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间伐强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辽东山区某试验林场内设置固定标准地,观察间伐强度对天然次生林的作用效果,从而确定最佳的间伐强度.经过分析,强度间伐和中度间伐强度下,林分保留株数死亡较少而对照区死亡较多.不同间伐强度下,活立木蓄积量增长率最高的为中度间伐区,可达到0.247 m3/a.林分的年凋落量以弱度间伐强度最大为2.93 t/hm2,中度间伐与对照相差10.55,枯枝落叶的贮量以弱度间伐区最大为17.68 t/hm2,中度间伐与对照相差25.故中度间伐可以促进林地养分循环.认为伐去450株/hm2而保留900~990株/hm2是适合当地天然次生林的间伐强度.  相似文献   

2.
杉木中幼林抚育间伐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初植密度为3 000株/hm2的7~9年生杉木林进行不同始伐时间、不同间伐强度试验,结果表明:始伐时间越早或间伐强度越大,林分平均胸径、树高、材积的增幅也越大,经济效益越高。其中以7年生、间伐强度30%对林分的胸径、树高、材积的生长效应最明显,以7年生、间伐强度20%的林分蓄积量为最大。以培育大中径材为目标,则适宜的初次间伐方案为始伐期7年生、间伐强度30%,若培育中小径材的林分,则宜为始伐期7年生、间伐强度20%。  相似文献   

3.
元谋干热河谷赤桉林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3333株/hm2(1m×3m),5000株/hm2(1m×2m)和10000株/hm2(1m×1m)3种不同密度的赤桉林生长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林分密度较大程度地制约着林木的生长,密度较小的林分生长状况较为良好,单位面积蓄积量、树高、胸径和叶面积均居首位;而密度>5000株/hm2的林分生长状况很差.从小到大3种密度的林分蓄积量分别为80.653m3/hm2,55.927m3/hm2和44.541m3/hm2.单株林木生长量随着林分密度的减小而增大,胸径分别为8.68cm,4.80cm和3.97cm,树高分别为9.46m,9.07m和7.22m.因此,干热河谷区的赤桉造林密度不应>3333株/hm2.  相似文献   

4.
对高峰林场50.9hm2桉树萌芽林保留4种不同的密度,在林分林龄达5a时测量其生长量,分析不同密度林分在胸径、树高、蓄积量等3个方面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经营条件下,每个伐桩选留1株萌芽条的林分生长最优,林木直径主要分布在14~16cm;伐根选留1株萌芽条与伐根选留2株萌芽条的比例是2∶1的林分次之,林木直径主要分布在12~14cm;伐根选留1株萌芽条与伐根选留2株萌芽条的比例是1∶1的林分生长量排列第3,林木直径主要分布在12~14cm;每个伐根选留萌芽条2株的林分生长量最低,林木直径主要分布在10~12cm。4种密度从低到高的林分之间蓄积量比例为27.9∶25.5∶23.2∶23.4。  相似文献   

5.
抚育间伐对光皮桦次生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分布于贵州省织金县茶店乡的7年生光皮桦次生林进行抚育间伐试验。结果表明:抚育间伐对林分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生长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强度间伐的影响均达到显著程度,中度间伐的影响对胸径、树高生长未达到显著水平,对单株材积生长达到显著程度。试验林分的蓄积量总体上呈逐渐上升趋势,强度间伐林分的蓄积量最高,中度间伐林分次之,对照林分最低。间伐之后10年,强度间伐林分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和蓄积量,比对照林分分别高31.3%、28.2%、116.5%和44.7%,中度间伐林分比对照林分分别高10.0%、9.3%、30.8%和23.3%。在试验地区中等立地条件下,对林龄为7年、密度达7 630株/hm2以上的光皮桦次生林,进行适宜强度的抚育间伐是十分必要的。如要将其培育成为建筑、家具、坑木等用材林,按株数计算的间伐强度以不低于50%为宜。  相似文献   

6.
林祖建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21):106-107
对闽东沿海低山丘陵Ⅳ类山地桐棉松人工林的生长及间伐效果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桐棉松适应性强,生长较快,产量高,具有一定的速生特性,可作为营建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和用材林定向培育树种.通过抚育间伐后,16年生桐棉松林分平均胸径14.6cm,树高10.4m和材积0.0846m3,蓄积量比未间伐林分增加39.2m3/hm2,产值增收32258元/hm2;林分生长力得到大大提高,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同时,林分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林内光照、水湿条件及其土壤理化性状相应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抚育间伐对秦岭南坡锐齿栎天然次生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秦岭南坡锐齿栎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探讨间伐对锐齿栎林分生长的影响,以期为秦岭南坡锐齿栎林科学经营提供理论依据。于2012年春季在陕西省宁东林业局沙沟林场,按不同抚育间伐蓄积强度0%(CK)、5%、10%、15%、20%和25%设置锐齿栎次生林试验样地12块,并于2018年10月对所有试验样地进行每木检尺并按径阶打生长锥获取木芯,以分析不同抚育间伐强度下锐齿栎林分胸高断面积和蓄积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间伐能提高锐齿栎林分胸高断面积和蓄积量的生长,间伐强度5%样地的林分胸高断面积和蓄积量年平均增长量(1.31 m2·hm-2和8.84 m3·hm-2)、总增长量(9.14 m2·hm-2和61.88 m3·hm-2)、年平均增长率(6.80%和7.89%)和总增长率(58.40%和70.16%)最高,且均与CK呈显著差异(P<0.05)。2)间伐强度5%和10%样地林分蓄积量分别在间伐后第4年和第7年达到未间伐样地的林分蓄积量。3)间伐强度5%~20%锐齿栎林分胸高断面积和蓄积量的连年生长量、平均生长量均>CK,其中5%样地林分胸高断面积和蓄积连年生长量在间伐后增长最快。因此,抚育间伐有利于锐齿栎林分胸高断面积和蓄积量的生长,其中5%间伐强度最为有利,该强度下林分蓄积量可以在较短年限达到并超过未间伐样地的蓄积量。  相似文献   

8.
华北落叶松蓄积量及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华北落叶松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林分每木调查研究了林龄、立地条件、初植密度、林分保留密度、整地方式等因素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蓄积量的影响,分析了河北省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生产力,并对河北、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5个省(区)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产力进行了综合比较。结果表明:1)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蓄积量随林龄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小,39年生林分蓄积量最大为193.5 m3/hm2。2)曼甸、阴坡厚土、阳坡薄土3种立地条件下华北落叶松林分蓄积量为:曼甸(98.55~288.90 m3/hm2)阴坡厚土(59.10~263.10 m3/hm2)阳坡薄土(45.60~176.10 m3/hm2)。3)初植密度为4 995株/hm2的林分蓄积量(53.94 m3/hm2)显著高于初植密度3 330株/hm2(24.89 m3/hm2)。4)不同林分保留密度下,林分蓄积量随着林分保留密度的增大而增加,975株/hm2林分(98.68 m3/hm2)1 500株/hm2林分(122.37 m3/hm2)1 950株/hm2林分(128.51 m3/hm2)2 475株/hm2林分(137.57 m3/hm2)3 150株/hm2林分(138.02 m3/hm2)。5)机械、人工2种不同整地方式下林分蓄积量差异不显著(P0.01),机械整地的林分蓄积量为150.70 m3/hm2,略高于人工整地林分(150.68 m3/hm2)。6)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林分生产力随着林龄的增加呈单峰曲线变化,以26~30年生林分的生产力最大,为5.72 m3/(hm2·a),11~15年生林分生产力最小,为3.22 m3/(hm2·a),45年以上林分为3.92 m3/(hm2·a)。7)不同地区华北落叶松林分生产力为:山西6.78~16.57 m3/(hm2·a)、河北6.13~9.74 m3/(hm2·a)、内蒙古5.20~9.90 m3/(hm2·a),3个地区显著大于陕西的2.41~4.59 m3/(hm2·a)及宁夏的1.83~3.92 m3/(hm2·a)。该研究明确了林分蓄积量对各影响因子的响应,展现了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产力概况以及不同省(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产力的差异,为华北落叶松的经营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间伐对杉木人工林生长的短期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杉木人工林在不同经营密度下的生长情况,以福建将乐国有林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计间伐强度为50%、33%、25%、20%以及未间伐5个不同强度的间伐试验,分析在不同间伐强度下胸径生长、树高生长以及蓄积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适度的间伐能够伐除小径阶的林木,直径分布曲线左偏型减弱。间伐强度为20%、25%、33%、50%的林分年平均胸径生长量分别是0.99、1.05、1.25、1.30 cm,比未间伐的生长量0.83 cm都高,且各个间伐强度下林木胸径生长由大到小依次为优势木、中庸木、劣势木;间伐强度为20%、25%、33%、50%强度间伐的林分树高生长量分别是0.94、0.91、0.89、1.01 m,未间伐的生长量为0.92 m,差异均不显著。林分蓄积结构的分析发现,间伐后1 a,林分的蓄积生长率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抚育间伐对闽南沿海山地低效马尾松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闽南沿海山地低效马尾松林进行抚育间伐,了解不同强度间伐措施对马尾松林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取抚育间伐的措施后,对闽南沿海山地低效马尾松林的生长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通过抚育间伐,马尾松林分胸径、树高和材积等生物量较对照林分相比较均有明显的增长。强度间伐后的马尾松林平均胸径、树高和单株蓄积较对照增加最大,分别达到13.85cm、12.1m和0.0430m3/株。综合考虑株数和单株材积,不同强度间伐后马尾松林分蓄积量为中度间伐强度间伐轻度间伐,中度间伐时马尾松林分总蓄积量最大,为46.73m3/hm2。  相似文献   

11.
林分蓄积生长量是森林资源监测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林业经营的决策依据。利用北京市第6~8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和ClimateAP软件中提取的气候信息,建立了基于随机森林的林分蓄积生长量预测模型,对北京市林分蓄积生长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运用随机森林的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的林分生长模型的R 2分别为0.93、0.94、0.89,拟合效果良好;预测北京市2021年林分蓄积生长量平均值为58.1073 m^3/hm^2,变化范围为7.2846~388.7756 m^3/hm^2,蓄积量平均值由大到小的顺序为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森林采伐作业对保留木损伤率的影响,降低森林经营和开发利用中资源的损失和浪费,实现现有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分析了油锯择伐作业中对保留木损伤率的影响,可知:采伐强度、林分密度和采伐木单株材积是影响保留木损伤率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利用SPSS软件对择伐强度、林分密度和采伐木单株材积3个影响因素与保留木损伤率的关系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择伐强度、林分密度和采伐木单株材积对保留木损伤率有显著影响,它们对保留木损伤率的贡献(解释能力)大小依次为:择伐强度(贡献率为34.7%)>林分密度(贡献率为33.4%)>采伐木单株材积(贡献率为31.9%).根据各影响因素对保留木损伤率的贡献大小,可以明晰作业、环境与树木之间关系,最大程度地降低采伐作业对保留树木的损伤.  相似文献   

13.
采用样带网格调查法和分层株数法,初步研究了辽东林区退化天然次生林经40余年人工诱导形成的红松阔叶混交林群落结构及动态变化趋势,定量地评价了不同恢复措施对其群落结构及动态的影响,探讨了辽东林区退化天然林恢复技术及优化模式。结果表明:不同透光方式(未透光、半透光和全透光)对群落组成结构和径级分布具有较大的影响,即随着透光强度的增加,红松在群落中的地位(重要值依次为49.3%、75.8%和100.0%)呈现出逐渐加强的变化规律,而阔叶树种则逐渐下降;未透光林分以中、小径材占优势(94.8%),半透光林分以中径材占优势(88.9%),而全透光林分则以大、中径材占优势(100%)。立地条件(坡位)对群落结构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即沿着自下而上的坡面环境梯度,半透光林分中红松的重要值在中上部坡位呈现增加趋势(61.5%、74.5%和75.8%),阔叶树种呈现出有规律的更替;半透光林分大径材比例呈下降趋势;全透光林分的中径材质量有所下降。半透光林分与全透光林分均呈现出更新层和演替层数量较多,主林层数量较少的分布格局,且均呈现出进展演替趋势——红松阔叶混交林。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研究采伐强度对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对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价体系建立提供意见,并对今后阔叶红松林经营管理提出建议和对策。方法以吉林蛟河林业实验管理局阔叶红松林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采伐强度为0(对照CK)、15%(弱度采伐LT)、35%(中度采伐MT)、50%(强度采伐HT)的4块样地。采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生态功能评价标准,选择森林群落结构、森林蓄积量、树种结构、森林自然度、植被总覆盖度、林分平均高、枯枝落叶厚度、郁闭度8个因子作为森林生态功能的评价因子,对比了不同强度采伐样地在采伐前、采伐后和采伐4年后生态功能的差异。结果(1)采伐前,各样地生态功能指数均为0.83,采伐后,不同强度采伐样地生态功能指数出现显著差异,未采伐(0.83) > 弱度采伐(0.71) > 中度采伐(0.67) > 强度采伐(0.53)。4年后,各采伐样地生态功能指数差异逐渐减小,其中弱度采伐样地的生态功能指数恢复到采伐前状态(0.83),中度采伐样地和强度采伐样地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生态功能指数分别为0.77和0.61。(2)林分蓄积年均增长率随着采伐强度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3)采伐对阔叶红松混交林优势种的生长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而对林分树高的生长并没有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结论低强度采伐后,森林生态功能能在短时间内恢复,并表现出更好的生长潜力,提高了人类对木材资源的利用,使森林综合效益得到改善;而大强度的采伐会严重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影响生态系统功能,使其在短时间内无法恢复。综合考虑,采伐强度在15%比较合理,建议不超过35%。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加快阔叶红松林恢复,完善"栽针保阔"恢复理论体系,并为阔叶红松林恢复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采伐试验方法,研究上层透光抚育(对照-栽针未采伐、轻度采伐-25%、中度采伐-50%、强度采伐-75%、皆伐-100%,采伐强度是指蓄积比例)对长白山中期(33年)"栽针保阔"红松林群落结构、群落蓄积量及凋落物的影响规律。[结果]①随着择伐强度增大,红松的重要值逐渐上升(0.364%~0.732%),红松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逐渐上升,而阔叶树种重要值却不断下降。②轻、中度择伐较对照凋落物量(6.11±0.42~7.45±0.79 t/hm2)显著提高了8.6%和13.7%(P0.05),强度择伐和皆伐降低1.2%和6.7%,但仅皆伐降低显著(P0.05);对于凋落物碳储量,中度择伐使其凋落物碳储量(2.13±0.39~2.82±0.37 t/hm2)较对照提高19.5%(P0.05),皆伐使其降低9.8%(P0.05)。③皆伐、强度择伐、中度择伐和轻度择伐蓄积量(221.2~260.6 m3/hm2)较对照群落分别提高了26.9%、19.5%、15.9%和7.7%,且均与对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对于红松蓄积量(36.6~184.4 m3/hm2),皆伐、强度择伐、中度择伐、轻度择伐依次较照样地提高了5.0、4.1、2.8、1.9倍,且均与对照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从促进林分稳定性、维持凋落碳储量及提高森林的生态效益综合考虑,采伐强度应以中低度透光方式为宜。  相似文献   

16.
基于矩阵模型的森林动态模拟与经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矩阵模型模拟了带岭林业局东方红林场森林资源30a间在无干扰以及采伐量为5%、10%和15%,采伐周期为10a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0a内在无干扰情况下森林总蓄积年增长率为2.14%;采伐量为5%、10%、15%时,蓄积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96%、1.78%、1.59%,且林分结构没有较大的变化,说明东方红林场的现有资源已不适合于大强度采伐。若考虑综合效益,应采用采伐量为5%,采伐周期为10a的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17.
对梅列区不同抚育强度米槠林标准木的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抚育强度影响米槠胸径、树高、材积的生长过程,抚育强度越大,米槠胸径、树高、材积的生长高峰来得越早,胸径总生长量随着抚育强度的增大而增大,树高和材积总生长量均表现为中度抚育〉强度抚育〉对照〉弱度抚育。  相似文献   

18.
根据区域风景区天然次生林结构特点、生长与演替规律及经营目标,选择林木被确定为间伐木的5个定量指标:林木类别,空间密度指数,林木大小比数,美景度,自由度。应用层次分析法得到5个定量指标的权重。当林区风景区次生林林分蓄积或密度达到间伐要求时,在确定间伐强度后,调查林分每株林木指标值,得到林分中各林木间伐几率,按照间伐几率大小排序来选择与控制间伐木,为林区风景区次生林间伐提供间伐木量化选择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抚育间伐对森林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根据实测资料分析了抚育间伐对森林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间伐强度的提高,林内光照强度增加,空气湿度降低;在寒冷多湿地区,土壤肥力增加;而在温暖的气候条件下,土壤肥力则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