲草料种植,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的要求,并在山西、内蒙古、黑龙江、甘肃等10个省区开展"粮改饲"试点,这种以种养结合为基础的新方式,可以实现就  相似文献   

9.
正全国畜牧总站站长杨振海日前在2017年青贮粗饲料大会中提出,我国将大力推进粮改饲工作,按照草畜配套、种养结合的原则,力争在今年粮改饲的面积达1000万亩。"粮改饲"是指调整玉米种植结构,大规模发展适应于肉牛、肉羊、奶牛等草食畜牧业需求的青贮玉米。农业部提出,在镰刀弯地区将继续调减籽粒玉米种植,重点发展青贮玉米和苜蓿,实行以养定种,订单种养。北方农牧交错带将实行减粮增饲,以农载牧,以草促牧,扩大优质牧草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10.
王枫 《农学学报》2021,11(9):92-96
经济林良种是经济林产业的“芯片”,是经济林生产优质、高产、高效的物质基础。完善经济林良种推广政策,是实现经济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通过数据收集和整理,系统梳理全国经济林良种推广现状,指出经济林良种推广中还存在着良种使用率不高,经济林低产低效;部分经济林良种存在超范围推广;良种审定过多,结构性过剩和种植品种过多,对接生产加工不畅等突出问题。进而提出从以种植为目标的良种推广转变为以生产加工等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良种推广思路。从优化良种供给、加强良种推广的宏观指导、强化科技支撑和宣传培训、实施经济林提质增效工程和充分发挥产业协会、创新联盟的作用等方面给出优化经济林良种推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粮改饲"就是改由粮食作物种植为青贮玉米等饲草料作物种植,其承载的任务是打破原有种植业和养殖业割裂状态,加快发展现代草食畜牧业,促进种养业深度融合。卢氏县依托粮改饲试点项目,开发本地饲草资源,走"种养结合"、"企业+农户"、协作互补,实现利润共赢的一体化发展道路,不断推进我县畜牧业供给侧结构调整及粮改饲试点工作进程,促进我县畜牧业绿色生态发展呈现良好态势。1县情概况卢氏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辖9镇10  相似文献   

12.
陈建生 《浙江农业科学》2021,62(8):1668-1670
农业和农村的持续发展是实现我国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也是影响我国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嵊州市三界镇推行农业、农村、农民“三农”协调发展新模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综合体,实现以产业聚集融合为核心、以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以农村功能转型为抓手、以发展方式转变为根本的农村产业集群发展新模式,极大延伸了产业链条,增加了农民收入,降低了农村产业的发展风险,构筑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多赢”格局,为“三农”融合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因地制宜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创建特色栏目对提升农业科普期刊影响力,实现“错位竞争”、“特色办刊”具有重要意义,可使农业科普期刊具备一定程度“不可替代”的内在品质。《科学养鱼》“特别策划”栏目以记录行业进程、服务渔业经济为特色,遵循国家政策导向,突出策划意识,关注热点,在气象灾害应急、渔业食品安全、稻渔综合种养发展、“公司+渔业”经营模式等的信息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结果表明,特色栏目的成功,对推动《科学养鱼》的品牌建设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其办刊实践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从“817”肉鸡配套系选定,“817”肉鸡生产发展现状,“817”肉鸡生产展望,企业发展策略4个方面进行论述,旨在为促进“817”肉鸡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加快推进农牧结合,加快发展农区畜牧业,要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粮改饲试点,把粮食、经济作物二元结构改成粮食、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结构。"二元变三元对"粮改饲"的重视,始于201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该文件提及,"要加快发展草牧业,支持青贮玉米和苜蓿等饲草料种植,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邢冬蕾 《新农业》2016,(4):26-27
正"要加快发展草牧业,支持青贮玉米和苜蓿等饲草料种植,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种养结合型调整。重点是粮饲兼顾,调减籽粒玉米、发展青贮玉米和苜蓿,以养定种,把"粮仓"变为"粮仓"+"肉库"+"奶罐"。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带动了各行各业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图书馆阅读推广”也在新形势下开辟了新的发展模式,重点阐述了新形势下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策略及方法,指出了“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阅读推广将要面临的挑战及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8.
洪泽区依托独特资源优势,围绕推动绿色发展、结构升级,重点打造有机绿色稻米产业。以“淮味千年”品牌为核心,重点培育“洪泽大米”有机绿色稻米区域公用品牌,强化基地建设及产地、产品认证,全面提升有机绿色稻米品牌化水平,聚力推进“洪泽大米”全产业链发展,促进稻米供给侧走向高端化、品牌化、特色化,深入挖掘稻作文化和休闲观光旅游潜力,深度推进优质稻米一二三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稻虾高效绿色种养模式发展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浙江稻虾(小龙虾)模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但也存在产品产量低、重虾轻稻、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根据浙江省稻作制度的特点,创新了一种不开挖环沟、不破坏稻田结构和土壤耕作层的稻虾高效绿色种养模式,该模式增加了一季小龙虾的收入,不影响水稻产量,且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同时,配套开展了“公司+农户+季节性流转”的发展经营模式,以县(市、区)域为单位,按共生与轮作面积1∶4~5的配置发展稻-小龙虾种养,实现了稻虾模式稳定的苗种供应,提升了稻虾种养的技术到位率,推动了稻虾产业的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稻虾高效绿色种养模式是稳粮增效的种养模式。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时代对“美丽农业、美好生活、绿色生态”要求和“美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种植业为主体的农业种植结构开始发生改变,对好吃、好看、好效益等美好作物的种植需求日益增加,积极将向日葵、小杂粮等美好作物的种植推广引入到浙江美丽乡村建设中,具有稳定基本农田、促进增收、带动旅游、开拓三产的重要应用意义。同时,正视发展美好作物种植的优势,与研究单位合作共同探讨向日葵、小杂粮、兼用型甘蓝等在品种、栽培技术、搭配样板、机械化种植方面的实施对策,是因地制宜发展浙江特色美好作物种植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向日葵、小杂粮等美好作物在浙江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应用意义,指出浙江种植美好作物的优劣势,并提出浙江省内种植的应对策略与合作实施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