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冷杉红松林高产结构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的生产力与林分的结构状况有很大的关系,在森林资源的调查中经常可以遇到,同样的立地条件、相同的林分年令,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常常会有很大的波动,从数十立方米的蓄积量到数百立方米不等。这种波动追根溯源,都与林木树种组成的变化、层次重叠的形式、林冠郁闭的程度、立木数量的多寡、径级的大小以及林下植被发育的疏密等密切相关。因此,研究天然森林生产力与林分结构的关系,分析影响森林产量的群落结构因素,找出高产林分结构,对于发展林业生产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北京密云森林资源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十五"、"十一五"林业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评价分析"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密云县森林资源现状与发展变化趋势,结果显示:密云县森林经营主要以防护型林种为主、经济林为辅,截止2009年,其森林覆盖率稳步增长至57.18%。大面积灌木林地、未成林地及宜林地经过良好抚育管理转化为有林地,且活立木总蓄积量增幅达21.71%,虽然存在林分结构不合理、纯林较多、幼龄林面积及蓄积量比重继续增大等问题,但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逐步增加。整体看来,密云县森林质量在不断提高,不健康林分比例逐渐降低,总体为一般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经过几十年的林业建设,我国自然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森林蓄积量、面积年均增长率达到40%,位居世界前列。木竹、核桃、经济林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步伐日益加快,带动了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新兴产业的突起,林业总产值达到5000亿元。  相似文献   

4.
浙江林业现代化建设目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基于国内外及浙江林业发展的背景、浙江林业现代化建设目标确定依据与原则的论述,制定了浙江省林业现代化建设的定性目标框架与纲要性的近期(2005年)、中期(2010年)和远期(2020年)定量目标,其中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65%,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25 m2,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达100 m3·hm-2 ,竹木采运机械化达80%,从业人员人均林业GDP达325万元,农户参与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的比重达65%,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指数达162.5%,林业基层从业人员受教育年限16 a,林业信息化指数300%.为确保浙江林业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提出了组织与实施森林生态功能提升、城乡美化、林业产业化推进、林业科技创新、林业信息化、林业制度创新、林业人力资本扩张和林业组织化健全等八大工程的建设.表1参10  相似文献   

5.
立地质量的准确评价是森林科学经营的前提,本研究采用四川省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筛选符合建模要求的样本,建立树高和蓄积量生长模型,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对不同因子间基准年龄时林分蓄积量进行分析,并比较不同立地质量评价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建立的林分树高和蓄积生长曲线簇能反映不同条件下林分生长差异;海拔、坡度、土壤类型、砾石含量和植被类型会极显著影响立地质量;立地质量评价方法准确性地位级指数优于多元地位指数和森林类型指数,多元地位指数与森林类型指数评价准确性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宁夏盐池县白榆纯林及宽幅林带形成低产林和"小老头树"的原因,并采取强度间伐、实施抚育管理、加强有害生物的防治等措施进行改造。结果表明:①间伐对白榆树高长生影响不显著;②间伐对白榆树直径生长影响显著,且随着间伐强度的加大,直径生长也加大;③在白榆同龄林中,间伐后不同密度的林分,单位面积上的蓄积量及其增长率是不同的;密度为1 620株/hm2的林分蓄积量最大,2010年时蓄积量为47.3 m3/hm2;密度为470株/hm2的林分蓄积量最小,为27.4 m3/hm2;蓄积增长率则与间伐强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采用森林蓄积量扩展法,计算黑龙江省1986—2016年森林碳储量。从林业碳保护管理行为、碳吸引管理行为、林业经济发展规模三个方面,选取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森林火灾受害面积、造林面积、森林抚育面积、森林采伐量、林业基本建设投资、林业总产值7个指标,结合黑龙江省1986—2016年间森林碳储量相关指标数据,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弱外生性检验识别森林碳储量与变量间的联系;通过Johansen协整检验,分析内生变量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选用自回归滑动平均(ARMA)模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向量误差修正(VECM)模型进行样本内预测,比较模型预测准确性。结果表明: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林业总产值,与森林碳储量间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造林面积通过影响林业总产值,间接影响森林碳储量;森林火灾受害面积与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存在关联;可采用预测结果最优的VECM模型对黑龙江省森林碳储量进行样本外预测。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森林资源动态变化的非等间距灰色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以1974-2007年山东省森林覆盖率、有林地面积和活立木蓄积量为时间数据序列,建立非等距灰色预测模型。用模型对山东省森林资源主要指标进行拟合,拟合误差均在10%以下,拟合精度较高。使用后验差检验方法对模型进行精度等级检验,求得森林覆盖率、有林地面积和森林蓄积量的后验差检验值分别为0.15,0.23和0.14,均小于0.35,小误差概率均为1,预测精度等级为一级好,预测的结果可以作为制订山东省未来林业发展计划的依据,为建立“数字林业”等提供了一种比较理想的预测方法。预测结果表明:2020年森林覆盖率为26.78%,还达不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的生态省建设阶段性目标。因此,山东省应加快森林资源发展,稳步提高森林覆盖率,明显增加森林蓄积量,提高林分质量,避免造成森林资源的逆转。  相似文献   

9.
河南森林生物量与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2003年河南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以生物量与蓄积量之间的关系模型为基础,对河南的森林生物量及生产力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河南森林的总生物量为11 154.49万t,其中,林分为9 346.18万t,经济林1 677.96万t,竹林130.35万t,林分单位面积平均生物量为47.27 t.hm-2.全省林分总生产力为504.84万t.a-1,单位面积平均生产力为2.55 t.hm-2.a-1.研究结果还表明,河南森林单位面积平均生物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生物量与蓄积量的平均比值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0.
杉木林生产力与森林结构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森林生产力与森林结构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本文就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与森林类型、林分密度、森林体积指数、叶生物量、叶面积指数、生物量密度、枝叶指数、枝叶比等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揭示了杉木林生产力与森林结构指标间的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11.
江西省及南方集体林区森林资源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省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大省之一 在南方10省中,江西省森林资源面积以及森林覆盖率排第2位,单位面积蓄积量、年均林分生长率、林种结构、树种结构、林龄结构及天然林资源质量均处于相对弱势地位 江西省森林资源管理的重点应当是质量管理,通过调整树种和林分结构,改造低产人工林,建设工业原料林基地,带动江西省营林产业化水平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2.
林分规模与结构对北京城市森林夏季温湿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化进程加快引发了城市热岛效应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城市森林的温湿效应能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是居民夏季户外活动舒适及健康的保障。以北京城市公园内17处片状林为研究对象,以林分面积和林内到林缘的距离(林内不同深度,L)作为林分规模的参数、以叶面积指数(LAI)作为表征林分结构的参数,对城市森林面积、L、LAI等参数与城市森林降温、增湿程度及温湿指数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森林规模和林分结构对城市森林的温湿效应有显著影响:1)城市森林温湿效应随林分面积增大而增高,61.67%的相对降温程度(dT)、69.44%的相对增湿程度(dRH)、55.63%的相对温湿指数(dTHI)变化是由城市森林面积引起的;2)城市森林降温效应随LAI的增大而增高,城市森林的降温效应58.98%来自于LAI;3)林分面积和LAI对城市森林降温效应有显著的交互影响,随面积增加LAI对降温程度的影响逐渐下降;4)城市森林dT随L的加大而增高,L对dT的解释程度为57.26%。因此,在城市森林规划与建设中,重视大规模林地的建设并注重增加林分覆盖度才能发挥稳定的温湿效应,有效缓解热岛。   相似文献   

13.
吴文友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462-9464
研究了中小比例尺航片在森林蓄积量判读上的应用,结果表明:可以根据航片上影像灰度的平均值来进行树种的判别;利用灰度标准偏差进行林分蓄积量的估测,其拟合误差不足5%,满足林业生产实践的精度要求。填补了中小比例尺森林蓄积量判读的空白,是建立森林蓄积量判读的不同比例尺、不同遥感来源立体判读体系的重要补充,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开展了博罗县第四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对其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林地地类构成等进行了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博罗县林业用地面积为149 945.75 hm2,乔木蓄积量达8 688 084 m3,森林覆盖率达55.27%。全县森林资源主要数据变化较大,森林资源总体上呈稳步健康增长的态势。部分森林质量仍较低,需要加强相关森林质量提升工作,科学规划,推动现代林业转型升级,增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5.
抚育间伐对秦岭南坡锐齿栎天然次生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秦岭南坡锐齿栎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探讨间伐对锐齿栎林分生长的影响,以期为秦岭南坡锐齿栎林科学经营提供理论依据。于2012年春季在陕西省宁东林业局沙沟林场,按不同抚育间伐蓄积强度0%(CK)、5%、10%、15%、20%和25%设置锐齿栎次生林试验样地12块,并于2018年10月对所有试验样地进行每木检尺并按径阶打生长锥获取木芯,以分析不同抚育间伐强度下锐齿栎林分胸高断面积和蓄积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间伐能提高锐齿栎林分胸高断面积和蓄积量的生长,间伐强度5%样地的林分胸高断面积和蓄积量年平均增长量(1.31 m2·hm-2和8.84 m3·hm-2)、总增长量(9.14 m2·hm-2和61.88 m3·hm-2)、年平均增长率(6.80%和7.89%)和总增长率(58.40%和70.16%)最高,且均与CK呈显著差异(P<0.05)。2)间伐强度5%和10%样地林分蓄积量分别在间伐后第4年和第7年达到未间伐样地的林分蓄积量。3)间伐强度5%~20%锐齿栎林分胸高断面积和蓄积量的连年生长量、平均生长量均>CK,其中5%样地林分胸高断面积和蓄积连年生长量在间伐后增长最快。因此,抚育间伐有利于锐齿栎林分胸高断面积和蓄积量的生长,其中5%间伐强度最为有利,该强度下林分蓄积量可以在较短年限达到并超过未间伐样地的蓄积量。  相似文献   

16.
以鄂尔多斯市2014年森林资源为研究对象,以25个国有林场为统计单位,选用能够体现森林资源情况的林业用地面积、乔木林面积、灌木林面积、天然林面积、人工林面积和森林总蓄积量6个指标,采用聚类法将国有林场分为3种类型:Ⅰ类以乔木林为主的天然林,Ⅱ类以灌木林为主的人工林和Ⅲ类乔木、灌木混合林分。最后利用TOPSIS法综合评定了25个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的大小顺序。  相似文献   

17.
森林资源是晋江生态建设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对晋江市1989—2017年的森林资源面积、林木蓄积、组成结构等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28年间,林地面积呈先升后降趋势,共减少2 227 hm~2;森林覆盖率呈升—降—升变化,后期加大非林地造林力度,有效提高了森林覆盖率;林种结构趋于合理,突出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各时期防护林占各林种总面积51.56%~64.97%;薪炭林和经济林面积下降明显,共减少面积3 449 hm~2;特殊用途林和用材林面积增加1 280 hm~2;2017年的林分面积比1989年减少919 hm~2,但是林木总蓄积量净增12 964 m~3,森林资源林分质量不断提高,但是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仍然偏低;林分林龄结构趋于合理,截至2017年,中龄林的面积和蓄积量所占比重较大,分别达45.36%和40.35%。通过分析,提出今后晋江市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林业给人们提供了大量的木材和经济收益的同时,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林业的生态性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林业发展过程中并不是完美的,仍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健康发展。一、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1.森林质量不高,林地生产力低下。主要表现在林地利用率低,单位面积蓄积量低,林分存闭度低,大径材比较低。2.林业资金投入不足,缺乏造林营林实力,制约了造林  相似文献   

19.
雷曦 《农技服务》2014,31(7):153-153
<正>于我国森林抚育的工作并没有全面展开,进而使得森林生长质量较低,单位面积的森林蓄积量不大,同时又因为森林火险等级比较高,病害发生次数较高,使得我国森林经济效益受到了极大的影响[1]。因此,强化森林抚育工作,对加大我国的森林覆盖率,提升森林蓄积量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1、我国森林抚育中存在的问题1.1幼林面积较大,抚育技术滞后当前我国幼林的面积达到104666666.67hm2,在总林分面积中占60%以上,这就意味着我国的林分面积中有半数以上是幼林,同时也说明森林抚育的难度较大。此外,在抚育幼林  相似文献   

20.
普洱的发展希望在山,潜力在林.森林资源是普洱最大的优势资源,全市林业用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70%,森林覆盖率达64.9%,是全省1.3倍,全国的3.9倍,活立木蓄积量2.25亿m<'3>,占全省总量的13.1%.但是,由于中低产林面积大、林分质量差,亩均蓄积量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林产业由于科技支撑能力弱、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低,一直没有走出"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穷林农"的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