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胶东半岛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海洋民俗文化,但由于经济转型、观念转向和环境转变等因素的影响,海洋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受到冲击.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海洋民俗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海洋民俗文化的传承发展同样也能为胶东半岛的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两者协同发展,互补共赢.论文研究首先参照国家和有关学者的分类方法对胶东半...  相似文献   

2.
岱山祭海作为重要的海洋类民俗文化活动,近年来正在积极进行转型。通过考察祭海文化的由来,对这些年举办的"祭海谢洋"大典进行了梳理和回顾,对海洋文化的传承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分析中国海洋文化节的发展现状,对海洋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活动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3.
乡村要振兴,文化是关键。基于此,本文从乡村民俗文化发展现状入手,探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迎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当前,乡村民俗文化发展面临着开发混乱、失真失质,文化断层、传承受阻,保障不力、经费不足等问题。对此,可通过突出特色、开发产业,重视培养传承人,加强政策倾斜与资金扶持等路径来实现农村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4.
杨娇娜 《农家参谋》2022,(2):130-132
中国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十分丰富,且历史悠久,是中国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宝贵财富.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传承与群众文化的发展,两者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将民间民俗文化的传承与群众文化的发展相互结合,才能够进一步推动当前社会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针对乡村振兴战略下传统村落民俗文化的内容进行分析,从传统村落的特征、风貌及活动形式等方面简单论述。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导下,提升传统村落民俗文化打造与传播的重视程度,实现传统村落民俗文化传承理念的创新、途径的创新及制度的创新,更好地彰显民俗特色,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承及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袁勋  谢琦 《湖北农业科学》2022,(12):217-220
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拓宽了信息的传播渠道,同时也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带来新的境遇。智能时代,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传播,应充分利用好智能技术,实现民俗文化空间的再生产,借助智能终端,向受众全方位展现并还原民俗的地域语境,展现民俗文化的旅游价值,让民俗文化在历史、自然、现实的互动中,不断得到传承与创新,也为乡村振兴提供无限动力。通过分析民俗文化传播的当前境遇,提出智能时代民俗活动的可持续传播路径,以期为民俗文化活动的传承与创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曹红玲 《安徽农业科学》2023,(2):257-259+263
民俗的产生和传承由人们的物质生活所决定,但又反过来制约着人们的物质生活,它既是发展的结果,也是发展的驱动力,它从社会生活中来,又调节着社会生活,它的基因图谱应该从其得以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生活中铺开。如今,党和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民俗文化来说,恰逢最适宜最肥沃最文明的土壤和生态。发掘民俗文化中积极的且具有亲和力的遗传因素,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活力,将民俗文化传承的步伐融合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8.
天水文化资源丰富、民俗特色凸显,但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背景下其文化产业发展速度相对较为缓慢。本文尝试性的从天水民俗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视角出发,探讨在文化消费市场扩张的背景下,民俗文化产业部门不断加深融合的过程中,如何实现天水民众自觉主动承担民俗文化的保护、传承、开发的责任,增强天水民俗文化的活力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民俗文化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依托,乡村旅游的发展能有效推动民俗文化的传播与传承。盐城民俗文化资源禀赋优良,其乡村旅游的发展目前也已初具规模,但盐城民俗文化异质化现象开始显现,乡村旅游精品缺乏,文化内涵缺失,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亟待重构。为有效推动盐城民俗文化与乡村旅游的协调发展,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应构建有效的互动发展机制,保证社区参与的同时加强旅游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0.
对武陵山片区的农耕文化资源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挖掘和梳理,将该片区的农耕文化资源分为农艺术文化资源、农饮食文化资源、农畜禽文化资源、农器具文化资源、农作物文化资源、农服饰文化资源等类型;分析了片区内各类型农耕文化资源的要素、特点及价值;并从有利于传承当地民俗文化、有利于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有利于保护当地农耕资源、有利于发展当地休闲农业等方面对武陵山片区农耕文化资源的当代价值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1.
从空间规划层面建构科学合理的村落集市空间,对于传承村落集市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从村落集市和集市文化的内涵入手,提出集市空间现实问题和规划思路,并从完善集市配套服务设施、塑造地域特色集市风貌、营建集市公共空间架构、思考民俗文化传承路径等角度对集市文化的传承途径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2.
耿慧敏 《河南农业》2023,(36):52-53
虎头鞋的历史久远,其蕴含的美好祝福和生命力象征体现了地域文化特点,虎头鞋的造型设计形象大方,精巧可爱,深受大人和儿童的喜爱。虎头鞋的研究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虎头鞋的民俗文化,唤起人们对虎头鞋等民俗文化的保护意识。阐述了虎头鞋的历史渊源、民间传说、制作工艺、历史演变、研究价值及传承现状,并展望了虎头鞋的未来发展,为虎头鞋的传承和保护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花瑶民俗文化是实现雪峰山生态文化延续的重要依托,为回应“十三五”期间的文化发展改革计划,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基于湖南雪峰山全域旅游发展视野,对花瑶民俗文化进行收集整理,采用SWOT模式深度挖掘花瑶民俗文化在全域旅游经济发展中具备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政策优势,针对花瑶的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花瑶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还未被充分挖掘、花瑶文化传播创新力度不够等问题制定了具体的应对策略,以期实现花瑶民俗文化保护性传承和旅游经济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14.
吉林古建筑具有古代传承,还具有具有礼制、美术装饰、传统民俗文化特色,尤其是古建筑装饰艺术具有地方代表性。  相似文献   

15.
民俗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和传承下来的一种内生文化,它制约着人们的行为。优秀的民俗文化在乡村社会治理中具有教育陶冶功能,能够增强人群凝聚力;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净化农村社会风气,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因此,要通过多种方式充分发挥民俗文化在农村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从党史文化传承与扶贫开发关系问题分析入手,对党史文化传承与扶贫开发的一致性及互动性梳理思考,从而更加重视与明了党史文化传承与扶贫开发重要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伏岭舞犭回是一项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本文对伏岭舞犭回的传统流变、社会转型期变迁及面临的文化传承困境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城市化和现代化不断加快的社会背景下,其民间自然流传方式已经面临传承危机,主要体现在村落内文化认同感减弱、文化传承出现危机、以及组织力量的缺乏3个方面,因此要实现舞犭回的长盛不衰需要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根据现代文化主体的发展方向作出自我调整。  相似文献   

18.
2011年8月29日,以"传承农耕文明、弘扬民俗文化、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区域发展"为主题的2011’中国(庆阳)农耕文化节在甘肃省庆阳市隆重开幕。  相似文献   

1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1):284-286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传统民俗文化虽逐渐支离破碎但仍表现出很强的韧性。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分析极具"地方性知识"的民俗文化符号的外在表征与内在机理对守住乡土社会的文化底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对湖北"僵狮子"传统文化习俗的考察,对其进行符号解读并运用结构功能AGIL模型分析其功能。研究发现"僵狮子"能够较好地实现自修适应、情感目标、价值整合及文化传承功能的同时仍存在与现代文化不适应、活动场域解体、"去传统化"趋势、传承人员不足等困境,需要从融合现代文化、嵌入旅游产业、加强政策引导、文化进入课堂四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20.
武强年画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一颗璀璨的明珠,生动地、多层次地再现了民间民俗文化的方方面面,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民众的精神信仰和文化心理,堪称当地民风民俗的记录画卷。但在经济全球化挑战和外来文化冲击的背景下,年画陷入濒临消失的困境。本文探讨了武强年画如何发展,如何寻找自身出路,并探索如何保护和传承这类民俗文化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