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2 毫秒
1.
以天津滨海盐碱土改良利用为目的,选择3种酸性残渣废弃物(醋渣、酒糟、糠醛渣)作为土壤改良剂,进行单因素土柱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掺拌酸性残渣废弃物能够明显改善土壤的渗透性能,提高脱盐效率,同时抑制脱盐碱化程度,是一种两全其美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途径。醋渣和酒糟增强渗透性能较强,糠醛渣抑制脱盐碱化的能力较强。改良程度的大小与添加比例相关,一般情况下20%的添加量基本能够满足改土要求。  相似文献   

2.
用二氧化硅砂土和氧化土进行几个盐浓度的试验,通过用灌溉稀释的海水,测定 Keauhou 品种澳洲坚果幼苗对盐浓度的忍受力,以植株高度的增长和营养成分来衡量植株对盐浓度的反应。在另外的试验中,供试土壤是取自澳洲坚果生长地区,其矿物学和化学性质不同的5个土壤,用稀释的海水使土壤盐碱化,然后用自来水滤洗脱盐,研究土壤的变化和植物的化学成分。结果是澳洲坚果幼苗对土壤盐含量中等  相似文献   

3.
鉴于露天煤矿排土场存在土壤盐碱化、瘠薄化等问题,以煤矿区发电厂废弃物脱硫石膏(flue gas desulphurization gypsum, FGD gypsum)为土壤改良剂,以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壤为盐碱化土壤基质,以内蒙古半干旱区本地植物斜茎黄芪(Astragalus adsurgens)为试验对象,设置两组试验——土壤柱淋溶试验和盆栽试验,探讨不同添加量(0、1、2、3、4 kg/m2)的脱硫石膏对排土场盐碱化土壤理化性质改良及土壤肥力提升的效果。结果发现:施加脱硫石膏后,两组试验中的土壤pH值均显著降低,表明脱硫石膏可通过中和作用有效降低土壤碱性;脱硫石膏添加量小于2 kg/m2时,两组试验土壤中Na+、HCO3-含量均随脱硫石膏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说明适量施加脱硫石膏可以提高土壤离子交换作用的活跃程度,使大量的Na+、HCO3-析出到土壤表面,从而降低土壤盐度,即脱硫石膏对盐碱化土壤的改良效果显著;脱...  相似文献   

4.
为阐明土壤盐碱化程度对氮素气态损失的影响,本研究通过随机采集30个不同盐碱化程度的稻田土壤(0~20 cm)样品,根据盐碱化程度将其划分为轻度(含盐量0.1%~0.3%,碱化度5%~15%)、中度(含盐量0.3%~0.5%,碱化度15%~30%)和重度(含盐量0.5%~0.7%,碱化度30%~45%)盐碱土3类,每个类别中依据最小归类样品数选取盐碱化程度接近的3个土样作为3次重复,进行实验室模拟培养分析,探究不同盐碱化土壤氮素反硝化和氨挥发动态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土壤盐碱化程度的增加,氮素的反硝化作用显著降低,氨挥发作用显著增加,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和脲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轻度盐碱土相比,中度和重度盐碱土相同培养时间的氮素反硝化速率分别降低了18.9%和37.8%,累积反硝化氮量分别降低了13.7%和29.4%,氨挥发速率分别增加了30.8%和64.8%,累积氨挥发量分别增加了36.6%和59.4%。逐步回归分析表明,EC、ESP(碱化度)、CO32-和TN是影响苏打盐碱地稻田土壤累积反硝化氮量的主...  相似文献   

5.
松嫩平原西部是我国苏打盐碱化草地的主要分布区,地表植被常呈斑块化分布,不同植被下土壤盐碱化程度迥异。通过植被进行土壤盐碱化诊断分级具有快速、直观的优点,但首先必须建立植被与土壤指标间的量化关系。采用田间取样调查的方法分析了不同草地类型下土壤盐分、养分及微生物的差异,并利用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阐明了采用植被进行土壤盐碱化分级的科学性。结果表明:不同盐碱化草地土壤盐分、养分、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羊草草地土壤盐分最低,养分、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最高;盐碱裸地土壤盐分最高,养分、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最低;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羊草草地属于轻度盐碱化,芦苇和虎尾草草地为中度盐碱化,碱茅、碱蓬草地和盐碱裸地为重度盐碱化。  相似文献   

6.
在不同程度盐碱胁迫样地和生育期双重影响下,对松嫩草地羊草甜菜碱含量和甜菜碱醛脱氢酶(BADH)活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甜菜碱含量和甜菜碱醛脱氢酶(BADH)活性随着土壤盐碱化程度的加重而增加。在盐碱化程度最严重的6号样地,羊草中的甜菜碱含量和甜菜碱醛脱氢酶(BADH)活性最高;同一样地,随着生育期的不同,甜菜碱含量和甜菜碱醛脱氢酶(BADH)活性都表现为单峰曲线。在盐碱化程度最重的6号样地羊草叶片中积累了较高含量的甜菜碱可能是羊草耐受盐碱胁迫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通过网室盆栽试验,研究砂土、壤土、粘土3种质地土壤上不同w(Cd)胁迫对灌浆期小麦根际环境的影响,测定小麦根的形态生理指标(根长、根系活力)、根际土壤酶活性(土壤脲酶、土壤蔗糖酶)、土壤w(Cd)及其有效态w(Cd)、小麦根和籽粒w(Cd)。结果表明,当w(Cd)≤40mg/kg时,小麦根长、根系活力和土壤酶活性均高于对照;当w(Cd)≥60mg/kg时,小麦根系生长受到抑制,土壤酶活性均明显下降。对于不同质地土壤,壤土上小麦根长、根系活力及土壤酶活性较砂土和粘土高;对w(Cd)来说,土壤w(Cd)依次为壤土>粘土>砂土,土壤有效态w(Cd)为砂土>粘土>壤土,小麦根w(Cd)为砂土>壤土>粘土,籽粒w(Cd)为砂土>壤土>粘土。说明壤土和粘土对Cd的吸附性较高,土壤中Cd的可利用性较差,因而Cd从土壤迁移到植株中较少;而砂土对Cd的吸附能力最差,进入小麦植株中也最多。因此,在壤土和粘土上种植小麦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Cd的胁迫作用,能有效缓解Cd对小麦的毒害,而在砂土上种植小麦,Cd胁迫作用则表现的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8.
海水和淡水中施氏鲟幼鱼耗氧率与窒息点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幼鱼在淡水和海水(盐度为28)条件下分别驯养14 d后(水温为20.0±0.2℃),禁食48 h,测定了该鱼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海水和淡水中幼鱼的平均耗氧率分别为(235.10±37.70)、(202.20±30.12)mg/(kg.h),淡水组显著低于海水组(P<0.05);幼鱼的窒息点分别为(0.94±0.02)、(0.84±0.01)mg/L,淡水组显著低于海水组(P<0.05);在两种试验条件下,幼鱼昼夜耗氧的变化规律均表现出两个耗氧高峰(8:00、22:00)和两个耗氧低谷(18:00、0:00)。由此可知,经过14 d海水养殖,幼鱼的代谢率仍处于较高水平,耐低氧能力还较弱,而生理规律已经与淡水环境中趋于一致。此外,笔者还将本研究结果与其它相关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施氏鲟的代谢率高于部分淡水鱼类,但该鱼白天与夜间的平均耗氧率差异不大,其代谢水平变化属于昼夜差异不明显类型。  相似文献   

9.
为探求NH4+在不同盐碱化土壤中吸附特性的变化规律,采用平衡吸附法分别从吸附行为与影响因素探究氮素在轻度、中度、重度盐碱化土壤中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 3种供试土壤对NH4+的吸附量随盐碱化程度的加深而增大,平衡吸附量为:重度盐碱化土壤 > 中度盐碱化土壤 > 轻度盐碱化土壤,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能更好地描述不同盐碱化程度土壤对铵态氮吸附过程,吸附平衡时间为720 min;3种供试土壤对铵态氮的吸附反应均是自发、放热及混乱度增加的过程;背景液pH(3.0~9.0)范围内,3种供试土壤对铵态氮的吸附量随pH值上升而增大;添加不同浓度的Na+、Ca2+、Al3+溶液,3种供试土壤对铵态氮的吸附量随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减少。研究表明,提高溶液pH值能增强盐碱土对铵态氮的吸附能力;温度、离子价态增加则不利于吸附,土壤盐碱化程度提高,对铵态氮的吸附能力有所增强,限制了铵态氮的迁移,污染风险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不同土壤质地和树龄条件下土壤中交换性Ca、Mg含量的变化规律,选择砂土、壤土两个类型的初果期、盛果期两种树龄核桃园,测定土壤交换性Ca、Mg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土质中交换性Ca、Mg含量差异较大,壤土相对来说吸附、固持Ca~(2+)能力比较强,含量较高,与砂土质地土壤中交换性Ca、Mg含量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壤土条件下不同树龄之间土壤交换性Ca、Mg含量也有较大的差异。土壤类型对土壤交换性Ca/Mg大小的变化有一定的影响。壤土与砂土之间Ca、Mg均呈现显著负相关,而同一土壤条件下Ca、Mg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交换性Ca/Mg与交换性Mg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盐碱化土壤上植被的光谱特征,为基于典型植被冠层光谱特征估测宁夏银北地区植被生长状况和土壤盐碱化程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8年7月中旬,在宁夏银北盐碱地区选取样地,调查不同盐碱化程度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其上代表性植被的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分析不同程度盐碱化土壤上代表性植被类型(白刺和芦苇)以及中度盐碱化程度土壤上15种植被(向日葵、芦苇、花花柴、白茎盐生草、西伯利亚滨藜、藜、稗、紫苜蓿、柳枝稷、水稻、砂引草、白刺、槐、赖草、芨芨草)的冠层光谱特征及红边参数变化,研究植被冠层红边参数与土壤pH值、全盐含量以及叶片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结果】不同程度盐碱化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其上代表性植被的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有明显差异。随着土壤盐碱化程度的增加,在可见光波段(350~760 nm),白刺冠层光谱反射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芦苇冠层光谱反射率总体上先降低后升高;在760~1 400 nm波段,白刺冠层光谱反射率逐渐降低,芦苇冠层反射率先升高后降低;在1 400~2 500 nm波段,白刺冠层反射率分别是先升高后降低(1 400~1 900 nm)和持续增加(1 900~2 500 nm),芦苇冠层反射率先降低后升高。随着土壤盐碱化程度的增加,白刺冠层光谱红边位置、红边斜率、红边峰值面积以及红边斜率与最小振幅的比值均减小;芦苇冠层光谱以上红边参数均先增加后减小。中度盐碱化土壤上,15种植被冠层光谱特征曲线变化趋势相似,但光谱反射率大小存在不同程度差异;除了最小振幅之外,15种植被冠层光谱的红边位置、红边斜率、红边峰值面积以及红边斜率与最小振幅的比值差异较大,故根据光谱特征在野外能够区分典型植被类型。土壤pH值与红边位置、红边斜率和红边峰值面积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红边斜率与最小振幅的比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全盐含量与红边参数均不相关;叶片叶绿素含量与红边位置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红边斜率和红边峰值面积之间为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在不同程度盐碱化土壤上,不同植被冠层光谱特征变化趋势有差异,根据典型植被冠层光谱特征可以估测宁夏银北地区植被生长状况和土壤pH。  相似文献   

12.
四翅滨藜对不同类型盐碱化土壤的吸盐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四翅滨藜(Atyiplex canescens)对不同类型盐碱化土壤的吸盐效果,为合理利用盐碱地资源及改善盐碱地的生态环境提供参考。【方法】于2008-04-09,采用盆栽试验,将1年生美国四翅滨藜栽植于苏打盐化潮土、碱化潮土、盐土、混合盐化潮土、硫酸盐盐化潮土和氯化物盐化潮土中,测定四翅滨藜在一个生长期内对6种不同类型盐碱化土壤含盐量和pH值的影响,同时测定四翅滨藜叶片含水率的动态变化和净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规律。【结果】与土壤最初含盐量相比,四翅滨藜对5种(碱化潮土除外)类型盐碱化土壤含盐量的降低效果均达极显著(P0.01)水平,其在同一发育时期对不同盐碱化土壤的吸盐能力存在差异;四翅滨藜对碱化潮土的pH值没有明显影响,对其他类型盐碱化土壤pH的改变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水平。不同类型盐碱化土壤(碱化潮土除外)上生长的四翅滨藜,其叶片含水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叶片Pn日变化趋势也基本一致,其中在硫酸盐盐化潮土上生长的四翅滨藜叶片的Pn最大,在盐土上生长的Pn最低。【结论】四翅滨藜对苏打盐化潮土、硫酸盐盐化潮土、混合盐化潮土的改良效果较好,对氯化物盐化潮土、盐土也有一定的改良效果,但不适合在碱化潮土上生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土壤盐碱化会对作物的生长和种子的萌发等产生相应的作用,探究不同盐碱化程度土壤的生物效应可以为盐碱化土壤的有效利用以及作物的合理播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盐碱土和黑土按不同比例进行混合,模拟5种不同程度的盐碱化环境。利用盆栽试验,探究不同程度盐碱胁迫对小麦和高粱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随着盐碱胁迫的增强,小麦和高粱种子的萌发率和萌发活力指数均表现出下降趋势;当土壤盐碱化程度较低时,小麦和高粱的萌发率和萌发活力指数高于对照;而随着盐碱程度的升高,种子萌发受到的抑制作用增强;在小麦和高粱幼苗生长过程中,随着盐碱胁迫的增强,其生物量有明显的下降趋势,而在轻度盐碱化环境中,幼苗的生物量比对照高。[结论]盐碱度对小麦和高粱的发芽率、萌发活力指数、生物量都有显著的影响。小麦和高粱种子能在低盐、低碱的环境下生长,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小麦和高粱的生长发育。但是,在中度和重度盐碱化环境下它们的萌发和生长均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通过淡水淹和海水淹模拟黄河三角洲地区河水漫灌和海水倒灌两种水文干扰对不同盐生境下盐地碱蓬个体和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萌发期,淡水淹可以提高不同盐生境下盐地碱蓬种子的萌发率和整齐度,而海水淹会降低种子的萌发率。在盐地碱蓬的生长期进行水文干扰会改变各盐生境下植株生物量的分配,而且相同的水文干扰对不同盐生境下盐地碱蓬生物量的影响程度不同:在低土壤盐分下,海水淹和淡水淹会在相同程度上促进干物质的积累;在中度土壤盐分下,淡水淹的促进作用比海水淹明显;在高度土壤盐分下,两种水文干扰作用都不明显。对于盐地碱蓬种群来说,水文干扰都会降低种群密度和种内竞争强度,同时也扩大了盐地碱蓬的种内生态位。此外,水文干扰可以提高低盐分梯度下的盐地碱蓬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
不同盐碱化程度草地土壤肥力质量的季节动态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盐碱化程度不同的草地(非盐碱化、轻度盐碱化、中度盐碱化和重度盐碱化)为研究对象,分析松嫩盐碱草地土壤肥力质量季节变化,并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价.与5月份的相比,其它月份的轻度盐碱化草地土壤全氮和有机质质量分数,以及重度盐碱化草地土壤的全盐质量分数、Na+和Cl-质量分数明显减少;而非盐碱化草地土壤碱解氮质量分数、中度盐碱化草地土壤速效磷质量分数,以及重度盐碱化草地土壤的Ca2+质量分数却出现增加的情况.中度盐碱化草地7、8月份时土壤pH值、全盐质量分数、Na+、K+、Mg2+质量分数及总碱度明显高于其它3个月份的.9月份的全磷质量分数为整个生长季内最低的.6、9月份的全钾质量分数和6、7月份的含水量较其它月份明显减少.松嫩盐碱草地土壤肥力质量的主要影响因子依次为K+、速效磷、总碱度、全盐、碱化度、pH值、SO42-和Na+.随着时间推移,非盐碱化、轻度盐碱化和重度盐碱化草地的土壤肥力质量呈改善的趋势,而中度盐碱化草地土壤6月份时土壤肥力质量状况最好,9月份的次之,而8月份的最恶劣.  相似文献   

16.
天津地区碱化土壤分布规律及其形成原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多点采样分析发现,天津滨海盐土已出现脱盐碱化趋势,并对城市绿化和农业持续发展产生危害,进一步研究证明盐土脱盐过程中的脱盐碱化,苏打型地下水引起的土壤磷化,以及碱性水灌溉造成的土壤次生碱化是天津地区土壤碱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Cd在不同盐碱化土壤中的解吸特性,通过批量平衡解吸试验,探究重金属Cd在3种盐碱化土壤中的解吸行为及不同环境因素对Cd解吸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d在3种土壤中的解吸过程分为快速解吸阶段、慢速解吸阶段和解吸平衡阶段,且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对其拟合效果较好;Cd在3种土壤上的解吸能力顺序为重度盐碱化土壤>中度盐碱化土壤>轻度盐碱化土壤;在试验pH范围内(3~11),3种土壤对Cd的解吸量呈先降低后略有增加的趋势;Al3+、Ca2+和Na+浓度的增加均使3种土壤对Cd的解吸量增加;添加生物质炭的3种土壤对Cd的解吸量减少。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明确盐碱土对重金属的吸附累积规律,本研究以盐碱化土壤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盐碱化程度土壤对重金属铅的吸附行为,以及施用水稻秸秆、堆肥后盐碱化土壤对铅的吸附特征变化。结果表明:施用水稻秸秆、堆肥前后的盐碱化土壤样品,对铅的等温吸附曲线更符合Freundlich方程,且决定系数均大于0.9;盐碱化土壤对铅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其强弱顺序为:轻度盐碱化土壤重度盐碱化土壤中度盐碱化土壤;在盐碱化土壤中施用一定量水稻秸秆能促进其对铅的吸附,而施用一定量污泥堆肥能抑制盐碱化土壤对铅的吸附。  相似文献   

19.
连云港市是一座滨海城市,盐碱化土壤制约了该区农业的发展。通过对该地区土壤pH值和含盐量的检测。了解土壤盐碱化程度,提出了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20.
葡萄苗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树种。从砂砾土壤、砂土、黏性土壤、壤土、盐碱土、砂壤土等方面分析了不同熟化程度土壤对葡萄苗生长的影响,以期为葡萄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